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奏课教学与实践论文

2023-04-30 19:55:28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开展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作课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我国民族乐器的专业化发展、系统化发展,以及科技化发展,以往在传统教学发展时期,民族管弦乐团模仿西洋管弦乐队的发展模式,在整体音响平衡性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今后如若不重视解决乐队音响效果的尖、吵、杂、扁等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少年民族管弦声乐教学、乐器改革教学以及美学教学效果。本文立足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奏课教学工作,指出了建构科学化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作课教学模式策略。
摘要:开展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作课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我国民族乐器的专业化发展、系统化发展,以及科技化发展,以往在传统教学发展时期,民族管弦乐团模仿西洋管弦乐队的发展模式,在整体音响平衡性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今后如若不重视解决乐队音响效果的尖、吵、杂、扁等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少年民族管弦声乐教学、乐器改革教学以及美学教学效果。本文立足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奏课教学工作,指出了建构科学化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作课教学模式策略。
关键词:民族管弦;乐团;合奏;教学模式;策略
我国民族管弦乐队发展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上千年前,在雅乐队以及隋唐燕乐队中,演奏乐器包含笙、箫等吹奏乐器,以及方响、钟、鼓等打击乐器,还有筝、琵琶等弹拨乐器。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成立大同乐会,逐步以古筝、琵琶以及笙笛、大鼓等为主,形成了打击乐器管弦乐队、吹管乐器管弦乐队、拉弦乐器管弦乐队,以及弹拨乐器管弦乐队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长足发展,但是不得不承认,目前该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作教学时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未考虑到既往时期民族管弦乐团合奏发展历程,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之下,亟需探究更有效的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奏教学策略,针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加以改善。
一、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奏教学特点及现状分析
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奏教学课程内容主要是在实践过程中向学生讲解应用各种民族管弦乐器的技巧,比如马头琴、四胡、古筝、琵琶、二胡、三弦以及笛子等,不同声部相互配合,形成节奏感,令曲子旋律及节拍更突出。在应用乐器授课时,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向学生传授传统乐器的相关内容,并且讲述我国自古以来的音乐在不同时代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形成全新认知,建构起完整音乐认知系统及相关体系,在日后创作中加以推陈出新。在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奏课教学时,有关人员需要重视培养相关学生的声部辨识能力,以保障其对音乐产生立体记忆,通过不同声部音色平衡组词旋律,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培养自身原创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二、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奏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生源质量低,学生基础弱
从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奏课程特点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多种类型乐器演奏能力。如今,在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奏教学时,由于受传统文化普及,以及倡导学习传统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民族管弦乐团乐器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观察整体生源情况,发现生源质量仍有待改善。因艺术类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在学历层次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少年民族管弦乐团生源质量有待提升,不同文化层次背景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时的接受效果,以及学习水平出现不平衡问题,整体有待整改。
(二)教学方式刻板,亟须改革
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奏教学课程性质决定了这一课程需要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通力合作。然而,教师因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制约,在应用教学方法时,依旧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传统排练模式难以取得理想化教学效果,且不重视创新课程模式及新型教学手段的应用,长此以往,不利于切实落实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作教学工作,甚至会导致相关教学工作出现矛盾现象以及冲突现象。鉴于此,就要求在教学方法方面加以改革及优化,引进先进教学模式及辅助教学工具,比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翻转课堂教学手段等。
(三)投入成本低,设备待更新
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奏教学时,器乐文化的培养需要先从精神文明培养方面入手,有关部门难以在其中获得相关利益,更因为此种课程所接受的学生数量较少,如果投入大量的成本,则极有可能导致教学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课程重视度不足,资源投入以及资金投入方面出现问题。此外,合作课程需要得到相关硬件设备的支持。然而,现如今在硬件设备这一方面所投入的资源以及资金明显不足,难以展现资源和资金的实际作用,而且设备老化问题得不到解决,影响了整体的合奏教学效果。
三、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奏训练内容及方法
(一)音准训练
音准的统一属于音色及旋律互相融合的重中之重。如果音准未统一,则难以有效融合音色,进而无法呈现理想化合奏。在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作教学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校音,这一步非常关键。对于大多学生来讲,校音工作是少年民族管弦乐团首席提供标准音之后,在短暂的几分钟内完成这项工作,由于时间短暂,且环境相对混杂,若想迅速地校音,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对于音准不重视。由此可见,每一件乐器的标准音都难以保证一致,又何尝令其与旋律、音色融合,所以在初期训练时,相关教师就需要重视校音这项教学工作,要求首部首席肩负起自身职责,提前做好准备。针对声部中每一位同学的校音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以保障学生在校音时能够迅速完成校音任务,并且校准音,这样才能保证所有学生在训练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奏曲目时形成优良的合作意识以及习惯。
(二)节奏训练
节奏的精准性需要通过合作训练中学生基本素养的养成这一途径来体现,但是在民族管弦乐团中,尤其在少年民族管弦乐团中,关于节奏的掌控具有“随意性”特点。当遇到一些规律性稍差的节拍时,学生演奏过程中经常凭借个人的感觉实践,很少有学生会将其划分成小音符,导致演奏的精准度有待提升。民族乐器演奏者常常在演奏时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个人独奏并不明显,在演奏时无法规范演奏,难以统一音响。因此,在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奏教学之际,如果某一节奏段落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则需要任课教师着重强调这一部分内容,并提出新的要求,以便鼓励学生采取有效的方法完成训练任务,这样才能保证训练精准性,指导学生通过高效方法训练,采用有效的方式训练管弦乐节奏,为后期培养更多优质的乐队队员做好准备,提高每一名演奏者的音乐素养。
(三)力度训练
音乐表现本身主要就是通过不同的对比进行实现,在少年民族管弦乐团之中,力度的对比因为声部角色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相比独奏来讲,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即使在前一小节演奏的声部,依旧是乐队的主角,需要采取F力度进行演奏,但进入后一小节,便会发现变成了伴奏声部,需要应用P的力度去演奏,才能进一步有效地烘托旋律。如果出现此类“突弱”的情况,则会改变整体的演奏效果,发现类似的力度变化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提前让学生明白每一声部在音响中所处的角色,以及这一声部与其他声部间存在的关系,以保证学生理解力度变化会对音乐形象以及音乐张力有一定的影响,从而促使其感受到力度对表达音乐而言具有重大意义。教师还要提醒少年民族管弦乐团中的所有成员重视标记重点段落,并且在演奏过程中进一步提示相对明显的肢体语言,从而引起团员的关注,保障声部与声部间能够当现则现、当隐则隐。比如,在演奏马头琴时,教师就需要指导相关学生能够采用标准坐姿,把马头琴秦盒夹在两腿的中间部位,而琴的杆部则需要向左倾斜,左手微微地放开一定的弧度,拇指撑起马头琴的琴杆,低位用食指和中指的指甲进行顶弦,无名指需要压弦,而小指尖则要顶弦。小指在马头琴演奏过程中非常关键,而且要把握好独有的力度,力度不可过大,当然也不可过小,小指经常从外弦下方延伸至内弦上方。在高位,因为距离偏小,所以每一根手指的指尖都需要按压琴弦,并且要控制好力度。
(四)弓弦乐特殊训练
在少年管弦乐团合奏教学时,有关弓弦乐的训练非常关键,弓弦乐属于民族乐团音响构成的重要部分,具有歌唱性音色,表现力相对丰富。在民族音乐交响化形成后,得到了很多作曲家的认可,将其作为乐队核心的声部,其实把胡琴组视为民族管弦乐队基本频谱欠缺科学性,但弓弦乐在民族乐队中的作用容不得任何人忽视。因此,就需要针对弓弦乐展开训练,分别在弓法以及指法等方面落实训练工作。
1.弓法训练
弓法属于弦乐灵魂,统一弓法,合理应用弓法,更有利于演奏人员感悟音乐形象,使用科学且统一的弓法,可以进一步展现音乐作品风格,从而保证音色力度、节拍、节奏等都达到相关标准。弓法技巧实质上非常考验首席能力,需要其本身具备各种类型的弓法经验,而且要了解其特点。当然,要能够科学使用弓法满足表达音乐情绪的目标。在乐曲起奏之际,通常使用弱推强拉的弓法,在弱拍以及弱位部分用推弓,在强拍强位部分使用拉弓,对于拉弓的应用,一般是为了提高旋律歌唱性,关于乐句的划分以及力度的保持,会发挥特有的作用。另外,需要讲解跳弓以及顿工等技巧,这些在音乐表达方面都会发挥出不同的价值。在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奏教学时,排练新作品时排练周期较长,最少要有一周的时间,乐团首席需要拿到正确的乐谱,并且为弦乐第一声部标明弓法,再将其交给其他弦乐声部首席,按照每一声部的弓法进行标记与制定。在具体实践时,管弦乐声部首席需要格外关注乐队首席运弓位置、长度,并且要明确触弦和起奏时间,以保障声部间能高效地融合,切实达到统一化的音乐风格效果,这就意味着每一名演奏人员都需要提前了解弓子位置,而且要掌握弓在弦上的时间,清晰了解运弓长度,最终与起奏统一起来。
2.指法训练
除此之外,要针对指法、揉弦以及滑音等特殊的技巧加以训练。弦乐声部若想实现音色方面的融合,就需要进一步统一以及合理应用指法。胡琴声部若想展现其独有魅力,则需要考究揉弦手法以及滑音技法。在独奏中,通常会考虑到应用不同的指法以及弦,在表达音乐以及音色时,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乐团演奏时,学生却经常忽略这一问题。为此,作为声部首席,需要设定有效利用弦的方法以及指法,在这一过程中全面考虑合奏团员的情感需求。对于揉弦技巧以及滑音技巧来讲,在运用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考究,少年民族管弦乐团需要有个性,但如何能在独奏个性中展现光芒,变成乐团个性,仍然值得人们深入思考与反思。在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作教学时,首席要做好协调指挥的工作,并且监督所有学生是否展现出个人特色。必要之际,结合曲目需求,做出科学的安排。在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作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成为帮助他人进步的领导者,也可以与他人高效配合变成合作者,在演奏期间要认知自身位置,明确自己在整体中发挥的作用,这样才能服从整体艺术发展需求。
四、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奏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优化目标,保障目标严谨
教学目标的制定对于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奏教学而言非常关键,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从设计目标、实施计划、反馈目标以及进行反思、二次设计,这整个过程在不断循环。学生关于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作教学内容得以深入认知,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合奏本身教学目标具有持续变化特点,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加以整改。具体来讲,需要从下面几方面清晰设计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作教学目标。
1.强化技能训练,注重拓展应用
少年民族管弦乐团合作教学时,学生需要掌握和所学乐器有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例如,在弦乐演奏时,学生就要了解关于各种弓段以及弓法的应用技巧,涉及中弓、后半弓以及顿弓、跳弓等,同时要掌握各调音阶及音色处理技巧。在管弦乐器演奏时,气息的应用以及演奏法的掌握非常关键,当然也不能忽略发音点以及音准,还要适当调节音准的强与弱。在弹拨乐器演奏时,颗粒要足够清晰,乐曲要足够连贯,音色的变化以及打击乐演奏中的中西乐器演奏法等这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际演奏结果。在具体训练过程中,相关学生要掌握必备的音乐术语,能够清晰了解以及掌握指挥图示内容。在合奏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按照学生在音乐基础课中学习知识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有意识地融入曲式、乐理、视唱练耳以及和声等内容,通过这些元素,为学生提出引导性问题,保证学生能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自身行为规范,并且掌握更多技能。
2.优化认知结构,增强音乐修养
无论是哪一首音乐作品,教师在演奏前期都应先向学生讲解乐曲背景、乐曲结构,以及作曲家相关经历,使得学生针对不同时期作曲家以及作曲风格产生感情认知,进而主动应用适当的演奏方法演奏相关曲目。通过教师针对作品结构以及内容的讲解,结合音乐基础课程中所学习到的各种知识,可以令学生强化结构认知能力以及听觉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3.感知音乐世界,提高内心觉知
少年民族管弦乐器合奏教学时,技巧非常关键,但每一种技巧的训练和演奏都有一个终极目标,即为音乐而服务。教师让学生结合合奏训练课程创建优良的内心听觉,进一步享受音乐感受,即可生动且精准地将音乐曲目中的各种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聆听音乐的过程实则是感受情感的过程,技术始终会为表达情感而服务。在少年民族管弦乐合奏教学过程中,由于所设置的课程具有多元性特点以及跳跃性特点,每一门课程都应该以感性认知为基础,逐步向理性认知方向过渡,这样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强化音乐素养。
(二)改革方式,注重推陈出新
长期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保证少年民族管弦乐及合作教学取得理想化效果。所以,就应引进多媒体、电子制作以及投屏等先进技术,重新编排课程顺序以及相关内容,提高学生民族管弦乐器合奏教学实践能力。收集众多经典案例,展开数据分析,选择学生相对喜爱的教学方法以及音乐形式,以便能更好地完成管弦乐器合奏教学工作,做好创新改革任务,增强相关学生乐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通过设置大量的实践活动,令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一定的收获,通过结合实践以及理论进行教学反馈,优化整个课程,增加学生在实践中的互相了解程度,以保障学生针对不同民族乐器在合奏时展现的作用展开系统性认知,提高自身演奏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少年民族管弦乐器合作教学时,要重视增加学生在具体学习中的相互了解程度,以保障学生针对不同乐器在合奏时发挥的作用进行系统性认知。必要之际,可以组织翻转课堂,要求学生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传统器乐制作人、音乐曲目或者相关影片,以便能提高所有学生在民族管弦乐器合作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感,令其掌握基础的民族管弦乐及技能知识,且进一步发扬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也能进一步针对其爱国精神以及道德文化等进行培养。
(三)完善设备,增强软硬设备质量
在推动少年民族管弦乐器合奏教学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宣传工作,还需要投入充足的资金。重视针对相关教学工作的改革,并且配备专业的师资力量,在系统化改革时,引进专业教学设备,进一步充实民族器乐种类,增强硬件水准,并且配备专业的教育师资。在软件这一方面,相关部门要组织专家针对教师以及学生乐团展开有效指导,以保证有关教师在接受培训后能够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在实践指导过程中摆正自身位置,了解每一名学生的管弦乐器学习现状,并且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意见,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在教学排练中汲取更多的经验,和学生共同进步与成长,为后期优化民族器乐合奏课程教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少年民族管弦乐器合奏教学伴随着社会发展新形势以及新需求,出现了不同的作用以及新的趋向。少年民族管弦乐器合奏需要结合个人能动性、合作能力以及自主能力等,进一步制定相关目标,演奏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并非独奏家,而是需要集中精力变成优秀乐团队员,在成为优秀乐团队员之际,要具备良好的素养。所以,就要求相关教师及学校创新少年民族管弦乐及合作教学课程,打造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便能切实改善原有的少年民族管弦乐器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应用管弦乐器的实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木合布力·马力克.浅析民族管弦乐队合奏素质训练[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7):123-124.
[2]王婧媽.民族管弦乐合奏中的大提琴演奏与训练[J].当代音乐,2019(12):107-108.
[3]李娇娜.大提琴在民族管弦乐合奏中的演奏技术训练与应用[J].艺术科技,2019(05):184.
[4]梁培培,黄荣.二胡多元合奏实训模式探索与创新[J].参花(上),2019(01):151.
[5]夏青.大提琴在民族管弦乐合奏中的演奏技术训练与应用[J].艺术教育,2018(24):174-175.
[6]耿玉英.对民族管弦乐合奏训练课程的思考[J].明日风尚,2018(16):249+260.
[7]侯少哲.民族弓弦乐合奏训练在舞台实践领域的拓展[J].中国音乐,2018(01):172-175.
[8]牛湘漪.现代民族室内乐中同音色乐器的合奏训练[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7年.
[9]宋飞.民族管弦乐队胡琴声部合奏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音乐,2017(01):179-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