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数字文学地图对满族神话叙事的 “历史真实”的传播与保护探析论文

数字文学地图对满族神话叙事的 “历史真实”的传播与保护探析论文

0

2025-10-31 16:08:2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当“神话”与“地图”相互作用,一种能够直接促进表征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联也就建立起来了。神话,不再止于人类早期文化的象征标记,而是成为记录古老族群繁衍生息的历史片段,承载着远古先民与自然世界对话的集体记忆。

  当“神话”与“地图”相互作用,一种能够直接促进表征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联也就建立起来了。神话,不再止于人类早期文化的象征标记,而是成为记录古老族群繁衍生息的历史片段,承载着远古先民与自然世界对话的集体记忆。数字文学地图为解决满族族群史料记载有限、史料缺失、史料保管出现代际传承障碍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有效的途径,也为人们理解满族神话提供了一种重新思考的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对自然世界的无感,到屈从,再到征服,神话承载了满族族群与自然世界对话的集体记忆,同时也记录了其远古先民在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历史片段。这些集体记忆在满族神话叙事中所涉及的不仅关于命运与天意、死亡与再生、瞬间与永恒等一些内容,更多的则是关于一些社会经济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意识等诸多自然实践的活动。


  满族神话的特征


  在中国北方满-通古斯语族中,满族有着自身完整的神话体系,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满族的神话多与渔猎生活息息相关,以自然崇拜观念为基础,且具有多元特点。


  依据神话的演化逻辑,按时序依次可分为:母系社会的神话、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神话、父系社会的神话、阶级社会的神话。

cc1585fce40a3fed61a3aa124d070caa.png

  一、依据满族神灵分类,满族神话可分为:自然神、动物神、社会神等。


  二、依据非生命自然分类,满族神话可分为:天体神话、自然力神话及自然物神话。


  三、依据天体分类,满族神话可分为:天神神话、太阳神话、星神神话、月亮神话。


  四、依据自然力分类,满族神话可分为:云神神话、风神神话、雷神神话。


  五、依据自然物分类,满族神话可分为:地神神话、石神神话、山神神话、火神神话、水神神话(海神神话、江神神话)。


  六、依据神话内容,按时序依次可分为:动植物神话(即图腾神话)、自然神话、起源神话、萨满神话、英雄神话。


  七、依据图腾神话的类型,满族神话可分为:植物图腾神话、动物图腾神话、性别图腾、群落图腾及个人图腾等,具体分类不一一赘述。


  八、依据图腾文化类型,满族神话可分为:群落图腾、氏族图腾、胞族图腾、部落图腾、民族图腾、性别图腾、婚姻图腾、家庭图腾和个人图腾。


  九、依据人神与神的关系分类,满族神话可分为:其一,与神有亲缘关系的人神神话:恩切布库女神神话、卧勒顿女神神话、多龙格格神话、乌布西奔妈妈神话、三音贝子神话、西林安班玛发神话、战神超哈占爷神话、布库里雍顺神话;其二,与神无亲缘关系的人神神话:鄂多玛发神话、萨满过阴追魂神话、达公射日神话、生育神神话、泥灿萨满神话。


  满族神话的神话谱系、神话观念体系和神话载体体系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虽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满族神话的整体特征远不止于此,相关的研究仍然在不断地深入和探索之中。


  满族神话叙事中的地理叙事


  一、满族神话中的地理物象


  从对神灵的命名及分类和归纳所梳理出来的文献材料来看,满族的原始神话与其他民族神话有着截然不同之处。在叙事的过程中,满族神话对于气象气候、地理物象等自然环境更加关注,因此关于神话中地域气候、地理物候、自然景观等方面的描述,也为人类了解满族远古先民的原始生存状态和生活环境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满族原始先民多聚居在白山黑水间,以东北地区为源头,向西越过崇山峻岭进入广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以采集、渔猎为生计的满族先民在其远古神话中也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无条件依赖。四季分明、季候更替、食物种类既定、时而充缺,这些原始先民只能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本能地选择适合族群繁衍生息的方式。在与自然的对抗之中,变幻莫测的自然灾害使之产生了恐惧心理,他们把神话作为与自然世界交流与沟通的主要渠道,而当地的地貌物象、气候环境便自然而然地成为神话叙事的生成语境。在满族神话的叙事语境中,出现的神灵有描述日、月、星、宿的天体之神,有虎、熊、狼、鹿之类的动物之神,有柳、榆、寒葱之类的植物之神,还有喜鹊、乌鸦、燕、鹰之类的鸟神,还有谷壑神、洞窟神、鬼府神、山巅神、河流神、江湖神、山峦神、林莽神、指路神之类的神灵。神话这一人类最古老的文化遗产,对于满族族群来说俨然已经成为可以记录族群文化的重要的“史料库”。


  二、满族神话中的地理事象


  为了适应北方极为特殊的气候环境和地形地貌,满族先民运用聪明才智,形成了许多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居住习惯,而与之相伴的便是原始先民在神话中描述的一些社会生活或生产的地理事象,从穴居、半穴居、马架子、地窨子到“桦皮房”“苫草房”,再到三合院、四合院;从动物皮毛制衣御寒、食其内脏充饥,到运用动物骨角制作工具;从原始先人以鸟为狩猎良伴,到白鸟屎成为山林猎人的“路标”,到靠其导引不致迷路;从柳条制弓箭狩猎、编筐篓盛物,到“柳叶煎水可洗疮”、榆汁、寒葱消炎止痛、驱时疫等。这些存在于古老神话中的地理事象书写出了满族原始先民在长期与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斗争的过程中是如何积累生活经验,与自然环境抗争和共生、共融的。在与满族史诗《乌布西奔妈妈》同时期的《朝鲜李朝实录》中记载着明朝时沿海地区“野人以铁物为贵,故边将率以铁物贸买貂鼠皮”,而在《乌布西奔妈妈》中所提及的航海造船、商业贸易:“乌布逊又打通了西路,可直接与乌喇酋长相连,皮革鱼货直入松阿里霍通。中原布帛、珠宝、茅纸、釜器,输进东海众部和乌布逊……”的记载也充分证明了满族神话叙事中所反映的商贸场景是历史的、真实的。


  三、满族神话中的地理空间


  满族原始神话中关于具体地域、区域或地理空间的记载无疑为满族神话虚构的叙事添上了人类历史发展中极为真实的一笔,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神话叙事也可以作为地理信息客观存在的“记录”功能。


  从地理环境上看,中国满族先民在古代主要聚居在中国东北中北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生活的区域西部为草原,东部和北部环绕山林,山地以内则为丘陵和平原,集山区、平原和草原于一体,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嫩江等多条河泽贯穿其间。比如神话《红罗女三打契丹》中“红罗女投水殉情后,在瀑布后水洞里织出了今天镜泊湖的锦绣河山”是对镜泊湖的描写;《北极星》中有“很早以前,宁古塔有个乌苏里哈拉,部落长是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叫乌苏里汗”,其中就有现黑龙江牡丹江市的宁古塔的相关记载。满族原始神话中有诸多关于这些地区的描述,如长白山、穆丹阿林山、辉发城、松花江、珲春、辉发古城、莲花泡、兴安岭、乌拉古镇等地比比皆是。


  满族神话历史考证


  石器时代,石与人的关系极其密切,这也是这一时期产生石图腾神话的主要原因。由于地理环境使然,中国北方母系社会的考古遗址主要集中在乌苏里江、黑龙江及松花江流域。中国北方满族原始先民对于图腾顶礼膜拜,人们用石头制作渔猎工具、以石生火。1972年,黑龙江省饶河县小南山遗址中挖掘出来的生产工具多为打制石器,经过相关的考古测定,其遗址距今为约13000年,“尚未越过‘以采取现存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还处在使用‘楛矢石砮’狩猎阶段。”满族说部《天宫大战》中的奥朵西是牧兽女神和《西林安班玛发》的采集渔猎的经济形式已被印证。从满族神话叙事的“人地关系”传统中不难发现,神话不仅记录了人类生活的环境,也部分地再现了当时具体的地貌特征、民俗事象和社会秩序等诸多方面。

  满族文化的数字化保护


  目前,国内对于满族原始神话的传承和保护基本上是基于作家、作品、图像、音乐、舞蹈、文化遗址、满族文化历史博物馆或声音、影像记录等传统方式。在数字化的今天,单纯地依靠传统的文化传承载体是完全不够的。此外,除了要考虑传播媒介的数字化使用,还应考虑如何彻底打破“想象与历史”“神话与现实”之间的隔阂,在神话与事实、主观与客观的内部建构起“族群代际间的回忆”,使后代不必借助过多的个人经验就能与前代分享共同的回忆,实现文化记忆延续。文学地图的“文学性”和“地理性”的双重特性完美契合了满族神话的“历史真实”性,除了充当神话叙事中具体地理位置的记录,还应具有更深层次的叙事和隐喻特征,不仅能够标识实体景观相关联的隐喻性空间,也可以用于关联满族族群的文化记忆。


  西方文学地图的创作实践早已有之。从《伊利亚特》的古希腊系列群岛的空间建构到《堂吉诃德》的游侠地图,再到《冰与火之歌》中维斯特洛大陆的藏宝图等。1993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文学地图展览会组织者将“文学地图”定义为对叙事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的记录,或作家想象世界中的向导,其描绘对象既可以是文学传统,也可以是某个作家或作品。这样,文学地图除了用于凸显某些地区、城市甚至于整个国家的文学遗产,也可以用于表征叙事文本中的地理空间与某个种族、作家、作品相关的现实空间。数字文学地图因得益于新媒体和移动技术,在数字地图集和多媒体与超链接技术的共同作用下,数字文学地图的直观视觉效果可以直接强化出满族神话的神秘的“历史真实”。当“神话”与“地图”相互作用,一种能够直接促进现实与表征世界之间的关联也就建立起来了,它可以凸显出满族原始神话的历史真实的一面。为满族原始神话制作一份数字化的文学地图,用于满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研究、智能化保护与开发,将有利于凸显远古神话叙事中那些客观存在的神秘的物象和事象世界,同时也启发人们重新理解和沉思当今世界的神话。


  满族原始神话是对“历史真实”的模仿性再现,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它与历史真实有一定的距离,但这些神话中一些对于满族文化传统、民俗习惯等方面的记录对于解决史料记载有限、史料缺失、史料保管出现代际传承障碍等问题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满族原始神话的叙事不单止于对命运与天意、死亡与再生等问题的阐释,它凝聚成为这一古老族群独特的原始信仰和文化习俗的集体记忆载体,记录了那些与满族文化传统、民俗习惯相关的客观存在的发生与发展。因此,神话中的地理叙事对于满族族群史料的记载来说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数字文学地图的研究为人们理解满族神话提供了一种重新思考的方向,让当今时代看到了原始神话所蕴含的另一种力量,在现代社会中更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