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声乐教学中贯穿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探索研究论文

2023-05-10 08:56:53 来源: 作者:xiaodi
摘要: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声乐》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红色经典音乐作品是历史的传承。本文主张将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贯穿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探究将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融入声乐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摘要: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声乐》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红色经典音乐作品是历史的传承。本文主张将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贯穿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探究将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融入声乐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红色经典音乐
高职院校作为知识与人才培养的聚集地,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缺。《声乐》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声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让学生懂得一些歌唱知识,学会基本的歌唱技能,并通过练唱不同题材、形式的歌曲,发展思维,使学生具备幼儿园教师应有的素质。
红色经典音乐作品是历史的传承,体现的是中华儿女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其内容和旋律、思想和主题,在塑造大学生优秀品格和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方面起到促进作用。将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贯穿于声乐教学中,可以在学习演唱技巧的同时,让学生深刻领悟红色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增强自身责任感。红色经典音乐作品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色彩,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学唱歌曲的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高职院校应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学前教育阶段是孩子的启蒙阶段,因此幼儿教师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对学前儿童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要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幼儿教师,更应该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让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前儿童,从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高职院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阵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高职院校作为知识与人才培养的聚集地,是大学生形成三观的重要时期。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促进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意识,以及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并能够胜任幼儿园、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及相关机构的保教工作,且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加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
二、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影响
红色经典音乐作品是指红色经典革命歌曲,其应包含所有革命、进步题材的歌曲、器乐作品、歌舞剧、影视音乐等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红色经典音乐作品是历史的传承,体现的是中华儿女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其内容和旋律、思想和主题,有利于塑造大学生优秀品格,以及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
(一)增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爱国意识红色经典音乐作品主要包括红色革命歌曲、抗日救亡歌曲、民族复兴歌曲等进步题材的歌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红色经典音乐作品代表的是一段鲜活的历史,其蕴含着红色基因,承载着革命精神。红色音乐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将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融入到《声乐》课程具体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爱国情感,提高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增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责任感
将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贯穿于《声乐》课程教学中,可以在学习演唱技巧的同时,让学生深刻领悟红色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增强自身责任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时刻谨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红色经典音乐作品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色彩,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通过歌曲的欣赏、讲解与学唱,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将红色音乐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教育中,从而提高其作为幼儿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精神文化水平
以红色经典音乐颂扬的伟大精神守护精神之源。回望过去,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努力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可以展现出不同时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等宝贵精神。通过对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理解与学唱,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担当使命的良好品质。通过深入挖掘红色经典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精神资源、思想教育价值,从而激发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红色音乐的热情。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贯穿红色经典音乐的现状
(一)教师对红色经典音乐的渗透不够重视
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中,部分教师只注重声乐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播,对红色经典音乐的渗透不够重视,主要教授学生发声技巧,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演唱一定数量的歌曲。教学内容中儿歌数量较多,艺术歌曲较少。在歌曲的选择内容上,并没有深入考虑歌曲的育人功能,只是选择一些朗朗上口且学生易于学唱的曲目。即使现在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部分教师依然不能清楚认识到《声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课程德育目标的实施起到了阻碍作用。
(二)红色经典音乐融入《声乐》教学缺乏创新性
在当前的社会教育大背景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在《声乐》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渗透红色经典音乐的认识不够,因此贯穿红色经典音乐的形式较为单一,在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上都缺乏创新性。红色经典音乐的贯穿和渗透只有在内容、形式上有所创新,才能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部分学生认为红色经典音乐不是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而且由于专业能力和水平限制,对红色经典音乐有畏难心理,潜意识认为歌曲难度较大,自己很难唱好红色经典音乐。再加上部分学生对红色经典音乐的历史背景不够了解,因而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开展红色经典音乐教学较为困难。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学生缺乏兴趣,这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施存在不利影响。
(三)《声乐》课程教学中红色经典音乐曲目较少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作品的选择多根据教材目录及学生的基础条件进行选择。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在教学内容曲目的选择上,应适当添加部分红色经典音乐曲目,将一些较为优秀的红色经典音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贯穿到实际教学中。在教学曲目的选择上,教师要结合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难易程度及特定的历史时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选择,既不脱离学生现有的声乐基础,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将红色经典音乐融入具体的声乐教学中,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科学分配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在每一学期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重,避免由于曲目较少,对学生未起到较为显著的教育意义。
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贯穿红色经典音乐的策略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定位是培养高素质、高复合型的幼儿保教人才,其专业特色主要是职业情感培育,使学生能够具有弹唱说跳画的技能储备。《声乐》课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应结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理念方针,以及幼儿教师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本课程的课程特色:挖掘声乐作品内涵,将艺术性与思想性相结合,课上与课后相联动,从而达到强专业技能、提职业素养、润德育思政的教学目标。
(一)提高教师意识,建立教学团队
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且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声乐》课程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在专业教学中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声乐》教学领域的专业实际问题;二是学生的思想问题。在这两类问题中,思想问题是前提。只有将思想问题放在首位,才能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作为声乐教师,应该深刻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红色经典音乐作为《声乐》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声乐教师只有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才能够探索出《声乐》课程教学中贯穿红色经典音乐的具体策略及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声乐教师可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及教学优势,建立教学团队,明确团队教师的具体任务和育人责任,参与课程建设的探讨、交流活动,将红色经典音乐贯穿于《声乐》教学过程中,作为团队研究的具体课题,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及策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认识到红色经典音乐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作为幼儿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二)开发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相关教学资源
高校必须要结合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文化属性,以及精神内涵,音乐专业课程能够同红色文化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并加强学生对于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艺术层面的理解,以及精神文化层面的认知,以提高红色经典音乐的实际成效。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重要教育意义。在《声乐》教学中,贯穿红色经典音乐,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地挖掘与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相关的教学资源,丰富声乐课程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建立专门的教学团队,对红色经典音乐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选择一些符合学生专业能力和实际水平且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歌曲,并将其进行创新发展,使其以多元化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红色经典音乐中所蕴含的教育功能,从而提高声乐教学实际效果。
(三)提高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在《声乐》教学中的比例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可根据不同学制,制定《声乐》课程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分配具体教学内容比例。《声乐》教学中,根据学前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主要可以分为艺术歌曲和儿童歌曲两大类。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时,教师可适当提高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在《声乐》教学中的比例,增加红色经典音乐曲目数量。将红色经典音乐作品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的红色音乐文化审美能力、树立良好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积极作用。艺术歌曲中,如:《映山红》《我和我的祖国》《唱支山歌给党听》;儿童歌曲中,如:《歌唱二小放牛郎》《红星闪闪放光彩》《小红花》等曲目,这些素材都可以作为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贯穿到《声乐》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作为幼儿教师能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
(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红色经典音乐
在《声乐》课程教学内容中,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只能够作为其中一部分教学内容,并不是完全替代所有声乐作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增加一些教学环节,贯穿红色经典音乐,从而达到育人教学目标。丰富课堂教学环节,不仅可以将红色经典音乐贯穿到声乐教学中,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上课前,教师可设置课前活动环节,即“我最喜爱的红色经典音乐”,将学生分组进行展示。学生在课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红色经典音乐,了解歌曲创作背景、词曲作者等信息,并学唱歌曲。在学唱的同时,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入朗诵、动作等,在每周上课前将自己所选择的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展示给同学,并讲解歌曲的相关背景信息或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课前环节的开展,不仅可以将红色经典音乐融入声乐教学中,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对红色经典音乐的了解,从而领悟红色音乐的实质和内涵。
(五)开展红色经典音乐相关系列活动
要想实现红色经典音乐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只利用声乐课堂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不仅应该在课堂内将红色经典音乐贯穿于教学中,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红色经典音乐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如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党支部建立了自己的党建品牌,以及红色艺术大讲堂。不同专业的教师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红色艺术结合在一起,定期举办讲座,安排学生聆听。通过红色艺术大讲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还可以组织如红色歌曲合唱比赛、艺术系教师红色经典音乐音乐会、爱国主义原创歌曲征集活动等,可以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每学期期末组织学生汇报演出。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为学生创造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红色经典音乐的艺术魅力,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实现爱国主义的有效渗透。
红色经典音乐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声乐》教学中,贯穿红色经典音乐,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为了提高学生将来作为幼儿教师所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红色经典音乐集艺术性与思想性为一体,通过学习红色经典音乐,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红色经典音乐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及内涵,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B/OL].央视网,2016-12-07.
[2]钱晓.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J].学理论,2013(11):307-308.
[3]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S].2020-03-16.
[4]陈艳伟.论红色经典歌曲在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当代音乐,2020(05):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