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高校师资人才培训视域下幼师音乐综合素养提升策略研究论文

高校师资人才培训视域下幼师音乐综合素养提升策略研究论文

2

2025-08-26 16:47:5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师的师资培训也成为社会关注重点。其中,音乐素养是幼师必备的职业能力,对幼师的职业发展影响较大,这也成为高校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师的师资培训也成为社会关注重点。其中,音乐素养是幼师必备的职业能力,对幼师的职业发展影响较大,这也成为高校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音乐教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其音乐综合素养的高低,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高校幼儿教师师资培训开展为切入点,以幼师职业需求为导向,从专题培训、课程评选、学术研究、评估机制等四个不同维度,深入探究了高校提升幼儿教师音乐综合素养的可行策略,为新时期高校优质幼儿师资的综合素养培训提供积极的建议,为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人才动力,助力学前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师;音乐;学前教育;职业需求导向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和人们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据国家统计局文件显示,2023年我国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093万人,入园普及率实现了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如何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功能,以优质的师资队伍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2024年5月,教育部为全面提升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印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将艺术教育纳入幼儿园教育教学领域,并指出:“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这一纲要不仅明确了艺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同时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标准,为高校的幼儿教师师资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是幼儿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内容,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对于培养幼儿的丰富审美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一定作用,需要幼儿教师具备扎实且丰富的音乐教学能力。因而,针对幼师音乐综合素养提升策略展开系统性研究,已成为当前高校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的重点内容。下面,将结合笔者自身的师资培训思考和教学实践,针对幼儿教师音乐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提出四点改进策略。


  一、组织音乐教学专题培训


  音乐教学是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然而,由于在编比例低、专业层次差距大、培训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幼儿教师音乐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较为严重。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幼儿教师存在音乐专业知识薄弱、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难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无法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音乐知识和技能,难以实现艺术能力的全面提升。针对这一现实情况,高校的优势师资培训应提高对幼儿音乐教学的重视度,以幼儿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幼儿教师音乐综合素养提升组织一系列专题培训活动,通过讲座、研讨、实践的有机结合,循序渐进地提升幼儿教师的音乐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8e3127b058bedf2f6e89eec6bfbe99d0.png

  高校幼儿教师音乐教学专题培训应注意几点内容,循序渐进地提升幼儿师资教学水平。第一,应紧密结合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使培训内容切实符合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实际需求。第二,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原则,通过理论培训加强教师对幼儿音乐教学的理解,通过案例剖析、角色扮演等实践培训方式,提升教师的肢体表达能力和运用游戏教学方法开展音乐教学的能力,进而能够将所学知识技能灵活运用到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使每个孩子都能从音乐教学中感受到音乐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艺术想象力、表达力、创造力和文化自信心。第三,针对幼儿教师的音乐教学培训,应恰当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不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以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感。”因此,高校幼儿教师音乐教学专题培训应注重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入,深化幼儿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与幼儿园共同探讨依托音乐类传统文化开展幼儿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使之能够在音乐课堂实践中进行有效的渗透和融合,进而加深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使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在孩子们幼小的心中生根发芽。


  二、开展优质课程评选活动


  我国优质的幼儿师资人才输出,主要还是依靠高校的教学力量。在近些年的学前教育发展进程中,幼儿教师发挥了卓越的作用,推动了幼儿园启蒙教育的快速发展。但是,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幼师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较为薄弱,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总体来说,当前的幼儿师资队伍相对年轻,虽然在教学经验上需要不断积累,但也具备自身的一定优势。我国的幼师队伍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幼儿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为学前教育教学发展带来创新活力。因此,在高校学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针对幼儿教师音乐综合素养提升培训,应从年轻教师群体的显著特点出发,开展音乐类优质课程评选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交流、学习的丰富平台,激发他们对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探索热情,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升音乐教学质量,满足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精细化的幼儿教育教学发展需求。


  结合自身多年的幼儿教师师资培训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幼儿教师音乐类优质课程评选应遵循以下三方面原则。第一,应制定全面、细致的评分标准,将音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氛围、教师表现等各种元素恰当融入其中,以确保评选出的优质课程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实践性、实效性、创新性,能够为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实践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积极的教学示范,促进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理念的进步和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能够帮助幼儿教师通过评分反馈,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而在后续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做出针对性改进。第二,评选活动应强调游戏环节的设置,以提高幼儿教师对互动教学的认识,以及培养开展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最受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对幼儿的身心、认知、情感、社交发展有着全面的促进作用,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发挥游戏的作用。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简单有趣的互动游戏,更加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够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之中,以愉快的情绪学习知识、锻炼身体、探索世界、结交朋友。第三,应设置教师自主评选环节,鼓励幼儿教师各抒己见、建言献策,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能动性,增进他们的互动交流和经验分享,使他们在相互观摩、学习、研讨的教学教研氛围中,不断提升音乐综合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促进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鼓励音乐学术研究


  我国幼儿素质教育起步较晚。当前学术界有关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研究广度和深度上仍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发掘。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实践者,对幼儿音乐教学的现状、问题和需求有着深刻了解,能够为相关科研提供宝贵的研究方向和视角,推动学前教育学术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当前背景下,高校在优质幼师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鼓励幼儿教师进行丰富的音乐类学术研究。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的音乐综合素养,为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个人发展。


  高校鼓励幼儿教师开展音乐类学术研究,应采取能力培训、资源支持、科研奖励相结合的方式。第一,应组织多样化的学术研究能力培训。正如前文所述,幼儿教师虽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具备开展幼儿教学的专业能力,但由于教育背景、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科研意识、理论基础普遍比较薄弱,不具备开展教学科研的能力。面对幼儿教师音乐类科研需求与科研能力之间的矛盾,高校及幼儿园应组织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课程、研讨、实操多元一体的科研培训,提升他们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和兴趣,培育他们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缜密的分析能力,为音乐类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重要基础。第二,应提供必要的科研资源支持。高校应携手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为幼儿教师科研提供一定的政策、经费、科技支持,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应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鼓励教师通过亲身调查研究加深对音乐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认识和了解,进而能够将其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幼儿园的内涵式发展。第三,应为作出科研贡献的幼儿教师提供一定的科研奖励,通过颁发奖金、证书等方式提升他们参与科研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他们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成就感,进而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日后的教学和教研工作当中。

f086d7e40294ea00494ec4237e0accb7.png

  四、健全幼儿教师评估机制


  教育部2023年底发布的《关于印发幼儿园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中指出,“着力打造一支数量足、专业强、素质高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这也为高校幼儿师资队伍培训提供了具体的工作指导。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体、心理和社交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是衡量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在新的时代教育背景下,高校在幼师师资培训过程中应与幼儿园携手,深入贯彻《幼儿园督导评估办法》,立足幼儿教师的专业特点和职业需求,不断健全教师评价机制,将音乐综合素养合理纳入教师评估体系之中,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扎实促进幼儿教师音乐综合素养的快速提升,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支持。全面、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构建,能够从整体视角跟踪和反馈幼儿教师的职业历程,如实反映幼儿教师的职业水准,以真实有效的评估数据来调整高校对幼儿教师师资培训的方案和策略,使人才能够真正应用于幼儿园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之中。


  此外,通过健全幼儿教师评估机制,促进教师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应落实以下关键内容。第一,在师资培养过程中,应以音乐教学效果为核心,以音乐教学过程为重点,注重教师通过音乐教学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育幼儿审美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的实践水平。第二,应注意评估方法的多样性,构建以幼儿教师自评为主,督导、同行、家长积极参与的评估机制,对幼儿教师的音乐综合素养进行全面评估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幼儿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常态化、自主性的回顾、分析和总结,针对音乐课堂教学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引导幼儿健康成长。第三,应将评估结果与绩效考核、奖金评定、业务培训、职称晋升等与幼儿教师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项联系起来,以此激励幼儿教师持续学习,不断提升音乐知识与技能,并将其良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幼儿的全面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时期是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同时也是人生重要的奠基阶段,师资发挥了重要作用。习*平总*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曾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准确而客观地阐明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这一论断对于学前教育同样适用。这个时期的教育对于幼儿的习惯、兴趣、性格养成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幼儿教师进行悉心培育和引导。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幼儿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由于行业集中度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对新时期的幼儿师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及幼儿园应加强紧密合作,拓宽优质幼师人才的培训路径,深刻认识音乐教学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和终身成长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提升幼儿教师音乐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以培育出更多具备较高综合素养和责任意识的幼师人才,推动保教保育工作高效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邬小平,田川,何玉兰.全面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幼师国培”模式构建[J].内江科技,2024,(1):67-69.


  [2]王宇.浅谈提升幼师音乐教学培训质量的策略[J].戏剧之家,2020,(23):178.


  [3]马小镭.“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下高职学前音乐教学探究[J].品位·经典,2023,(21):132-136.


  [4]夏启哲.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探讨[J].戏剧之家,2023,(28):177-179.


  [5]许立荣.提升幼师学生职业数学素养的有效策略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中国科技投资,2024,(13):128-130.


  [6]田苗.艺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24,(7):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