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消费文化视域下主持人角色定位论文

消费文化视域下主持人角色定位论文

9

2025-09-12 15:34:2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2019年《令人心动的offer》的播出标志着职场观察类真人秀节目正式进入大众视野,是一种新兴的真人秀节目形式。如今,单一的物质消费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消费、符号消费。

  2019年《令人心动的offer》的播出标志着职场观察类真人秀节目正式进入大众视野,是一种新兴的真人秀节目形式。如今,单一的物质消费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消费、符号消费。为了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近年来我国真人秀节目发展迅猛,逐渐衍生出了许多新的节目样态,观察类真人秀就是其中之一。


  消费文化的内涵


  法国学者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关系中,消费者需求瞄准的“不是物,而是价值。需求的满足首先具有附着这些价值的意义”。波斯特说,在鲍德里亚这里,“变成消费对象的是能指本身,而非产品;消费对象因为被结构化成一种代码而获得了权力”。所以,今天的消费已然不是人的真实消费,而是意义系统的消费。


  我国学者尹世杰对消费文化的研究结合了经济学和文化学的内容,把消费文化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范畴进行思考,并对如何发展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认为,扩大物质消费要提高产品质量,给产品赋予文化价值,反对“唯物质论”的价值观;在精神消费方面,要激发全民的文化消费意识,注重精神文化生活。

1757662173907_2F5BE550-525C-4a0c-A3C0-169746888180.png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消费文化”不等同于“消费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由生产主导变为了消费主导,人们的消费观朝着享乐主义的方向发展。“消费主义”往往是一个贬义词,指的是人们对物质消费有着强烈的欲望,侧重于“消费”这一行为,以及其带来的破坏性结果。“消费文化”肯定了人们在消费领域中创造出的价值。“消费文化”伴随着某种消费活动带来了符号象征意义,并且通过消费行为构建了社会个体差异:不同符号代码的消费意味着不同的社会地位,每个人都通过符码系统不断编排着自身的社会阶层与地位。如果将“消费文化”与“消费主义”一概而论,则全盘否定了“消费文化”的积极含义。


  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概述


  观察类真人秀,即把明星或素人的真实日常曝露在镜头之下,节目组不强行干预节目流程,不用游戏、任务影响节目走向,是将明星或素人的私生活在不同程度上与观众进行分享的节目。我国早期典型的观察类真人秀,如《向往的生活》《中餐厅》《亲爱的客栈》等,主打“慢文化”“慢生活”的节目理念,嘉宾们置于真实生活的场景之下,将最自然的一面展现给受众。人们在观看节目的同时,能够暂时脱离高强度、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压力得到释放。虽然节目为受众提供了“观察”视角,但并未将“观察”的行为搬上大荧幕。


  以《令人心动的offer》《我家那闺女》《妻子的浪漫旅行》等为代表的观察类真人秀则开启了全新的节目模式:“观察室”加“现场”的双线叙事。由明星嘉宾和行业专家组成的“观察团”对“现场”呈现的内容进行讨论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嘉宾的发言代表了受众的态度,他们的发言也可引起受众对某一话题的关注,形成公共领域的议题。受众从他人“观察”的角度获取节目信息,观看节目时更有代入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并实现价值认同和情绪快感。


  消费文化视域下主持人在《令人心动的offer》中的角色定位


  消费狂欢下的把关人。前苏联著名思想家巴赫金在其狂欢理论中提出了“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概念,“第一世界”指的是官方舆论场,具有权威性,“第二世界”则是民间舆论场,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网络平台的出现打破了“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的壁垒,在传统媒体时代处于被动地位的受众可以自主选择信息、自由发表言论,解构权威力量。真人秀节目的娱乐属性再加上受众开放的话语体系,极易形成一种群体狂欢。


  《令人心动的offer》以年轻人的职场体验为主题,娱乐意义与教育意义并存。主持人与观察嘉宾在观察室内看完实习生的实习短片之后,会对该片段进行讨论,主持人提炼出短片中折射的某个社会问题,与嘉宾深入探讨,从而升华节目内核,达到教育目的,规避无意识的群体狂欢。例如,在第二季节目中,踢馆实习生何闵哲初来乍到时便锋芒毕露,主持人便与嘉宾探讨:新人在职场上是否应该占据主导权?在娱乐占主导地位的真人秀生产模式中,伴随着笑声和闹声,受众可能无法捕捉到节目中蕴含的社会热点问题,这些问题恰好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主持人扮演短片内容把关人的角色,能将受众从娱乐消费的漩涡中解救出来,获取除娱乐以外其他有价值的信息。


  受众心理的满足者。进入消费社会,人们所消费的是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而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亚当·斯密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同情或共感”,不是简单受情绪影响而产生,而是因为主体了解客体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令人心动的offer》中实习生的经历正是许多初入职场年轻人的真实写照。受众观看节目一是为了寻找情感共鸣,二是为了缓解快节奏职场生活中的压力。通过观察他人的经历,受众渴望实现情绪转化。


  节目中实习生在职场上遇到的问题具有典型意义,这些问题也构成了节目中一个个典型的符号,受众在观看“第一现场”时,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职场生活。“第一现场”制造共情效应,主持人则在“第二现场”满足受众的情绪转化需求。《令人心动的offer》系列节目中,每个实习生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和实习瓶颈期,在看到实习生们克服重重困难,顺利拿到offer后,主持人在观察室内总结道: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事业成功与否,在于能否正确面对自己的缺失。主持人的此番言论给予了职场打工人充分的肯定以及中肯的意见,通过观看节目,受众能了解到自己在职场上面临的问题是普遍的,并获取提升自己的建议,从而将职场上的压力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动力。


  物质消费的引导者。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指出,消费的目的已不再是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被制造出来的欲望的满足。作为一种文化商品,真人秀必须具备商品的特质,即在消费市场中能带来经济上的利益,要想获得经济利益,则要激发受众的消费欲望。消费文化下的电视、网络等媒介主要通过广告来刺激大众物质上的消费需求。


  第二季节目中,在揭晓每一期实习生的排名结果前,观察嘉宾们会在带有赞助品牌标志的加油榜上对排名进行预测,主持人则趁机介绍品牌会员的优惠权益及学生认证“一元购”的活动。同时,主持人也会与嘉宾互动,共同推销广告冠名商品。在一期节目中,主持人为徐灵菱律师设置了一个小任务,徐律师将使用赞助品牌的电脑完成相关资料的查询。主持人通过交给嘉宾小任务的形式,侧面宣传了冠名商品,突出了品牌电脑超薄超清晰的特点,以此刺激受众的消费欲望。


  《令人心动的offer》中主持人角色定位实现途径


  建立同理心机制。受众对节目的自主选择性增强是网络时代相较于电视时代较为明显的差异,受众会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不同的节目,而不再是播放什么就被动地观看什么。真人秀作为一种消费品,若想在市场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就要做到“投其所好”,首先要从节目最本质的内核:内容上吸引受众。观察类真人秀把主持人和受众放在了平等的位置,主持人和受众都是节目的“观察者”。另外,主持人还是连接节目和受众的桥梁,主持人在对节目进行专业分析的同时,还要建立同理心机制,强调普通大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


  《令人心动的offer》详细记录了实习生们的职场生活,也反映了人们在真实的职场中会面临的各种问题。“第一现场”的短片是真实记录,主持人在“第二现场”则根据客观内容提炼受众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如“在职场上应该打‘安全牌’还是选择‘背水一战’?”“怎样才是合适的职场穿搭?”“最想吐槽的职场团建是什么?”挖掘这些热点话题就需要主持人贴近受众的生活,做到换位思考,还需要先于受众一步,替受众提出心中的疑问。


  理性与感性并存。职场观察类真人秀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受众能在节目真实的情境中寻找到共鸣,在素人实习生上发现自己的影子。人们收看职场观察类真人秀,一方面是为了休闲娱乐,另一方面则是想获取更多有用的职场经验,主持人用理性的态度看待节目中反映的职场问题,能顺应受众在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但与此同时,受众作为消费者,其意见和喜好也越来越被节目制作者重视,比起冷冰冰地说理,有温度的表达更能受到受众青睐。感性表达与理性思考并不冲突,理性思考是感性表达的前提。面对事实,主持人需要保持冷静、理性的态度,只有让受众认清了事实,才能结合感性的认识正确看待职场中的各种问题。

1757662327464_271001B0-E916-4604-8087-F7FD670B3BF5.png

  在第二季第五期节目中,新人踢馆,首发的末位实习生惨遭淘汰,主持人见此,在观察室内道出了职场的真相:哪怕再有情感,有更好的人出现,还是会被淘汰。主持人在节目中的理性思考为受众展示了最真实的职场,给受众带来启示意义。同样在第二季节目中,实习生朱一暄外向的性格和强烈的表达欲引起了不少观众的质疑,有人认为朱一暄性格不沉稳,不适合做律师。针对网友们的这些评论,主持人站在了一个“过来人”的视角,替朱一暄“解围”。他表示,任何人都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他们的实习才刚刚开始,给朱一暄一些时间。


  强化意见领袖身份。除了满足受众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真人秀节目也可带动物质消费。任何一档真人秀节目中都会有广告植入,生硬的宣传方式已无法激发受众的购买欲,植入式广告成为了当前的主流。植入式广告把对产品的宣传融入影视作品,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通常在真人秀节目中,主持人在开场便会口播赞助商的广告语,而这样的宣传方式往往不能激发受众的兴趣和购买欲,结合节目内容,植入式宣传能让观众在真实场景中了解到产品的特点,从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作为节目的意见领袖,主持人要明白受众想要的是什么,怎么样的传播方式对他们来说是乐于接受的,从而更好地引导受众。要使商品深入人心,主持人不能把自己视为商品的代言人,而是要以平等交流的形式向受众“安利”,增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


  节目中,主持人善于利用嘉宾的明星效应,以此增加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从而更好地为商品宣传。在每一天的实习结束后,实习生们都会使用赞助品牌的手机产品拍摄vlog,记录一天的实习心得,观察室内,主持人则会进一步加强商品与受众之间的关联,主持人说道:“xxx手机,xxx也在用。”这样的方式不是刻意宣传,而是抓住受众“消费明星”的心理,增强受众对商品的购买欲。在《令人心动的offer》中,主持人引导消费的方式不是一味强调商品本身的特点,而是寻找寄托在物品身上的受众消费心理,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和明星嘉宾都充当着意见领袖的角色,引领着受众的消费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文化的内涵不仅包括物质消费,还越来越多地偏向精神消费和符号消费,职场观察类真人秀节目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面对全新的节目形式和消费社会的大环境,受众对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有了全新的期待,主持人在节目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元化。如今新兴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主持人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规律,才能驾驭好每一档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