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间舞蹈元素运用对舞蹈编导的影响论文

2023-08-23 09:26:24 来源: 作者:xiaodi
摘要: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其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底蕴孕育了种类繁多、风格迥异的民间艺术形式,其中以苗族芦笙舞、布依族铜鼓舞、独竹漂等最具代表性。
摘要: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其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底蕴孕育了种类繁多、风格迥异的民间艺术形式,其中以苗族芦笙舞、布依族铜鼓舞、独竹漂等最具代表性。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且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人文精神,是当代舞蹈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深入挖掘贵州民间舞蹈资源并将其融入现代化的舞蹈编创理念当中,对于提升舞蹈编导能力、推动贵州本土舞蹈发展以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贵州;民间舞蹈;舞蹈编导;方法
本文以贵州民间舞蹈为研究对象,结合一些贵州民族元素创编的舞蹈实例,以舞蹈编导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为切入点,分析贵州民间舞蹈的概况,最后从舞蹈编导的视角重点探讨贵州民间舞蹈元素运用对舞蹈编导的影响。
一、舞蹈编导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一)舞蹈编导的基本素质要求
舞蹈编导工作的综合性很强,要求舞蹈编导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音乐感,能够准确把握音乐节奏与节拍,从而更好地表达出所需情感。其次,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了解各民族的历史背景以及生活习惯等知识,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内涵并将之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行表达。例如,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就是以铜鼓为主题,通过对铜鼓纹样的描绘来表现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场景;彝族铃铛舞则是通过模拟动物声音来传达彝族特有的文化内涵等。再次,对于舞蹈编导来说,敏锐的观察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经验,才能逐渐形成独特的创作视角和表现手法。最后,舞蹈编导还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敢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善于吸收借鉴其他优秀作品的优点来丰富自身的创作内容。以上几点看似简单,但却是成为一名出色的舞蹈编导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舞蹈编导,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而且要全面发展个人素质,以便更加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
(二)舞蹈编导的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指一个人对于美的感受力和鉴赏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它包括了文学、音乐、绘画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也涵盖了道德情操及人生经验等方面的内容。作为一名合格的舞蹈编导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够更好地将贵州民间舞蹈元素融入作品当中。
首先,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舞蹈编导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通过学习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学艺术作品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从各个角度理解并掌握所编创的舞蹈形象及其内涵。其次,还需注重培养自身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因此,应该学会如何从其他事物中发现内在的规律性,以便更好地表现出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最后,则是要求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因为舞蹈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所以舞蹈编导不仅要能够准确地理解所要表现的对象,同时还需要拥有大胆的创意和独特的构思,这样才能够创作出富有新意且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作品。
(三)舞蹈编导的审美能力
舞蹈作品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大众而存在。因此,舞蹈编导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来完成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首先,舞蹈编导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感受力,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美并将其提炼出来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其次,舞蹈编导还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于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以及历史背景等知识都有所涉猎,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内涵;最后,舞蹈编导还需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通过自身的理解去重新诠释或改变原有的舞蹈形象,使得整个舞蹈作品更加生动鲜活。
例如,贵州省著名的舞蹈《阿妹戚托》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这部作品取材于苗族地区的风土人情,以“游方”为主题,讲述了苗族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在舞蹈编排上,编导大胆地采用了现代舞技巧与传统民俗音乐相结合的手法,既保留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又体现出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深受观众喜爱。此外,在舞蹈语言的表达上也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如舞蹈开始时演员们手牵手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的场景,就很好地表现出了苗族乡村特有的风景氛围。舞蹈《滚山珠》则是选用了彝族祭祀活动中的典型动作进行改编而来,通过舞蹈演员的身体姿态及面部表情来传达出祈求丰收和平安的寓意。这些成功的案例无不证明了舞蹈编导的审美能力对于舞蹈作品质量的重要性。
二、贵州民间舞蹈概况
(一)贵州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
贵州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其中,贵州民间舞蹈作为我国舞蹈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俗特色。从舞蹈形态上看,贵州民间舞蹈多以“蹲裆步”为主要动作路线,身体重心下沉,呈现出优美流畅的曲线;而手部动作则多为兰花指或手指击掌等富有节奏感的动作,表现出欢快愉悦的情感氛围。此外,贵州民间舞蹈还常通过扇子、绸缎等道具来加强舞者的身姿造型美,使得整个舞蹈更加生动形象且充满生活气息。总体而言,贵州民间舞蹈既保留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又融合了其他少数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表演体系。除了以上基本特征之外,贵州民间舞蹈还有着自己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追求。例如,在祭祀活动中跳的“神舞”,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然万物的崇敬之情;而在节庆日里演出的“娱乐型舞蹈”,则更多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内心深处的喜悦与祝福。深入研究贵州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不仅有助于舞蹈编导更好地理解这一传统文化现象,也能够为今后的相关创作提供有益启示。
(二)贵州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造就了贵州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其中,最能代表贵州特色的就是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歌舞表演。这些歌舞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且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例如,芦笙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表现内容主要以爱情为主题,通过男女之间的对歌来表达彼此的情感。铜鼓舞则体现出了贵州人民豪放粗犷的性格特点;布依族花灯舞则展示了布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生活态度等。从以上列举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贵州民间舞蹈都蕴含着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这也正是它们能够成为舞蹈创作源泉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富有情趣的题材选择,贵州民间舞蹈所展现出的优美形态更是让人叹为观止。无论是手臂摆动、脚步移动还是身体扭动,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柔美和谐,给人以极大的视觉享受。
(三)贵州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孕育了独特的审美观念。贵州人民崇尚自然,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观念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苗族服饰上的图案大多来源于大自然,如蝴蝶、花草等;而布依族则会在衣服上添加一些动物皮毛进行装饰,表达对自然界生灵的敬畏之情。贵州民间舞蹈也充分展现了这一点,其表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美学意义。总的来说,贵州民间舞蹈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民族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贵州民间舞蹈作为中国传统舞蹈之一,不仅是地域性的代表,更是贵州地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贵州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及其所蕴含的审美内涵,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贵州民间舞蹈的审美价值
贵州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使得该地的民间舞蹈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首先,从造型上来看,贵州民间舞蹈注重舞者身体线条的流畅性与柔美度,通过优美的身姿来表现出舞蹈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其次,从音乐上看,贵州民间舞蹈多采用当地特色乐器进行伴奏,如芦笙、牛角胡等,这些乐器音色明亮、节奏鲜明,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舞蹈所蕴含的情感和氛围。最后,从服饰上来看,贵州苗族、布依族、侗族等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盛装,而且他们的服装色彩鲜艳、图案丰富,不仅可以凸显人物性格特点,还能增强舞蹈表演的视觉效果。因此,将贵州民间舞蹈元素融入现代舞蹈作品当中,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是对当代审美观念的引领与创新。
三、贵州民间舞蹈元素运用对舞蹈编导的影响
(一)有利于提升舞蹈编导的编创能力
将贵州民间舞蹈元素融入舞蹈编导过程当中,可以有效提高舞蹈编导的创作水平和编创能力。首先,通过对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与研究,能够帮助舞蹈编导更好地理解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为其提供更多的灵感来源。例如,在编排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舞蹈时,舞蹈编导需要充分考虑该地域特有的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这些都是构成舞蹈语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要结合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方式、民俗风情等社会人文背景来进一步深化主题内涵,使得所创造出的作品不仅有艺术性,而且能引起观众共鸣并引发思考。
此外,将贵州民间舞蹈元素运用到舞蹈编导中也有助于培养舞蹈编导的创新意识。在当今时代下,随着多元化文化的不断冲击,传统文化已经逐渐失去原有的地位,因此如何挖掘并发掘优秀的本土文化资源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将贵州民间舞蹈元素作为切入点,无疑会给舞蹈编导带来新的思路和创意,让他们有机会去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进而激发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不仅有益于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更是推动整个舞蹈事业发展进步的必要手段。
(二)有利于提高舞蹈编导的艺术修养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它不仅包含音乐和服装等方面内容,而且还需要舞者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因此,通过学习和借鉴贵州民间舞蹈元素可以有效提升舞蹈编导的艺术修养。例如,在编创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舞蹈时,编导会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背景、人文风情等,从而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舞蹈动作之中,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与表现力。例如,贵州省著名的舞蹈《阿妹戚托》就是以苗族传统民俗“芦笙踩堂”为创作素材,通过优美流畅的舞蹈语言来表达出人们欢快愉悦的心情,同时也展现出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魅力。此外,通过研究贵州民间舞蹈元素也能够让编导更深刻地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心。在编创现代题材的舞蹈时,同样需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尤其是要善于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或其他艺术形式中汲取灵感和养分,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出现代社会的精神风貌和情感诉求。总之,贵州民间舞蹈元素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不仅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为舞蹈编导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三)有利于促进舞蹈编导的专业成长
将贵州民间舞蹈元素融入舞蹈编导过程当中,不仅可以提高舞蹈编导对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认识与理解,还能够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素材。同时,通过深入了解贵州地区的人文历史以及风土人情等方面内容,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其今后创编舞蹈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编创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的现代舞时,需要从传统的音乐、服装、道具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而这些都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民俗学知识才能得心应手完成的。此外,在编创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尝试新的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这种良性循环将会使得舞蹈编导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研究舞蹈编导这一工作内容。因此,将贵州民间舞蹈元素融入舞蹈编导学习研究之中是一种双赢的选择,既丰富了编导学习的方式又激发了编导的创造力,可谓一举两得。例如,《咕噜寨》就是以布依族传统音乐为主要背景音乐,结合当地民俗风情进行构思和编排的作品。该作品获得贵州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并被多家媒体报道,充分说明了将贵州民间舞蹈元素融入舞蹈编导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总之,将贵州民间舞蹈元素融入舞蹈编导研究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它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贵州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还可以有效地拓宽编导们的知识面,增强其实践操作技能,进而推动我国舞蹈艺术事业的发展。
(四)有利于提高舞蹈编导的综合能力
通过对贵州民间舞蹈元素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有效提升舞蹈编导的创作水平和艺术素养。首先,从题材选择上来看,贵州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为舞蹈编导提供了广阔的选题空间,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以及精神面貌。例如,《滚山珠》这一舞蹈作品就是以苗族传统民俗活动“滚山珠”为主要素材来源而编创出来的。其次,从编舞技法上来讲,掌握一定的贵州民间舞蹈元素有助于舞蹈编导更加深入地挖掘出舞蹈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情感内涵,并将之转化成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舞蹈形式。最后,从舞台调度到服装造型等,都需要舞蹈编导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创造力才能完成优秀作品的打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注重培养自身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不断完善自己以适应新时代下舞蹈事业发展的要求。贵州民间舞蹈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而如何巧妙地将其融入当代舞蹈语汇当中,则是每一位舞蹈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五)有利于提升舞蹈编导的创新能力
将贵州民间舞蹈元素融入舞蹈编导创作过程中,可以使作品更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同时也能够促进编导不断进行艺术探索与实践,从而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其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此外,通过对贵州民间舞蹈文化的深入研究,还有助于挖掘出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素材,并将之融合到现代化的编舞技法当中,形成独具一格的舞蹈语言体系,进一步推动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贵州民间舞蹈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将其融入舞蹈编导创作中,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彰显地域特色,更能体现出舞蹈编导的文化自觉性和责任感。
(六)有利于增强舞蹈编导的文化自信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强调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色对其发展和传承的重要性。而作为一名舞蹈编导,应该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才能够创作出更具中国味道的优秀作品。将贵州民间舞蹈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当中,不仅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并喜爱这些传统艺术形式,还能够使得自身更深刻地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以及其所代表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在舞蹈编导工作实践中,有意识地挖掘并发挥好贵州民间舞蹈元素的价值,无疑会成为提升个人文化素养、树立文化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优秀的舞蹈元素融入现代舞蹈创作之中,不仅可以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还能够为我国当代舞蹈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应该深入挖掘贵州民间舞蹈资源并加以整理与提炼,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编创理念及手法,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这不仅能提升舞蹈编导的各项能力,而且能为推动贵州民间舞蹈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舞台提供更多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康磊.舞蹈编导创作的原则及路径[J].参花(上),2023(04):95-97.
[2]谢志伟.探究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舞蹈编导创作思维中的体现[J].大众文艺,2023(06):67-69.
[3]周玲,陈东云,苏水莲.中国传统舞蹈元素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创作启发[J].艺术家,2022(09):96-98.
[4]罗云.基于多元文化的舞蹈编导与民族舞元素融合探析[J].艺术大观,2022(17):109-111.
[5]徐筱珺.民间舞蹈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2(05):109-111.
[6]于森.多元文化视域下舞蹈编导与民族舞元素融合分析[J].艺术品鉴,2022(12):88-90.
[7]何华铭.论传统民间舞蹈元素在舞蹈编导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22(03):127-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