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原创动画电影的四十年发展脉络梳理论文

2025-09-30 14:05:5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未来,江苏需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增强原创内容的特色性,推动产业从加工为主向原创为核心的转型,为中国动漫产业注入新活力。
摘要:文章基于对比视角,以国产动画发展史为背景,梳理了江苏原创动画电影从1984年首部短片《贾二卖杏》到2024年动画电影长片《金陵御猫》的40年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短片时期(20世纪80-90年代)、长片初探期(21世纪00年代)、长片发展期(2010-2015年)和提质升级期(2015年至今)四个阶段。研究发现,目前江苏在动画电影制作技术上已接近国内、国际一流水平,形成了以“儿童”和“国风”为主线的创作风格,并推出了多部代表作。然而,与技术和产量的显著进步相比,江苏动画电影在艺术创意和市场定位广度上仍有不足。未来,江苏需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增强原创内容的特色性,推动产业从加工为主向原创为核心的转型,为中国动漫产业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江苏动画;动画产业;动画史;动画电影
江苏省是中国动画高等教育的发源地,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于1950年设立了中国首个动画专业。虽然该专业仅招生两届便并入北京电影学校(后更名为北京电影学院),但在如此短暂的存在时间中却培养出了严定宪、徐景达(阿达)、林文肖、戴铁郎等在中国动画历史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人物[1]。他们后来加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为新中国动画事业的中坚力量,为中国动画的繁荣与“中国动画学派”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不过,在计划经济时代,拥有动画制片能力的仅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等少数几家制片机构,因此,和中国大多数省份一样,江苏省的原创动画也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下各地动漫产业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截至目前,江苏已成为动漫企业数量、动画加工业与动画作品产量大省,原创作品在产量上甚至常年与北京、上海、广东等产业“第一梯队”地区不相上下,然而,江苏动画作品的内容创新与质量未能与高产量匹配,绝大多数为儿童动画系列片,缺乏现象级作品,尤其在精品动画电影领域[2]。因此,暂时撇开动画系列片,聚焦研究江苏原创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其与国产动画发展宏观语境的关系,对其在动画高端产品市场上突破瓶颈、实现整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1984年江苏首部原创动画短片《贾二卖杏》到2024年的动画电影长片《金陵御猫》,江苏共推出了17部动画电影长片和多部短片,短片中包括4部具有开创意义的早期作品。目前,江苏原创动画电影形成了“儿童”和“国风”两条鲜明风格线索。结合时代背景、产业发展和动漫文化的演进等因素,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短片时期(20世纪80-90年代)、长片初探期(21世纪00年代)、长片发展期(2010-2015年)和提质升级期(2015年至今)。
一、20世纪80-90年代:短片时期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原创动画呈现出了创作艺术的复兴景象,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相继推出了《哪吒闹海》(1979)、《天书奇谭》(1983)等经典动画电影,同时随着电视媒体的普及,也推出了《阿凡提的故事》(1980)、《黑猫警长》(1984)、《葫芦兄弟》(1986)等动画系列片。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时期的动画制片模式逐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1995年,中国电影放映公司停止施行对动画片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政策,将中国动画行业全面推向市场;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中国老牌动画制作基地经过多轮改制过程,其组织形式进一步公司化,出品的动画作品也进一步市场化[3]。
相比之下,江苏原创动画对大环境的转变反应较慢,南京电影制片厂、南京电视台在该时期刚开始涉足动画短片制作。不过,对于一个此前没有原创动画制作经验的省份来说,这种先期探索是必不可少的。因此,20世纪80-90年代,动画短片是江苏原创动画的唯一形式,因此这一时期也被归纳为江苏原创动画电影的短片时期。南京电影制片厂作为江苏原创动画的先驱,在这个时期先后出品了三部动画短片:传统寓言故事《贾二卖杏》(1984)、成语故事改编《狗拿耗子》(1987)、改编自无锡泥人传说的《阿福》(1991),并协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了《小黄鼬的故事》(1992)。南京电视台也紧随其后先后出品了《猫咪的愿望》(1991)、《三头鸟》(1998)两部动画短片。
这些江苏原创动画的早期作品在风格上明显受到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影响,如首部原创动画《贾二卖杏》,人物造型中可见《天书奇谭》的影子,背景绘制也延续了“中国动画学派”的水墨写意风格。在随后的动漫产业发展中,模仿行业领军制片机构或潮流、主流的艺术风格成为江苏原创动画提质升级的主要方法,但这种模仿也构成了对其自身发展的局限,限制了其在创新性方面更深入的探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80-90年代中期,江苏凭借自身在国内IT产业的领先优势,涌现出了许多动画制作方面的民营和中外合资企业,主要承接国内外动画加工业务,这至今仍是江苏动漫产业的主要经营项目,不过动画加工也为江苏原创动画的发展积累了技术并培养了人才[4]。
二、21世纪00年代:长片初探期
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对动漫产业发展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始于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视,并逐渐发展为文化产业整体布局的关键一环、国家软实力建构的战略维度。2004年《中*中央国*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同年在其指导下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启动了我国动漫产业在政府推动下发展的模式;2006年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了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发展动漫产业园区,我国的动漫产业开始呈现出典型的园区型产业集聚特征[5],江苏省即在2004、2005与2007年先后分别在常州、无锡、苏州与南京落成了4个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不过,在21世纪头十年,中国动画面临着发展瓶颈。日本、美国动画以低价占据国内电视台播出时间,挤压国产动画市场。虽然广电总局发布相关政策,限制了境外动画在国内电视平台的播出,为国产动画保证了更多市场空间,但是,该时期国产动画本身既有企业规模小、市场导向弱、品牌衍生能力差等突出问题,致使这一时期的国产动画总体上品质较低。动画电影更是自《宝莲灯》(1999)后没有现象级作品产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狮子王》(1995)后,一部部外国动画在国内院线取得佳绩。正是在这个产业环境喜忧参半的时期,江苏原创的商业动画开始起步,并完成了动画电影零的突破。
该时期,经营动画加工业务的江苏民营企业开始尝试原创动画系列片,2005年由沈海浩执导的《灵觉小和尚》是其中的第一部,该片的儿童教育题材也成为随后江苏原创动画的主基调。比如,江苏随后出品的《奇奇颗颗历险记》(2006)、《哈皮父子》(2007)、《小卓玛》(2008)等也都是针对低龄儿童观众的作品。加工与系列片原创为江苏原创动画电影长片的产生积累了技术和经验,2005年,由总部落于苏州的中国台资企业——宏广动画(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多家出品了动画电影《红孩儿大话火焰山》,该片成为位于江苏的动画公司首次牵头创作的动画电影长片。而由江苏本土资本制作的第一部动画电影长片则是2009年苏州欧瑞动漫有限公司出品的《飞吧,霹雳》,该片三维技术表现良好,获第十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动画作品最佳影院动画提名奖,及苏州市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但其美术设计、表演方式模仿了皮克斯动画片《赛车总动员》(2006),证明江苏原创动画电影仍处在初步探索期,有依靠模仿当时潮流风格才能原创的特点。
在这一“瓶颈阶段”的末期,中国动画电影在儿童动画方向上有了突破,由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现象级动漫IP“喜羊羊与灰太狼”改编的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在2009年上映,获得票房成功。自此直到2015年,该系列电影每年春节档前都会上映一部并且制作质量稳定,几乎在内地影史儿童片票房榜霸榜。这也预示着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动画电影的复兴。江苏原创也跟随着国产动画电影整体语境的向好转变而进入下一发展阶段。
三、2010-2015年:长片发展期
2010至2015年期间,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国产动画电影凭借过往的技术积累与实践经验,其制作质量显著提升,“喜羊羊与灰太狼”以及“熊出没”IP分别成功从电视剧转型为二维与三维系列大电影,同时涌现出了针对青少年观众的《魁拔之十万火急》(2011)、《十万个冷笑话大电影》(2014)系列电影作品,让中国动画受众群体不再局限于儿童,而是逐渐向全年龄拓展。《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2014)将起源于21世纪00年代后期的动画“国风”带进了大电影之中,为2015年后动画“新国风”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正是在这个国产动画加速发展的时期,江苏原创动画电影长片开始正式起步。
继2009年的《飞吧,霹雳》与2010年的《西域传奇》之后,江苏原创动画电影长片踏上了发展之路。2012年,江苏原创动画电影迄今为止在商业上最成功的IP《神秘世界历险记》应运而生,该系列针对低龄儿童观众,随后共推出了四部续作,其中《神秘世界历险记4》(2018)更是成为江苏原创动画电影中的票房冠军,累计票房达1.04亿人民币。该时期的另一部动画电影《极地大反攻》(2015)也面向低龄儿童观众,这反映了江苏原创动画仍以低龄受众为主的产品线定位,以及与当时“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儿童动画电影占据主流的市场环境的相互呼应。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米粒影业联合多家公司出品的《龙之谷:破晓奇兵》(2012)及其续集《精灵王座》(2016),作为江苏动画中少见的改编自游戏的作品,且以西方元素为背景,展现了这一时期江苏原创动画电影长片在发展阶段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努力。
2012年出台的《“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一方面纠偏过去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一方面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动漫发展的主要任务,其中的“民族化”“走出去”都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在新的环境下,2015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这部国产三维动画电影在概念设计、美术风格、编剧构思与三维技术方面首次展现出与国际水平接轨的实力,揭开了下一阶段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新篇章,江苏原创也跟随着国产动画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四、2015年至今:提质升级期
2015年是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转折点,随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上映,“新国风”动画的浪潮席卷而来,自此之后,《大鱼海棠》(2016)、《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新神榜:杨戬》(2022)等等一系列充满民族韵味与现代审美的“新国风”动画大片陆续问世[6]。中国动画电影从此走出盈利难的困境,投资市场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以往以政府补贴为主转变为民营资本投资为主,这证明了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的崛起。尤其是2025年《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奇迹,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空前的票房佳绩,甚至刷新了中国乃至世界电影票房的纪录,进一步巩固了“新国风”作为2015年后中国动画电影主流风格的地位。
在这样蓬勃发展的国产动画电影语境下,江苏的原创动画电影也进入了提质升级期。在这个时期,其作品制作质量显著提高,一方面江苏仍然保持着过去“儿童”动画制作的题材特色,一方面也受到了“新国风”的影响,在这一风格路线上开始了制作探索。
在儿童动画电影的制作路线上,除了《神秘世界历险记》系列电影外,《妈妈咪鸭》(2018)与《老鹰抓小鸡》(2021)也都是以小动物为主角的儿童动画电影代表作,从中其实可以看到江苏动画公司的三维动画技术已基本达到国内甚至国际一流水准。毕竟,动画加工是江苏动漫产业之所长,比如,仅参与《哪吒之魔童闹海》加工的江苏动画企业就至少有13家之多,为该片制作了大量关键特效镜头。所以,技术对于这一时期的江苏动画公司而言已不再是难题,当前在原创动画方向上的重要突破点在于前期创意以及全龄动画的探索。
在“新国风”动画电影的制作路线上,2015年后,江苏其实也推出了两部“哪吒”动画电影,分别是《我是哪吒》(2016)与《我是哪吒2之英雄归来》(2023),但这两部电影的卡通造型和故事内容都显得过于传统,制作技术也略显不足,虽然是“国风”,却缺乏新意,因此口碑与票房并不理想,无法与《哪吒之魔童降世》、《新神榜:哪吒重生》(2021)相比。2024年,由江苏金陵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出品的《金陵御猫》作为最新的江苏原创动画电影,是一部具有鲜明“新国风”特征的作品。影片巧妙融合了包拯、宋朝历史与金陵文化,既展现了地域文化特色,又运用了“新国风”典型的视听语言和造型设计。该片荣获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动画片单元金爵奖,但其票房成绩与《神秘世界历险4》创下的江苏动画电影票房纪录仍有较大差距。这表明,江苏动画电影虽然在制作质量上已趋于稳定,但是在前期策划、市场拓展上仍有很大进步空间,反映了整个江苏动漫产业从加工制作向原创转型仍需一定的发展与探索。
五、结语
通过以国产动画发展史为背景,对江苏原创动画电影发展脉络的梳理与分析,可以看出江苏原创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一条从技术积累到原创探索的路径,目前已形成了以“儿童”和“国风”为主线的创作风格。尽管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并推出了《神秘世界历险记》《老鹰抓小鸡》《金陵御猫》等代表作,但在艺术创意创新和市场拓展上仍需突破。未来,江苏动画电影需进一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原创能力,平衡技术与艺术,推动从“加工大省”向“原创强省”转型,并为中国动画产业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周剑峰,何非.苏州美专动画科暨早期中国动画教育初探[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4(01):12-17.
[2]王蕾,黄淼.江苏动漫产业发展瓶颈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30):126-129.
[3]李铁.中国动画史(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4]岳晓英.江苏动画产业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特色研究[J].中国电视,2010(09):74-78.
[5]陶冶.中国动漫产业:政策、国家与市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6]代丽.新国风动画电影中民族文化的影像构建[J].电影文学,2023(06):118-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