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数字化时代“电写”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数字化时代“电写”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1

2025-08-01 14:28:5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从汉字的书写方式入手,针对“电写”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实践,分析“电写”在国际中文汉字教学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如何利用“电写”促进汉字教学的效率,并为“电写”在汉语国际应用中提出可行性方案,以期消除“汉字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的“偏见”。

  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写”应运而生,给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汉字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章从汉字的书写方式入手,针对“电写”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实践,分析“电写”在国际中文汉字教学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如何利用“电写”促进汉字教学的效率,并为“电写”在汉语国际应用中提出可行性方案,以期消除“汉字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的“偏见”。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电写;汉字教学;机遇与挑战


  “电写”(electronic writing,e-writing)就是电子书写或键盘输入,这一概念在计算机问世之时就已经出现了,陆俭明认为,明明是打字,应该称作“电打”更合适,无论哪种叫法都能够代表键盘输入这一文字记录方式[1]。随着全球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对于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如:发短信、写邮件、写论文等,“电写”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书写方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样,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汉语教学也迎来了“电写”时代的“春天”。本文从“电写”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入手,剖析其机遇与挑战,并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升教学质量具有一定意义。


  一、“电写”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既是二语中文学习者,又是中文教育相关的从业者的高正远(MatthewD.Coss)、莫大伟(David Moser)、Frederick J.Pooleal和Liz Carter四人,以自己汉语习得的亲身经历和汉语教学的实践来阐释汉语教学的传统模式向“电写”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用汉语跟以汉语为母语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表达,以达到交际的目的。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前进,高效、便于传递的“电写”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大势所趋,中文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3]。在汉语教学中,“电写”不是新兴的教学模式,早在21世纪初期,美国长堤加州州立大学(CSULB)谢天蔚教授就已经把“电写”应用在汉语教学当中[4];布兰戴斯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私校(Somerset Academy)先后也进行了汉语“电写”教学模式的改革[5][6],皆展现出程度各异的显著成果,不过同时也暴露出诸多不同方面的问题。

a6926be45af4fad9134ef2df6b6e00a.jpg

  二、“电写”在汉语教学实践中带来的机遇

       (一)“电写”给汉语习得者带来的便利


  1.学习效率提升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电写”把汉语的语音和汉字紧密结合起来,在键盘输入过程中很好的锻炼了学习者的读音和汉语字词的使用,加快了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速度,学生的语言技能也得到了快速提升。特别是在写作课上,“电写”展现出更高的效率,学生不会因为不会写某个字而不敢写,可以“畅所欲言”,不仅省去了打草稿来回修改、誊抄的麻烦,也节省了更多的时间。


  2.学习课时缩短


  “电写”挣脱了手写的束缚,省去了一笔一画学习写汉字的烦累,降低汉语学习难度,使得汉语学习进度也大幅度加快,进而汉语习得达到正常社会交际所需的课时量也会相应骤减。美国布兰戴斯大学的冯禹教授在采用“电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型后,仅通过一节的“震撼课”就能达到过去三周才能达到的效果,并打出了“你可以用比国家标准快4倍的速度掌握汉语”的宣传口号[5]。“电写”使得汉语学习课时减少,帮助学习者去除畏难心理,从而吸引更多的学习者来学习中文。


  3.自主性和自信心增强


  “电写”汉语教学模式的转型,使得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就能阅读、开口说中文,学习中文的效率大幅度提升,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挫折感明显减轻,并且获得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学习兴趣、信心和自主性得到保持和加强,也就更加自信、积极地运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或书面交际,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


  (二)“电写”给汉语教师带来的便利1.提高教学效益


  采用“电写”的汉语教学模式,能够顺应HSK/YCT网考的发展趋势,推动我们本土化大纲的实施[6]。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教师能够借助“电写”软件的功能,精准把握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进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电写”模式下的互动性更强,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在线合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更加高效,提升整体教学效益。


  2.提高作业管理效率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使用“电写”,输出的都是规范的汉字,提交的作业也都是电子版,教师不用收集作业,也不用因辨认学生写的难认的字、拼音而头痛,一些数字工具可以提前帮助教师校正作业中的字、词、语法上的错误,并把作业中的易错点、难点清晰的统计出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为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提供教学重点,预测教学中的突发问题,帮助老师卸下了沉重的负担。


  3.课程设置得以优化


  科技的进步,“电写”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适应不同背景的学习者,合理的发挥出学习者的长处。传统的汉语教学,仅在汉字教学上就需花费大量的时间,而“电写”教学模式借助电子设备和相关软件使整个课程时间分配的更加合理高效,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汉语知识学习和文化体验融入课程中去,拓宽了课程维度,丰富了课程内涵,在单位课时内向学生传递更多的有效信息,课程设置在知识容量的传递角度也得到了优化。


  三、“电写”在汉语教学实践中迎来的挑战

       (一)“电写”给汉语学习者带来的挑战


  1.同音字分辨存在困难


  二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其母语的语音系统中没有汉语那样声调的变化,而汉语的声调不同,字词的意义就不同,例如“妈(mā)、麻(má)、马(mǎ)、骂(mà)”。现代汉语中同音词数量众多,例如,读音为yì的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有“易、意、译、艺、义”等103个,这些字的读音相同但字义不同,再如读音为gōngshì的词有“公式、公事、工事、攻势”等,读音也相同,但意义大不相同。“电写”常使用的输入法是拼音输入法,但由于部分学习者拼音、声调掌握不牢固,再加上汉语中存在的语流音变现象造成的实际读音与标调不一致,容易出现选错对象而造成偏误。汉字的形近字也比较多,如“拨、拔”“已、己”“跟、很、根”,记混了读音也会形成偏误。


  2.汉字的结构认知弱化


  “电写”时代下,就连以汉语为母语者都容易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如:打喷tì,雾mái,zhào事者,引qíng等;或者经常组合在一起的词,分开成单个字就不知道怎么读的现象,如尴,疙,叵等。在“电写”汉语教学中,学习者将学习重点更多地放在了汉字的读音、字义以及利用“电写”软件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等方面,而对汉字结构的了解和学习相对不足。学习过程中省去了很多汉字一笔一画的写字练习,弱化了对汉字字形的笔画顺序、偏旁结构等的记忆,弱化了对汉字结构的认知能力[7]。汉字结构承载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学习者若不能清晰认知汉字结构,就难以深入理解汉字承载的文化元素,不利于其对汉字文化底蕴的领悟,影响了汉语学习中文化传播这一重要目标的实现。


  3.学习专注度容易分散


  采用“电写”的汉语教学模式,在上课或学习时,必然少不了电子设备的参与,电子设备弹出的各种消息提醒以及其他互联网娱乐功能等存在诸多干扰因素,容易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同时,计算机功能愈发强大,“电写”软件有各种纠错提示功能,尽管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字音,选择正确的字形,但长此以往会使学生过度依赖这些智能化功能,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在面对中文等级测试时,一旦脱离这些功能就会对汉语产生畏难情绪,再面对中文学习时会感到更加困难。


  (二)“电写”给汉语教师带来的挑战


  1.教学模式难以抉择


  尽管“电写”已被多个专家学者实践过,均在不同方面暴露其缺陷,且存在多种意见,如储诚志教授提出“电写为主,笔写为辅,电写一切,手写一些,早早电写,逐步笔写”[8];陆俭明教授提出“电打汉字开路,笔写汉字跟进”,在汉语学习初期先教电打,再手写跟进[9];冯禹教授提出“电写”可以实现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也有学者提出“先语后文,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等教学观点[5],但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具体教学模式,这也让普通汉语教师对于“电写”这一汉语教学模式望而却步。


  2.教学评价难以衡量


  “电写”主要依赖于电子设备来进行,学生在课下通过“电写”的方式线上沟通时,或者在完成作业时,有可能会借助人工智能或翻译软件等技术来协助,这本该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成为助力他们汉语学习的好帮手,但在缺乏完善的针对“电写”的汉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情况下,教师很难通过学生呈现的电子书面文本全面的、准确的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无法及时给出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也无法准确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应的中文知识和汉语技能,反而影响后续教学计划的合理制定和教学内容的有效推进。


  3.课堂管理难度增大


  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受到来自电子设备消息打扰或其他方面的干扰而造成的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比如学生可能会趁机浏览与课堂内容无关的网页,使用社交软件聊天,玩电子游戏等;或者在课堂交流互动活动中使用电子技术“投机取巧”,可能会形成无效学习。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师无法实时监控每位学生的电子设备是否用于“电写”课堂的学习中,也很难保证对整体教学效果做到精准把控,不利于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电写”在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中应用的建议


  (一)汉语学习启蒙阶段进行汉字书写学习


  “电写”在汉语课堂中的应用,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快速用汉语进行交流,但在汉字的认读方面可能存在滞后性。早期的打字有助于提高汉语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10]。学习汉语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交际活动的能力,因此对于从零开始学习汉语的学生,在启蒙阶段应该先进行汉字纸笔的书写练习。汉字是由部件构成的,可以从汉字的部件或者独体字开始学习,以培养学生对于汉字的结构组合有个大致的了解,在学生学习汉字时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对于后期的打字、认读也能产生积极影响。

0f6667fe986c3c90238ba9a6d5820e5.png

  (二)增设书法课堂


  “电写”转型的教学模式并不是排斥学生笔写,也不是放弃笔写教学。在汉语学习初期阶段,教师通过笔写让学生对汉字的构造组合有个大致的了解,笔写在汉语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学校可以开设汉字硬笔、软笔书法选修课,给有兴趣的学生提供笔写练习的机会,让学生了解汉字承载了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用体验的方式认知汉字字体的发展演变,这样既不会打消想学汉字手笔书写学生的积极性,也不会吓退因汉字难写而打退堂鼓的学生,反而会在没有考试压力的情况下吸引学生对于汉字书写工具的好奇,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好胜心。


  (三)注重学生的发音准确率


  目前“电写”主要采用的是拼音键盘输入和语音识别输入,不管哪种输入方法对于汉字的读音、声调的要求都比较高,拼音的错误拼写、字词的错误发音都会造成汉字输入的错误。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发音,及时纠正,给学生以正确的反馈。另外学生应该提高同音字词的分辨能力,在输入过程中选择正确的字词,才能让听话人准确明白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也能表达自己想要传递的信息,达到真正的语言交际目的。


  (四)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关于教学评价首先教师要明白一点: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改进教学,更好地促进被评价者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师不能总是以评判者的单一身份对学习者中文能力进行评估,否则会导致教、学、评三者彼此剥离[11]。教师要改进传统的结果性评价,关注和评价语言学习的过程,强化过程性评价,即关注整个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者发展的动态。同时,要以多元化思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性评价,以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结语


  数字化浪潮推动“电写”融入国际中文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电写”带来诸多便利,如提升学习效率、优化课程设置等,但也引发了新问题,像学习者汉字辨析、结构认知困境,教师教学模式抉择与评价难题等。然而,通过在启蒙阶段强化汉字书写基础、增设书法课、重视发音训练、改进教学评价等举措,可有效应对挑战。展望未来,教师应积极探索创新,完善“电写”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其优势,推动国际中文教育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陆俭明.电打汉字开路,笔写汉字跟进——革新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汉字教学模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4,22(04):1-5.


  [2]高正远,莫大伟,Frederick J.Poolea,等.“国际中文教育‘电写转型’必要性与紧迫性”多人谈[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4,22(05):20-30.


  [3]石锋,及转转.电写汉字是信息时代的大势所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4,22(04):6-11.


  [4]谢天蔚.“手写”还是“电写”—电脑输入中文引起的讨论[J].美国中文教学与研究,2011(98-102).


  [5]冯禹,吴昊.初级汉语第一课与电写的提速功效——布兰戴斯大学的探索与经验[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4,22(04):12-18.


  [6]翟乃刚.电写时代汉字教学模式的革新与实践——以加拿大小学生“电写”偏误为个案[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4,22(04):19-28.


  [7]崔希亮.“手写”与“电写”对汉字学习的影响及相关研究视角[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4,22(05):11-19.


  [8]储诚志.续论国际中文教育“电写为主、笔写为辅”的教学转型——澄清几个误解和疑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4,22(05):1-10.


  [9]陆俭明.从汉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差异试议智能时代的汉语教学[J].语言战略研究,2024,9(05):87-91.


  [10]Jen,T.,Xu,P.Penless Chinese Character Reproduction[J/OL].Sino-Platonic Papers,2000,102.


  [11]郭修敏,赵琪凤.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国际中文教学评价的工程化创新:理念、内容与路径[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4(03):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