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媒体时代影视音乐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2025-09-26 16:32:01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 智能媒体时代,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制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影视音乐制作的思维和相关技术的大量应用,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声音表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智能媒体时代,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制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影视音乐制作的思维和相关技术的大量应用,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声音表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一方面,使用影视音乐可以创造出传统声学乐器无法实现的音响效果,它拓宽了声音的可能性和宽度;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民间乐器与影视音乐的结合是声音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笔者想从一个新的视角进行探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影视音乐对其内在联系,发挥音乐文化对人的塑造、影响作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将影视音乐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独特的教育优势。
影视音乐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相关作品的表达;不仅可以与古典乐器和音乐类型紧密结合,还可以独立使用;不仅可以以3D方式渲染场景的气氛,还可以表达角色的情感,传递给观众。相关音乐作品与中国传统民间乐器结合的过程,运用了各种音乐技法,对传统音乐元素进行了“改造”,采用了录音技术,并扩展了民乐音响的更多可能性等。这种类型的音乐技术或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电子设备的电子化处理改变其原版音色;另一类是通过电子化处理改变其原本素材,进行声音设计获得曲作者想获得的音效。
影视声效的使用指在原声的基础上修饰变形的一种声音处理方法,它增强了声音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声音的感染力和画面可以更好结合。通过上述两种形式的音乐表现,我们可以理解影视声效的作用。首先,新音色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情感环境、风格特点。其次,对音效的处理,可以更好地渲染气氛,增强音画的感染力。
一般来说,乐器原声在电子音乐中的使用,其声学主要通过音频处理和声音设计技术来帮助音乐和艺术作品表达相应的氛围和情感。
影视音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余名。增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中国传统乐器琵琶与影视音乐结合的作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表现。琵琶与影视音乐结合的作品与传统乐队有着巨大差别——声音形式,它的表现并不会比传统乐队的表现力弱,相反它不仅可以达到传统乐队所达到的效果,还扩展了音乐的维度,增加了音乐与画面配合的可能性,使影视音乐有了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带来了新的视听感受,赋予了影视作品特殊的气质。
音乐性主题对影视的赋能。主题性的音乐一般出现在片头,主要表达影片的情绪,奠定影片的基调,有时也会暗示故事的内容和结局,主题性音乐还经常出现在影片有标志性的某些场景,以此表现场景的特殊意义。此处用琵琶与电子音乐结合的音乐作为特殊的音乐主题,奠定了整个影片的特殊配乐基调和音响氛围。
影片《金陵十三钗》选用民间小曲《秦淮景》作为主要旋律,展开故事情节,先使用了琵琶的音色配合人声来进行音乐性呈示,伴奏依然采用了传统交响乐的音响,并作为重复出现的音乐主题始终贯穿在影片尾部。这个主题性音乐在多个场景中出现,如影片01:54:22,01:57:27,02:19:04处的场景中此主题性音乐均有变奏出现,凄美的音响氛围与画面结合,使思想情感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表达。
中国传统器乐在影视音乐中的运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把中国传统器乐运用在影视音乐当中,可以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势,有利于新形势下,大学生坚守政治站位。在智能媒体时代,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突。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坚定信仰、价值取向、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心理素养等问题。
具有中国元素的影视音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重视课堂教育时,也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良民族文化的深入学习和了解,不断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大学生在影视音乐的教育和帮助下,使当代大学生主流思想政治状况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状态。
中国传统乐器琵琶与其他艺术结合的作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表现:在游戏中的艺术表现。游戏《秦时明月:空山鸟语》选用琵琶音色作为交互性乐器的“主角”,展开游戏情节,琵琶的单个乐音和手指触摸键盘相配合,发出“宫、商、角、徵、羽”的民族音律进行游戏中音乐性的呈示。随着手指与屏幕的交互,此时实时响起琵琶的“音符”,此处琵琶音色使用了些微Delay处理。
在电子音乐中的艺术表现。近年来,中国发布了大量基于传统乐器的电子民乐装置,将现场音乐表演与预制电子音乐相结合,如郁璐的《灼弦》等;也有纯粹的电子音乐,处理乐器的声音材料,如庄研的《流水》、邓凤的《魍》等;亦有交互的电子音乐作品,如Steve Reich的《电子对位》、李嘉的《粼动》等。
与传统的音乐安排不同。传统的安排是使用音乐符号来解释作品,电子音乐的创作基于制作声音和声音分辨率的产生,处理声音来实现最终效果。尽管两种创作方法不同,但传统作品的框架结构仍然可以用来创作很多电子音乐作品。
中国传统器乐在其他艺术结合作品中的运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把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其他艺术作品,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可以更好地化解大学生现今的主要矛盾和压力。在智能媒体时代下,信息更迭速度飞快,致使竞争与挑战不断加剧,如此快节奏的时代导致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心理压力较大等社会矛盾。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用大学生热爱的网络游戏,把中国传统元素融入游戏当中,可以更好地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兴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课程思政”,主要是采取说服式教育,以书本理论学习为主,但长时间的说服式教育,不能得到更好的育人实效,在新媒体时代下,对待大学生应该采用多样化教育,如美学教育、音乐教育、审美教育等,可以更好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养大学精神,引领社会风尚。
影视音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正确认识影视音乐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影视音乐具有美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可以使大学生在观影过程中感到身心愉悦,达到陶冶性情、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与趣味的效果,影视音乐在给大学生提供娱乐的同时,更多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感知、趣味、判断,形成审美经验,提升综合性审美能力。经过长期感染,在大学生心理和思想深层产生美感,起到审美教育的作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的主渠道。由于大学生思想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大一年级至大四年级,每个年级所面临的问题都各不相同。在复杂的国际社会形势下,单纯地以说服性教育引导现今大学生,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然难以服众,不能够起到教育实效。但采用多样化的艺术教育方式,使大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更好地提升育人实效,达到教育目的。把影视音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们长期以来,把影视音乐停留在“浅层”的理解,认为其本质属性就是单纯的娱乐性、休闲性,关注过多反而会占用大学生的学习时间。恰恰相反,影视音乐教育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具有积极作用。一般通过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感染听者而实现。这种功能的强弱因载体、样式不同会产生一定差异。影视音乐教育因有文字和画面的帮助可以更好地向观众传递想要表现的内容,例如,在电影中采用《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在画面中表现革命斗争,抵御外敌入侵,视画结合,显示出难以估量的教育激励作用和功能。当然,仅影视音乐本身而言,它的教育功能一般是比较间接的。
要想把影视音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提升现今大学生教育实效,那么建立一支高水平、专业化高校教师队伍就尤为重要。进入智能媒体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对高校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素养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高校教师应按照“四有”老师的要求,落实政治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等,把师风师德作为自身综合实力的第
一标准。要求高校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把德育教育放在首要地位,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强调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让学生能够在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当中利用影视音乐教育等各类创新手段,更好地传播真善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繁荣校园文化,加强高校影视音乐教育文化精品创作与推广。想要培养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持续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熏陶功能,建设一批文化传承基地,发挥校园文化育人作用。首先,可以把影视音乐内容融入党日团日、主题班会,以及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其次,可以通过学习,感受在影视片段中的爱国情怀,让同学们通过视听结合、问答等相关形式,更加理解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举办校园电影节、迎新晚会、创新艺术大赛等,引导学生创作影视作品,创新工作路径,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采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影视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们的艺术鉴赏能力,使其感悟其间蕴含的审美趣味,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影视音乐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特殊的文化传播价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统一性。相较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影视音乐教育更加注重视听结合,更容易被学生们理解,使学生们产生共鸣,从而可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能力,发挥影视音乐艺术在塑造人方面的功能,可以推动高校思政育人的高质量、高素质发展。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坚定政治方向为前提,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形成高校美育新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