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民族音乐素养的意义及路径研究论文

2025-08-01 14:57:21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民族音乐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凝聚着千年的历史底蕴。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洪流中,民族音乐面临着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
摘要:民族音乐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凝聚着千年的历史底蕴。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洪流中,民族音乐面临着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肩负着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的崇高使命,应该不断提升民族音乐素养。为此,文章深入剖析了提升学前教育学生民族音乐素养的意义,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关于民族音乐教育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对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民族音乐素养路径展开了论述,旨在使学生提升民族音乐素养,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关键词:学前教育;民族音乐;音乐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提升对于增强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以及提高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在民族音乐教育方面存在课程内容比例较少、学生知识储备不足以及教师素养欠缺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通过提升民族音乐教育比例、多途径拓展学生民族音乐知识体系以及建设多元化音乐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等路径,以期有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
一、提升学前教育学生民族音乐素养的意义
1.增强文化自信
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师的主要专业,在未来是传递中国绵延且未中断的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是身上流淌着红色基因的接班人,祖国的未来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时代新人不断前行传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民族音乐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民歌、戏曲、地方民谣、民族器乐等都体现了我国56个民族的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及人文情愫。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民族音乐素养是在充实学生的自我音乐素养的基础上从民族音乐中习得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增强对民族音乐的共情性,真正体会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意义,满怀自豪感与自信心[1]。
2.传承红色基因
在祖国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红色基因代表着祖国繁荣富强的发展历程,历经风雨磨砺,既是苦涩的砥砺,也是甜蜜的滋养。
通过民族音乐素养的提升,学生一方面在民族音乐学习中感受民族音乐美、民族音乐力量、了解民族音乐创作背景、历史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民族音乐深入了解党和国家的命运发展历程,一心向党、终身爱国,感受民族音乐表达的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从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在学习生涯中发扬团队协作精神,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成为有着红色基因的时代新人[2]。
3.提高职业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学习音乐类课程中民族音乐素材,例如融入民歌、地方戏曲、民族器乐曲、地方童谣等,能够为其打开活动设计思路、充实活动素材,通过真正了解民族音乐的创作背景、历史事件、音乐特点、发展历程,在寻求多元化音乐视角以及深入传统文化研究等方面发挥其指导性作用[3]。在学习其他类型、风格音乐技能课程或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时,能够自主将民族音乐结合各学科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环节,比较之间的关系和同异性,选择合适的民族音乐结合并运用于学习或实习实训中,培养学生自主导学以及融合各学科技能及理论的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添砖加瓦,为培养技能全、涵养高、有创新能力的幼师人贡献力量[4]。
二、学前教育专业关于民族音乐教育方面的发展现状
1.课程中有关民族音乐教育内容比例较少
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艺术类课程到目前为止都主要是重视艺术技能的学习,未能充分关注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由于缺乏感受美、理解美、品鉴美的艺术素养与能力,我国幼儿园教师普遍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引导幼儿的艺术表达。[5]“素养”不仅仅是技能、还需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运化融合体现出来,民族音乐素养作为素养中的一个分支,是值得每一个幼儿教师关注和学习的。
在前期调研中发现,目前各大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与音乐相关课程大部分以钢琴、声乐、奥尔夫音乐教育、音乐游戏、音乐活动设计与指导为主,依据各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开设的课程略有不同。课程内容会选用一些民歌、民族音乐[6]。另外,舞蹈类开设民族民间舞课程,课中会运用到民族音乐,但教学目标主要为技术技能的完善,结合思政素养的教学目标还是不多的。在调研中,“学校学习课程中是否有关于民族音乐的内容”一题中,38.02%教师表示比较少,50.41%教师表示有一些。显然,民族音乐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中占着非常少的一部分。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关民族音乐知识储备缺失严重
为了研究的内容更据实,通过问卷星对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及在职幼师进行民族音乐素养的相关调研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囊括了广东省、江苏省、云南省、陕西省、湖南省,共计有效问卷172份。
在答卷中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及毕业后从事幼师行业的民族音乐素养是较低的。其中“学校学习课程中是否有关于民族音乐的内容”一题中,38.02%教师表示比较少,50.41%教师表示有一些;“您了解民族音乐吗?”一题中,73.55%教师表示有一点了解;“您觉得学前教育专业增强民族音乐素养有必要吗”一题中,98.35%的教师认为有必要;“民族音乐在幼儿园中需要用到吗?”一题中,77.69%的教师表示偶尔用到;“用民族音乐元素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素材来源于哪里”一多选题中,教师通过网络以及借鉴其他优秀案例的比例各占85.12%和71.07%,而在校时曾经学过的比例仅占44.63%。
从以上数据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民族音乐学习成效与幼师岗位所需的民族音乐素养是不匹配的,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需要利用民族音乐元素的活动越来越多,只能寻求网络或者借鉴其他教师,从学校中所获得的组织类似活动的能力非常少。
3.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民族音乐素养欠缺
当前,一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接受的更多的是西方音乐体系,在民族音乐理论方面学习的相对欠缺,民族音乐知识储备方面存在着不足[7]。
不仅如此,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滞后,在音乐教学中过于侧重技能的传授,而在民族音乐文化内涵方面重视不足。此外,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之间,以教研室为单位的学术讨论较少涉及民族音乐领域,缺乏对民族音乐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整合[8]。
三、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民族音乐素养路径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幼儿教育的骨干力量。为了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民族音乐素养,我们应该深入剖析现状,有针对性地探索相关的路径,提升民族音乐教育比例,多途径拓展学生民族音乐知识体系,建设赋有多元化音乐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
1.提升民族音乐教育比例
当下,民族音乐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所占比例是相对较少的,为了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就必须要提升民族音乐教育的比例。为此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在课程设置方面
应当将民族音乐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素养培养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现有音乐类课程中增加民族音乐鉴赏、民族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教学法等专门课程,同时将民族音乐元素有机融入钢琴、声乐、舞蹈等技能课程,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素养相统一的课程体系[9]。
(2)在教学方法上
采用体验式、探究式、项目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民族音乐采风、民族音乐工作坊、民族音乐节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10]。
(3)从教学内容入手
调整课标以及教案,按照比例将民族音乐内容融入音乐类课程,例如一学年钢琴、声乐的民族乐曲占40%,奥尔夫音乐教育多使用本土化的教育理念,寻找中国民族音乐的身影,让音乐活动更接地气,更有中国味。并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通课程之间的关系,学生不仅可以弹民族乐曲、还可以唱民族歌曲,同时在课程实训环节中结合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讲民族故事、表演音乐人物,启发学生设计出带领幼儿进入民族音乐的诗画中的音乐活动。
2.多途径拓展学生民族音乐知识体系
为了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就必须要多途径拓展学生民族音乐知识体系。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探索具有民族音乐模块的创新型音乐教材,积极组织开展民族音乐实践活动,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增加民族音乐素质考核内容。
(1)探索具有民族音乐模块的创新型音乐教材
在教材的选用上,除了使用培养音乐类学生学习音乐技能或理论知识的教材外,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方向的教材也日益增多,教师会从中或多或少的挑选一些民族音乐类歌曲、乐曲进行教学。但是以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编撰的新形态教材目前较少,探索教材以音乐综合性、模块化、任务式的方式给予学生民族音乐素养是一条提升学生民族音乐素养的路径,在教材中增加民族音乐模块,增加与音乐相关的拓展知识,让学生在任务中完成民族音乐的相关学习,学习内容环环相扣,增强趣味性、实用性,打破传统填鸭式技能练习的枯燥。
(2)积极组织开展民族音乐实践活动
第一,组织民族音乐社团。成立民族音乐社团,定期举办排练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民族音乐作品的演唱、演奏[11]。第二,举办民族音乐主题活动。学校可定期举办民族音乐文化节,鼓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在准备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拓宽民族音乐知识面。第三,邀请专家讲座与交流。邀请民族音乐领域的专家学者、民间艺人走进校园开展讲座。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增加民族音乐素质考核内容
学生学习效果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综合考评学生学习效果时,为更全面的检测学生的民族音乐知识储备,可运用以下方法来完善教学评价:
1.规定学生在期末展示过程中加入民族音乐元素,从教案、课程设计、游戏活动音乐、韵律操音乐等方面入手。
2.在技能展示时,让学生自己作为导乐,或者互相作为导乐,将所要弹奏的民族乐曲或演唱的民歌的背景用独特的形式介绍完后再进行技能展示,并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
3.建设赋有多元化音乐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紧跟国家政策,不断深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推进三教改革。同时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及综合音乐素养,挖掘自己音乐学习旅程中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等理论类课程中适合幼儿的浅显易懂的民族音乐内容,不断学习,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音乐知识结构。教师间应不断加强联络,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学术讨论,共同推进和学习,实现较好的团队氛围,为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做出更有利的贡献。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且可通过前述方法有效实施。这一课题源于我在高校教学及幼儿园实践中的深刻感悟,与此同时此课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未来,我将继续进行研究和实践,希望能为同仁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孙志国.民族民间音乐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意义与策略[J].高教论坛,2023,(02):55-57.
[2]张甜甜,马丽媛,李格.红色基因课程思政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J].黑龙江科学,2024,15(23):117-119.
[3]王芳.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提升机制研究[J].时代报告(奔流),2021,(11):126-127.
[4]马丽皓.浅析奥尔夫教学法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培养的融合[J].才智,2020,(31):65-67.
[5]郭敏,崔佳慧,徐子毅.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的变迁与走向[J].学前教育研究,2023(03).
[6]李婧.浅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引入民族民间音乐[J].西部皮革,2018,40(19):97-98.
[7]邢方圆.浅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J].新课程学习(下),2015,(02):173.
[8]杜涓,杨国龙.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资源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音乐类素养成长的影响——对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教学的再思考[J].参花(下),2015,(01):155-157.
[9]李晓莹.浅析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艺术教育,2014,(07):79.
[10]郑丹.浅谈学前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黄河之声,2019,(10):77-78.
[11]范绍伟,黄旭东.利用音乐社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J].宁夏教育,2023,(Z1):141-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