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基于“导读音乐会”多维度钢琴教学评价体系实践研究论文

基于“导读音乐会”多维度钢琴教学评价体系实践研究论文

21

2023-04-28 09:15:13    来源:    作者:xiaodi

摘要:伴随着综合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音乐等美育教育愈发重要,社会各界对音乐美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幅度提升。但目前而言,部分艺术院校对音乐教学的认可度较为薄弱,导致音乐教学与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缺失,严重阻碍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基于此,本文将以钢琴教学评价体系为着力点,创新与完善钢琴教学评价机制,详细探究“导读音乐会”多维度钢琴教学评价体系实践。

  摘要:伴随着综合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音乐等美育教育愈发重要,社会各界对音乐美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幅度提升。但目前而言,部分艺术院校对音乐教学的认可度较为薄弱,导致音乐教学与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缺失,严重阻碍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基于此,本文将以钢琴教学评价体系为着力点,创新与完善钢琴教学评价机制,详细探究“导读音乐会”多维度钢琴教学评价体系实践。

  关键词:导读音乐会;钢琴教学;多维度;评价体系

  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是保障艺术院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与成效的关键。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在侧重构建高效钢琴教学课堂的同时,还应注重建立健全完善的钢琴教学评价体系,以此对学生钢琴知识与技能进行全面掌握,从而便于后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但随着钢琴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如若依旧沿用传统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则无法切实满足新时期艺术院校钢琴课程发展需要。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做好教研工作,实现钢琴教学评价机制创新,以此确保考核评价体系与钢琴课程教学发展相适应。而“导读”与“音乐会”有机结合的钢琴教学评价方式“导读音乐会”,以其能够细化评分点、促使评价变得既具体又客观化和标准化等优势脱颖而出,成为现阶段可以满足钢琴教学评价要求的新方法。为此,本文将对“导读音乐会”多维度钢琴教学评价体系实践进行探究。

  一、国内钢琴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的现状

  基于当前艺术院校办学质量的逐渐提升,大众对教学评价机制的关注度日益高涨,教学评价体系也愈发完善。在此背景下,国内诸多学者纷纷开展该领域课题研究,并提出显著成果,为教学评价机制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有效且具有借鉴意义的依据。通过大量成果统计与分析发现,目前国内关于钢琴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划分为两大内容,分别为思辨性文章与实证性文章。思辨性文章主要侧重对钢琴教学评价体系发展现状、存在的不足以及优势进行探讨,该类文献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出新的钢琴教学评价机制,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与此同时,该类文章所提出的新的评价机制大部分主要还是停留在设想层面,虽然强调新时期钢琴教学评价体系需要被革新,应该用新的评价机制来取代传统评价机制,但并没有提出具有可操性的具体实践方案。而实证性文章则是在侧重表明传统钢琴教学评价机制的滞后性的同时,切实给出了新的评价方法与具体实施内容,例如“评分表格制”“钢琴演奏评价量表”等,该类文章所提出的评价表具有较高的实用意义与应用价值,能够在实际教学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但各类具体表格的实践还需要大量的实践数据来提供支撑,以此更深度的了解其是否适用以及适用范围与成效。由此可见,在现阶段针对钢琴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则是基于目前已有的成果,进一步尝试创新了一种全新的钢琴教学评价模式,即“导读音乐会”,以期丰富钢琴教学评价体系,为优化与完善钢琴教学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6dc1dc8e860a581c7df5583ee8cdba1f.jpeg

  二、关于“导读”与“导读音乐会”

  “导读”一词源于教育领域,是教育范畴广泛用语,是随着教育发展所应运而生的词块。“导读”在教育领域的主要应用形式是编制导读书目,目的是外界能够通过导读,明晰文献作者、著作背景、成书时间、主要内容、核心价值等内容,主要被称为“叙录体”。而将“导读”与“音乐会”有机结合产生的“导读音乐会”,则是基于“导读”的“叙录体”形式来介绍、赏析与评价音乐作品的主要方式,是能够与教学评价相适应的一种全新的钢琴教学评价模式。

  本文所探讨的基于“导读音乐会”的多维度钢琴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包含“音乐导读”与“音乐演奏”两个部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考核,首先需要由导读员向考核教师与学生全面介绍学生即将演奏的音乐作品,让教师全面了解音乐作品,其次学生需要现场演奏该音乐作品,最后教师需要根据该音乐作品被列举出来的评分点来一一打分。

  基于此,教师必须重视基于“导读音乐会”的多维度钢琴教学评价体系应用实践。一方面为该评价模式提供有效的实践数据,另一方面艺术院校在学生培养教育过程中拥有完善的钢琴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也是尤为重要的,其能够对学生的音乐知识、专业技能、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有效提升。

  三、基于“导读音乐会”的多维度钢琴教学评价体系实践要点

  (一)优化钢琴教学评价目标

  传统钢琴教学评价过于侧重知识理论,但相较于学术性较强的科目而言,钢琴对技能的要求更为苛刻,因此基于“导读音乐会”的多维度钢琴教学评价体系实践应据弃传统考核侧重点,将知识理论占比缩小,同步提高技能考核评价占比,从而基于“导读音乐会”的实施来提高学生综合钢琴演奏能力。

  学生综合钢琴演奏能力是指学生的学习音乐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优化品行素质、培养兴趣爱好、发掘自身潜力以及满足自身专业素养发展要求的综合能力。根据大数据调查显示,经济发达城市每年对钢琴教师、钢琴演奏家的需求较高,钢琴专业人才资源缺口较大,但由于艺术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不足,致使即使钢琴专业岗位存在缺失,也难以招收到优秀的钢琴专业人才。因此,基于“导读音乐会”优化钢琴教学评价机制,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相关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实践适应能力、演奏水平的考核评价,同时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了解,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作品演练。例如:学校可以与当地幼儿学校进行合作,以为幼儿学校培养提供优秀幼儿专业教师为基础,在幼儿学校增设音乐教师实习岗位或助教岗位,让学生通过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观察学习,了解钢琴专业就业方向以及钢琴技能的实践应用。

  (二)优化钢琴教学考核内容

  基于“导读音乐会”的多维度钢琴教学评价体系实践强调优化钢琴教学考核内容,侧重将单一性的考核内容向多元化转变,同时将教师单一力量考核向多元力量考核转变。即钢琴教学评价考核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演奏技巧、情感表达、衔接处理、演奏技术、心理承受能力等同步进行考核,同时邀请多位教师共同对钢琴演奏学生开展评价,以及为切实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要求负责学生实践管理的校外实习单位人员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学校应制作考核评价表,在评价表中将各项考核内容细化,并备注评分标准,以此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进行细致打分,学生也可以通过评分表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解,从而便于后续的自我改善以及有针对性地提升。此外,教师也能够基于评分表为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三)优化钢琴教学评价标准

  传统钢琴教学评价体系主张学生在台上演奏自选或指定曲目,教师坐在台下对学生的演奏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进而导致钢琴教学评价标准过于模糊,定位不清晰,无法保证评价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基于此,为保障钢琴教学评价考核的真实效用,应结合实际情况优化钢琴教学评价标准。例如:可以在校内将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以及音乐艺术鉴赏等基本能力的掌握作为绝对性标准考核内容,学生在考核过程中必须需满足绝对性标准要求,将校外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的评价作为相对性标准考核内容,仅供客观相对性参考。

  四、基于“导读音乐会”的多维度钢琴教学评价体系实践内容

  (一)基于“导读音乐会”的多维度钢琴教学评价形式应用

  从“弹奏技术”到“弹奏技巧”的评价与评价内容的综合性是基于“导读音乐会”的多维度钢琴教学评价形式。一方面“导读音乐会”全新评价模式的切实应用明确指出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因为在实际音乐作品演奏时,学生需要完成的是一项综合活动,学生不仅需要根据乐谱或考核设计完成相应的音乐作品演奏,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能够在紧张、焦虑等心理压力下更好地完成钢琴演奏。由此可见,通过“导读音乐会”能够综合考核学生技能、技巧、音乐感知、肢体运动、心理受压等能力,有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对学生的心理控制与调节能力进行锻炼,这是与传统钢琴教学评价方法相比而言最大的不同或者说最大的优势之一。

  另一方面,基于“导读音乐会”的多维度钢琴教学评价方式能够兼顾学生的弹奏技术考核与弹奏技巧考核,评价学生这一双重能力,并对不同能力进行明确掌握。因为在传统钢琴教学评价过程中,经常将学生的弹奏技术与弹奏技巧相混合进行评价考核,这种滞后的评价方式无法帮助学生对自身能力产生明确的认知,从而无法基于考核评价结果,明晰后续强化的方向。相较于传统钢琴考核而言,“导读”音乐会能够清楚地将钢琴弹奏技巧与钢琴弹奏技术进行明确制定,将其作为两项不同的评价内容。教师在进行钢琴弹奏技术评价考核时,应侧重学生的手指能力,即在实际弹奏过程中学生手指的灵活度、下键速率等,通过学生的钢琴弹奏技术评分,直接了解学生音阶、琶音、和弦等基础弹奏的训练程度。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钢琴弹奏技巧考核时,应侧重于学生音乐思维的表达与设计,通过该项考核能够明晰学生与音乐作品的契合度,以及其与音乐作品在思想上的融合度,此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音乐作品鉴赏能力与感悟能力。

  (二)基于“导读音乐会”的多维度钢琴教学评价

  案例

  钢琴音乐作品来源于生活,我国诸多钢琴音乐作品都是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为主要主题材料制作而成的,其中民歌的应用则十分广泛。以桑桐制作而成的《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为例,其就是以内蒙古东部地区民歌作为音乐材料制作而成的著名钢琴音乐作品。《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共有七首,于1956北京音乐出版社出版,在当时出版名称为《东蒙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于1957年出版的第二年就荣获了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联欢节铜奖,自此被界内广泛知晓。该作品的问世对内蒙古民歌主题钢琴音乐作品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该作品主要涵盖的七首小曲分别为《悼歌》《友情》《思乡》《草原情歌》《孩子们的舞蹈》《哀思》《舞曲》,本文主要基于“导读音乐会”对《悼歌》《友情》《思乡》《草原情歌》《孩子们的舞蹈》开展多维度评价。

  1.《悼歌》

  首先,应由导读者介绍音乐作品:桑桐作曲的《悼歌》是《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中唯一的一首朗诵调,核心思想情感是对英雄的悼念,主要表现为英雄临终时的遗言。《悼歌》主要采用的是混合节拍,为9/4、10/1、14/4、10/4、6/4、2/4。其次,教师应将《悼歌》中涵盖的评分点一一列举出来,以便在学生演奏时根据评分点进行打分。《悼歌》主要评分点为:一是音乐作品的演奏流畅度;二是学生赋予作品的情感;三是左下键时的速率(在《悼歌》演奏中应缓慢下键,保证拍子保留足够);四是是否合理应用延音踏板辅助作品演奏;五是右手是否根据作品演奏时的情感变化设计好流畅的伸缩处理;六是在3与14小节时是否有和弦音。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演奏情况进行评分,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2.《友情》

  首先,应由导读者介绍音乐作品:《友情》是《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中韵律感、节奏感、传唱度较高的作品之一,主要情感思想是歌颂真诚、永恒的深情友谊,主要运用2/4节拍,其中包含《满冻通拉格》《四海》两首民歌。

  其次,教师应将《友情》中涵盖的评分点一一列举出来,以便在学生演奏时根据评分点进行打分。《友情》主要评分点为:一是在整首作品演出过程中学生是否主要应用手指肉垫进行触键;二是基于该作品较强的韵律感,各个乐句之间的连贯性是否通畅顺滑;三是右手是否配以轻巧而富有弹性的后半拍音型;四是右手高音区演奏技巧(连贯性过渡乐句弹奏时右手触键时指尖是否稍稍立起)。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演奏情况进行评分,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3.《思想》

  首先,应由导读者介绍音乐作品:《思想》是《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中具有强烈律动感的抒情小曲,该作品在创作时参考了《兴安岭》的曲调,因此整体节奏会与《兴安岭》相似,但本质上存在一定差异。《思想》主要表达的情感是浓浓的思乡之情,具有浓烈的情感。该作品主要采用的3/4节拍。

  其次,教师应将《思想》中涵盖的评分点一一列举出来,以便在学生演奏时根据评分点进行打分。《思想》主要评分点为:一是学生是否将浓烈的思乡与思念家人的情感表达出来,让教师有情感共鸣;二是弹奏的流畅度;三是左手的持续八音符是否连贯且平稳;四是左手触键时是否轻柔;五是整体演奏的音量是否控制得合理;六是演奏时学生手臂微调的连奏方法;七是左手演奏分句时是否始终处于弱拍。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演奏情况进行评分,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4.《草原情歌》

  首先,应由导读者介绍音乐作品:《草原情歌》是《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中的示爱作品,主要采用4/4、6/4、6/4节拍,且主要处理方法为变奏性方法。《草原情歌》主要表达的情感委婉中透着烘烈,是青年想要强烈向喜欢的姑娘表达爱意的乐曲。

  其次,教师应将《草原情歌》中涵盖的评分点一一列举出来,以便在学生演奏时根据评分点进行打分。《草原情歌》主要评分点为:一是学生是否合理转换烘烈与委婉情感;二是基于《草原情歌》是一首对连贯度要求十分严苛的作品,应考核学生整体弹奏的连贯度(左右手腕的调节技巧);三是左手小指的重复音是否处理适当(应弱处理);四是和弦音是保留音足够。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演奏情况进行评分,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5.《孩子们的舞蹈》

  首先,应由导读者介绍音乐作品:《孩子们的舞蹈》是《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中采用混合节拍演奏的作品,主要为2/4、3/4、2/4、3/4、2/4、3/4、2/4、3/4。该作品整体节奏较为欢快,很好地表现了孩童无拘无束,在草原上肆意玩耍、载歌载舞的场景,蕴含着美好的祝愿与对幸福的向往,通过《孩子们的舞蹈》能够感受到孩童的天真烂漫与活泼可爱。

  其次,教师应将《孩子们的舞蹈》中涵盖的评分点一一列举出来,以便在学生演奏时根据评分点进行打分。《孩子们的舞蹈》主要评分点为:一是在演奏时应将旋律声部小连线的语气弹奏得鲜明些;二是学生应表现出手腕的力量,让教师感受到作品中的重点与强调句头音;三是弹奏中的跳音是否短促;四是左手弹奏的和弦是否精准。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演奏情况进行评分,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五、多维度钢琴教学评价体系发展思考

  评价与教学相辅相成,要想进一步推动与构建多维度钢琴教学评价体系,应侧重钢琴课程考核目标制定。钢琴课程考核目标制定的目的是确保学生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素质、智力、体力等方面在特定阶段达到一定的课程教育要求,而艺术院校钢琴课程考核目标分为了钢琴音乐知识课程考核目标与钢琴技能课程考核目标两方面。

  多维度钢琴教学评价需要设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等难度与要求应逐渐递增,从而确保教学评价与学生发展相适应。如:在初级阶段应对学生的钢琴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核,确保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中级阶段应对学生的钢琴演奏技能进行考核;最后则应对学生整体钢琴演奏水平进行考核,评价学生综合素养。

  钢琴技能课程考核目标是要求学生在钢琴知识课程考核目标达到的基础上,对钢琴技能的进一步掌握,主要包括:音乐艺术的理解、创新、感悟和应用能力;毕业后身份和岗位的适应与综合音乐能力。

  钢琴课程考核目标的制定,有利于明确教育过程中各阶段性教育重点以及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有利于明确钢琴课程考核标准范围,便于对学生进行钢琴综合能力考核,以期有效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六、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导读音乐会”的多维度钢琴教学评价方法,是新时期为满足艺术院校钢琴教学评价体系发展所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评价模式,通过“导读音乐会”在《悼歌》《友情》《思乡》《草原情歌》《孩子们的舞蹈》中开展的多维度评价实践,可以发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巍巍,武凌锋,陈宇晴.基于探究式教学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新课程研究,2022(06):7-9.

  [2]皇甫屹春.“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施[J].教育视界,2022(04):34-37.

  [3]孔德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的实践策略分析[J].戏剧之家,2022(01):180-181.

  [4]李莹.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借鉴与运用——评《钢琴演奏与即兴伴奏教学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21(12):3730.

  [5]闫冲,刘红菊.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问题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3):194-195.

  [6]曹英.“1+X”引领下的“学练用”递进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投资与合作,2021(10):169-170.

  [7]谭健烽,蔡静怡,褚成静.基于发展性评价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21(42):9-12.

  [8]张佳.高校音乐学钢琴专业教学评价改革之管窥[J].戏剧之家,2021(13):104-105.

  [9]谭娜.高校钢琴评价体系的探析[J].参花(下),2020(04):118-119.

  [10]宋彦斌.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课程多媒体教学评价研究[J].艺术评鉴,2018(0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