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探析论文

2025-09-30 10:38:0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红色文化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蕴含着丰富的理想信念元素。红色文化不仅可以丰富职业理想教育的内容,而且对于职业理想教育具有价值引领和实践指导作用。
摘要:红色文化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蕴含着丰富的理想信念元素。红色文化不仅可以丰富职业理想教育的内容,而且对于职业理想教育具有价值引领和实践指导作用。然而目前红色文化融入职业理想教育观念不强,内容不深,实效性不强。文章分析了目前红色文化融入职业理想教育的现状和原因,建议从三个方面提升融入实效:1.优化红色文化融入职业理想教育内容;2.创新红色文化融入职业理想教育育人方法;3.搭建红色文化融入职业理想教育平台。
关键词:大学生;红色文化;职业理想教育
中共*央国*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提到“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提出要“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分类开展青年思想教育和引导。”职业理想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乃至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诞生于中国革命,是我国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将红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不仅能够让广大学生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拓展红色文化的广度和深度,而且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契合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需求,增强职业理想教育的实效性[1,2]。
一、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重要性
(一)红色文化与职业理想教育的关系
红色文化产生于革命时期,是中国共*党带领整个中华民族在历经革命实践沉淀下来的文化形态,其所蕴含的革命理想、革命精神、革命情怀以及优良的革命传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3,4]。职业理想是指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是个人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职业理想教育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职业理想、就业择业观乃至人生目标的树立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红色文化与职业理想教育具有内在相关性。红色文化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蕴含着丰富的理想信念元素。革命理想可作为培养职业理想的核心,革命情怀可作为培养大学生职业情感的素材,革命精神可作为培养大学生敬业、勤业、创业等职业精神的实践内涵,优秀革命传统可为培养职业价值观提供指导[5]。同样,职业理想教育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平台。教育者通过施教将红色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学生,学生将红色精神内化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行动中,增强了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二)红色文化融入职业理想教育的意义
红色文化对于职业理想教育具有价值引领作用。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思想还不成熟,大学时期多数处于迷茫中,加之当代大学生身处互联网+的时代,其思想容易受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使得绝大多数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存在价值观念功利化。职业理想教育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可协助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肯担当能吃苦的职业情怀[6]。红色文化的核心内涵在于浓厚的家国情怀、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品德素养,能够唤醒同学们内心的情感共鸣。将红色文化融入职业理想教育,用红色文化价值精髓去武装学生头脑,进而影响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使其重塑新的思想,让自我职业选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相联系,将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从而实现高校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目标的实现。
红色文化丰富职业理想教育的内容。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深远的教育价值,为职业理想教育提供丰富素材。红色文化通过不断的沉淀和创新,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同时,其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红色故事、红色舞蹈、红色歌谣、红色艺术作品等无不可以成为职业理想教育的宝藏资源。例如革命伟人的革命理想、革命事迹在职业理想教育中发挥着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学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小我的发展与祖国的大我建设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的革命岁月,形成的北大荒精神、长征精神、工匠精神等红色精神,所展现的艰苦创业精神、敬业奉献精神是大学生培养职业情怀的优质教育资源。革命遗址遗迹、革命博物馆、革命重要人物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亦可作为开展职业理想教育的实践场所,激励同学们向上向善、顽强拼搏。
红色文化对于职业理想教育具有实践指导作用。红色文化是马克*主义指导中国革命不断沉淀和蝶变的历史产物,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将其融入职业理想教育中,具有较强的指导性[7]。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高校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大多体现在职业生涯规划或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中的一个环节,多局限于书本、课堂,浮于表面,难以深入人心。职业理想教育要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实效性,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在施教过程中,教育内容、形式能够被受教育者所感知,能够将他们的所思所学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整个教育过程富有生命力、感染力和创造力。例如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精神、艰苦创业的大庆精神等唤醒同学们内心职业认同感,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职责,找准人生定位,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现状
(一)红色文化融入职业理想教育观念不强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要求学生既要对红色文化和职业理想有一定的认知,又要明确两者的关系[8]。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充斥着海量信息,很多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一知半解,具体体现在对红色文化概念的认识不全面,对诸多红色精神的了解范围不广,对红色文化学习的主动探索意识较弱,对红色文化的自信不够坚定。其次,在将红色文化应用于职业理想教育时,大多停留在浅层,即便是利用现代技术或者是利用红色场景开展现场教学,但缺少互动和让学生主动探索,未能升华到一定的高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大多仅停留在教育当下的时间,稳定持久的影响较小,起到的教育效果有待增强。
(二)红色文化融入职业理想教育内容不深
目前很多高校也很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将红色文化应用于各种教育场景中,但红色文化内容的挖掘处在形式化的层面,对红色文化的内涵解读浅尝辄止,仅注重活动开展了与否,并未真正去了解青年的想法,使得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接受程度较低,难以真正认同红色文化的精髓[9]。其次,将红色文化应用于职业理想教育缺乏统筹规划。大部分的高校以专业教育为核心,重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却忽视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职业教育大多以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为主,而且课时偏少,忽视对学生职业理想、职业情感等的培养,没能发挥红色文化实际的教育价值,对红色文化内容的开发较为局限,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没有深入挖掘贴近大学生生活中红色文化素材来进行教育,使得红色文化在融入职业理想教育的过程中缺少全面性和实际指导性[10]。
(三)红色文化融入职业理想教育实效性不强
职业理想教育要想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既要把握学生的思想活动特点和成长规律,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使用学生喜于接受方法开展。然而部分教师教育形式单一,教授过程中习惯于政治色彩浓厚的话语体系,过分强调严肃性、政治性和专业性,缺乏鲜活性、感染力和亲和力,使得学生对内容的接受度较低,削弱了红色文化在职业理想教育中的说服力。目前,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繁重,在开展职业理想教育时依赖传统的课堂教育,对于新兴媒介载体的运用缺乏突破和创新,虽然学校也组织相关红色文化活动,但都是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党团主题活动,几乎没有将红色文化与职业理想相关的活动,影响着传播路径的实效与教育的张力。
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问题索因
(一)学生思想需求变化不断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尤其是网络活跃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且大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已被外界“声音”干扰,缺乏对红色文化和职业理想教育耐心探索,对红色精神的践行担当不足。究其原因许多高校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存在局限性,红色文化教育还停留在历史革命文化中,导致学生在时间、空间和心理上与红色文化存在距离,很难对红色文化形成认同感[11]。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难题和就业压力,学生易出现急功近利、浮躁心态,有些同学甚至认为红色文化是应付任务的形式主义,并不实用,乃至于带着刻板印象拒绝接受这些方面教育。
(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不足
红色文化融入学生职业理想教育主要依托于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内涵育人,对职业理想教育具有润物无声的教育与影响。目前高校在红色文化教育规划上,不仅未将红色文化与职业理想有效融合起来,而且在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深度和广度不够。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教师对红色资源的利用有待加强,部分教育者所选取的红色素材典型性或时代性不强,与学生有隔阂,难以真实地领悟其内涵和价值。二、教师在开展职业理想教育中未对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理想、革命情怀、革命精神、革命传统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和职业引导价值进行挖掘,话语表达空洞单一、教学手段传统化,使得学生参与度和持续影响力不足。三、部分高校量化的管理模式使得教师难以平衡传道、育人、科研等各项工作,工作压力较大,使得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大打折扣,对红色文化融入职业理想教育的方法更缺少考究,难以发挥红色文化在大学职业理想教育中的育人功效。
(三)红色教育融入职业理想教育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红色教育融入职业理想教育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缺乏健全的基础设施、系统的教学设计、长效的资金供给机制,使得红色文化教育融入职业理想教育模式较为粗放发展。高校虽组织学生参加红色文化教育,但是各部门各自组织,协同性不强,且大多集中于重要节假日的党团日活动、红色讲座等,出现内容表象化、同质化,导致对红色传统的引导力不足,重形式轻内容。当前高校相关专业人才不足,对这一领域创新与研究能力较为薄弱,而且缺乏相关专业培训和资金投入,教师的施教能力有待加强。
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路径探析
(一)优化红色文化融入职业理想教育内容
教师要发挥思想政治主渠道,在熟知思想政治课的基础框架上,要将红色文化中的“史、物”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将符合教材体系的不同红色文化资源“嫁接”到相应的章节内容上。在挖掘红色资源及其精神内涵方面,不能仅停留在学生当前的思想认知水平,要以革命精神引领生活理想信念,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注重与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相结合,与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实际困难相结合,挖掘当下现实中红色先锋事迹、红色榜样,实现红色精神的时空转换,激发大学习内心的感受,强化大学生的担当意识,进而增强职业理想教育的实效性。
(二)创新红色文化融入职业理想教育育人方法
要提高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课堂的吸引力,教育方法也要创新。既要注重传统的政治性和专业性,也要巧用故事和案例增加课堂的故事性和活泼性。用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在开展职业理想教育时可采用故事讲述法和榜样示范法,将红色文化蕴含着人、物、事、魂等革命感人事迹,融入教育中,抓住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发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带入相关情境,引发大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们发自内心地对榜样人物崇敬和敬佩,进而产生见贤思齐、模仿学习的积极心理,感召和激励大学生提升道德境界,引导奋斗方向。还可以采用实践锻炼法,扩大红色文化与专业的结合度,提高红色文化的辐射范围。例如前往红色根据地,开展体验式教学,实地体验红色文化精神,带领大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参观、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
(三)搭建红色文化融入职业理想教育平台
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红色文化不仅要融入思政课中,同样要融入专业课中,专业课教师要深入挖掘专业课教材中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及教材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因素,将红色教育和职业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大学四年教育始终。校园文化也是红色文化发挥育人场所的重要平台。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硬件文化环境、校园软件文化建设和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中,以环境滋养大学生,进而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社会实践同样可以引导大学生感悟红色文化内核,让同学们在社会调查中提高思想觉悟,在主题教育中提高思想认同,在实践调研中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大学生,从而让红色文化真正地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起到文化基因和精神动力的强大作用。还可以将红色文化融入网络媒体中。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可以说和网络密不可分,凡事借助网络已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将红色文化渗透到网络媒体中,无疑对于职业理想教育具有“催化”作用。但要达到理想教育效果,对于红色文化的应用和宣传要“走心,走实”。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热点话题”,将红色文化与家国情怀,与自我成长、奋斗和选择相结合,创造出有温度有厚度的作品,直击学生心灵,发挥红色资源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央、国*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6.
[2]习*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8.
[3]刘建平,王昕伟,周蓓.习*平总书记关于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4(04):172-178.
[4]卞成林.红色文化创造性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社会科学家,2020(05):9-13.
[5]肖群.“三全育人”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1(10):168-169.
[6]陈芳媛.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与路径[J].教育文化论坛,2022,14(03):29-33.
[7]张亮.依托红色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6):42-43.
[8]廖磊,郭文梅.关于加强地方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226-227.
[9]钱吉奎.类型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特色文化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21(24):43-47.
[10]胡杨,汪勇.略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8):77-78.
[11]刘行.“三全育人”视阈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建育人的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0):69-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