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新媒体视域下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论文

新媒体视域下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论文

4

2025-09-12 16:10:2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红色音乐文化的精神内涵与艺术特征。红色音乐文化是指以中国共*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为背景,通过音乐创作和表演表达革命精神和民族情感的音乐文化。

       红色音乐文化概述及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现状


  红色音乐文化的精神内涵与艺术特征。红色音乐文化是指以中国共*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为背景,通过音乐创作和表演表达革命精神和民族情感的音乐文化。它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记忆,具有深厚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征。


  红色音乐发展至今,经历多个重大历史时期,其主要精神内涵是歌颂中国共*党的领导、革命丰功伟绩等,旨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红色音乐文化的艺术特征体现在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歌曲旋律简单明快、节奏鲜明有力,能够迅速引起人们的共鸣。同时,红色音乐还常常运用合唱、管弦乐、打击乐等丰富的乐器组合和声音效果,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757664413248_D0DE33B3-B407-41b9-811F-7835B2C6572D.png

  红色音乐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发展现状与不足。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红色音乐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红色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被纳入高校的思政、音乐教育;另一方面,红色音乐也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的各种文艺演出和庆祝活动。


  然而,目前红色音乐文化的发展在高校校园文化中还存在不足。首先,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年轻人对红色音乐的了解和关注度较少,导致红色音乐在高校校园中的传播受到局限。其次,红色音乐的创新发展比较欠缺。目前很多高校在组织红色音乐会或演出时,往往只是简单地重复使用传统的红色歌曲,缺乏新意和创意,这导致了一些学生对红色音乐的兴趣逐渐减弱,不利于红色音乐文化的深入发展。


  新媒体背景下红色音乐的传播优势


  新技术革新了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特性。


  媒介融合。在新媒体环境下,新技术的革新促进了声像的融合传播。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音乐平台,而是可以通过各种数字化的手段,使红色音乐与影像跨界融合。例如,将红色音乐与电影、电视剧等进行结合。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了红色音乐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观众的文化素养和爱国心境。


  用户主动参与性增强。红色音乐与新媒体的结合传播,显著提升了用户的主动参与性。一方面,用户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自主创作或分享与红色音乐相关内容。这种自主创作的方式不仅激发了用户的积极参与意愿,同时丰富了红色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使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更加民主化。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参与到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中来,这无疑提高了用户的主动参与性,并降低了传播门槛。


  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拓宽受众面。在新媒体环境中,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用户可以实时获取信息,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吸收知识,这使得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更加灵活和便捷。


  此外,新媒体也打破了地域对红色音乐文化传播的限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这种新的传播方式消除了地理空间上的距离,促进了信息的全球化,为中国红色音乐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新平台推动了红色音乐文化的多元发展


  传播主体多元化。在过去,红色音乐的传播主要依赖于专业的音乐人和乐团表演,普通民众很难参与到其中。然而,新媒体平台的出现降低了红色音乐传播的门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草根歌手、民间艺人参与其中,让更多的人都能有机会参与到红色音乐的传播中。


  传播内容多元化。新媒体的发展利好新兴文化元素,如摇滚、说唱等艺术形式。将红色音乐融入其中,可以拓宽受众面。例如唐朝乐队的《国际歌》,通过融入摇滚元素,使《国际歌》原本的内容得到进一步传唱。


  在高校音乐表演中,红色音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乐团合奏。通过融入新兴的演奏方式,能为红色音乐注入新的活力。以厦门华厦学院举办的“学习新思想,奋进新征程——‘红色之旅’萨克斯专场音乐会”为例,通过融入萨克斯爵士元素,以萨克斯合奏而不是传统的乐团合奏为演奏形式,吹奏了《游击队歌》《我和我的祖国》等红色名曲,新颖的演奏深受我校师生的喜爱。


  传播方式多元化。新媒体的发展为音乐带来的不仅仅是创作者、创作风格的多元化,更是表演方式的多元化。例如近年来较流行的线上音乐会,由于技术的不断成熟,也成为了一种深受欢迎的音乐会形式。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红色音乐文化在新媒体技术下的对策


  新媒体技术为高校红色音乐文化传播提供的渠道。图文传播渠道是高校校园新闻资信传播的主流选择,学校通常会通过校园官网、校园微信公众号对校园新闻进行推广传播。这类传播方式通常具有用户群体单一的特点,受众面主要针对本校师生。以厦门华厦学院的“青春华厦”微信公众号为例,该账号为校团委的官方账号,主要推送校园文艺活动的通知、校园活动的新闻等。账号的运营者可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与红色音乐文化相关的主题推文或结合校园红色音乐主题的文艺活动撰写新闻稿,扩大该活动的影响力。


  校园广播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工具,随着新兴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广播的受众式微。但校园广播的传播具有制作成本低、受众群体稳定,有一定的沉浸感和线性传播的特点。利用校园广播传播红色音乐,可以引起听众的感官愉悦,具有一定的传播广度。但也因其线性传播的特点,仅有单次的收听,因此传播深度不足。


  音乐类App、插入了音频的微信推文等也是十分重要的音频传播渠道,相比于校园广播的单次单向传播,这类传播方式更具有互动性,且可供听众反复收听音频,可弥补校园广播在传播深度上的不足。学生可利用校园广播对红色音乐文化进行单向传播,并配合公众号推文,加深影响力。比如可以通过团委广播台与宣传部的合作,同步制作广播节目与微信推文,做到广泛的一次传播与及时的二次传播。


  视频传播渠道为红色音乐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维度的可能性。视频传播渠道的特点是更符合人类直觉、更加清晰直观。通常情况下,对比其他传播渠道,人们对于视听语言的接受程度更高。当下,视频传播渠道已成为社会主流的信息传播方式,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均可以借助影视技术进行视频创作,并借助自媒体社交平台,传播自己制作的视频。


  高校校园中,已有相当多的高校学生组织在抖音、B站、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开设自己的账号。账号的运营者通常会结合时事热点、传统节日等题材进行视频创作,传播校园文化。以我校为例,我校团委现已开设“青春华厦”微信视频号,人文学院已开设“文小喵”抖音账号等。账号的运营团队可以红色音乐的歌词为视频脚本,结合音乐旋律进行音乐短片(MV)或微电影的拍摄,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使大众能了解到红色音乐文化的独有魅力。同时,视频的创作应做到红色音乐与自身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在视频中传达出校园独有的文化(如我校的四色育人体系)。

 

  视频平台对比其他平台,更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开放性。以“青春华厦”视频号为例,与微信公众号的订阅制不同,视频号的点赞推荐会直接在好友的视频号界面展示,更容易收获流量。通过点赞推荐数量的不断增长,一支视频的观看量可能发生裂变,进而被直接推送至未关注的用户群体。


  红色音乐文化利用新媒体技术使学生获得新的体验。首先,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校可以通过对红色音乐文化资源的整合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定期在新媒体平台发布红色音乐的推荐歌单,分享红色音乐的历史背景。其次,充分利用数据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分析。通过横向对比推文、视频的浏览点赞数据,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红色音乐内容。


  新媒体以多媒介、交互性强的特性为红色音乐文化的推广提供了新的可能。例如,学校可以举办线上的红色音乐演唱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我。这种交互式的传播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红色音乐的兴趣,增强他们在学习红色音乐文化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工具,让学生在平台上分享自己对红色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形成一种共享和交流的文化氛围。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红色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1757664477199_7B2E0EE8-F775-410e-B8D7-2D1E5C6F6943.png

  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校园红色音乐文化提供展演的新形式。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新兴技术,音乐展演已经能够实现线上的沉浸式体验。例如,利用VR技术可以构建一个虚拟的红色音乐会现场,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亲身体验红色音乐的魅力。此外,AR技术可以将红色音乐相关的视觉符号与实际场景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最后,MR技术可以将红色音乐与学生的想象力相结合,使学生参与到音乐创作中来,从而深化对红色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G技术的普及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融合5G直播技术,可以实现线下音乐展演与线上互动的结合,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音乐展演模式。以本校的艺术团展演为例,可以利用5G直播技术将表演过程实时传输到线上平台,无论观众身处何地,都能通过网络感受到现场的氛围。这种模式不仅拓宽了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途径,还有助于推动红色音乐文化深入高校的每一个角落。


  新媒体技术下红色音乐文化联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内容创新。充分结合本土的红色旅游景点、社会实践基地,以新媒体平台为载体,拓宽红色音乐文化传播的广度。红色音乐文化所体现的精神永不过时,但许多高校红色音乐的传播存在创新性较差、内容较单一的情况。高校在进行红色音乐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应融合好地域特色、校园文化特色、校园学科建设、第二课堂建设等相关内容。


  以我校2023年6月举行的“青年学生学习贯彻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短视频拍摄主题社会实践项目为例,视频制作组前往了何厝小学的英雄小八路纪念馆实地参观并拍摄视频。何厝小学为《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发源地,也是重要的红色文化宣传阵地。视频以微纪录片的形式向大众宣传了“英雄小八路”精神,同时也宣传了与之相关的红色音乐文化。该视频的拍摄、制作、宣传过程做到了创新性、实践性相结合。


  将新媒体的传播技术与理论运用到红色音乐文化传播的实践当中,能够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群体主动了解红色音乐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青年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爱国情怀,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添砖加瓦。


  同时,新媒体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在短视频平台中,视频时长普遍过短,导致观众只能了解到红色音乐的浅层内容,对音乐文化缺乏深刻的了解。此外,新媒体平台还存在内容真实性有偏差的问题。在宣传红色音乐文化时,宣传方务必把控好内容的真实性和深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