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双簧管哨片的制作与修整研究论文

双簧管哨片的制作与修整研究论文

166

2023-05-01 21:18:38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  哨片的制作与调试是双簧管演奏者学习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部分。哨片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双簧管演奏者练习与演奏的优劣。一个成熟的演奏者大都有着能制作出自身所需要的哨片的能力与经验。但是因为制作双簧管哨片的材料之一芦苇的生长条件与环境等因素无法做到绝对统一,导致了哨片声音质量的不稳定,所以演奏者需要有相当长时间的制作经验才能制作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哨片。因此,本文针对材料选择,制作工序与修整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摘要:哨片的制作与调试是双簧管演奏者学习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部分。哨片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双簧管演奏者练习与演奏的优劣。一个成熟的演奏者大都有着能制作出自身所需要的哨片的能力与经验。但是因为制作双簧管哨片的材料之一芦苇的生长条件与环境等因素无法做到绝对统一,导致了哨片声音质量的不稳定,所以演奏者需要有相当长时间的制作经验才能制作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哨片。因此,本文针对材料选择,制作工序与修整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双簧管哨片;材料;制作;工序

  一、双簧管哨片及其分类

  双簧管作为簧震动气鸣乐器,簧片(哨片)是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簧片是木质、竹质、芦质管身(现在又出现了塑料、橡胶、金属管身)的上方装着的植物(也有少数为虫壳)薄片,也称作哨片。”“簧片振动是双簧管的发声源,它激发双簧管管体内空气柱的振动,空气柱的振动又反过来影响簧片的振动,两者相互作用。在吹奏之前,单吹簧片的基频比空气柱的基频要高出十倍,在吹奏的时候,簧片的振动被削减,同时自身的泛音列结构被破坏,削弱了与空气柱振动相抵触的泛音,补充了和谐的泛音,使音色发生变化。”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现在国内对哨片的称呼是哨片或簧片,但是为了描述清楚,本文之后对于整个哨片统称为哨片,顶部的天然材料称为芦苇、苇片或芦苇片。目前双簧管哨片普遍的制作材料——芦苇,是一种天然材料,类似于竹子或是木头。正如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雪花一样,也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芦苇。因此芦苇在其物理、机械和声学特性方面也会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继而与其他弦乐器或管乐器的弓弦与号嘴相比,双簧管哨片都是由演奏者本身进行制作与调整的,机器是无法做到极致精细或是特别个性化的调整的。因此,善于双簧管哨片的制作与调整是学习双簧管演奏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目前,双簧管哨片主要分为欧式与美式两种形式,当然这两种形式还有各自的分类与修法,但都是依据个人需求的选择,所以不作过多赘述。欧式哨片震动部底部连接线处主要修成U型,宽度约在6.5毫米左右,欧式哨片芦苇的宽度区别也会对声音有着不小的影响,宽度较大的芦苇产生的声音会更加的松散,即振动频率比较小,所以不同的乐器要根据自身乐器的特点与自身水平的阶段选择芦苇进行制作。欧式哨片厚度大约在0.5毫米到0.65毫米之间,厚度也可根据需要的软硬程度进行调整,一般越厚的自然越硬,吹感也更加费力,但是稳定性会更好,容错率较高,在自身气力充足的情况下,嘴型与气息有些许波动不会对声音产生过大的影响。此项主要根据初始芦苇管的直径来进行判别,直径越大的做出的成品哨片越宽,风口则会偏小,反之亦然。美式哨片震动部底部主要修成W型,厚度约为0.5毫米,主要特点是震动部修得极长,一直到整个芦苇底部直至绕绳处,发音部左右的两侧也较薄,整体厚度比欧式的要薄。目前国内主要流行的是欧式的哨片,所以本文主要讲述的是欧式哨片的制作过程。

cbb0-0a47fc2d360c458414096705c38b9a00.jpg

  二、双簧管哨片的选材与制作流程

  (一)哨片的材料选择

  首先是挑选芦苇,无论是从芦苇管开始做,还是从船型苇开始做。挑选一个好的芦苇至关重要,因为双簧管哨片声音的不稳定性主要就来源于此。“国际上对法国的芦苇更加青睐。西班牙、意大利也生产芦苇,但是用得不多。我国多采用安徽、浙江等地出产的芦苇做哨片,同法国苇子相比各有其特色。”但无论何地的,何种型号的芦苇,都要选用表面光滑、通体顺直、质地坚实、无皱纹、内部的纤维血管束均匀,表面呈黄褐色或橙黄色、没有红黑褐色斑点的。用哨片刀背或大拇指指甲按住芦苇的表皮,如留下的痕迹不深,说明苇子质地坚硬。这是国内的资料与论文中普遍提到的一些挑选的标准。国外有专门对芦苇进行研究的文章资料,甚至用显微镜、频谱仪等专业科学仪器进行测试,也确实得出一些结论,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实用性不大,过程难以复制,所以目前大多数人都按这种标准进行挑选。以笔者的个人经验而言,在不进行像西方研究者那样的研究时,挑选芦苇,主要是看颜色,颜色最好是向橙黄色那类方向选择,其次是硬度,不能太软,最后是外表最好不要有各类斑点等。以上是较为理想状态下的选择,能找到固然很好,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要完全能符合,概率相当低。并且也不代表,其他有斑点的、有颜色偏差的一定都是差的,所以在制作时也要尽量尝试,比如有的哨片只有颜色稍微有点不太符合或硬度这点不太符合,这种情况也可去尝试着做出来,运气好的话也可能做出一个较为不错的哨片。

  在挑选好苇片之后,接下来就要选择能与乐器相匹配的哨座,目前国内常见的有开基等品牌,国外的有意大利与德国品牌等。哨座的选择可以尝试同品牌里不同的型号,其区别主要是哨座顶部内径大小、中间金属管的曲率、哨座底面积与内壁厚度等方面的不同。我们都知道哨座的长度会影响整体的音准:哨座越短,音准就会越高,反之亦然。这种变化在A音上以大约每毫米5至6音分进行着变化。通常,在美国,即在美式哨片的模型上,47毫米是在A=440Hz下演奏的最佳长度。在欧洲,即欧式哨片则使用46毫米的哨座以A=442Hz的频率进行演奏。虽然使用较短的哨座会使整体音高每毫米提高5至6音分,但在整个音阶上的变化并不相同。所以在选择不同的哨座长度时也需要调整其他方面,以使得其音阶能与自身调性保持一致。

  哨座顶部、底部与整体内部体积的大小也会影响音质。一般来说,较大的哨座演奏得会更清晰、敏锐,而较小的哨座演奏得会更平滑。较小的哨座底部或顶部尺寸会提高低八度音阶的音高,同时使高八度音阶的上半部分的音高变低。然而,与对哨座顶部所做的变化相比,其底部区域的变化对音高和音调的影响是加倍的。找到哨座长度、顶部与底部尺寸和芦苇形状的完美组合对于双簧管演奏至关重要,这也会影响音色的质量。

  哨座的尺寸和形状会影响簧片的开口程度。哨座越大、越圆、越厚,靠近绳子处的簧片开口越大(此处通常称为喉部)。相反,哨座顶部越小、越扁平、越细,喉咙处则越小。

  由于在哨座顶部处将绳子拉得特别紧时会在簧片中产生张力,因此在整个哨片的顶端处的开口也会受到来自喉咙处张力的效果影响。所以,哨片的直径大小可以用来矫正一些哨座对整个哨片顶部开口产生的过于放大或缩小的影响,但是这样的影响不会太大,哨片顶部风口的大小主要还是靠芦苇本身的韧性,张力与当地的温度、湿度有关。如果在冬天的室外演奏,嘴内是湿热的,而在休止时,外面的环境是干冷的,那芦苇风口则会迅速变小,且如果不进行泡发处理,则无论什么样的芦苇或哨片都会无济于事,这也是双簧管演奏者的一大痛点。但是现如今,各个双簧管哨片或乐器制造商们推出了一种树脂哨片,即将原先的整个芦苇的部分改为了树脂材料,据说可以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也能保持一个不错的风口和振动状态。

  哨座内壁的厚薄也会影响哨片的音色与阻力。哨座壁越厚,哨片的阻力越强,振动会受到一定量的抑制,这可以与阻力较低的双簧管或哨片的修整模型完美搭配。较厚的内壁也会产生更暗、更饱满的音色效果,较薄的哨座空气振动频率更快,演奏所需的气力也会随之减小,但是声音自然也会更加尖锐、纤细。

  哨座内部的金属材料也对整体音色有着不小的影响,目前主要见到的是以下几种金属材料:

  1.黄铜

  黄铜是最常见且标准的主要材料,根据不同的品牌,有一些不同的合金方式。黄铜通常是70%铜和30%锌的合金。一般来说,黄铜比镍银发出的声音更甜美。除了普通合金外,还有商家在他们的D11和D12哨座上使用了一种特殊合金,宣传其铜含量增加了35%,理论上它的铜含量为94%,锌含量仅为6%。这种特殊合金被一些人认为具有更柔和的声音和温暖的音色,能够产生更多的共鸣。

  2.镍银

  镍银,也称为德国银,是铜(60%)、镍(20%)和锌(20%)的配方。许多人认为镍银的声音是明亮的,具有出色的演奏效果和音色。然而,也有人认为它的声音太过尖锐。

  3.纯银

  纯银的音色比镍银更暗,反应性也稍强一些。

  4.镀金

  镀金哨座具有舒适的低音和温暖柔和的音色。

  5.纯金

  最温暖、最圆润的哨座类型,纯金哨座提供的独特的声音和感觉,能将镀金哨座的所有特性都发挥到极致。无论是镀金还是纯金,性价比都不算太高,铜制的哨座已经能满足大部分演奏情况了,只有那些纯独奏家或大师级别的人才会去追求那一点点的改变,大多数人使用铜制足以。前期不需要追求太多。

  虽然上述理论对音色有过一定描述,但是不同的型号、每个人目前的能力和嘴型等很多方面的内容都对演奏有着不小的影响。不同的哨座相配于自己的乐器得出的声音效果,可能会更加宽阔结实,也可能会更加绵软松散。所以我们需要把每个常见的品牌都尝试一遍,选出一种适合自己目前水平状态的或是自己想要的哨座。现在的品牌哨座的品质相对较为稳定,同一类型的哨座所演奏出来的声音效果不会有太大偏差。所以,声音质量比较标准与统一,那其余的可变因素就主要就在于芦苇。

  (二)哨片的制作流程

  制作一个哨片的具体流程大致是从刨芦苇管开始,然后做成船型苇,进而绑到哨座上,最后再进行哨片的修整。但是现在因为有了多种专业机器,所以从刨苇管到制作成船型苇的过程已经变得相当的成熟且稳定。因此,船型苇我们到一些专门售卖哨片的店中进行选择购买即可,这样可以省去大量时间来进行修哨的练习,售卖的芦苇也不全是优秀的,想要一个非常完美的哨片,依旧要不断地选择与尝试。虽然最后修整的步骤也有专业机器,但其还不能完全达到手修的精细程度,且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效果,无法做出太大的调整。所以本文将对哨片制作的全流程进行阐述。

  刨苇片:把一个芦苇管劈成三等份,将一片放在水中浸泡20分钟,用圆凿器把内侧刨薄,如有刨苇机可以在机器上操作,用刮刀把内堂刮均匀。苇片的中心厚度应在0.4到0.6毫米之间,两边的厚度在0.25毫米左右。把苇片放置在木托架上,木托架的中间有一个凹槽,便于锉刀在苇片的总长度的中间锉一道痕,使得苇片可以对折,然后在模型上修出适合自己的苇片形状。

  烫苇片:这道工艺据说主要是为了在绑哨片时防止其底部断裂,很多演奏家认为经历过烫这个环节的簧片声音更好。笔者认为,这一环节可能是为了让芦苇在绑完之后,喉部直接就有一个圆润的状态,这样可以更快地达到圆润状态所需要的声音效果。烫苇片需要酒精灯、锥子,还有铜丝。首先要把对折好的苇片用铜丝或尼龙线轻捆在底座上,把锥子在酒精灯上烤热后直接插入苇片中,并立即将铜丝或尼龙线拉紧,使之成为椭圆形。这一方法是德国的双簧管演奏家魏切西带到中国来的,很多老一辈的演奏家或簧片制作商都采用了这个方法来制作,但越来越多的年轻演奏者已经不再采用这一工艺。在法国,几乎没人使用这一道工序。

  绑哨:绑哨时,先把绑哨用的绳子固定在一处,可固定在桌腿,凳腿或G型夹上,然后对折选好的船型苇,一定要对齐再捏住芦苇,随后夹住哨座上的铜管,铜管露出部分一般为椭圆形。根据椭圆的位置捏住芦苇,最后拉起绳子从哨片一侧开始往上绑,至哨座铜管最高处,可用直尺进行测量,哨座高度也都可选择,一般46毫米或47毫米使用的最多。绑到顶部之后,直接把绳子拉到开始绑的位置处,再随之往下绑,直到哨座铜管与软木连接处,最后进行打结,一个哨片就绑完了。此过程也是大多数人在学习时老师们会先教的,只是每个人的绑哨习惯与方式都会有些许的不同,不过最终的标准都是芦苇两边对齐,整体不漏气,绑扎牢固、紧实。

  开口:在修之前,要先进行开口处理,大多数人会先把哨片泡软之后,再用平头指甲剪或专门的切头机进行开口处理。如果不把哨片泡软的话,会有裂的风险,不过即使泡软了也会有裂的风险。所以这里笔者的经验就是直接用刀在哨片顶部1毫米至2毫米处开始刮削,直到前端自然变薄开口为止,之后再插入舌片把两面2毫米至3毫米处都整体削薄,一般只需把芦苇最外层硬质皮层削掉即可,最后再用机器切出需要的长度。46毫米与47毫米的哨座需要的整体长度区间分别是71毫米至72毫米与72毫米至73毫米,但是酌情再短0.5毫米或1毫米也可以。这样的方式可以比较稳妥地进行开口处理,且不易使哨片开裂。

  修整:之后就是修的环节了,目前修的环节有两种模式:其一,从刮硬质外皮层到细致的精修整个过程全是手修。此方式在没有精修机的多年前可以说是做哨片的唯一方式。虽然此方法的整个流程都由手工来进行,成品哨片与自身的匹配度也会比较高,但是耗时长,费精力也费修哨刀;其二,因为有了精修机的存在,大多数人都会用机器修理,再根据自身需要用手工进行精修。此方法速度快,修出的哨片比较美观且更加精准,但是也正是因为机器的精准,所以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状况。要在机器上进行较大改动,就要把机器上的磨具进行改动,太过麻烦且不易操作,实用性不强,只有对机器极为熟悉或自身演奏能力极强的人,能直接用机器做出或调整出适合自己的哨片且不用再进行过多调整。

  三、双簧管哨片修整的基本要求

  无论以上所说的哪种形式,成品哨片都有着一个相对基本的规则与模型。一个哨片在需要修的部分里,其中间部位一定是最厚的,这个部位也被叫心脏或梁,此部分为支撑哨片音色的核心部分,在整个修哨过程中要极为注意,不可修得过多,但也不是一点都不去修,要在最后调整时,根据实际声响和演奏舒适度考虑要不要修,修多少;厚度次之的地方是心脏左右两边的肋侧处区域,但在修的时候用刀不要达到侧边处,侧边处前期修得过多虽然会使舒适度有所提升,但是会使声音变得极散,与心脏一样,最后修多少要依据最后测试的声响效果来决定;厚度最薄的是发声部区域,此区域基本只要修出一定的弧形就可以,厚度在0.02毫米至0.1毫米左右,在没有机器测量时,主要的评断标准就是看其在光下的透光度,此部分主要就是要薄,但是又要保证在演奏吐音时不会被舌头轻易碰破。其实,整体哨片的厚度比类似滑梯,震动部的底部连接线处最厚,越往发声部越薄。在整体的标准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人会根据不同的需求再进行特殊的修整。例如,有完全按照以上所说的厚度标准修的,有把内侧连接线处多修一点而震动部心脏顶部的两边多留一些的,不同的方式会有不同的效果。

  下面就市面上目前最普遍的修法,也就是机器直接修出的模型进行一些细节阐述,此修法就是中间依旧保持厚度,底部连接线处也不过多修理,主要修整的是肋侧区与发声部位置,连接线处根据最后演奏状况进行适当调整。

  其一,发声部。发声部一般会有两种方式,第一个是短型的模式,即直接整体修薄,这是为了更快速与灵敏的发音。第二个是整体修长一点,再进行修薄处理,这样可以使哨片的音色更加柔和,且更易发音,但是此项操作要适度,最好一点一点地尝试,不宜直接修长过多,这会导致声音松散过度而无法再进行调整。如:选择第一种较短型的则发声部长度在1毫米左右,不可超过1.25毫米。选择第二种长型模式,则大概在1.5毫米至2毫米左右。

  其二,震动部。震动部整体长度在0.9毫米左右,且震动部的整个肋侧区的上半部分其实是主要的可进行多修的部位,哨片整体的厚薄就是在肋侧区进行分别的,但不要薄过发声部。肋侧区的下半部分和底部连接线处则需要根据情况小心处理,如整体芦苇偏厚,且自身能力又不足的情况下,可把肋侧区下半部分也进行修薄处理,但是依旧不可薄过肋侧区上半部分,要始终保持厚度的梯度变化。底部连接线处的修理仅在吹奏后感觉低音区震动不良时可进一步地修理,此处也需小心谨慎,如修得过多,哨片吹奏时的舒适度可能会有所提升,但是其应有的阻力也会消失殆尽。吹奏时,应有的阻力是保证音准和吹奏状态的关键,如阻力过小或甚至没有,每一次的练习或吹奏都将无法固定自身所需要的气息与力量,这会极大地影响最后的演奏效果。

  四、结语

  每一位成熟的双簧管演奏者一定都在哨片的制作与修整上有着大量的经验。本文对双簧管的选材到制作流程进行了描述,希望每一位想要认真学习制作双簧管哨片的同学都可以找到诀窍,最终制作出适合自己的哨片,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并在拥有成熟的制作能力之后,分享自身的一些独到经验,以使双簧管演奏这门艺术往后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朴长天.双簧管哨片的制作与调整[J].乐器,2010(12):32-34.

  [2]穆歌.双簧管哨片制作方法探析[J].音乐时空,2014(11):62-63.

  [3]刘长鹏.浅谈双簧管哨片制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3(08):199-201.

  [4]廖思慧.浅谈双簧管哨片的修刮[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0(01):48-50.

  [5]李晨光.双簧管哨片的制作方法[J].乐器,2007(11):14-16.

  [6]龙秦.论双簧管簧片的类型、制作及其与演奏实践的关系[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7]陈美宏.双簧管簧片发展与演奏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8]梁广程编著.乐声的奥秘[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