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中提琴演奏技巧基础训练研究论文

中提琴演奏技巧基础训练研究论文

71

2023-05-23 09:24:14    来源:    作者:xiaodi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提琴重奏音准、节奏、发音的演奏技巧,以及音乐表现方式进行分析,指出中提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力较强,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中提琴演奏技巧的基础训练方法,提高训练的有效性,促使演奏者的中提琴演奏能力不断提升,从而将中提琴与众不同的风格呈现出来,凭借高超的演奏技巧征服听众,与听众建立情感共鸣,真正赢得听众喜爱。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提琴重奏音准、节奏、发音的演奏技巧,以及音乐表现方式进行分析,指出中提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力较强,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中提琴演奏技巧的基础训练方法,提高训练的有效性,促使演奏者的中提琴演奏能力不断提升,从而将中提琴与众不同的风格呈现出来,凭借高超的演奏技巧征服听众,与听众建立情感共鸣,真正赢得听众喜爱。

  关键词:中提琴;演奏技巧;音乐表现;基础训练

  众所周知,中提琴是西洋弦乐重要的家庭成员,外形结构与小提琴相似,尺寸在12—17英寸之间,同样需要放置于肩上演奏,西方音乐史上中提琴的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音乐作品的演奏中,中提琴更是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中提琴主要由四根琴弦组成,分别是La、Re、Sol、Do,对于演奏者而言,要想演奏出悦耳动听、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就要重点加强演奏技巧的基础训练,明确发出不同音色需要使用的指法和运弓方法,保证两手能够协调配合,以展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听众,充分发挥中提琴独特的音乐个性。

  一、中提琴基本概述

  中提琴与小提琴结构相似,但是体积又超过小提琴,属于一种中音乐器,相比于小提琴,其在西方音乐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提琴所处地位比较尴尬。早期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曲目时通常会考虑到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演奏效果,中提琴因为音域介乎二者之间容易被人们忽视,在管弦乐演奏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大提琴和小提琴的相互配合,中提琴的位置被小提琴所取代,甚至制琴师也暂停制作中提琴,可见当时中提琴所处地位已经日渐边缘化。直到步入20世纪这一现象才有所改善,中提琴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担任独奏角色,其醇厚、低沉的音色给人带来一种悲凄哀婉之感,在氛围营造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作为提琴乐器的一种,中提琴体积大于小提琴,却没有标准长度,声音也更为厚重。根据使用者需求量身定制中提琴,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为了与小提琴区分开,且进一步丰富声音效果,会适当加大中提琴尺寸,或者直接挑选品质优良、适合于自己的成品,以便演奏者与中提琴之间相辅相成,完全沉浸于中提琴演奏中,表现中提琴的独特性。如今中提琴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乐队及演奏者所熟知,坚持进行基础训练,掌握娴熟的演奏技巧,强化中提琴演奏的音乐表现力,这会对演奏者的职业生涯产生积极效应。

7095d474b0e5d404d5a2a2a95ef0f36d.jpg

  二、中提琴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方式

  (一)“重奏音准”的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

  要想给听众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使之真切体会到中提琴的独特个性,由衷地对中提琴演奏产生期待感,中提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就必须保证音符音准,及时加以调节,与其他乐器、其他声部进行密切配合,以便突出反映音乐内容,迎合音乐主题,满足听众的音乐审美需求。中提琴演奏者应该注意的是,完美展现不同类型音乐风格需要自己完全沉浸在音乐世界中,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都要契合音乐的情感基调,认真聆听其他声部演奏,全身心控制音准,这样会对听众造成一定冲击,中提琴演奏者在营造氛围时才能将情感快速传递给广大听众,引起听众共鸣,促使听众随着中提琴演奏曲调的倾泻展开无限遐想,获得丰富的视听体验。

  (二)中提琴“节奏”的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

  影响音乐作品表现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节奏,在运用中提琴演奏时应该意识到音乐作品的节拍规律,无论是独奏还是和声都要高度重视节奏演奏技巧的应用,通常使用揉弦技巧彰显中提琴的演奏特点,增强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与此同时,不同乐器之间的配合极为关键,中提琴演奏者应该具备较强的灵活应变意识和能力,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仔细聆听其他声部的演奏,时刻准备好对发音时差进行补充,以免让听众捕捉到演奏失误,影响听众的观感。演奏者应该争取运用熟练的中提琴演奏技巧,以及与其他声部的协调配合,给听众创造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演奏会,在其脑海中留下清晰而又深刻的印象,中提琴在乐队中的地位得以稳固,发展前景也会更加广阔和光明。

  (三)中提琴“发音”的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

  中提琴演奏过程中应该特别关注的是对发音的控制,涉及与其他声部的配合,琴弓的拉动速度以及与琴弦的接触位置要精准控制,确保中提琴的发音准确,平衡好发音力度,演奏中提琴时发出的音量不宜过大或过小,促使和声达成统一,最大化展现和声的价值功能。由于中提琴演奏与发音之间存在时间差,因此演奏者要提前准备好,也就是要提前体现出音色的变化,让听众知道音乐作品的高潮部分即将来临,引领各个声部扮演好各自角色,呈现音乐作品的最佳面貌。

  三、中提琴演奏技巧基础训练方法

  中提琴演奏技巧的牢固掌握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加强演奏技巧的基础训练,明确演奏过程中左右手的动作要领,形成肌肉记忆,提高演奏熟练度,最大程度减少和避免中提琴演奏的失误率,展示一名中提琴演奏者的应有素质。具体而言,中提琴演奏技巧的基础训练方法如下:

  (一)左手与右手的相互配合

  以往中提琴演奏者普遍运用机械式的训练方法,指法比较固定,左右手的配合缺乏灵活性,演奏者很快就会产生疲惫感,训练成效不佳。采用科学的基础训练方法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演奏者对中提琴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更会影响到其训练热情,所以要基于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达到提高训练效率和演奏熟练度的目标。首先要明确的是中提琴演奏期间左手和右手的分工具有差异性,左手拨动琴弦,用指尖发力,速度要快,力度要适中,可先进行慢打指训练,根据不同节奏反复练习,熟悉左手指尖拨弦的感觉,对于不同音调、音量的拨弦速度和力度更要做到心中有数;右手控制琴弓,训练分解动作,重点把握琴弓与琴码的距离,以便发出特定的音色,然后进行快打指训练和左右手的配合训练,提高拨弦的灵活度和熟练度,必须要体现出指尖瞬时的爆发力,以及左右手的协调能力,所有动作浑然一体,让人在聆听音乐时对中提琴演奏者的演奏感到赏心悦目。

  (二)左手打指与右手空弦

  实际训练中还可运用左手打指与右手空弦的训练方法,可以显著提高中提琴演奏者左右手的配合能力,这一阶段的训练重点为力量的传递和控制,左手处于放松状态,当音乐响起时手肘要迅速发力给指尖,避免出现无用动作,手指从抬起到在指板上演奏间隔几乎是瞬时进行的,仿若精灵一样在指板上触动。相对来说,右手空弦的训练难度偏高,伴随着音乐节奏和音调的不断变化,演奏者运弓方式需要适时地调整,加强对手臂长度和力度的控制,跳跃训练比较科学有效,即从弓根瞬间跳跃到弓尖,再跳跃至弓根,周而复始。初期尽量放慢运弓速度,找出自己右手演奏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正,保证右手动作的准确规范性,动作舒缓、优美,看似不慌不忙,实则稳中有序,与音乐节奏相合,这样在左右手的配合训练时中提琴演奏者才能迅速进入良好状态,放空思想,全身心投入,对节奏、音色、音量的控制更为精准。

  (三)左右手基础练习

  基础训练法可以认为是左手和右手基本动作的训练,扎实的基本功会减少中提琴演奏者在演出中的失误,提高其演奏水平,而部分中提琴演奏者对于基础训练法的了解并不够深入,形成了错误的演奏习惯,要想在日后纠正过来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可计数。在中提琴演奏训练中,基础训练法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锻炼左右手动作,建立良好的肌肉记忆,强化中提琴演奏者对音色、节奏等音乐元素控制能力。必须要知道中提琴演奏过程中左右手的主要职责,学会正确持琴、揉弦、运弓,每个动作都要进行反复多次训练,争取熟能生巧,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取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更加精准地控制声音变化,展现中提琴的独特音色,促进音乐情感的表达。

  左手动作要领包括持琴、按音和揉弦。首先,中提琴的持琴方式会影响到其发音,尽量将琴头抬到一定高度,可以减少琴体和演奏者身体的接触面,使琴体发出振动,从而产生更好的音质,同时防止弓子误触指板,降低中提琴演奏的失误率。其次,按音指的是手指动作,由于中提琴的琴弦较粗,因此左手手指要适当用力,讲究张弛有度,不能过度紧张或者完全放松,而是要仿照弹钢琴的手指动作,从手臂到手指指尖进行力的传递,保持力的传递顺畅,美妙的音符随着中提琴演奏倾泻出来。最后,改变中提琴声音要借助揉弦,放缓揉弦动作可使中提琴发音更加柔和,手指、手腕和手臂的配合极为重要,为了获得好音质,中提琴演奏者应该掌握连续揉弦的方法,以保证中提琴发音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针对右手动作进行强化训练,整个右臂是一个协调的整体,中提琴演奏者的大臂、小臂与身体保持固定角度,手腕发力,手部放松,手指自然弯曲握住琴弓,根据音乐作品的节奏控制琴弓在琴弦上的运动。琴弓的每次运动都要与音乐作品的节奏相符,遵循“一平、二稳、三直”原则,保持琴弓与琴弦所在面的90度角,反复在琴弦上进行弧线运动,琴弓自然而然地被手指所控制,由手臂发力经由手腕传给手指,手指迅速做出相应动作拉动琴弓,将琴弓拉直,杜绝重音。中提琴演奏者在换把、换弦、换弓时要保证没有明显痕迹,特别是换弓时运弓速度要保持不变,中提琴演奏声音比较平滑、优美、稳定。中提琴演奏者在训练过程中还要加强对琴弓方向的控制,争取做到每一弓的运行轨迹大致相同,将弧线和直线加以融合,中提琴发出的声音会更加低沉悦耳,让人回味无穷。

  (四)和弦、双音与节奏的练习

  音乐作品中情感的抒发受到和弦、双音、节奏等因素制约,中提琴演奏者在进行相应练习时要熟知音符变化与左右手动作的关联性,严格控制音准、音色、音调。之所以会出现和弦和双音,是因为演奏者右手动作有所不同,展现了其高超的中提琴演奏技巧,同时发出两个音即为双音,和弦则体现了音符的分离。对于不同情感基调和表现形式的音乐作品来说,演奏者在进行演奏技巧基础训练时要有所侧重,基于音乐作品的节奏和中提琴的发音特点,对和弦和双音进行恰当处理,各个段落之间要紧密衔接,整个演奏浑然天成,展现音乐作品的细腻情感,使得听众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和弦、双音的训练与节奏控制对于中提琴演奏者演奏技巧的基础训练是一个艰巨考验,加强反思,去芜存菁,演奏者的演奏水平才能稳步提升。

  四、中提琴演奏技巧基础训练要点

  在中提琴演奏技巧基础训练过程中应该遵循特定流程,大脑积极思考,通过聆听音符校验音准,注重音乐的立体表现,给观众带来美妙的感官体验,演奏者不需要做多余动作,一举一动充满美感,争取将音乐情感淋漓尽致地呈现给观众。

  (一)训练思维能力

  有些演奏者认为中提琴演奏训练只需要训练手部动作,形成肌肉记忆,就能够在演奏中得心应手地驾驭不同音乐曲目,凭借高超的演奏技巧征服观众,这种想法不是十分准确。演奏技巧固然重要,可是演奏者的思维状态更能影响到自身情感的表达,要想与观众建立情感共鸣,演奏者要学会用大脑控制双手,思维始终保持清醒和活跃,明确自己的短板,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强化练习,每次练习都具有针对性,练习之后能够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经过循序渐进式的训练才能取得进步和提高。中提琴演奏者要在演奏中观察自己的手指动作,聆听音乐的美妙,当琴弓在琴弦上拉动时可以判断出动作是否标准,进入全身心沉浸的状态,这样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会被充分调动,用强大的意志力控制琴弓和琴弦,这对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技巧起到积极作用。

  (二)练习辨别音准

  加强音准练习可以帮助中提琴演奏者保持注意力集中,只要开始练习,就会迅速进入状态。采用分声部练习方式检验音准,演奏时演奏者内心要跟着演唱,但是演奏高声部时心中要唱低声部,反之亦然,不需要时刻盯着手部动作,更重要的是跟着感觉走,用手指度量,遇到音准问题要记录下来留待之后解决,可以用空弦反复检查。有时候中提琴演奏者在演奏某个音乐片段时不够流畅,可以将这个片段单独提取出来练习,等到熟练之后再融入整个音乐曲目中,中提琴演奏者的演奏会更加流畅和自然。与此同时,中提琴演奏者应该善于分辨和弦的共鸣、强弱变化,琴弓的速度均匀柔和,提高对音准和节奏的控制,可以借助较音器和节拍器,与其他乐器演奏时的发音要和谐,相互融合,突出音乐之美。按照匀、准、美的标准检验中提琴演奏技巧基础训练成果是比较可行的,会使演奏者训练效果事半功倍。

  (三)注重心灵沟通

  中提琴演奏者的精、气、神会对观众产生较强的感染力,一个优秀的中提琴演奏者能够跟随演奏的音乐曲目情感变化调整自己的面部情绪和肢体动作,不知不觉就对观众造成感染,使得双方之间情感交流更为顺利,观众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有些作曲家喜欢在乐谱上标记音乐术语,给中提琴演奏者提供了参照,按照作曲家标记的内容开展中提琴演奏技巧基础训练,运用不同方式练习弓法、指法,协调好自身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丰富,营造与音乐曲目相同的情感氛围,为作曲家、演奏者和观众搭建心灵沟通桥梁。中提琴演奏者的每个动作都备受观众关注,必须如实地表达作品风格和情感,带领观众领略音乐中欢乐、悲哀等情绪,把音符变成美妙的旋律,让观众发挥想象力尽情去想象,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物象,创建一场感官盛宴,观众会将聆听中提琴演奏视为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

  (四)重视训练心理素质

  发音可以看作是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过程,中提琴演奏者拉动琴弓,琴弓与琴弦的接触点形成了流畅的线,找到两个基本点,弓子在四条弦上运行时速度均匀适中,手臂保持好七个平面,中提琴演奏技巧基础训练才能进入正轨,发音更加浑厚有力。训练开始时先要摆好左手手型,手指的形状一直不变,还要预先感觉音准,提高音乐感知力。锻炼演奏者的心理素质是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中提琴演奏者需要充满自信,用饱满的热情进行演奏,通过与观众的情感交流,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展示在观众面前,引起观众对音乐的深思。中提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会对其演奏效果造成一定影响,既要在演奏中充满激情,又要保持头脑冷静。

  (五)融入审美体验

  在使用中提琴演奏不同音乐作品时,主要难点在于音乐情感的表达,对中提琴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和审美体验有着较高要求。不单单要保证音调准确,更要将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融入演奏之中,赋予音乐更强的感染力,促使音乐情感直达心灵。丰富的生活阅历会让中提琴演奏者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把握更加精确,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与创作者的人生经历相联系,进而产生同样的心态,借助中提琴演奏表达创作者的所思所想,在音乐作品欣赏者和创作者之间搭建情感桥梁。中提琴演奏无疑是枯燥的,需要演奏者抱着高度的热情克服惰性和困难,发自内心地热爱中提琴演奏事业,将此视为毕生理想,平时认真训练中提琴演奏技法,欣赏更多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陶冶审美情操,对于自己的不足积极改正,这会使中提琴演奏者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真正达成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六)了解音乐作品风格

  现当代中提琴演奏中技巧和情感应置于同等地位,注重技巧训练的同时更应该加强情感表达,激发人们深入探索音乐殿堂的强烈欲望,深刻感受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心灵得到净化,身心更加舒畅。精湛的中提琴演奏会给人带来专业之感,更加引人入胜,除了高超的演奏技巧之外,将音乐作品中浓郁的情感表达出来,会减少匠气,保留匠心。中提琴演奏者要提前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和情感基调有所把握,每次练习都要将自己代入到音乐作品之中,不断思索中提琴演奏技巧的调整方式,寻求演奏能力新的突破,争取与音乐作品风格完美契合。只有中提琴演奏者不断超越自我,充分协调演奏技巧与音乐情感的关系,凭借沉浸式演奏最大化展现出中提琴演奏的艺术魅力,才能演奏出触动人们心灵的精彩演出,促进音乐艺术的传承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中提琴演奏技巧基础训练方式的科学合理性对于训练效果有着重大影响,中提琴演奏过程中左手和右手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演奏者要端正态度,主动进行训练,提高中提琴演奏的熟练度,左右手之间密切配合,尽可能降低演奏误差。还要与其他声部有机协同,展现音乐作品内容和情感,彰显中提琴在乐队中的不可替代性,用高超的演奏技巧征服听众,从而为自己的演奏事业增添一抹亮丽色彩。

  参考文献:

  [1]杨婧.中提琴的演奏技巧及音乐表现方式分析[J].北方音乐,2018(17).[2]李华,修習.漫谈中提琴表演技巧[J].黄河之声,2019(06).

  [3]孙旗烨.中提琴演奏技巧——基本演奏法[J].北方音乐,2019(10).

  [4]柯曦.论中提琴右手技巧运用的教与学[J].音乐探索,2016(02):120-124.

  [5]龙敏.中提琴教学中训练学生与乐队合奏思维的探析[J].音乐创作,2018(11).

  [6]郭红豆.试论中提琴演奏技巧的基础训练[J].音乐天地,2010(10):53-54.[7]卜宏.关于中提琴演奏技巧基础训练的探讨[J].北方音乐,2016(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