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与实践论文
2025-10-31 11:40:3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高校承担着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大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优秀的个人品德与文化素养。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受到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影响,充满个性化特点。
高校承担着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大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优秀的个人品德与文化素养。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受到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影响,充满个性化特点。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发挥文化引导功能,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深入挖掘其中的育人理念,将其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提高现代高校管理水平,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文化水平的现代人才,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一、知识面广、思维活跃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便捷地通过网络获得各种信息知识,这对于接受新鲜事物能力极强的大学生来说,可以快速扩展自己的知识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能通过网络与同龄人或者其他年龄、专业领域的人士展开沟通与交流,他们能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思想,因此思维更为活跃,更具创造力与创新力。此外,现代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中,也更加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大胆思考,不再受到传统的限制,能够大胆开拓创新,在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也为他们思维的成长带来助益。当代大学生能够以更加开阔的眼界去看待问题,积极融入世界发展中,具有全球化思维,更加适应当代世界发展。
二、思想多元化明显,缺乏责任意识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后,他们从小置身于市场经济环境下,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因此在思想中既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特征,又普遍接受西方近代思想熏陶,呈现在精神面貌上,就是思想具有多元化。此外,现代大学生普遍成长于计划生育时代,他们从小生活环境优越,但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溺爱,体现在社会参与中普遍缺乏责任意识。多数大学生更加注重享受,缺乏吃苦精神。在现实生活中,面对艰苦的环境容易产生退缩心理,过分重视个人价值与利益,导致的后果就是传统文化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等价值观不断被冲击,多数大学生普遍缺乏集体意识。虽然大学生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但是缺乏责任心与吃苦耐劳的精神,导致他们在面对压力时难以承受,不利于自身的成长。

三、自尊心强,对管理要求难以适应
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优越,在成长过程中普遍缺乏挫折教育,这就导致他们在拥有强烈的自信心的同时,面对高校的严格管理难以适应。多数大学生从小在家庭中享受父母的关爱,养成了娇惯的生活习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生活经验,也没有经受过社会的毒打,在进入一个陌生环境后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一些高校在管理工作中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往往会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但是大学生受到原有生活习惯的影响,面对严格的管理制度难以适应,容易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面对生活压力时选择逃避,不能真正融入集体生活中。
传统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管理的必要性
一、能够提高学生管理的针对性
当代大学生管理工作既要重视管理内容,也要注重管理方法。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上,重视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塑造作用,从单一的管理向思想引导转变。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爱国情怀,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种思想的典型代表。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普遍缺乏责任感,因此在管理工作中要具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思想道德素养。利用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精神内涵,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培养与锻炼学生的责任意识与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从而在提高学生管理效率的同时,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是同时也要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其思想价值观也面临外界的诱惑,容易产生各种错误思想。当代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思想的影响,缺乏艰苦奋斗与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就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挑战。将传统文化与学生教育相结合,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神是良好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树立顽强拼搏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高校作为教育机构,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能够体现高校的育人属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思想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帮助学生规范行为举止,对于学生的未来就业与深造有着直接关系。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分注重个人修养,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很好地展现了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精神。将传统文化引入学生管理工作中,丰富了现有的校园文化,让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培养学生树立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精神,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品格,形成良好的班风,对学生交流组织协调的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学生管理工作离不开健全的制度与落实,然而,现有的高校纷纷出台学生管理制度与办法,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管理水平,以便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从实际执行效果看,高校出台的学生管理制度往往没有经过系统性论证,也缺乏实际落实经验,结果就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学生管理制度不健全、难以落实到位的情况。部分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不合理,只能在后期不断调整,不仅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干扰,同时也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失去严肃性。部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可执行性、管理效能低下,结果就是学生管理工作在实施后管理混乱,难以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与认可。
二、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学生管理专业队伍建设
我国高校经过20余年的持续扩招,学生数量持续增长,高校的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高校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校园建设、专业配置、学生就业等方面,具体到学生管理工作,则长期面临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高校现有的重点仍然在学术建设与师资力量建设方面,而学生管理专业队伍建设需要投入专门的人员与力量,没有明确相关职称评审、干部选任办法,学生管理干部的工作也往往得不到校领导的认可,而学生工作涉及学生的管理、任务繁重,在晋升途径不明确的情况下,管理教师自然缺乏工作热情,对学生管理工作也缺乏足够重视。此外,学生管理专业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面对高校学生数量的持续增长,现有的管理人员仍然难以满足管理要求,这种情况制约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长效开展。
三、管理方式落后,缺乏创新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既是一门工作,也是一门艺术。然而,从高校学生管理实际工作情况看,我国高校仍然存在着方式简单粗暴、缺乏创新等特点,这就导致学生在被动接受学校管理过程中,难以真正实现高水平管理,容易导致学校与学生之间产生隔阂。多数高校往往在学生管理中,习惯采用说教式管理策略,或者简单执行管理,采用上传下达的方式,毫无艺术性。一些高校管理者沿用多年以前的管理经验,却不考虑以00后为代表的大学生无论是在思想认知还是文化精神上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点,如果缺乏管理创新意识与能力,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反感,不仅难以真正实现管理目标,也会引发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对立,增加管理难度。
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
一、提高学生管理队伍素质,奠定运用传统文化管理基础
传统文化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管理队伍本身具备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高校管理者要改变传统管理思路,积极提升管理人员的传统文化素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价值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中。要为学生管理人员制定明确的岗位晋升考核,将传统文化作为考核的一部分,鼓励学生管理人员积极学习传统文化,在一线管理工作中采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使学生认可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要加大培训力度,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培训、讲座的机会,促使全体管理干部通过不断学习、加深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使其可以学以致用,在提高综合素质基础上和运用传统文化来分析解决工作实际中的问题。

二、建立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学生管理制度,完善考核机制
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实现良好管理的根本,因此,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经验,制定符合当代大学生管理需求的制度。要增加学生参与管理的广度与深度,尊重学生的个人需求。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观点,这充分说明被管理者要具有一定的权利,参与到管理工作中,这样才能实现管理工作的稳定进行。具体到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中,高校要积极征求学生的意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管理制度忽略学生意见、师生沟通渠道不畅等问题。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来营造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要建立严格的考核监督机制。“政贵有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些都说明管理制度的效能贵在持之以恒地实施。因此,在经过充分的意见征求、事前试行之后,须同步完善拟实行管理办法的相关配套考核制度,做到奖惩分明,不留管理死角,为提高管理效能畅通途径。
三、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强传统文化宣传实践
当代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普遍存在自由散漫、缺乏上进心等问题,因此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强传统文化宣传实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往高校在学生管理中,往往通过生硬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作息时间,而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用“闻鸡起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诗词典故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作息时间,以强健体魄为基础,积极投身于校园生活中。部分大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集体观念淡薄,在管理过程中难以说服,高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环境中实现自己思想境界的升华。
四、教师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教师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注重自身的行为举止、言语谈吐、师风师德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例如,教师要充分领悟传统文化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真谛,在要求学生做到的同时,自己也要以身作则,保持言传身教、言行一致,这样学生才能心服口服。对学生管理工作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充分地利用各种机会,将管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联系,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另外,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要有细心、耐心、爱心,真正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陶冶和教育学生。
高校在运用传统文化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建设高素质的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建立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学生管理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强传统文化宣传实践,教师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