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即兴编创环节的实施策略论文

2024-03-02 10:37:56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近年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正处于发展上升期,但音乐学科中的编创教学仍较为薄弱。本文从高中音乐新课标要求的学科核心素养入手,着重研究即兴编创这一重要教学环节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及教学手段,尝以自身在音乐鉴赏教学实践中所设计的编创环节以及个人对于音乐编创的探究为依据展开论述,旨在为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及艺术表现力的教学目标提供有效建议,为高中鉴赏课中编创环节的良好教学探求新方向。
摘要:近年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正处于发展上升期,但音乐学科中的编创教学仍较为薄弱。本文从高中音乐新课标要求的学科核心素养入手,着重研究即兴编创这一重要教学环节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及教学手段,尝以自身在音乐鉴赏教学实践中所设计的编创环节以及个人对于音乐编创的探究为依据展开论述,旨在为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及艺术表现力的教学目标提供有效建议,为高中鉴赏课中编创环节的良好教学探求新方向。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育;音乐鉴赏;即兴编创
近年来,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修订的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人音版新教材已被不少中学采用,教材性质上明确定位:“音乐鉴赏是以聆听、体验、探究、评价等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品鉴”。[1]音乐鉴赏教学虽以聆听鉴赏音乐为主要教学原则,但在大力提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下,一节优秀的音乐鉴赏课程中即兴编创环节不可或缺。
当今部分音乐教师由于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等原因,在音乐鉴赏课堂中仍以单纯聆听作品、过度依靠多媒体等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对编创教学避而不谈,在课堂中没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表达对音乐的想法和理解,限制了学生的创作潜能,不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在音乐鉴赏课中实施即兴编创环节,对于发展学生艺术创造力、开发音乐潜能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可以提高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增强音乐听赏参与感,同时也能提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与鉴赏能力,加深对所学作品的印象。
一、创设即兴活动激发编创兴趣
(一)创设情境即兴表演
音乐鉴赏课中如何激发学生对即兴编创的兴趣,挖掘其音乐创作潜能,是音乐教师在设计编创环节时考虑的首要问题,创设情境,即兴表演便是很好的教学手段。音乐鉴赏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音乐通过即兴的肢体动作进行表演,学生既能增强音乐听赏体验感和参与感,也能将自己对音乐的独特见解表达出来。例如,在《国之瑰宝》京剧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中,不少教师会简单介绍京剧“五法”中的手势和动作,学生除了模仿教师的动作之外,还可以在初步鉴赏作品后进行即兴表演。又如,鉴赏旦角经典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教师可以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虞姬和霸王的角色,跟随音乐和唱词身临其境地做出手势、步伐、眼神等肢体动作,饰演虞姬的学生则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即兴编创动作,结合音乐将虞姬的忧愁情绪展现出来。创设情境,即兴表演有助于增加学生即兴编创音乐的兴趣,同时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具有一定帮助。
(二)借助乐器表达创意
要想提高学生对即兴编创的兴趣,不仅可以从特定情境中的即兴表演入手,还可以借助身边的乐器或者自己的嗓音,即兴演奏或即兴哼唱出一段节奏或旋律。声音是人体的乐器,教师可以在导入部分或欣赏作品前设计互动体验环节,引导学生试着即兴哼唱一段旋律,以表达不同的音乐情绪,欢快的活泼的,热情的激昂的,也可以尝试用自己熟悉的音调哼唱出一个场景;再如,第三单元《鼓乐铿锵》中《滚核桃》一课,在欣赏作品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农夫打核桃的视频,观看结束之后,引导学生借助打击乐器中的鼓,模仿出核桃滚落的声音,如快速滚奏,或者先快后慢等,学生编创实例往往都较为简单,但教师仍应坚持学生的主体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并给予足够的鼓励与肯定。
(三)即兴合作模仿自然
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是音乐鉴赏课堂中常见的课堂体验环节,而生生互动即兴合作模仿大自然的景象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编创的兴趣。第五单元《诗乐相彰》中教材的知识点是“人声的分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引导学生即兴合作发声模仿出大自然的声音。例如,描绘下雨的画面,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发出风声、下雨声和雨水滴落声音,请出三位学生凭借想象力即兴发出三类声音,可以是“绵绵细雨”,也可以是“暴风雨”,其他学生分组进行模仿,有节奏有层次地发声。另有一种即兴的互动方式是用带旋律的音高模仿出动物的声音,例如在聆听管弦乐曲《彼得与狼》中的“小鸟”主题后,可以引导学生用细腻的音色模仿布谷鸟的叫声,将旋律音“3 1”即兴地加入一首描写学生熟知的描绘春天的歌曲中[2],使耳熟能详的音乐别具一番韵味,学生也能增加音乐创作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二、掌握基础理论活用音乐要素
音乐鉴赏课在坚持聆听欣赏的教学原则之下,还应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一步分析与鉴赏,而后可以进行简单的编创实践加以巩固,而非浅尝辄止,以达到提升审美感知能力的教学目标。但即兴编创环节在音乐鉴赏课程中并非贯穿始终,可以在课堂的知识巩固环节适当开展,使所学知识更加根深蒂固。
(一)旋律编创
旋律作为音乐的灵魂,是音乐鉴赏课分析音乐作品首要考虑的音乐要素之一,同时也是学生即兴编创的重要内容,教师在音乐鉴赏课中可以引导学生画出旋律线条,观察旋律起伏和走向,并尝试进行旋律编创。例如,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大江东去》,学生通过欣赏这首作品初步了解艺术歌曲常选用古诗词进行作曲、极富诗情画意的特点,教师可以在鉴赏过程中穿插介绍旋律进行的音程关系、旋律的发展手法等基础理论知识,设计依词配曲的即兴编创环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为其配上简单的旋律。学生在经过不断的实践训练后,会逐渐增加音乐即兴编创的信心,也能发掘出自己的音乐创造潜能,从而提升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面对乐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还可以进行生生互动,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合作编创。邀请6位学生分别代表6个旋律音,代表不同音符的学生随机起立组成一段简单的旋律,教师一边记录,并以恰当的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有能力的教师还可以将旋律配上合适的即兴伴奏,为旋律锦上添花,学生会对自己参与编创的作品有成就感和收获感,更好地从自身的实践中体会编创的魅力以及一步步揭开音乐编创的奥秘。
(二)节奏编创
在音乐作品的鉴赏中离不开对节奏的分析与运用,不同的节奏音型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使音乐富有生命力。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其极具特色和象征性的节奏音型,只有掌握好节奏的理论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实现节奏编创。音乐鉴赏的教材往往对作品中主要的节奏音型作出学习要求,例如第一单元中的《一杯美酒》,其主要节奏形态为维吾尔族民歌风格的小切分;第八单元非洲音乐布隆迪《鼓舞》中鼓手们演奏不同的基本节奏型,让人联想到非洲热烈奔放歌舞表演的热闹场面;第十一单元《光荣与梦想》进行曲风格的标志性节奏,附点音符及弱起节拍不断推动着昂扬奋进的豪迈之情等[3]。在欣赏作品中学生对节奏的基础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便可以更轻松自如地进行节奏的编创。
明确所学作品的主要节奏形态及相关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尝试简单的节奏编创,如教材中进行曲风格的作品《光荣与梦想》,为更好地掌握三连音的节奏音型,感知豪迈坚定的进行曲风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4个小节的节奏编创,其中含有进行曲的常用节奏型,而后可以对学生创作出来的4个小节乐句进行改编,改变其主要节奏型使音乐形成不一样的情绪和风格,学生通过反复训练能逐渐形成对节奏这一音乐要素的灵活运用。因此,在音乐鉴赏课中即兴环节实施中,学生只有对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学会分析并运用音乐要素,把握音乐的情绪和风格,在即兴编创的实践中才能有如蛟龙戏水。
(三)歌词编创
对于歌词编创,首先要了解歌词与音乐的关系,例如词曲的句法结构,一句词配一句曲是同步关系,短词配长曲或长词配短曲是异步关系,歌词重复以示强调,京剧中的词曲关系常为一字多音,等等,学生在掌握关于歌词的理论知识后再进行歌词编创会更加游刃有余。歌词编创这对文化水平较高的高中学生来说较为简单,只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就能触类旁通,编创出真实有趣的歌词。用适当的鼓励与肯定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发掘他们的创作潜能和真情实感,从而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这才是音乐鉴赏课中融入即兴编创环节的教学目标。
在教材第十单元《新音乐初放》学堂乐歌部分的教学中十分适合开展歌词编创环节,清末民初时期出现的学堂乐歌多是选曲填词歌曲,少部分为创作歌曲,在学习学堂乐歌创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后,学生可以尝试模仿学堂乐歌的创作手法,将已有的音乐旋律或者外国曲调改编填入新的中文歌词,教师在提示歌词编创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日常校园学习生活或个人所思所想进行歌词编创。倘若学生在个体编创过程中羞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将个人编创发展为全班的合作编创,由其中一位学生拟出歌曲题目即选定主题内容,其余学生顺延其思路依次填出下一句歌词,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很快便能为创编出整首歌词。虽然创作的内容可能简单,还未能很好地掌握押韵技巧,但学生通过合作编创,大大提升了对即兴编创环节的兴趣,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呢?因此,在音乐鉴赏课中实施即兴编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掌握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灵活组织运用音乐要素,并在音乐编创的实践中不断增加音乐素养,提升自身音乐审美能力,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感受技法风格实现即兴编创
为了更好地鉴赏音乐作品,窥探和感受音乐家、音乐流派甚至一个时代中代表作品的主要创作手技法和其音乐风格,需要将音乐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即兴编创便是音乐鉴赏中化理论为实践的重要辅助手段,久而久之会提升对音乐创作技法分析和音乐风格感知的能力,从而提高音乐审美,培养良好的听赏习惯。
(一)窥探作品的创作技法进行编创
不论是音乐鉴赏还是音乐编创,都离不开对作品创作技法的窥探。对一首作品中最重要的创作技法进行分析也是音乐鉴赏课必要的内容,例如完全重复、变化重复、模进等旋律发展手法,还有倒影、逆行、鱼咬尾、卡农等作曲技法,这些技法在高中音乐鉴赏的作品中常有体现。教师可以挑选作品中主要体现的技法进行剖析与讲解,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对作品进行简单编创,从而更直观地感知创作技法。
以教材中《阳关三叠》合唱曲为例,吟唱模仿、体验其古色古香的风韵是常见的鉴赏手段,而从创作技法的角度进行乐曲鉴赏,其曲式结构为“起承转合”的一段体结构,旋律发展手法为变化重复的“异头同尾”,学生可以模仿这些创作技法进行乐曲的编创。教师出示一首四言古诗如李白的《静夜思》,引导学生编创一首“起承转合”一段体结构的歌曲,学生模仿借鉴所学作品的技法,编创填写出“首尾呼应”的第四乐句;再如民族管弦乐曲《金蛇狂舞》第三段中采用“螺丝结顶”的旋法,由教师简单编创4小节的乐段,请几位学生轮流进行音符减缩,形成句幅逐层减缩的结构形态,造成逐渐紧凑的情绪。即兴编创环节在音乐鉴赏课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了解曲体结构和旋律发展手法之后,学生能够在自身的编创实践中学以致用,从而进一步感受作品的音乐风格。
(二)感受作品的体裁风格进行编创
对一部作品体裁风格的感知是音乐鉴赏课中即兴编创环节实施的依据。进行曲常表现出雄伟豪迈的情绪;抒情歌曲优美动听,情感表达细腻;舞曲活跃欢快,具有较强的动感等,学生结合不同作品体裁的基本风格,进一步感受作品想表达的情绪,在编创过程中可以融入自己对音乐情绪的理解,在对旋律线、节奏、速度等编创中也会有一定的思考。
在第十二单元《复调音乐的巡礼》中,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感受模仿复调“卡农”的音乐风格,除了聆听学生熟悉的作品如《保卫黄河》外,还可以通过即兴编创进一步分析、理解作品。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第一个小组共同编创一段简单的旋律,第二个小组从第二小节开始跟随模仿,学生能更明晰地感受复调音乐的风格。再如第十五单元《家国情怀的民族乐派》中西贝柳斯表达浓厚爱国情怀的交响诗《芬兰颂》,学生在了解芬兰民族解放斗争的背景后,对引子进行旋律、速度、力度上的创编,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编写引子才更能迅速带领听众走进作品?”根据音乐风格和情绪编创的方式,面对编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画出简单的旋律线,并在每个起伏的位置标明速度、力度等要素即可。笔者认为,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即兴编创,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到编创的乐趣,充分调动创作积极性,感受到作品创作出来的成就感便足以,不必苛求学生创作出十分专业的歌曲,以免学生对即兴编创产生畏惧害怕的心理,适得其反。
即兴编创环节使音乐鉴赏课堂得以升华,所学理论知识得以灵活运用。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实施即兴编创,助力学生开拓音乐领域的新视野,在即兴编创中不断激发其音乐创造的灵感,使个性化发展需求得以满足,更有助于加深对音乐的喜爱程度和学习的兴趣,落实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重视音乐鉴赏课中即兴编创环节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音乐创造力。有更多创新的即兴编创教育策略亟待发掘,也希望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老师们能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寓教于乐的编创教学方法,让学生大胆自信地在即兴编创中释放天性,发掘出更多音乐潜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4.
[2]董启航.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音乐编创教学的思考[J].当代音乐,2020(06):59-60.
[3]卢德新.谈即兴编创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音乐天地,2020(02):2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