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商调曲视域下《霓裳羽衣》舞的审美特征论文

商调曲视域下《霓裳羽衣》舞的审美特征论文

5

2025-09-06 16:38:16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霓裳羽衣》作为唐代最为著名的舞蹈,不仅代表了当时舞蹈艺术的最高水平,更在商调曲的框架下展现了独特的审美特征。从音乐风格来看,商调曲以其深沉、幽远的特性,为《霓裳羽衣》赋予了深远的意境。

  摘要:《霓裳羽衣》作为唐代最为著名的舞蹈,不仅代表了当时舞蹈艺术的最高水平,更在商调曲的框架下展现了独特的审美特征。从音乐风格来看,商调曲以其深沉、幽远的特性,为《霓裳羽衣》赋予了深远的意境。曲中除散序部分带有佛教音乐的特征外,曲终的长引部分音调清丽,与现存道教音乐的特征相呼应,为舞蹈增添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秘感。在商调曲的视域下,《霓裳羽衣》的审美特征显得尤为独特和鲜明。《霓裳羽衣》作为唐代著名的宫廷乐舞,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在我国舞蹈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商调曲视域下《霓裳羽衣》的审美特征,以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舞蹈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商调曲;霓裳羽衣;审美特征


  一、《霓裳羽衣》概述


  《霓裳羽衣》是唐代著名的宫廷乐舞,它与唐玄宗李隆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史料记载,唐玄宗对音乐舞蹈有着极高的造诣,尤其擅长演奏琵琶和吹笛。他在位期间,大力推广音乐舞蹈艺术,使得唐代的音乐舞蹈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历史背景来看,《霓裳羽衣》是中国唐代宫廷乐舞。它最初是《婆罗门》商调曲,是佛教法曲与凉州所传汉魏“相和三调”在河西长期糅合的“清商化”法曲。因此,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音乐基础。


  (一)创作背景与传承


  《霓裳羽衣》作为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与法曲的代表作,其创作背景深厚,源远流长。据《唐会要》记载,该曲可能是基于西域龟兹地区的佛曲《婆罗门曲》改编而成,体现了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同时,也有说法认为《霓裳羽衣》是由唐玄宗李隆基所作,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音乐的深厚造诣。这种深厚的创作背景为《霓裳羽衣》的审美特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霓裳羽衣》时代背景


  《霓裳羽衣》的创作时代背景是唐朝的盛世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和唐玄宗的个人喜好为《霓裳羽衣》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辉煌的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艺术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玄宗时期出现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


  (1)文化背景:唐朝对周边民族采用羁縻政策,并通过册封、和亲等多种方式,与各民族建立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统治阶级以开放心态和博大胸襟兼容并纳外来文化,日本、南诏、新罗、渤海等国均派遣唐使学习唐朝的制度、文化。唐朝的文化建设达到顶峰,诗歌(唐诗)、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


  (2)创作者背景:


  《霓裳羽衣曲》的具体创作者有多种说法,但最为流传的是与唐玄宗李隆基有关。唐玄宗是一位酷爱音律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唐朝的音乐文化达到了新的高度。《霓裳羽衣舞》为唐玄宗贵妃杨玉环根据《霓裳羽衣曲》的意境编演,代表着唐代舞蹈的最高水平。


  (3)创作时间:


  具体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宋代谢守灏所著《混元圣纪》,《霓裳羽衣》的创作时间大约为开元年间(713年一741年)。《混元圣纪》卷八载:“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二月,帝制《霓裳羽衣曲》《紫薇八卦舞》以荐于太清宫,贵异于九庙也。”据历史记载,唐玄宗在位期间,唐朝的文化艺术繁荣,这为《霓裳羽衣》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创作影响:


  《霓裳羽衣》作为唐法曲、大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的音乐舞蹈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体现了道家“羽化登仙”的宗教思想,表现了一种仙境。


  (5)流传与保存:


  安史之乱后,《霓裳羽衣》一度失传。但在南唐时期,李煜和大周后曾将其大部分补齐,但在金陵城破时又被李煜下令烧毁。到了南宋年间,姜夔发现了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段,并将其保存在《白石道人歌曲》中。


  2.《霓裳羽衣曲》的源起


  关于《霓裳羽衣曲》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分别是:


  (1)梦游月宫


  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唐玄宗梦游月宫时,看到几位身穿白衣(霓裳羽衣)的仙女在起舞,伴随仙曲,梦醒后便想将曲记录下来。


  (2)由《婆罗门曲》改编


  也有记载说《霓裳羽衣曲》是由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曲》改编,乐府诗《婆罗门》诗序云:“商调曲,开元中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天宝十三年(754年)改为《霓裳羽衣》。”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一诗写道:“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新唐书·礼乐十二》也有相关记载。《唐史》云:“河西节度使杨敬述献,凡十二遍。”


  (3)游女儿山


  这是一种比较中和的说法,《霓裳羽衣曲》的前半部分散序是唐玄宗眺望女儿山时,心中产生了很多美丽的幻想,回宫后根据幻想所作;后半部分中序和破则是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曲》创作而成。


  3.《霓裳羽衣舞》的源起


  《霓裳羽衣》舞蹈的部分主要在第三部分——“破”中体现。关于《霓裳羽衣舞》的来历,我们可以得知是贵妃杨玉环所编所演。她根据曲的意境编排出了相应的舞蹈,白居易对其赞叹:“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4.《霓裳羽衣》的发展


  在唐代,《霓裳羽衣》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和推崇,成为宫廷和贵族士大夫宴会中的常演节目。然而,安史之乱后,《霓裳羽衣曲》和舞蹈逐渐失传。但在南唐时期,李煜和大周后曾将其大部分补齐,但金陵城破时又被李煜下令烧毁。到了南宋年间,姜夔发现了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段,并保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里。在后来的历史时期,一些文人和艺术家对其进行了补全和复原,使其得以传承至今。


  (二)《霓裳羽衣》的艺术特色


  《霓裳羽衣》舞与曲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特色。首先,杨贵妃根据玄宗所作乐曲进行编创,因此舞蹈动作与曲的旋律和节奏之间必然有所联系。其次,唐建立之初的几位帝王推崇道教,于是《霓裳羽衣》源自道教成为切实的史实,舞蹈和曲调都充满了道教情调,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形式展现了仙人在上界的生活情状,营造了一种缥缈朦胧、清幽的仙境氛围。《霓裳羽衣》还采用了中原传统乐器和胡乐乐器的伴奏方式,将中原乐曲的婉转含蓄与胡乐的空幻与昂扬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这种音乐风格与舞蹈的飘逸轻盈相结合,使艺术表现更加丰富。


  1.艺术效果


  从艺术效果来看,《霓裳羽衣》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展现了唐代宫廷音乐的盛况和舞蹈艺术的精湛,成为中国古代音乐和舞蹈的杰出代表。同时,它也表达了唐代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审美追求。


  2.作品内容与艺术形式


  《霓裳羽衣》的内容主要描绘了仙女们在月宫中翩翩起舞的场景。舞蹈中融入了大量的舞蹈元素,如旋转、跳跃、翻飞等,同时辅以华丽的服饰和精美的道具,使得整个舞蹈充满了梦幻般的色彩。在艺术形式上,《霓裳羽衣》采用了宫廷舞蹈常用的对称、平衡、和谐等美学原则,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赏心悦目的效果。


  二、《霓裳羽衣》商调曲之韵


  清商调是中国古代清商乐的宫调体系名称,源于晋室南迁后,是旧有的相和歌和南方地区民歌“吴声”“西曲”相结合的产物。它保留了汉族传统音乐的特色,并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而《霓裳羽衣》则是唐代宫廷乐舞的代表作品,其音乐与舞蹈均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据历史记载,《霓裳羽衣曲》是在清商调的基础上,融合了佛教法曲与凉州所传汉魏“相和三调”在河西长期糅合的“清商化”法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作品。


  (一)商调曲的定义和特点


  商调曲是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的一种,其音色清丽、悠扬,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具有明亮、高亢、激昂的特点。在古代音乐中,商调曲常用于表达壮志凌云、奋发向前的情感。商调曲的音色明亮,节奏明快,给人以奋发向上的感觉。同时,商调曲的音阶结构较为复杂,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演奏和演唱上要求较高。


  (二)《霓裳羽衣》中音乐调式的特点


  《霓裳羽衣》全曲共36段,结构上分为散序、中序和曲破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与商调的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散序:此时无节拍,乐器单独演奏,继而轮奏,不舞不歌。这个部分主要体现了商调音乐的独奏和轮奏特点,通过乐器的演奏,为整个乐曲的展开铺垫了基调。


  中序:有规定的节奏,曲调抒情,慢舞而歌。这个部分开始加入舞蹈和歌唱,与商调音乐的抒情性相结合,使得乐曲在节奏和情感上更加丰富。


  曲破:节奏转为急促,最后以抑扬而止。这个部分是乐曲的高潮,节奏急促,声阕铿铮,体现了商调音乐的高亢悲壮特点。


  (三)清商调在《霓裳羽衣曲》中的体现


  1.音乐风格


  清商调以其高亢悲壮、铿锵雄伟的特点,赋予了《霓裳羽衣曲》独特的音乐风格。这种风格在乐曲的旋律、节奏和音色等方面均有所体现,使得《霓裳羽衣曲》的音乐更加庄重、深沉,同时又不失柔美与悠扬。


  2.乐器运用


  在《霓裳羽衣曲》中,乐队伴奏采用了多种乐器,包括磬、箫、笙、筝、笛、箜篌、琵琶等传统乐器。这些乐器在清商调中均有所运用,它们的音色和演奏技巧与清商调的特点相契合,共同营造出《霓裳羽衣曲》独特的音乐氛围。


  (四)《霓裳羽衣曲》在清商调基础上的艺术创新


  清商调为《霓裳羽衣曲》提供了音乐风格的基础和乐器运用的借鉴,而《霓裳羽衣曲》则在清商调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作品。这种融合与创新同时还体现在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中。《霓裳羽衣曲》不仅在音乐上继承了清商调的特点,还在舞蹈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舞蹈动作轻盈柔美,长袖翩翩似弱柳扶风,裙裾轻曳如缭绕流云。这种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使得《霓裳羽衣曲》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五)《霓裳羽衣》与商调曲的融合


  《霓裳羽衣》的乐曲,正是在商调曲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融合。它不仅局限于商调曲的明亮、高亢,更在其中融入了道教音乐的缥缈与神秘,以及西域音乐的异域风情。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得《霓裳羽衣》的乐曲更加丰富多元,充满了无限的艺术魅力。


  (六)《霓裳羽衣》商调曲之韵的传承


  尽管《霓裳羽衣》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波折,但其商调曲之韵却得以传承至今。这得益于后世的文人和艺术家们对其的补全和复原,以及他们对商调曲的研究和传承。如今,我们仍然可以欣赏到《霓裳羽衣》的商调曲之韵,例如萧友梅老师的钢琴独奏曲《新霓裳羽衣舞》,从中感受唐代宫廷音乐的盛况。


  三、商调曲视域下《霓裳羽衣》的审美特征


  在商调曲视域下,《霓裳羽衣》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与形式之美


  1.内容美


  《霓裳羽衣》的内容美体现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上。作为唐代宫廷乐舞的代表作,它承载着唐代的繁荣与辉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


  (1)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


  《霓裳羽衣》作为唐代宫廷乐舞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唐代文化的融合与传承。它融合了儒、释、道三教的思想精髓,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与昌盛。《霓裳羽衣》不仅具有形式美,更富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它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等积极向上的思想,体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昌盛。


  (2)主题和寓意


  《霓裳羽衣》的内容美还体现在其深刻的主题和寓意上。它是对心灵的洗礼和情感的升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这种主题和寓意,使得《霓裳羽衣》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内心的和谐共处上。它传达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理念,呼吁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也要关注自然、社会和内心的和谐与平衡。


  2.形式美


  在形式上,《霓裳羽衣》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舞者身着华丽的羽衣,手持飘逸的丝带,通过各种舞姿展现美的形式。在商调曲的伴奏下,《霓裳羽衣》舞蹈中的旋转、跳跃、翻腾等动作,展现出力量与激情,以及奋发向前的气势。


  (二)传承与创新之美


  1.传承美


  《霓裳羽衣》作为唐代宫廷乐舞的代表作之一,其传承美也是其审美特征的重要体现。它承载了唐代文化的精髓和历史的记忆,通过后人对它的研究、补全和复原,使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得到更深入的挖掘和传承。


  2.创新美


  在商调曲的基础上,《霓裳羽衣》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作品。这种创新美不仅体现在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上,更体现在作品对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借鉴上。它融合了道教音乐的缥缈与神秘、西域音乐的异域风情等多种元素,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具有时代感。这种创新美不仅使得《霓裳羽衣》在唐代宫廷乐舞中独树一帜,更使得其成为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三)意境与文化之美


  1.意境美


  《霓裳羽衣》舞展现了唐代宫廷艺术的豪放与婉约。在商调曲的伴奏下,《霓裳羽衣》的意境美得到了充分展现。商调曲高亢悲壮、铿锵雄伟的特点,与舞蹈的华丽、飘逸形成了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庄重的氛围。舞蹈通过优美的舞姿、华丽的服饰以及抒情的音乐,营造出一幅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使观者仿佛置身仙境,被美陶冶。


  (1)对自然和宇宙的描绘


  《霓裳羽衣》的意境美还体现在其对自然和宇宙的描绘上。舞蹈中的许多动作模仿了自然景象,如飞鸟、流水、云彩等,使观众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宇宙的浩瀚。这种对自然和宇宙的描绘,使《霓裳羽衣》的意境更加深远和广阔。


  (2)虚幻而唯美的氛围


  《霓裳羽衣》的意境美还体现在其音乐与舞蹈所营造的虚幻而唯美的氛围上。商调曲的高亢悲壮与舞蹈的柔美飘逸相结合,营造了一种既庄重又神秘、既激昂又宁静的意境。观众在欣赏时,仿佛能够穿越时空,置身于唐代宫廷的盛景之中,感受到那种超脱尘世、飘逸若仙的美妙感受。


  2.文化美


  《霓裳羽衣》不仅展现了唐代宫廷艺术的独特魅力,更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部作品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将中华文化的精髓传播至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1)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与开放


  在《霓裳羽衣》中,可以看到唐代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它融合了儒、释、道三教的思想精髓,同时也吸收了西域音乐、道教音乐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这种文化的繁荣与开放,不仅为唐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霓裳羽衣》以其优美的舞姿、华丽的服饰和抒情的音乐,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它呼吁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也要关注自然、社会和内心的和谐与平衡。这种文化精神使《霓裳羽衣》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被后人传颂不衰。


  (3)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霓裳羽衣》作为一部经典艺术作品,其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补全和复原工作,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文化的精髓和历史记忆,还能将其中蕴含的艺术元素和文化精神传承至后世。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霓裳羽衣》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音乐与舞姿之美


  1.音乐美


  《霓裳羽衣舞》以商调曲为伴奏,音乐旋律优美、抒情。商调曲的音色清丽,与舞蹈动作相得益彰,使得舞蹈更具表现力。在音乐节奏上,《霓裳羽衣舞》采用了缓慢、悠扬的节奏,使人们在欣赏过程中能够静心凝神,感受到舞蹈所传达的内在情感。《霓裳羽衣》的音乐融合了传统的清乐和雅乐以及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奉的胡曲《婆罗门曲》,经过艺术加工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霓裳羽衣》的音乐风格清新、淡雅,具有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与舞蹈的柔美与力量相得益彰。


  2.舞姿美


  《霓裳羽衣》的舞姿曼妙,优美动人,舞者舞动的手臂和腰肢,仿佛在空中划过一道道绚丽的弧线。同时,舞蹈中的旋转、跳跃和踏步等动作,也展示了女性的灵活与力量。《霓裳羽衣》的舞姿充满了道教的意象与意境,如“柳无力”“回雪轻”等轻盈飘逸的舞姿,体现了道教的长生、成仙的思想主题。


  (五)服饰美


  《霓裳羽衣舞》的服饰是其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霓裳羽衣》的服饰以“不著人间俗衣服”为特点,舞者头戴“步摇冠”,身披“霞帔”,下穿“虹裳”(即霓裳),佩饰“钿之婴累累佩姗姗”。这种服饰特点充满了奇幻色彩,引人入胜。舞者所穿的羽衣采用多种颜色和材质,使得整个舞蹈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服饰中的“羽衣”能够“飘然旋转”,极大可能是以羽毛为装饰或羽毛图案的舞衣,这种轻盈飘逸的特质,进一步增强了舞蹈的仙意和美感。同时,舞者手中的丝带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舞蹈更具灵动性。在商调曲的衬托下,《霓裳羽衣》的舞蹈服饰更加华丽和梦幻。舞者们身着华丽的羽衣,手持精美的道具,如仙子般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结语


  综上所述,《霓裳羽衣》在商调曲的视域下,展现出了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文化魅力。它不仅体现了其艺术魅力,同时也反映了唐代音乐舞蹈艺术的高度发展。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和分析,以期更深入地理解唐代宫廷文化的艺术特色和审美追求,为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1]赵光强.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


  [2]韩雪.艺术材料——超越于时空的前奏与淹没于时空的休止[D].上海师范大学,2011.


  [3]吴卉连.唐代乐舞与《霓裳羽衣曲》[J].福建艺术,2002,(5).


  [4]薛莲.唐诗中的古筝印象[J].音乐天地,2008,(6).


  [5]张蕴.浅析唐代大曲《霓裳羽衣曲》[J].科技资讯,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