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与Seminar的研究生学术素养培育路径探究论文

2025-08-27 10:45:0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培养复合型音乐教育人才亟须改革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质量。本文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展了“慕课+Seminar”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培养复合型音乐教育人才亟须改革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质量。本文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展了“慕课+Seminar”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从混合式教学的思路设计、优势体现及应用案例入手,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以上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探究意识和思维能力,取得了较传统教学模式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慕课;Seminar;混合式教学;论文写作课
随着国际音乐教育的发展、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技术的飞速变革,社会亟须大量能够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复合型音乐教育人才。这对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推动了研究生课程教学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进行转型。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以“多能一专”为目标导向,以培养掌握音乐教学理论基础与专业技能,具有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为培养目标。论文写作课是音乐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学生为将来从事高质量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必须学习的专业课,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将技能应用和思辨研究相融合的能力。针对以上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重点,可以探索改变传统的以线下为主的集体课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开展“慕课+Seminar”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慕课开放式平台拥有高效整合视听资源、学习便捷等优点,Seminar则重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沟通能力。两者共同对传统教育方式产生深刻影响。通过“慕课+Seminar”探索音乐教育专业论文写作课的教学模式,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方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与实践运用能力,提升其创新思维和沟通能力。以下从教学思路设计、“慕课+Seminar”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体现,以及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案例三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学思路设计
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文献检索、文献分类、文献综述、音乐教育研究动向、研究方法、选题、论文框架、论文各部分结构的写作要点等多方面的知识。传统教学常以线下集体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完成结课后,某个知识点或方法若非经常回顾和应用,较容易遗忘。因此,本课程将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开放共享、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以之作为课程的改革目标。教学思路体现于:首先,教师针对性设计各个教学内容、章节和教学次序,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课程从基础知识、概念、基本方法的教学切入,要求学生记忆、理解相关知识点,并在实践中熟练应用,如文献检索和文本分类等。随后采用课堂问答、实际操作、作业分析等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答疑。其次,针对研究动向等音乐教育理论部分内容,可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的长期目标自定义研究范畴并进行梳理,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和反馈进行针对性讲解。再次,教师针对学生选取的研究内容,进行选题和论文结构的写作指导。这部分内容需要结合大量个性化的专门辅导。最后,在学生论文写作完成之后,对写作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并给予改进意见。
二、“慕课+Seminar”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体现
基于共享和开放的教育理念,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利用与开发已成为当今全球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2012年由密歇根、斯坦福及普林斯顿等多家大学率先联合创办在线免费课程,次年,中国多家名校陆续加入国际网络课程系统,慕课教学由此进入蓬勃开展的新时期。慕课作为一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有效助力了教学质量与学习成效的提升。慕课教学的模式基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有助于有效扩充课堂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精炼、针对性较强、教学目标明确是慕课教学的显著特点。充分利用慕课的优质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手段,打破了以往课堂上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讲的学习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成效。
Seminar(研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研讨小组通过查找资料,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能够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Seminar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施Seminar教学面临的难点主要是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使其对研讨主题有充分的了解,在研讨前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并能积极参与研讨过程,以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有效讨论,并提出前瞻性的观点来启发学生。
“慕课+seminar”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信息化和探究性的特点,将知识的广泛传播与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深入性相融合。与传统课堂相比,混合式教学模式更能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教学成效。慕课(微视频、小测验、在线互动)依托已录制好的系统性教学短视频和拓展资料,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时间计划和理解能力,随时暂停、回放视频,较好地完成知识储备,从而为面对面的课堂活动做好充分准备。教师通常在视频中添加小测试来布置作业,结合视频主题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学生通过平台的“小测验”,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回放教学内容进行查漏补缺。教师也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教学重难点的侧重讲解。针对作业情况,师生之间可以展开“在线互动”讨论,在观点分享中进行知识创新。在线下课堂上,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储备,能够在课堂研讨环节中集中精力,进一步引申研讨话题,与教师和同学开展积极交流,使课堂研讨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向更深入的层次。教师在研讨过程中进行反馈、引导、观察和评价。“慕课+seminar”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了两者的优势,均以学生为中心,促进了传统线下课堂或仅线上课堂的教学效率优化,推动了教学从统一化向个性化发展、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助力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慕课+Seminar”教学模式应用案例
以下结合文献综述这一章内容,以“柯达伊教学法”为案例分析音乐教育专业论文写作课程中“慕课+Seminar”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过程。此融合性的教学模式分为四个部分:慕课资源搜集与录制、互动与研讨活动设计、课堂活动组织与教学评价。
(一)慕课资源搜集与录制
慕课资源作为学生获取本门课程知识获取的重要来源,也是之后开展互动和研讨的基础,需要重点建设。慕课平台的资源首先来自优质的网络开放视频等,或由教师自行录制。针对“文献综述”这一章,教师可将课程内容分解成多个知识点:文献综述的概念和重要性、研究对象、写作方法、实例分析。以上内容可以录制成2-3个微视频,每个视频长度以3-10分钟为宜。每个微视频中均可以在适当位置插入一个小问题,通过问题提示学生注意重要的知识点,并进行自我检查,为在线互动和下节课的课堂研讨做好准备。例如,在讲解文献综述的概念时,可以穿插一个小问题:文献综述与研究综述的区别是什么?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献综述的概念和特点。慕课平台的资源还包括电子著述、教学案例和课件等,教师应精选与课程内容直接相关、观点正确、陈述精炼的材料进行拓展。
(二)互动与研讨活动设计
基于慕课资源的互动与研讨活动设计至关重要。本文中前者的“互动”指的是观看慕课资料后的在线即时输出互动,后者指的是在开展线上或线下研讨课前所做的活动设计方案。两者在形式上都体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特点。
慕课在线互动,我们以文献综述的分类比较与评价内容教学为例说明。在复习文献检索视频资料后,结合学生收集知网关于“柯达伊教学法”论文的作业,可插入提问:“柯达伊教学法”的相关论文探讨了哪几类问题?哪些论文的观点具有较高的价值?为什么?文献综述需以文献检索和分类为基础,将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回顾与课后作业相结合,从而过渡到本节课的文献综述内容,能够使学生明确文献综述中“分类比较”的特点,并进而引导学生尝试对所掌握的文献进行大致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观看复习文献检索视频资料是一个高度结构化的任务,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进一步掌握他们的理解程度,并引导他们的思考更加深入。此时教师可采用在线提交作业、评论、小测验等形式增加对话互动。也可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提交讨论意见。师生、生生即时频繁互动,多方观点交换和碰撞,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在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进行线上总结。
为下一堂课所做的研讨活动设计可以衔接上一步骤的在线互动内容,在慕课平台教师提出将要研讨的问题,如:“如何理解柯达伊教学法不只是一种‘教学法’,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推动学生在分析综合文献观点、进行客观描述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评价,以类似的研讨问题导入到文献综述写作方法中对文献进行总结概括的部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需要有针对性地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思考,运用资料进行佐证论述,充分做好线下讨论的准备。带着问题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教师通过慕课平台的在线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并由此切入课堂活动的研讨主题。
(三)课堂活动组织
课堂活动组织主要围绕研讨环节展开。上述在线互动中,教师在课前布置的研讨问题,学生们在课前已经做了较充分的准备,教师可直接开展小组讨论。教师旁听学生的讨论,并适时追问,引导其他成员发言,鼓励提出疑问并进行辩论。在学生们得出观点之后,引导学生对相关主题文献进行进一步的概括和评价。当学生获得对一个主题文献梳理探究的体验之后,教师可总结文献综述撰写的基本格式,并将之细化为课后作业,布置观看慕课的任务,以此深化对文献综述写作方法的理解,从而形成一个教学闭环。
研讨的另一种形式为当堂讨论。教师根据正在讲授的知识点展开讨论,学生可个别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引导和补充总结。由于当堂讨论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学生需要根据现有知识储备进行回答,因此研讨的主题难度要适中,可选择概括性和比较性的论题。以对杜亚雄老师的论文《柯达伊教学法的理念和实践》①进行分析为例,教师可设计问题:该论文对柯达伊教学法的理解包含哪些方面?它与具体教学手段的区别体现在哪里?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引导、点评和总结。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们的不同观点,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对匈牙利完备的音乐教育体系的特点、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匈牙利的音乐教育体系相比存在的不足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最后,教师结合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概括和评价文献,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和点评,加深学生对文献评价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结合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应用的需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将柯达伊教学法的理念正确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当堂讨论能够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检验他们的思考能力,同时使他们专注于将知识点转化成思考和表达,充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在上述慕课资源搜集与录制、互动与研讨活动设计这两个环节中,教师的角色侧重于主导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进程。在课堂活动组织环节,教师在课堂研讨活动进行时则主要承担辅助者,即观察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任务。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既定的任务下,把讨论和交流的主导权交给学生,使之在交流对话中增进认知,锤炼判断力,提升思维,提升沟通表达能力。从以往的教学效果来看,当教师担任倾听者时,大多数学生会更加自信和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更加关注同伴的发言,并做进一步的思考。当观点不同时,会更明确地指出对方思考的不足之处并强调自己的观点。而当讨论发生在师生之间时,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会更倾向于倾听导师的意见。此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自己的想法是否站得住脚。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认识到可能存在的思考疏漏,以及如何让观点更有说服力。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学生表达的机会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自信。在研讨课上,讨论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思路,学生们能够从同伴身上互相学习。此外,为了使发言有较高的质量,学生们往往会做较为充分的准备。
在“慕课+Seminar”融合背景下的课堂研讨活动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通过观察、倾听学生的讨论,可以判断学生是否能够深入阐述研讨主题的意义,讨论的过程是否紧紧围绕探讨主题的重要因素进行。当部分意见偏离了主题的方向,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线上拓展资料,提醒学生们注意某些要点,从而将讨论引导到有价值的方向上来。针对学生们的发言,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归纳,肯定多种有效的方案和意见。还可以运用线上的资料,补充专家学者对此问题的看法,以拓展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以上“慕课+Seminar”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将知识积累的时间安排和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测验、研讨等方式检验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观点交流中拓展思维。学生在线上和线下课堂进行积极热烈的讨论,使学习兴趣得到了明显提升。在课堂研讨活动中,教师运用归纳、补充、引导等方式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思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模式是否有效的关键。首先,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传统的授课模式更强调终结性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总成绩中的占比不大。“慕课+Seminar”的教学模式由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因此需要增加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表现的成绩占比,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作为重要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可以包含以下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程度和质量,以及个人的成长表现等。可将平时成绩(在线作业、在线测试、在线讨论、课堂研讨等)设定为50%-70%,以激励学生认真对待平时任务,高质量完成课前预习和讨论互动等环节,培养学生发展学习的自主能力、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其次,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效果的评价。可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等方法,围绕教师教学过程的展开、对教学重点的突出和引导、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再次,师生对采用新教学模式的评价和建议。可以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从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认知、理解等各项能力,教师对学生表现的区分度、个人成长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以推动在下一轮教学实践中予以改进。
结语
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复合型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给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推动了研究生课程教学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进行转型。“慕课+Seminar”的论文写作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其资源丰富、学习便利、互动高效等特点体现出优势互补。以“柯达伊教学法”的文献综述教学章节为案例分析,此融合性的课堂模式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慕课资源搜集与录制、互动与研讨活动设计、课堂活动组织与教学评价。慕课资源作为学生获取本门课程知识获取的重要来源,并成为之后开展互动和研讨的重要基础。在线互动与课堂研讨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锻炼沟通与表达能力。教学评价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模式是否有效,推动持续改进。以上均体现了“慕课+Seminar”教学模式的特点:即“以学生为中心”,推动教学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综上,“慕课+Seminar”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研究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杜亚雄.柯达伊教学法的理念和实践[J].美育学刊,2012,3(4).
参考文献
[1]汤新华.美国的研究生课堂教学[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
[2]徐晓波.基于优慕课的语言学概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J].大学教育,2024,(2).
[3]许立男.“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效果评估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4,(6).
[4]Caulfield J.How to Design and Teach a Hybrid course:Achieving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through Blended Classroom,Online,and Experiential Activities[M].Sterling,VA:Stylus Publishing,20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