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爱恨交加的设计——Comic Sans论文

2025-07-26 15:27:02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Comic Sans字体自1994年发布后备受争议,既受外行喜爱,又遭专业人士抵制。其设计师Vincent Connare因软件界面字体需求而创。它在电脑普及时期因是唯一手写感字体且适宜当时显示技术而流行。
摘要:Comic Sans字体自1994年发布后备受争议,既受外行喜爱,又遭专业人士抵制。其设计师Vincent Connare因软件界面字体需求而创。它在电脑普及时期因是唯一手写感字体且适宜当时显示技术而流行。其优缺点引发话题,被互联网助推传播,名人使用更增热度。它的泛滥反映出设计门槛降低、大众审美受技术等影响,也引发设计权力等思考。
关键词:Comic Sans;字体;设计
西文字体Comic Sans被很多人使用,很多人恨它,很多人爱它。有为它写歌,也分别同时存在着抵制它的和拥护它的网站。Comic Sans是一个似手写的字体,并在1994年发布。从Windows 95之后,此字体就一直附带在微软的系统里。这一字体非常受除了专业平面设计师以外的外行大众欢迎,由于经常被外行人不当使用,而被诟病。同时它被称为“全球最不受欢迎字体”、全球公认的最遭人厌恶字体,甚至是唯一一个在全球范围内遭平面设计师们公开抵制的字体,被称为“爱恨交加的Comic Sans”[1],也被称为“诋毁他人专用”[2]字体。
一、Comic Sans的缘起
20世纪末,微软在发布Windows 95系统的同时,推出了软件Microsoft Bob虚拟助手。微软虚拟助手用户界面中有一只会说话的卡通小狗Rover,期初Rover对话框里所使用的字体是“Times New Roman”。在设计团队中的Vincent Connare认为使用Times New Roman,不符合这个小狗的可爱亲民的形象,字体不够友善。这就是他设计Comic Sans的起因。
二、Comic Sans相关人物与Comic Sans
(一)Comic Sans的设计师与Comic Sans
Vincent Connare,1960年9月26日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是一名英裔美国字体设计师,也是前微软员工,Comic Sans设计者。他认为直接用系统用字作为软件内Rover的对话框显示字体,显得过于偷懒了。他参考了办公室里的两本漫画《黑暗骑士归来》与《巡夜人》,用鼠标在电脑上画了手写字母的样子与小狗Rover放在一起给其他团队成员看。他表示当时并没有想要做一套字库,仅仅只是想跟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觉得在这里用卡通风格的字更合适[3]。Vincent Connare说:“一个字体只是对于一个问题的回答而已,我所做的仅仅是为人们遇到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4]
由于软件Microsoft Bob已经制作完成,并且需要马上发布,Comics Sans并没有用在Rover上。而是在另一个与Comic Sans字体风格契合的微软软件——3D Movie Maker上搭载使用了。之后Comic Sans被微软产品经理看中,收录在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字体中,不久之后也被苹果OS系统收录。伴随着家用电脑的普及,这款字体出现在几乎全世界每一台电脑上。
虽然Comic Sans字体名称里有Sans(无衬线),但其实它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无衬线字体。因为设计师考虑到大写字母I和小写字母在视觉上有明确的区分,所以给大写字母I加上了衬线。
(二)Comic Sans的用户与Comic Sans
20世纪90年代末,Comic Sans字体出现在学校传单、新闻报纸、迪士尼广告、婴儿用品标签、街上的招贴、商业邮件、色情网站、医院的肿瘤广告甚至圣经和墓碑上[5]。
Comic Sans的用户大部分都不是专业的设计师,只是普通的电脑用户。在电脑字体选择并不多的当时,一个可爱的、简单又不严肃的字体,被大众所选用,也在情理之中。除了Comic Sans字体本身带有的一些缺陷[6]外,也由于多数人对字体适宜场景的没有多加考虑,导致了大量被称为“滥用”的场景出现。这是被专业设计师所诟病多时的,由此催生了抵制Comic Sans的活动和团体。
(三)Comic Sans的抵制者与Comic Sans
“在设计界,这个看上去极不严肃的字体却一直备受抵制,设计师,美工师,以及互联网Geek都不屑与之为伍……抵制Comic Sans运动……目标是根除这款字体以及对字体的无知。”[7]这款字默认的字偶间距在视觉上不均衡,较差的易读性使它无法成为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好字体。Comic Sans的抵制者在网站上给出很多制作精良的、优秀的手写字体提供给用户,希望用户能采用并作为Comic Sans的替代品。除了字体本身的质量问题,抵制活动的最大原因还是因为它被泛滥地不当使用,在不适宜使用这种幼稚、活泼的字体的场景出现。就像法律条文不应当用一个8岁小孩儿的字体来印刷。它会让人质疑文本的严肃性和正确性。
(四)Comic Sans的维护者与Comic Sans
除此之外,Comic Sans有话题性的一点在于,有抵制它的团体,也有维护它的团体。“人们喜爱这款字体,正是因为它不像一款字体。”[8]人们喜爱用Comic Sans,就是喜欢它跟Times New Roman这种普通的、正经的字体不一样,它手写的、蠢蠢的、可爱的、不完美的特质,增添了它的人情味。“不是设计师的普通人选择Comic Sans就是因为他们喜欢,就这么简单。Comic Sans不复杂,不精致,不像老报纸上都长得差不多的字体。”[9]“如果你想让你的设计看起来是一个小女孩儿做的,那么Comic Sans是你的最佳之选。”[10]他们举起人权的大旗,只要不触犯法律,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除了自带讽刺意味,英国阅读障碍协会认为Comic Sans对于阅读字母困难的孩子来说,是个特别好的选择,因为它的字母很容易被区分。
它的设计者Vincent Connare在被问及对Comic Sans的批评时说:“这就像他们把一个孩子的画与毕加索或西斯廷教堂的画进行比较,而这两幅画根本不属于同一类别。”[11]“我为它感到骄傲,但这只是因为它符合当时的目的。我们想做一个产品,Comic Sans字体很适合这个产品。但我同意它经常被误用。我最近在一家银行看到了它——这就不是一个很好的字体应用。”[12]字体是产品,也是工具,一个工具的好坏不仅在于工具本身,更在于人是如何使用它。“让人失望的不是Comic Sans,只有人才能让人失望。”[13]的确,Comic Sans被人抵制和厌烦,最大的原因就是被人泛滥的误用。
三、Comic Sans成名的原因
(一)技术与硬件的亲民
Comic Sans生于一个个人电脑普及的时期,当时可选字体本就不多,它当时唯一一个装在电脑操作系统里面的具有手写感的字体。在面对的选择不多的时候,被选中使用是很正常的。而且由于当时的Windows 95对字体的显示没有抗锯齿功能①(图1),这样的屏幕显示效果的易读性反而很好。技术的友好与个人电脑的普及,给Comic Sans的传播创造了基础的条件——简单易得,使用及操作便捷。
(二)话题性
Comic Sans自身的缺点在个人打印技术普及之后,选择字体不再是专业设计师的特权,排版字体不再需要专业的排版工人。排印文字的便捷程度,使用Comic Sans的泛滥几乎没有门槛。自身的设计缺陷,非专业人士的大众无法判断,也不会在意。计算机设计软件的便利,降低了平面设计的门槛。就像缺乏美观又随处可见的烂大街的设计,Comic Sans流行了起来。专业人士的抵制“品味差”的设计,矛头指向了“污染源”——Comic Sans。
Comic Sans的话题性就这么被开发了出来。Comic Sans占据了现实世界,同样也占据了互联网世界。互联网技术给这种话题性推波助澜,人们对Comic Sans在网上不断地评论与讨论,信息交流的便捷把Comic Sans送上了热点。互联网给人一副面具,让人在隐蔽的环境下,放下顾忌,畅所欲言。人们就品位不同,互相攻击是常有的事。1999年,有人发起废除Comic Sans的活动——“Ban Comic Sans”。Comic Sans的维护者中也有的开始组成在网上团体。情况愈演愈烈。
Comic Sans遭到了名人的青睐。网上爆出克利夫兰骑士队老板丹·吉尔伯特写了一封关于勒布朗·詹姆斯戏剧性离职的信[14](图2),信中使用了Comic Sans字体——这导致了针对糟糕字体选择的媒体风暴[15]。媒体关注到热点,更是竞相报道和宣传。
造成这样的情况,首先是Comic Sans自身同时具有明显的缺点和优点,使其具有话题性,有了被讨论、被传播的价值。字体又是这么易得,泛滥的现象被人指出,被人批判。网友跟风表明自己立场,甚至恶搞逗趣。一切就这么发生了。
四、结论
“好的设计”有好的设计的用武之地,“不好的设计”同样也是。字体是材料,其承载着知识、文明、文化等等,巨大的信息了靠它通过人的视觉呈现给人们。如果是一个正文字体,当它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时,人们并不会明显地察觉到它,它只会静静地待在那,让人们关注它所承载的内容,而不是它自身。而只有个性鲜明的字体,特别是被人赋予了风格迥异的内容之后,其反差造成视觉侵犯,这就很容易被人察觉并且当做话题来说。
互联网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人们便捷地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传播、交流话题。通过话题的传播和交流,人们释放了表达欲,甚至通过表达收到赞同和反对,冲突成立。人们通过表达态度和表明立场,找到属于自己的同类,找到归属感。这一过程,人们享受其中,不管是想要把Comic Sans从这个世界根除的人,还是号称让Comic Sans占领全球的人[16],甚至包括中立的人。在不知不觉中,人与人的联系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字体,联系在了一起(同时讨厌Comic Sans的两人相识后结婚生子[17])。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人们透过设计,感受到了温度。
与此同时,Comic Sans的泛滥反映了平面设计的门槛降低,部分廉价低成本的设计大行其道、客户过多地干预设计过程的现象。Comic Sans的流行,体现了大众审美与大众喜好是受多方面影响的,比如:技术和资源的限制、获取的便宜程度等等。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非专业人士的普通用户和专业设计师的取向差距,引发设计权力的思考,是多数人的胜利还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设计师是在引领大众还是迎合大众?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Comic Sans字体,一个本是为了完成一个单一任务而做的设计。乘着硬件设施——个人电脑及打印机的普及之风,驾着软件——字体与排版设计软件使用操作便利之云,先是被滥用,后因此名声大噪。在此过程中,人与技术的关系令人深思,带来便捷的同时,带走了设计师的专业独占性,也带来了“不当”使用所呈现出的多样性与冲突。
注释:
①抗锯齿是一种使字体在屏幕上看起来平滑的技术。没有抗锯齿,字体看起来参差不齐,很明显地是由像素块组成的。
参考文献:
[1]its.字体的故事之:爱恨交加的Comic Sans[OL].(2009-04-01)[2019-12-20].
[2]汤姆.全球最不受欢迎字体的前世今生:用于诋毁他人[OL].(2014-06-09)[2019-12-20].
[3]Winston,A.“People who don't like Comic Sans don't know anything about design”[OL].(2014-11-27)[2019-12-20].
[4]Dowling,T.The Comic Sans creator explains how he made the world's most-hated font[OL].(2014-06-04)[2019-12-20].
[5]matrix.字体的故事之:爱恨交加的Comic Sans[OL].(2009-04-19)[2019-12-20].
[6]Kadavy,D.Why You Hate Comic Sans[OL].(2015-10-16)[2019-12-20].
[7]its.字体的故事之:爱恨交加的Comic Sans[OL].(2009-04-01)[2019-12-20].
[8]加菲尔德.字体故事[M].吴涛,刘庆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20.
[9]Strizver,I.The Story Behind Comic Sans[OL].(2012-06-23)[2019-12-20].
[10]Gunnarolla.The Comic Sans Song[OL].(2012-05-26)[2019-12-20].
[11]Kingsley,P.In defence of the Comic Sans font[OL].(2010-06-20)[2019-12-20].
[12]Dowling,T.The Comic Sans creator explains how he made the world's most-hated font[OL].(2014-06-04)[2019-12-20].
[13]Dowling,T.The Comic Sans creator explains how he made the world's most-hated font[OL].(2014-06-04)[2019-12-20].
[14]Lee,M.W[OL].(2010-07-09)[2019-12-20].
[15]Kadavy,D.Why You Hate Comic Sans[OL].(2015-10-16)[2019-12-20].
[16]Les Jeunes Loups.Why You Hate Comic Sans[OL].(2011-01-26)[2019-12-20].
[17]Connare,V.Why we're loving:Vincent Connare,type designer[OL].(2015-10-29)[2019-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