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钢琴教学创新路径研究论文

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钢琴教学创新路径研究论文

11

2023-05-01 10:18:37    来源:    作者:xiaodi

摘要:过去在传统教育理念下,高校钢琴教学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老套、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如今在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钢琴教学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本文主要从素质教育对于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分析入手,指出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明确素质教育理念对于高校钢琴教学创新的重要引导价值,进而探讨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钢琴教学创新的相关路径。

  摘要:过去在传统教育理念下,高校钢琴教学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老套、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如今在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钢琴教学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本文主要从素质教育对于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分析入手,指出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明确素质教育理念对于高校钢琴教学创新的重要引导价值,进而探讨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钢琴教学创新的相关路径。

  关键词:素质教育理念;高校钢琴教学;教学改革;教学创新路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不再追求分数视角下的应试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落实素质教育,全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理念引领下,必须坚持高校钢琴教学创新,以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健康情趣,从而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也能够帮助学生塑造一个健康科学的成长环境。

  一、素质教育对于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理念与钢琴艺术教学实践需要相匹配

  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不能扼杀学生的天性,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钢琴艺术的教学实践在本质上与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在推动钢琴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更需要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从而增强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素质教育理念中的高校钢琴教育更加注重开放性和形式的多样化,钢琴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钢琴教育的学科背景,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钢琴音乐知识。

  ()素质教育要求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

  素质教育理念当中的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对于高校钢琴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平衡具有重要引导意义。不少高校钢琴教学过分追求实践,忽略了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教导以及培养学生情感体会,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真正感受到钢琴之中的艺术之美。基于素质教育对于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的要求,创新钢琴教学的过程中也更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素质教育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高校教师在制定钢琴教学计划,以及设计钢琴教学方案时不能忽略学生这一主体,素质教育要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引导钢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交流,老师要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案,真正踏踏实实地培养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钢琴学习中的小主人地位,更能帮助老师增强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从整体上来促进学生钢琴学习的效果。

  二、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缺乏理论知识

  世界各国中不少艺术家,甚至科学家都有着较高的音乐造诣,而这些音乐造诣离不开钢琴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钢琴学习的重要性。高校钢琴教学存在的弊端之一就是过分注重对于学生弹奏技巧的讲解,而忽视了基础的,或者说重要的理论知识讲解,这使得学生往往更多的是照葫芦画瓢,缺乏对于钢琴音乐艺术的深入了解。当老师一味地教授学生钢琴弹法技巧时,学生也只是进行单纯钢琴弹奏技巧的学习,这实际上违背了钢琴学习的最初目的。我们希望学生学习钢琴或者说学好钢琴,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弹奏钢琴感受到音乐之美,理解音乐的深刻内涵。缺乏理论知识的钢琴学习并不利于引导学生感悟音乐之美,也很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奏体现出音乐之美,更难以向听众传达出音乐之美。

1bfc2435b4e4780bc6d0f51da8f77bd0.jpeg


  ()教学方法落后

  当前不少高校钢琴教学中仍然沿袭传统的,或者说老旧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一般多为老师进行音乐训练,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上一阶段任务完成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这种教学方法并不利于激发学生对于钢琴学习的兴趣,反而会让学生将钢琴学习看作为一件较为枯燥的事情,进而降低学生对于钢琴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反复枯燥的钢琴教学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之美,教学氛围低沉,自然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辅导形式单一

  进入高校的学生,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律性。但是,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自己练习钢琴演奏可能也难以取得较好效果,所以老师一般会在学生进行钢琴演奏练习时进行辅导,但是并不是说老师的辅导一定会起到作用,帮助学生迅速提高演奏能力。在辅导过程中,老师的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钢琴练习的效果。一方面这种辅助练习可能会让学生养成过度依赖老师的习惯,从而在练习的过程中缺乏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完全沦为形式化表演;另一方面,老师可能会因为长时间辅导疲惫而体现较差的辅导态度,这种态度可能会导致学生降低钢琴学习兴趣。

  ()钢琴课堂体系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通过钢琴课程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明确这些素养的养成是一个细水长流的长期过程,但是在我国高校钢琴课程体系设置中可以看到,钢琴课堂体系中的公共艺术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并不是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授课时间并不长,仅仅局限或者说集中于新生刚入校的前一学年,这种系统性和连贯性的缺乏并不利于艺术人才的培养。另外,还存在老师以及学生对于素质教育欠缺正确认识的问题,进而使得钢琴课程体系中的思政课程等流于形式。

  ()高校钢琴专业课程缺乏素质教育导向

  从素质教育导向来看,钢琴专业课程不能仅仅培养学生钢琴专业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实现音乐、道德等方面修养的全面提高。只是目前,部分高校钢琴教师以及学校层面缺乏对于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对于钢琴教学工作的开展还是停留在学生钢琴技能的培养,并没有做好学生知识结构完善的引导。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生理论知识等知识结构的完善是基础,如果一味地追求所谓的表演能力,那么学生很难走好职业发展之路。

  ()高校钢琴教学中缺乏针对性教学

  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需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更需要进行分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因材施教是高校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应该贯穿到底的教学原则之一,但在钢琴实际教学中,“一刀切”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老师可能会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只是简单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无差别化的教学活动,忽略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吸收程度,进而会影响到部分学生对于钢琴学习的积极性。

  三、素质教育理念对于高校钢琴教学创新的重要引导价值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钢琴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其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听觉盛宴,还能够传达出演奏者的思想情感,不过这也进一步提高了对于演奏者的能力要求,不仅要有演奏技巧,更要有文化品位等多方面能力。高校钢琴教学结合素质教育理念可以较好地解决之前过分注重演奏技巧培养的弊端,从而帮助学生在掌握实践能力的过程中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艺术、文学等多方面文化知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钢琴创作和表演能力

  在钢琴教学中,老师不能忽视对于学生创新创作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理念下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这样也更加有利于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之后进行二次创作,根据自己的思想情感进行钢琴作品的编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这样一种创新创作能力不仅仅停留于课堂之内,更能够帮助学生一辈子,对其之后的职业发展道路有着重要意义。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基于素质教育理念进行钢琴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通过不断完善高校钢琴课程设置来强化学生思政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高校钢琴教学工作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符合新时代的新青年,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输送人才。真正的人才必须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四、关于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钢琴教学创新的相关路径探讨

  ()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丰富教学内容是保证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充分发扬学生的独特个性,从而实现差异化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意味着老师不能进行单一知识的讲解,而是需要融合多方面知识来向学生全面展示音乐的内容以及内涵。举例来说,在学习贝多芬《第十七号钢琴奏鸣曲》(暴风雨)时,老师不能仅仅介绍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创作背景,还应该帮助学生从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前经历中感受乐曲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而让学生在个人演奏时更加充满情感。与此同时,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要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此外,在乐理教学中,老师也不能一味地进行枯燥知识的讲解,可以演奏一些简单旋律,帮助学生理解阅历知识,借助多感官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转变教学观念

  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虽然进行了改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传统教学的弊端。这些弊端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对于钢琴学习兴趣的提高。对此,必须帮助老师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理念,引导老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从而以一种平等对话的状态获得学生们的认可,走近学生、亲近学生。如此,可以了解到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当前钢琴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当老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越多时,学生会更乐意与老师分享内心真正的想法,老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够给予学生针对性帮助,学生更能够获得更快的成长。

  ()开展多媒体教学

  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凸显,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钢琴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带给高校钢琴教学一些便利,方便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在进行钢琴指法练习时,老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更加具体地观察到指法练习中的细节问题,进而在自己课后练习时可以较好地规避这些问题。借助多媒体技术,学生不仅是通过听觉感受到音乐之美,更能够通过视觉体会到音乐作品中想要传达的思想情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多感官体验,进而有效提高学生钢琴学习的质量。比如,在学习储望华《翻身的日子》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纪录片《伟大的土地革命》对应插曲部分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影音画面,切实深入地感受陕北地区的音乐文化。

  ()进行知识扩展

  当前这个时代给予了学生开阔视野的机会,也更加需要全面的、具有广阔视野的人才。在钢琴教学环节,高校教师应该意识到当前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不能关起门来进行钢琴教学,更需要将钢琴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实现知识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艺术素养。举例来说,在进行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教学时,老师不能仅仅教会学生演奏该乐曲,更要帮助学生了解作曲家肖邦生活的年代,以及其所经历的事情,从而打开学生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视野。在拓展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也更容易理解《c小调革命练习曲》这一乐曲传达的情感,进而在演奏时更容易融入自己的情感,演奏出更能打动听众的音乐。

  ()注意调整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情绪反映了其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钢琴学习以及演奏的质量水平。在技能训练以及表演过程中,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学生的负面情绪。当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负面情绪,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及时对学生的负面情绪进行积极引导,给予学生心理暗示,从而帮助学生忘掉不愉快,尽快进入到愉悦的心情中。同时,老师在帮助学生进行训练时,还需要创造一个舒服的训练环境,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

  ()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

  在钢琴教学时,老师应该意识到自身情绪对于学生情绪所发挥的作用,所以需要尽可能地调动自身情绪,从而带动学生情绪。首先,老师应该保持一种饱满的教学状态,以自己的积极情绪状态带动学生情绪。即使在长时间的辅导练习中,也要时刻控制自身情绪,避免自身产生消极情绪。其次,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跃课堂氛围的环节,例如通过游戏等,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情绪。另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明确学生之间在实践能力以及理论学习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不能千篇一律地进行教学,需要结合实际学生的特点开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让学生感受到钢琴学习的快乐,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对于钢琴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表达

  在钢琴教学中,老师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进行模仿,更要注重学生二次创新创作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自我表达的需求,从而为学生创造用音乐自我情感表达的机会。在课程当中,老师应该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乐曲的感悟想法,打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平等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音乐之美。

  ()交互式、混合式钢琴教学方式的混合应用

  传统钢琴教学理念之下的钢琴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交互式教学方式的创新应用是当前钢琴教学方式创新的体现之一。交互式教学方式更加关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平等交流状态,也更容易实现素质教育理念下所要求的多边互动教学与学习。过去,传统钢琴教学模式下,老师往往是“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整个课堂是以老师为中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钢琴学习和训练,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老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但是并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会影响学生发散思维。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当前高校老师应该充分发挥交互式教学方式的优势,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从而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真正消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为己所用。此外,混合式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借助信息技术整合线上以及线下的教学资源,从而充分利用了学生课后的碎片化时间。在当前互联网技术环境下,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更多地看到外面的世界,了解当前国际上钢琴艺术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时代前沿的艺术思维。

  ()设置科学化的钢琴教学评价

  当前高校一般都会设置对于老师的教学评价,基于素质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评价原则以及规则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的教学环境,所以高校必须尽快更新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引导的评价机制,从而真正将高校的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到底。首先,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唯分数论,而是要综合学生的课上与课下表现,进而多元化评价。其次,对于老师的评价,应该结合学生、老师等方面的评价给出综合评价意见。最后,钢琴教学评价也应该秉承着多元化的原则,注重老师教学方式的科学性,通过较为科学的评价反馈引导老师以及学生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以教学评价促进高校钢琴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

  ()重点提高学生的专项能力

  高校在开展学生的钢琴教学时还需要注重学生专项能力的提升,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钢琴教学需要注重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大学生艺术素养的体现之一。以提高学生专项能力为视角展开教学改革活动,能够较好地落实教育改革要求。重点提升学生的专项能力,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例如可以针对学生文学素养提升开展相关讲座或者微课堂,从而实现学生该方面能力的提升。

  五、结语

素质教育理念是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引,必须正视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等弊端,需要积极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引进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型人才,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在平等、活跃的教学氛围中感受到钢琴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柔瑾.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及能力培养探讨[J].人文之友,2021(22):22-23.

  [2]王劭心.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策略探讨[J].当代音乐,2021(12):49-51.

  [3]艾希.高校钢琴演奏专业学生舞台心理素质调控研究[J].黄河之声,2020(08):48-49,51.

  [4]谢舒音.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黄河之声,2020(02):100-101.

  [5]吴双,魏紫.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实践[J].大观,2020(09):128-129.

  [6]吴晓.试析高校钢琴教学对学生音乐素质及能力的培养[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0):573.

  [7]王婷婷,李小青.浅析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实践[J].北方音乐,2020(06):220-221.

  [8]刘超.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钢琴教学研究[J].黄河之声,2020(05):78,80.

  [9]杨忠林.基于素质教育的高校钢琴教学革新[J].黄河之声,2020(08):118-119.

  [10]张佳.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钢琴视奏能力培养[J].戏剧之家,2020(02):153.

  [11]涂龙.论高校钢琴艺术实践教学中的人才素质培养[J].体育画报,2021(08):201.

  [12]李媚.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实践[J].艺术评鉴,2019(18):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