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论民族地区大中小学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的措施与路径论文

论民族地区大中小学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的措施与路径论文

4

2025-07-26 17:41:5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音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审美素养和人文情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族地区音乐美育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的重要力量。

  摘要:音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审美素养和人文情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族地区音乐美育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的重要力量。文章立足于当前民族地区大中小学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的现状,以及自己在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经历,提出了一体化建设的措施与路径,以期促进民族地区音乐美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大中小学;音乐美育;一体化


  党的十*大以来,习*平总*记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总方略。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党和国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音乐教育既要顺应时代发展,也要服务于民族地区大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因此,在民族地区推进大中小学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要立足于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工作,从而不断促进民族地区音乐美育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


  学校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艺术修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体现时代精神。聚焦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音乐美育教育,如果从改革开放初期当地基本没有专职音乐教师算起,到现在大中小学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项目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师资力量、教学水平、人才培养、科研能力、艺术实践、校园文化、服务社会等多方面都发生了质的蜕变。笔者作为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的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梳理了近年来学院与当地各中小学校在音乐美育工作中共建共创的思路举措与成果,以探索大中小学、特别是民族地区大中小学音乐美育一体化的建设思路,以提升区域音乐美育教学质量、实现音乐美育的社会价值,铸牢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赓续传承的文化根基。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首先,需要正确的有远见的顶层设计,在充分考虑区域美育教学基础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大中小学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规划,从宏观到微观对音乐美育的目标、内容、形式、途径、方法等进行整体设计和布局,并能形成有质量有特色的建设成果。其次,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美育工作的指导。通过制定具体措施,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的音乐美育建设目标和任务,并能形成有机的整体,使区域一体化的美育工作能不断促进大中小学各学段教学质量的提升,让所有孩子接受良好的美育教育,使美育建设充分实现社会价值。

  阿坝师范学院的音乐美育教育也走过了一段探究摸索之路。在地方政府和学校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学院确定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一体化建设实施模式。首先,规范常规合作内容,保障一体化建设的有序开展。第二,融入区域藏羌民族音乐文化,优化一体化建设的教学资源。第三,以艺术实践为抓手,锤炼一体化建设的内涵发展。第四,以项目比赛为驱动力,积累一体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第五,搭建多层面的合作平台,深化一体化建设的社会作用。在以上五个方面的驱动下,以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牵头的大中小学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逐渐落实落地,并不断拓展创新提升内涵发展,做出了美育教育的特色,实现了民族地区区域美育教育的新格局。


  二、明确目标定位保障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的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提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这让我们更加明确要做好民族地区的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一定不是简单的自娱自乐,不是单纯的唱唱跳跳。我们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民族地区的美育教育建设,就是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做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美育工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民族地区推进大中小学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还需要紧密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充分利用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化优势,以构建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音乐美育教育体系为目标,加强大中小学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一体化建设合力,全面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音乐审美和人文素养。具体而言,就是要铸牢民族文化的根基,从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创造、审美评价等方面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在民族音乐艺术中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赓续传统血脉,建立起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自信。


  三、优化教学内容构建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的课程新体系


  大中小学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从教育教学环节来说,关键是要架构系统化的音乐美育课程体系。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美育标准为要求,结合音乐美育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为各学段制定出能够相互关联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主要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习基础音乐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音乐特长和音乐爱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普通高中的音乐课程要满足学生对不同音乐体裁的爱好和音乐特长发展的需要,体现音乐课程的多样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高校的音乐专业要依托学科优势和当地教育资源优势,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音乐文化主体意识和音乐文化创新意识。


  明确了各学段音乐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和目标后,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聚焦知识、能力、素质三个不同维度,将“艺术基础与审美体验”“艺术实践与创新”“艺术鉴赏与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有机融合,充分发挥音乐美育的育人功能,统筹课程内容,架构课程体系,让各学段的美育教学内容更充实,教学思路更清晰,育人目标更明确。


  音乐教师是美育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育人主体,每一位教师都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要有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在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建设中,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音乐教师要形成教学团队,开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动,分析学生的学情状况,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困惑,优化建设课程体系,交互式开展协同育人活动,充分发挥一体化的育人优势。


  在民族地区音乐美育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应该积极挖掘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将其合理地融合在各学段的课程教学内容之中,构建起包容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一体化音乐教学课程大体系。使学生从小就能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融入民风民俗,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逐步建立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完善保障机制强化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的全面落实


  完善教师编制配备。在民族地区师资力量短缺,特别是专业艺术类音乐教师不足的现象始终是突出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统筹解决音乐教师缺口问题。可通过“增核增编、统筹调剂、特岗招聘、县域内对口支援、区域内交流轮岗”等方式,缓解师资紧缺问题。加强民族地区大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资源统筹,优化配置,实现教师资源共享。通过“顶岗支教”“送教下乡”等方式,加快乡村及边远贫困地区学校音乐师资补充速度。


  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民族地区要保障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的实效性,同样需要加大相关经费的投入,以实现软硬件资源的改善和内涵质量的提升。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教育经费中的主导作用,要将美育建设的各项经费开支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美育专项经费足额到位,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比如对常规的音乐课堂乐器、教辅器材的购置;加强对多功能音乐教室、校园音乐厅等场馆的建设和设施设备的投入;以及举办文艺晚会、学术交流等各类型艺术实践活动的资金保障,都需要学校与各级部门大力的支持。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对于民族地区来说,就是要弥补区域教学资源相对落后的问题。学校要建立信息化中心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教师要有善于利用优势教学资源的意识和方法,推进“互联网+”的教育发展模式,将其融入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各环节之中,充分实现互联网环境下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的新模式。


  五、探索多元评价确保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构建大中小学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多元评价体系,让不同学段的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使教学质量、课程建设、课外活动、教学成果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和有效保障,真正实现大中小学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的既定目标。


  建立健全美育教师的激励机制。教师是大中小学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力量,应拓展教师的发展空间,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让教师的成绩得到认可,教师的成果得到肯定,使教师发展有方向,教师成长有动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从教师的教学成绩、科研成果、论文发表、荣誉称号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让教师在评价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学校应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宣传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弘扬正气,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加强师德教育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如校本培训、网上学习等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要积极开展“三风”建设活动,让广大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自身价值。


  建立健全音乐美育过程的评价体系。民族地区的音乐美育教育过程同样需要建立完善的指标评价体系,以促进美育教育过程性质量的保障。美育教育过程需要以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对于民族地区学生的美育教育来说虽然有地域性的差异,但一定要看到民族地区学生的特点特长,在不偏离普通中小学美育教育标准的前提下,要建立符合民族地区学生美育教育过程的评价标准。比如,地域性的民族音乐文化,教师如何融入教学环节,学生如何接受又如何创新,课堂外的民族艺术实践活动是否丰富,教师是否有效组织,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成果如何,持续性的美育育人目标是否达到。这一系列的过程性评价都是美育教育质量的有效保障。


  建立健全音乐美育成果的奖励机制。我们知道音乐美育成果从专业特点的角度来讲有别于文理科的科研成果,如教师本人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演唱演奏比赛获奖,编创音乐艺术作品在各类平台展演展播并获奖,这都是音乐教师努力付出后的美育成果。而在教师的职称评定、科研绩效等方面,还存在有以文理科的杠杆同效评价的现象,这种现象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还需要进一步地调整相关政策,建立完备的艺术类评价体系,以更好的激励美育工作者在教学、科研、学术、专业各方面更加积极的创新创造取得更多的丰硕成果。

034705b15877136c711f3242118a7f8.png

  六、丰富美育实践活动深化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的社会功能


  艺术实践是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种有效延伸,在大中小学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学校应增强美育实践活动的意识,要搭建高质量的实践平台,丰富多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其成为师生美育实践展示的舞台,形成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使一体化建设发挥更优的育人作用,实现更好的社会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育实践活动是一个项目,而不是一个任务。如何将其系统化、规范化?首先学校层面一定要有意识去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美育实践活动项目,要以项目为载体、以活动为平台、以品牌为抓手,形成“三位一体”发展格局。这是一个需要统筹协调的工作,需要在顶层设计中对实践活动进行科学规划和系统管理。例如,对实践活动的主题、目标、内容、实施路径等进行统筹安排;对实践活动中的人员配备、项目内容等进行合理的协调;对实践活动中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进行全程监管和动态维护。在顶层设计中要把美育实践活动与人才培养目标及美育育人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出有特色的美育实践品牌,创立有地方影响力的美育实践活动,让大中小学的育人目标在美育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


  美育实践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实践活动,需要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需要聚焦人才培养,才能提升审美视野驱动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聚焦美育实践做了许多的有益尝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与地方政府、兄弟高校、中小学校的合作交流,让美育实践活动发挥实践效能,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以民族地区的美育实践为契机,保持开放式办学理念,强化内涵式学科建设,注重大中小学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在学校艺术实践周活动、高校音乐教育基本功展示活动、全国大学生艺术节等活动中,不断推进“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人才培养理念,逐步建立了“课堂教学+艺术实践+民族文化传承+校园文化活动”的协同育人模式。同时,在推进音乐美育教育过程中,不断拓展美育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走出了一条民族地区大中小学音乐一体化同美同育的特色之路。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将音乐美育融入民族地区大中小学的教育过程,使其发挥美育教育的育人功能,是每一个在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并付诸行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大中小学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既要立足于当下,又要放眼于长远;既要立足于学校教育,又要助力于社会发展,更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成长。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地区大中小学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探索出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音乐美育发展道路,不断完善和创新民族地区一体化建设的途径与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以实现国家规划的民族地区大中小学音乐美育一体化建设的2035宏伟蓝图。

参考文献


  [1]尹晓影.小初音乐美育课程衔接的思索——基于致远教育集团的美育教育[J].小学教学研究,2019,(15):77-79.


  [2]张莉.中小学一体化音乐课程整合的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5).


  [3]陈静婧.美育视野下基础音乐教育的跨界与融合——以福建省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8):41-43.


  [4]剡秀娟.“大”问题“小”事情——小学音乐学科整合育人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0,(12):152-153.


  [5]杨宇琴.多点渗透: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策略[J].学苑教育,2021,(16):91-92.


  [6]詹莉.中学音乐教学中美育提升的实践路径探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1,(4).


  [7]尹鸿文.美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和实施途径[J].艺术大观,2021,(20):105-106.


  [8]谈剑锋.浅析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育与美育教育的有效结合策略[J].考试周刊,2021,(76):160-162.


  [9]Scripp,Lawrence,and Josh Gilbert.“Music Plus Music Integration:A model for music education policy reform that reflects the evolution and success of arts integration practices in 21st century American public schools.”Arts Education Policy Review(2016).


  [10]Shaw,B.“Music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in Ohio K–12 Public and Charter Schools.”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2021).


  [11]杜亚雄.加强实践搞好美育推进学校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音乐,2021,(4):163-167.


  [12]李宁.浅谈课程一体化与中小学音乐德育的连贯性[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4):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