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对广东粤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论文

对广东粤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论文

108

2023-08-17 09:20:36    来源:    作者:liuhong

摘要:粤剧自古以来就有着“敢为天下先”的传统美誉。随着时间的推移,粤剧也开始了革命性的变革,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汲取了许多外部元素,成功推出了许多具有革命性的粤剧。在对广东粤剧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保护,更是要在传承中进行现代化的创新,这样才能够真正推动粤剧的创新与发展,所以在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也应该着眼于“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的融合,并以“两条腿”走路为传承发展的原则,以此来推动粤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深入挖掘粤剧的丰富内涵、形式,以期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实现现代化的

  摘要:粤剧自古以来就有着“敢为天下先”的传统美誉。随着时间的推移,粤剧也开始了革命性的变革,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汲取了许多外部元素,成功推出了许多具有革命性的粤剧。在对广东粤剧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保护,更是要在传承中进行现代化的创新,这样才能够真正推动粤剧的创新与发展,所以在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也应该着眼于“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的融合,并以“两条腿”走路为传承发展的原则,以此来推动粤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深入挖掘粤剧的丰富内涵、形式,以期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实现现代化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粤剧  保护传承  创新发展

  粤剧又称为“广东大戏”,源自南戏,是一种广受欢迎的传统音乐形式,其中声腔是以梆子、二黄为主,还包括高、昆、民谣、小曲和杂调,在粤港澳、广西、东南亚地区以及欧美等地都很流行。2006年,这一传统音乐形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粤剧又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中,脐身中国大戏剧流派。这一悠久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百年的演变,在汲取各地文化精华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宽自身的视野,以及敢于尝试、敢于革新的精神,让粤剧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充满生机。随着社会的发展,粤剧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既维持其独特的风格,又将现代元素纳入其中,以此来塑造出更加现代化的粤剧作品。

Dingtalk_20230817091855.jpg

  一、粤剧历史内涵与艺术特色

  在明朝晚期的嘉靖至万历时期(1522—1620年),粤剧在广州、佛山等城市繁荣发展,它汇集了各种外来的歌曲、舞曲、戏剧等内容,并在当时的广东省内得到了大量传播,从而逐渐演变出一种特殊的、多元的地域性戏曲。随着时代的进步,“戏棚官话”的演出不断受到“白话”的启示,它的演出风格更加多样,不仅包括昆曲、弋阳腔、秦腔,还汲取了广东本土的传统歌曲,比如粤讴、龙舟、木鱼,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梆黄”演出体系。近代粤剧在不断汲取各种艺术元素的基础上,如歌剧、话剧、电影和西乐,使其呈现出丰富而特有的艺术魅力,充满当代的生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粤剧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清代,广州、佛山等地,粤剧的流传更是蔚为壮观。《汾江竹枝词》中的“梨园歌舞赛繁缛,一带红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贶节,万人围住看琼花”,更是彰显出当时岭南地区的繁荣景象。今天,中国的粤剧不只局限于广东,它还遍及全球,被东南亚、美洲、澳洲、欧洲的粤籍华侨和华人所熟知,这反映出粤剧在海内外的广泛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著名的粤剧演员,例如薛觉先、马师曾、桂名扬、廖侠怀、白驹荣和红线女,累计创作作品超过一万个。

  粤剧源自广东省的传统文化,为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提供娱乐。数百年间,它不断吸取各种优秀的作品,融合各种风格,创造性地发展,呈现出自己的独特风貌。它拥有各种不同的故事情节、精彩绝伦的表现技巧和现代感十足的舞蹈装置,展现出它宽容、多彩、适合各种人群的文化风貌。

  二、广东粤剧保护与传承发展状况分析

  (一)成立粤剧院团,培养粤剧团队

  粤剧是一个古代的戏曲艺术形式,它起源于珠江三角洲区域,并且遍布全国。粤剧场团遍布珠江三角洲区域,例如广东省的粤剧场、东莞市的粤剧场、顺德区的粤剧场。此外,粤剧也传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他地区,例如南宁市的粤剧团、梧州市的粤剧社、北海市的粤剧社。这些戏班致力于保持和推广传统,并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提升粤剧的表演水平和影响力。

  (二)成立研究机构,开展粤剧学术交流

  粤剧研究中心、广州城市文化艺术研究所以及香港复兴粤剧基金会都在努力推广粤剧,并通过各项活动来促进粤剧的繁荣。这些研究中心不仅收集、整理、分析了当地的粤剧作品,还为粤剧的创作、市场推广以及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帮助。

  (三)建立粤剧专题博物馆,保护粤剧文物资料

  2004年,佛山市在兆祥黄公祠的支持下建设起广东省粤剧博物院,收藏着从明代到当代的粤剧脚本、海报、演员装扮、音响设备,还有早期粤剧的电视剧、录音带、剧照和艺术家作品,总计超过3000件,为广大观众带来粤剧的精彩体验,彰显了粤剧的深厚底蕴与迷人的风采。2016年,广州市荔湾区两级政府联合打造了一个岭南风格的粤剧艺术博物院,它拥有独一无二的岭南园林风貌,精美的古典建筑设计、完善的馆内设施使其成为一个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一个致力于保存、发扬、弘扬粤剧艺术的重要场所。

  (四)编辑出版专题书籍刊物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粤剧爱好者的持续探索,粤剧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粤剧文艺论》《粤剧声腔的源流与变化》《粤剧史》《粤剧春秋》《粤剧大辞典》和《南国红豆》等研究著作的出版,为粤剧学术研究理论体系的建立以及其对艺术实践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为了更好地保存并传播粤剧,政府和社会组织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一些由粤剧爱好者们自发建立的民间演出团队,经常出现在各个角落、公共场所,并且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表演,为促进粤剧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许多政府部门、学会以及其他有意义的组织都在努力将粤剧带入学校、社会,以便让更多的人欣赏。为了更好地保存、传播这种古老的文化遗产,2017年7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了《广东省粤剧保护传承规定》,明确指出,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粤剧的保护、传承与宣传,以期达成更好的文化效果。

Dingtalk_20230817091906.jpg

  三、对于粤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粤剧曾是岭南文化的一大奇葩,在广东省的民俗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由于市场的迅速增长,许多新的音乐和舞蹈形式涌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忽视粤剧这种曾在广东省流行的戏曲形式。一些人的思想陈旧、传统戏曲作品的落后,以及未能接受和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得粤剧的发展受到严峻的考验。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何拯救和推广粤剧,让它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保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角度思考和改进:

  (一)保护粤剧老艺人

  近年来,许多杰出的粤剧表演者离开了舞台,许多珍贵的曲调和传统的表演方法也渐渐消亡。这对粤剧这一文化遗产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因此,有必要抓住历史的脉搏,积极推动粤剧文化的发展。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如举办专场活动,邀请著名的粤剧表演者来到舞台上,为广大观众带来更多的精彩和欢乐。应当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粤剧得到有效的传承和维护,将其中的精彩瞬间和珍贵的视觉和音频资源完整地留存于史册之中。

  (二)多样化途径传播粤剧

  1991年3月,为了缓解粤剧观众的流失,广州市粤剧团开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即将粤剧表演放到酒店的“伴溪之夜”粤剧茶座上,包括粤剧精品、折子戏、粤曲等,这一举措不仅拓宽了粤剧的知名度,而且引起了众多海内外组织的关注,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馈。2003年,广州市恩宁路的粤剧人和公馆重建,许多经典粤剧在佛山等多个城市的广泛流行,以及广州市民间组织振兴粤剧基金会的参与,为粤剧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新的剧目融入传统粤剧

  粤剧的发展历程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剧目陈旧,缺乏创新性。每次演出都会推出几个广为人知的经典剧目,但当提及粤剧时,人们通常只会想到这几个。随着时代的发展,粤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保持竞争力,粤剧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不断提升自身的表现形式和不断吸引更多的观众,让粤剧成为一种更加贴近现实的传统艺术,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它的精髓,从而使它在发展的道路上更具有生命力。

  (四)将粤剧引进课堂

  学校应该提供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如戏剧欣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发掘这些文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探索这些文化,并且在广东省的人教版音乐教材中加入被称为“南国红豆”的粤剧作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为了促进粤剧的普及,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如知识竞赛、粤剧演出等,以激发学生对粤剧的热情,并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

  (五)通过活动宣传粤剧

  政府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粤剧的推广和普及,以促进社会的文化交流。例如,佛山市政府出资建立了“广东粤剧博物馆”、广州市政府组织编写《粤剧大辞典》、红线女编写的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憨驸马》、番禺区的青少粤剧团,以及佛山市政府推出“魅力佛山——琼花粤剧艺术节”等,这些均可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六)培养更多粤剧新人

  为了推动粤剧的发展,应该加强宣传,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包括在政府的支持下邀请知名艺术家来到粤剧培训机构,以便学员进一步掌握粤剧的精髓。同时,还应该在中小学阶段鼓励同学加入粤剧相关的学习小组,并邀请资深演员进行指导。为了激发和推动新的艺术形态的发展,应该建立一个奖励机制,以促使艺术家们的不断探索和更新。

  四、对于粤剧的创新发展思考

  (一)重视“人”的力量

  粤剧的创新旨在保持其传统特色,并在当今社会中取得更大的成功。然而,当前粤剧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因此,粤剧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以便更好地传播和发展。粤剧现代创新所面临的挑战之一便是如何解决“人”这一关键问题。

  1.培养观众

  目前的粤剧观众多为中老年人和经济条件较差的人,拥有较高教育背景和现代审美意识的观众相对较少。现代粤剧应该致力于培育更多优秀、更富有文化气息的观众,而非仅仅追求短暂的收益。“精品”应该把这个理念融入现代粤剧中,努力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更加精彩、更加富有文化气息的作品。同时,也应该根据当下的情况,准确把握观众的需求,并采取具体的策略,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广东话戏曲的观众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老一辈的人,另一类是年轻一代。老一辈的人更容易理解广东话戏曲的特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戏曲的发展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广东话戏曲的创作者需要重点关注戏曲的内容、旋律、人物塑造,并且尽量避免使用过时或过于复杂的内容。曾小敏在过去几年里一直致力于将粤剧的经典元素转化为现代的视觉冲击,她最著名的作品《白蛇传·情》《梦·红船》等都体现了她的独特风格,为广大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为了更好地满足年轻观众的喜好,应该深入研究他们的审美观念、消费习惯,并结合现代潮流,提供更多的选择,从而使得粤剧更具现代感,更容易被广大青少年喜爱。近年,《决战天策府》这部粤剧因其前所未有的创意和热潮而备受欢迎。该剧取材自3D武侠网游《剑网3》,讲述“安史之乱”期间,天策府统领李承恩率军勇战叛军,力保大唐江山的故事。

  作品颠覆了传统的粤剧,利用裸眼3D效果、威亚“轻功”、5.1环绕立体声等技术,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影音体验,这也恰好符合当今社会新一代亚文化的需求。

  2.粤剧队伍的建设

  现代粤剧的创新需要非遗传承人的积极参与,为了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粤剧团队,人才的培养和积累至关重要。

  其一,粤剧的创新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而不是被动接受。因此,粤剧的领导者应该以开放的态度来看待这一过程,并且要勇于接受挑战,以便在创新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决战天策府》的热播吸引了许多年轻观众,但也引发了一些老一辈艺术家的不满。2018年《花月影》的上映,尽管票房收入不俗,但也引发了许多争议。

  其二,尽管精品粤剧的理念已经被普遍接受,但是缺少优秀的创作者,这一项目的成功需要一支拥有深厚的粤剧文学功底、精湛的演艺技巧以及对时下流行文艺的敏锐洞察力的创作团队。粤剧是一种源于民众的艺术,因此有必要为它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为此,不仅要与高校合作,让高校提供戏曲编导的专业技术,而且要举办各种类型的比赛,如粤剧剧本、粤剧微电影、粤剧纪录片等。希望通过这些举措,为广大的艺术家提供一个发挥他们独特魅力的舞台,并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发挥空间。

  其三,为了提升粤剧的现代化营销能力,应该努力培养现代化的粤剧营销人员。通过《决战天策府》的观众反馈可以发现,年轻观众对粤剧的审美观念并没有过时,他们在观看这部作品时会被它的传统魅力所吸引。然而,也应该努力调整粤剧的营销方式,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粤剧的营销观念已经落后于现代生活方式。尽管粤剧的主创们拥有较为先进的营销理念,但他们的能力仍然有限。因此,粤剧需要招募具有专业营销知识的人才,重新审视传统的管理模式,并进行专门的包装和运营。

  其四,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粤剧作品开始受到关注。例如,《决战天策府》《白蛇传·情》等作品的改编受到了广泛关注,许多年长的艺术家或观众也开始提供宝贵的意见。为了推动粤剧的创新,需要持续监督并纠错。同样,也应该关注粤剧评审小组,因为他们对于推动戏剧的蓬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升戏剧的质量,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向广大观众进行调查问卷、将戏剧的精彩瞬间分享至社交媒体、举办粤剧欣赏和评价比赛等。

  (二)对粤剧的二次研发

  1.粤剧的跨界融合

  动画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形式,自诞生以来便不断走向商业化和产业化。在中国,动画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通过将粤剧与动画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展现现代社会的精神和文化韵律。这种方式既能保留粤剧的原汁原味,又能让其特色更加突出,从而吸引年轻观众的注意力。

  《刁蛮公主憨驸马》是一部经典的粤剧动画电影作品,作品独具匠心的表演技巧,完美地展示了戏曲的魅力。将粤剧改编成动漫,不仅能吸引到青少年和老年观众,而且能促进粤剧与动漫的交流,扩大二者的市场,实现共赢。

  2.创新粤剧脸谱、表情和服装元素

  粤剧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例如,粤剧脸谱与传统戏曲不同,粤剧中人物的面部特征能够与传统戏曲形成鲜明对比。此外,粤剧夸张的表演形态还能够被视为一种文化符号,并且能够被广泛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人开始喜欢传统的化妆品,这为粤剧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推广这种文化,可以将粤剧融入“古风”“cosplay”这样的亚文化圈,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粤剧的创新。

  粤剧不仅能够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而且能够与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紧密联系起来,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创产品,例如,钥匙扣、抱枕、手机壳和书签等,如此,不但能将粤剧的文化元素带到当地产业中,而且能够丰富当地的旅游产业。通过对粤剧的深入研究发现,可将其视为一种具有革命性的、能够推动动漫和电影发展的文化因子。

  随着国家的大力支持,《花月影》《决战天策府》等作品的热播,显然表明了粤剧的未来发展前景。因此,应该把“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结合作为粤剧的核心,秉承“双管齐下”的理念,以此来推动《花月影》《决战天策府》等作品的创作,以及其他类似作品的推广。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强调人的作用,才能真正推动粤剧的创新。通过二次开发,可以让粤剧充满生机,激发出更多可能性。

  五、结语

  粤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人类的宝贵财富。粤剧从业者有责任保护和传承这种艺术形式,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应该坚定信心,增强意识,并承担起保护和传承这种艺术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冯乔,黄天.基于TouchDesigner视觉编程技术的粤剧数字化设计创新[J].包装工程,2023(06):1-11.

  [2]谢文艳,文瑶.粤剧的守正与创新——粤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欧凯明访谈[J].文化遗产,2023(01):151-158+4-5.

  [3]梁献心.从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探索粤剧的革新与发展[J].传媒论坛,2022(17):87-89+103.

  [4]曹柳银.梧州粤剧的生存现状与对策研究[J].艺术品鉴,2022(17):58-60.

  [5]杨蔚,文婕.当代粤剧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模式创新探索[J].文化产业,2021(36):31-33.

  [6]罗松.新时代粤剧的遗产保护与现代发展[J].戏曲研究,2020(01):26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