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高校音乐课程教改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探析论文

高校音乐课程教改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探析论文

9

2024-03-02 10:30:10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当前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且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通过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同时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高校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在音乐教学改革背景下不仅提升了自身的音乐专业能力,同时对于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将从高校音乐课程教改的现实困境为出发点,探讨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课程及专业的重要性及影响,并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如何针对当前高校在音乐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当前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且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通过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同时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高校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在音乐教学改革背景下不仅提升了自身的音乐专业能力,同时对于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将从高校音乐课程教改的现实困境为出发点,探讨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课程及专业的重要性及影响,并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如何针对当前高校在音乐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应对策略,为促进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提供一定指导。

  关键词: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现实困境;应对策略

  音乐是一种有利于反映人类生活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教学改革背景下,通过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制定的教学措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鉴赏音乐、感知音乐,以音乐陶冶学生情操,以音乐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但是就当前我国高校在开展音乐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由于受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考核方式等影响,导致音乐课程教学改革与预定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影响艺术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1]。因此,对现阶段高校音乐课程教改存在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点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有助于学生能够以教改为基础,制定出针对性的学习方案,并结合教师教学策略的改进与创新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及文化自信。

  一、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在新世纪之初,中国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这次改革中,学校音乐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修课,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新音乐课程标准制定意义重大,不仅解决了以往的以学科中心为主的课程体系结构,而且在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改革的选择方面,不再像传统教育那样繁琐、偏难、陈旧,能够把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中不断更新的内容在课程中体现出来。教与学的过程从传统教育的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其次,本次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改革重点关注将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科学地制定音乐课程标准。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建立合理的音乐课程结构,以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为目的,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教育的枷锁。让老师引导学生探索意识和方法,老师主要服务引导作用更大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在音乐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艺术综合素养,同时对于音乐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言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这是学生提升自我,提升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心灵的和谐发展,以更好地在之后的就业择业中扩宽道路的重要途径。

360截图20230324162740944.jpg

  二、高校音乐课程教改现状分析

  (一)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方面

  对于应试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学习的实际情况而言,音乐课程教学最终的目的是提升学生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能力,通过音乐学习帮助和引导学生获得能力的全面发展。而大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作为艺术教育的终极部分,最主要的是通过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经验以及音乐创造思维能力,使艺术专业的学生能够获得能力的提升。传统高校音乐课程教学主要是在综合应试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施的,而教学改革背景下高校音乐课程的教学实施不仅需要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同时在实施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提升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因此,高校音乐课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需重视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学生以及学校三者都应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避免影响学生创造性、个性化的全面发展。

  (二)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内容方面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校的专业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载体,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能够为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改革注入更多的动力。但是从教学内容实施的层面来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以及学生对自身主体地位明确不够,导致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其本身的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与预期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方面

  传统的教学策略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模式进行开展的。这样的教学模式背景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点,学生对于音乐专业学习的核心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不足,影响学生能力的提升。而对于音乐教学而言,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学生及教师都应重视对于教学策略的融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自己的学习环境及氛围,不断提升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主张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以及项目式教学等,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3]。

  (四)转变音乐专业教育模式

  高校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以翻转课堂、慕课等为主的模式已经成为很多教师重点关注和应用的一种模式,对于提升教学效率有着重要作用。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能够实现“知识学习-内化吸收-应用反馈”三个层级递进变化,在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的同时也有助于教学的顺利实施。学生在利用翻转课堂时,可以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对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告知教师,也能以小组自主合作的形式进行巩固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学习难点及痛点,有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4]。

  三、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投入增加

  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艺术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引入了各种教育平台,提升了学习的质量。但是就现阶段高校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针对教学资源投入增加呈现出来的情况显示,由于教育资源的多元化,导致部分网络教学的模式完全依靠这些信息技术。但部分教师由于对这些信息技术的使用及掌握不全,导致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而以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针对性的网络教育平台需要耗费的资金较大,需要大量的资金购买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和网络支持系统,无形之中增加了学校的财政投入。另外,网络教学资源在增加的同时所使用的资源层次不一,艺术专业的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选择,给后续针对性的专业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学生培养方向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当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发多样化。在教育阶段渗透这些创新的教学模式也成为很多学生重点使用的一种模式,增加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对于高校音乐教学工作而言,学生需要在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以获得能力的全面发展。然而现阶段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改革中,学生的培养方向却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很多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还在沿用传统的模式,加上学生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自身获取信息的形式多样,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5]。在此背景下如不能及时地调整高校音乐人才培养的方向,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会给其他专业育人工作的实施造成困难。

  (三)教师教育角色转换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模式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传授者。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师角色已经不再能够适应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教师的教育角色进行了重新的定位。第一,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改革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中的网络教育模式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导致创新改革的力度较小。因此,应当重视对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第二,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更多的是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对其进行引导。例如,在进行专业音乐器材、表演姿势、演奏技巧等方面还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但部分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忽视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化的指导,认为凭借自身的专业基础就能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无法有效发挥教学改革的优势所在。第三,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都应当强调以合作学习、互动学习、交流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为主。但部分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忽视学习方式的创新,积极主动性较差,影响了教学的正常实施。

  四、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应对策略分析

  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学生作为整个音乐教学改革的主体部分,自身学习的方式以及模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在此背景下,如何高效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知识能力已经成为学生在学习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笔者将结合自己现阶段的学习经验以及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要求,从教学观念、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助力学生及教师转变自己的学习理念,具体策略实施途径如下。

  (一)转变学习观念,提升学习质量

  学生固态化的学习观念是导致其自身专业能力无法得到提升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在音乐课程改革背景下想要获得能力的全面发展,首先,应当明确自身的学习主体,重视对自身的学习观念进行转变。转变学习观念需要在创新的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实施,学生在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借助教师的专业教学的优势不断提升自身对于学习的认知。具体可以通过增加课内外专业知识培训,丰富自我在音乐课程方面的理论储备,为教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提供保证,在此基础上不断转变和提升自己的学习观念。其次,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始终坚持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的学习观念来推动教师教学活动的实施。再次,在课程结束之后还应当对不同类别之间的课程进行有效连接及总结,清晰专业课程学习的目的,以达到互补的效果,展现出学生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系统性特点、与实践相互结合[6]。最后,学生音乐课程学习过程中应当重视对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自身的学习当中,能够增加对于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力度,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核心素养。

  (二)完善学习体系,提升学习水平

  第一,交叉学科教学与渗透学科教学。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首先,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好现阶段学习内容的掌握,同时也应当重视在完善地掌握所有课程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整合与优化,建立多元化的课程学习体系,以达到较好地提升学习质量的目的。因此,学生在完善自我学习体系的过程中,应当重视针对不同的学科进行渗透的转变,渗透需要重视内容的综合性以及开放性。确保渗透工作的开展能够满足提升自己的音乐核心素养的同时也能促进其他专业学习能力的发展。其次,在完善创新学习体系的同时,还应重视对于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培养。通过定期参与课外活动的形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体可以通过提升演奏技能、歌唱技能、创作技能、指挥技能以及舞蹈技能等形式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以获得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二,建立合理课程组合。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对现有的课程进行重新组合非常重要,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化解不同艺术学科之间存在的差异及矛盾,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音乐课程参与的兴趣。教师在综合现阶段学生的课程组成进行整合之后,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改革之后的教学模式进行细化分析,总结共有的属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融合,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学习,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7]。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改革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艺术专业学生学习的正常实施。因此,应当重视自身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转变学习观念,提升学习质量;完善学习体系,提升学习水平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创新,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丹.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程》[J].高教探索,2020(06):139.

  [2]王有为,孟梦.中西比较视域下的高校音乐教育创新探索——评《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理论与改革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11):86.

  [3]邱斌.新时期师专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评《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理论与改革探究》[J].食品科技,2021,46(09):332-333.

  [4]于静.音乐教育学原理在音乐教育改革中的价值体现——评《高校音乐教育核心课程多元化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05):132.

  [5]朱波,刘坚.当代高校音乐教育实践创新探析——评《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理论与改革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06):156.

  [6]王新宇,李秋筱.数字音乐产业视域下高校计算机音乐教学改革路径——基于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作品数据分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1,13(02):109-116.

  [7]姜薇.高校音乐教育学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评《高校音乐教育学核心课程构建的理论研究》[J].高教探索,2020(0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