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元素在蒙古族歌曲创作中的运用探究论文

2023-04-20 09:21:30 来源: 作者:xiaodi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民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原本在特定区域小规模流通的民族歌曲,也走出时代和空间束缚,通过与流行音乐元素的结合,获得更广阔的表现舞台,蒙古族流行歌曲,正是此类民族歌曲的杰出代表。本文结合国内流行音乐现状和蒙古族音乐发展历程,进一步明确了蒙古族歌曲创作主动运用流行音乐元素的重要意义,进而详细分析了流行音乐和蒙古族音乐的融合特点,并据此总结出流行音乐元素在蒙古族歌曲创作中的运用方法。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民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原本在特定区域小规模流通的民族歌曲,也走出时代和空间束缚,通过与流行音乐元素的结合,获得更广阔的表现舞台,蒙古族流行歌曲,正是此类民族歌曲的杰出代表。本文结合国内流行音乐现状和蒙古族音乐发展历程,进一步明确了蒙古族歌曲创作主动运用流行音乐元素的重要意义,进而详细分析了流行音乐和蒙古族音乐的融合特点,并据此总结出流行音乐元素在蒙古族歌曲创作中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蒙古族;歌曲创作;流行音乐元素
多种文化形式的融合创新,是市场经济时代的一大特色。音乐领域,基于多种曲艺曲种、地域音乐的彼此交融,既丰富了现代音乐内涵,也使流行音乐朝着多元化方向蓬勃发展。聚焦到国内歌坛,蒙古族歌曲创作,通过对流行音乐元素的合理运用而率先红遍大江南北,研究当下走红的蒙古族音乐对流行音乐元素的运用技巧,以及这一技巧运用背后,流行音乐与蒙古族音乐的融合特点,对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助推我国音乐文化走向世界,均具有现实意义。
一、蒙古族流行音乐在国内歌坛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流行音乐发展概况
20世纪20年代,流行音乐开始出现于我国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因主要流行于上海等地,当时的流行音乐也有“大上海流行音乐”之称。在我国,流行音乐在诞生之初深受民俗小调、传统戏曲等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当时,民歌、戏曲与百老汇歌剧、爵士音乐元素的融合,成为我国流行音乐的一大特征。例如,我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既吸收了西洋音乐的节奏特点,同时也具有传统民间音乐旋律。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我国出现的一批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的流行音乐,呈现出一定的思想价值和时代意义。20世纪30年代,以周璇的《四季歌》《天涯歌女》为代表的电影歌曲风靡全国,对当时的整个歌坛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后的一段时间,受历史原因影响,我国部分主要歌星纷纷移居香港,间接促成了香港流行音乐的大发展,其中,姚氏兄妹是当时影歌双栖明星的主要代表。1970年至1981年,在汉族与各少数民族音乐、上海与香港国语歌曲以及日本音乐等多元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台湾地区的流行音乐逐渐发展起来。其中,谢雷凭借《曼莉》等歌曲在东南亚地区的迅速走红,成为我国台湾地区流行音乐迅速发展的标志。
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推动社会各行各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流行音乐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20世纪末,国内音乐行业的发展主要集中于流行音乐领域,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摇滚乐的出现,更是为内地流行音乐带来新的活力。
现阶段,以民谣、摇滚以及爵士等类型为主的国内流行音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互联网背景下,世界音乐的密切联系使得我国当前的流行音乐比往任何一个时期都具有更强的包容性。
(二)蒙古族音乐的演变历程及歌坛现状
在额尔古纳河流域,蒙古族人曾度过漫长的狩猎生活,蒙古族音乐也因此带有独特的山林狩猎文化特色。这一时期的蒙古音乐如踏歌、萨满教的载歌载舞以及一些狩猎歌谣,均具备“古短调”的音乐风格并体现出浓厚的山林狩猎文化气息。
13世纪初,蒙古汗国的建立为蒙古族草原游牧音乐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在这一时期,蒙古族音乐形成了即统一又具备鲜明特色的民族风格,长调牧歌的悠长、高亢,成为蒙古族音乐的独特标志。随着蒙古汗国疆域的拓展与蒙古文化的大范围传播,蒙古族音乐也对欧亚大陆的诸多民族音乐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清代中期,蒙古族音乐迎来新的文化形态,半农半牧音乐文化形态中的短调歌谣成为蒙古族音乐的主要风格。至此,蒙古族音乐作为艺术作品完成了从再现到表现到装饰,最后回归再现的艺术创作循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推动文化领域的发展,国家为蒙古族音乐提供了专业艺术院校与广阔的艺术舞台。及至21世纪初,蒙古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蒙古大众音乐创作者、表演者以及脍炙人口的蒙古族歌曲。20世纪70年代末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90年代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以及21世纪初的《套马杆》等歌曲均是大众耳熟能详的蒙古族流行音乐。近年来深受国民喜爱的凤凰传奇、黑骏马等歌唱组合的作品,虽然具备一定的现代音乐元素,然而其作品本身仍旧留有蒙古族音乐的烙印。
如今,伴随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普及。互联网时代,网络和新媒体成为蒙古音乐传播的主要渠道,而传播方式的转变和升级,不仅增加了传播受体的数量,也使蒙古族音乐由以往的草原歌谣进化为有蒙古文化风格的大众音乐。
二、流行音乐元素融入蒙古族歌曲创作的意义
(一)有助于民族情感的凝聚
蒙古族音乐能够以其独特的音乐特色和艺术风格,强化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通过运用流行音乐元素,民族特色浓厚的蒙古族音乐能够充分展现蒙古族的文化魅力、激发人们心中的民族情感。优美的旋律、质朴的感情是蒙古族音乐的最大特色,对于大自然万事万物的热爱是蒙古族音乐永恒不变的主题。搭载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的蒙古族音乐,使各民族音乐爱好者仿佛置身于广袤的草原,切身感受蒙古人民热爱自然、忠于情感、崇尚自由的民族性格与炽热的民族情感。一方面,蒙古族人民能够被本民族音乐所吸引,进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音乐洗礼下的蒙古族音乐,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可以说,对于流行音乐元素的吸收和运用,有助于社会大众对蒙古族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产生更为全面的认知和了解,从而更好地凝聚各族人民的民族情感。
(二)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借助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蒙古族音乐可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民族文化也得以传承和发展。聆听传统的蒙古族音乐,人们能够发现,历史、地理以及政治的烙印几乎无所不在,蒙古族音乐中不仅有对山川、草原、河流等壮丽景象的描写,也有对英雄、战马、雄鹰的歌颂,还有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赞美。这些蒙古族歌曲不仅可以反映地方的风土人情,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当时的社会风貌。毫无疑问,在现代音乐领域,流行音乐是传播范围最广、传播速度最快且深受大众喜爱的音乐类型。运用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蒙古族传统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蒙古族音乐对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的吸收,能够在歌曲的旋律、节奏乃至风格方面提升听众对于蒙古族歌曲的接受度,并利用音乐与美术、舞蹈之间的紧密联系,传承牧歌、猎歌、叙事歌谣等多种蒙古族音乐中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将蒙古族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旺盛的生命力更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有助于蒙古族音乐的发展
众所周知,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能够在不同听众群体当中快速传播。不管是儿童、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有各自喜爱的流行音乐类型。流行音乐有着较强的商业属性,因此能够更快地获得投资、吸引更多的创作者与演唱者投入其中。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和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广大听众对于歌曲的旋律、节奏以及文化内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添加了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的蒙古族歌曲不仅使民族音乐搭上了流行音乐这辆快车、为蒙古族音乐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投入,还可以在满足听众音乐审美需求的同时,激发起大众关注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大大提升了民族音乐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丰富民族音乐的表现力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地区在地理、历史等条件的影响下,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地域文化。而传统文化的地域属性体现在艺术领域,便有了派别之分。特别是在音乐领域,不同地区的音乐在内容、风格以及表现形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以北方的蒙古族音乐和南方民歌为例,蒙古族音乐多数粗犷豪放,情感表现坦率、直白,而南方民歌则以含蓄婉转的风格为主。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歌曲所蕴涵的思想愈发丰富、情感的表达方式不断成熟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蒙古族歌曲对于流行音乐元素的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歌曲的表现力。例如,由凤凰传奇所演唱的《荷塘月色》,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作为创作的灵感来源,同时添加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琵琶、古筝等元素,运用了江南抒情小调中含蓄内敛的表现形式,进而创造出具有浓郁古典气息的灵动意境,不仅让听众产生前所未有的听觉享受和审美体验,也为蒙古族歌曲带来更加多元的表现形式。
三、流行音乐与蒙古族音乐的融合特点
从本质上看,蒙古族歌曲创作对流行音乐元素的运用,并不是流行音乐技法、乐器、演唱技巧对蒙古族传统音乐的覆盖和取代,而是在符合音乐美学的整体原则下,运用流行音乐的时尚优势,对蒙古族音乐形式的再包装和改良过程。更准确地讲,运用流行音乐元素进行蒙古族歌曲创作的过程,也是流行音乐与蒙古族音乐交汇融合的过程,它既有利于蒙古族歌曲走向世界,同时也有益于丰富流行音乐的艺术内涵。基于此,本文认为流行音乐与蒙古族音乐的融合特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流行音乐创作技法的吸收借鉴
蒙古族歌曲创作对流行音乐元素的引入,可分为形式引入和内容引入两方面。其中,形式引入,即对流行音乐体系下的现代乐器、乐器编演技法的使用;而内容引入,重点体现在对流行音乐创作技法的吸收借鉴。比如在歌曲的整体格局安排上,传统蒙古族歌曲的循环往复,被流行歌曲体系下的主歌、副歌所取代;唱腔唱调方面,蒙古族歌曲也有意识地减少了长调演唱的环节,而更多地选用与流行乐演唱风格更接近的短调唱法。
(二)蒙古族音乐元素对流行音乐体系的渗透
流行音乐元素与蒙古族歌曲文化的交流,并非双向的,而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过程。借助流行音乐元素,蒙古族传统音乐得以打破文化传播的观念束缚,以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流行于年轻人群;而随着蒙古族元素的流行,原有的流行音乐体系也呈现出一定的民族化特色,特别是马头琴、胡笳等蒙古族乐器的加入,使流行音乐创作者在进行个性化编曲时,有了更丰富的选择。
四、蒙古族歌曲创作对流行音乐元素的运用方法
(一)编曲方面的运用
乐曲是歌曲艺术内涵的核心载体,编曲也是歌曲创作的关键环节。同样的曲调,采用不同的编曲风格,可以使相同的音乐艺术内核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文艺风骨,而通过对流行音乐元素的取舍引入,也能使原本相对传统的民族音乐,尽情彰显时尚气息。互联网时代的音乐编曲,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反映到蒙古族歌曲的编曲方面,体现为对多种经典音乐流派的杂糅创新。无论是庄重典雅的交响乐,还是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电子舞曲,抑或融入硬摇滚元素的新民乐摇滚,均可以在近几年的蒙古族流行音乐,以及对已有蒙古族音乐的创新改编中,找到比较成功的编曲案例。比如在交响乐元素的运用上,有腾格尔的《马兰花》、额尔古纳乐队的《鸿雁》;舞曲元素运用方面,有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套马杆》等等;摇滚风格的借鉴上,蓝野乐队的《春归大雁》《万丽姑娘》,将摇滚乐的躁动、狂野,和传统蒙古族歌曲的恢弘奔放很好地融合到了一起。
在对多种流行音乐元素的创新整合方面,凤凰传奇堪称楷模。以长期流行于网络乐坛的《月亮之上》为例,从编曲角度看,这首歌既沿用了凤凰传奇一贯的电子舞曲风格,但又并不拘泥于此。在舞曲风的整体背景下,凤凰传奇创新融入了摇滚乐器、新民乐曲风和RAP环节。音乐之初,由电子合成乐曲、传统的蒙古族吹奏乐器音调相结合,共同形成了古今曲风新交响,以简洁的音轨,将听众带入经典与时尚交融下的民族乐风当中;在随后的女声演唱中,蒙古族代表乐器马头琴、蒙古筝的高声部弹奏,贝斯、电吉他、音效采样的背景音交杂涌现,共同和主唱高亢的唱腔相得益彰,使多种音乐元素打破时空隔阂而浑然一体。
在歌曲原创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年代较早的蒙古族歌曲,也通过引入流行音乐元素的再编曲而获得新生。以美丽其格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为例,该歌曲虽然诞生于1952年,但在经历蒋大为、阿宝、乌兰图雅等人的编曲翻唱之后,仍获得了音乐市场的热烈反响。以乌兰图雅版本的编曲为例,前奏乐曲,以林间鸟鸣、竖琴伴奏为开端,将洋溢歌曲全篇的“希望、喜悦”抢先传达给听众;紧接着,吉他、沙锤、手鼓等流行乐常用乐器,先后加入伴奏行列,由吉他、竖琴为主,沙锤、手鼓节奏性参与的背景音乐,和乌兰图雅的唱腔相映成趣;在第二段歌唱环节,低音层贝斯、打击乐又加入伴奏行列,使歌曲主题愈显庄重,但又不失活泼;而在第二段唱腔结束后,电吉他的失真、木吉他的扫弦猝然而生,强劲的摇滚乐风,让听众的情绪由感动到激动、由激动到澎湃,既实现了歌曲氛围的逐层走高,同时也暗示了新时代下蒙古大草原的欣欣向荣,契合了歌曲主题。
(二)唱腔方面的运用
传统的蒙古族歌曲唱法可分为两种,长调和短
调。其中,长调特指采用了复合式节拍、音调高亢且伴随颤音的哼唱技法,是蒙古族代代相传的民族特色唱法;蒙古短调,则泛指蒙古歌曲中曲调较短、节奏感强烈的短曲小调。就技法表现来看,短调和现代流行音乐的歌唱形式更接近,因而在运用流行音乐元素时,蒙古族歌曲创作往往也围绕短调技法的运用而展开。在短调演唱方面,老牌歌手腾格尔堪称楷模。在他的成名曲《天堂》中,腾格尔便多次运用了蒙古族短调技法体系下的轻声、气声唱法。例如,在演唱“蓝蓝的天空”这句歌词时,歌手刻意在前四字中采用轻声,而最后一个空字则使用气声进行延伸。轻声与气声在同一句歌词中的并用,既能够描绘出大草原上蔚蓝无垠的天空,又营造出空灵美妙的意境,使听众真切感受到演唱者对家乡、草原以及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添加了歌曲演唱的情感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在“我爱你我的家”一句中,歌手借鉴流行音乐中的摇滚因素,用撕裂唱法产生与此前截然不同的粗犷音色,同时采用传统蒙古族音乐中拖腔式长音唱法,在不脱离草原韵味且保持宽广的音域的同时,展现出既强烈、充沛,又丰富、细腻的内心情感,使歌曲的演唱气势磅礴、雄浑劲霸。腾格尔对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的理解和熟练运用,不仅使整首歌的情感表达感人至深、呈现出层深递进的艺术效果,让这首歌成为蒙古族歌曲在唱腔方面借鉴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的成功案例,更让独树一帜的“腾格尔风格”,成为年轻群体热衷传唱的民族曲风。
(三)乐器方面的运用
乐器方面,蒙古族歌曲创作中,往往会在马头琴、雅托克、胡笳等传统乐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吉他、贝斯、架子鼓、厢鼓等现代乐器。由蒙古族乐器充当背景音色来把控曲风,现代乐器发挥增强节奏感的作用,从而营造出具有现代美的蒙古族歌曲意境。以额尔古纳乐队的《鸿雁》为例:《鸿雁》是一首源远流长的蒙古族民歌,在蒙古族文化中,《鸿雁》最初是用于宴会敬酒的专门曲目,在后续的流传中,逐渐成为远征离别的颂歌,其歌曲风格,也由宴会的欢快转为离别的忧伤。在对这首传统宴歌的改编方面,额尔古纳乐队大胆创新,通过多种摇滚乐器、交响乐器、蒙古族传统乐器的交替运用,在完成歌曲流行化改编的同时,很好地将《鸿雁》早期的欢快、离别的凄楚融合为一。开篇前奏,通过引入交响乐弦乐,将秋季草原的空旷凄凉充分渲染出来;紧接着,键盘分解和弦,歌声如同对故乡的缕缕思念,缓缓而来,伴随竹笛声响,主唱声空旷入耳,故乡的渐行渐远、离别情绪的日益强烈,令人感而神伤;而在歌曲第三、四段,架子鼓、吉他、电声、集体合唱相继而来,在热烈粗犷的歌唱中,几种乐器的交杂伴奏丝毫不显凌乱,反而给人以一种由压抑到释放的畅快感觉,就如同分隔许久的亲人终于团聚,梦中思念的情人再现眼前,在震撼中给人以感动。
五、结语
综上,多种音乐流派和音乐形式的交流融合,已成为市场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下,各国音乐发展的新常态。作为多民族国家,我国在现代音乐的发展上,天然具备更丰富的原始素材,而在如何实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二次复兴的问题上,蒙古族歌曲创作中的优秀案例,无疑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传统文艺的崛起,理应向新生代主流审美靠拢,通过对时下流行元素的借鉴,契合“文艺服务群众”的初衷。
参考文献:
[1]苏玥.蒙古族歌曲创作对流行音乐元素的运用研究[J].音乐创作,2018(05):120-121.
[2]诺尔吉玛.蒙古族歌曲创作对流行音乐元素的运用研究[J].艺术品鉴,2021(17):45-46.
[3]尹航.流行音乐元素在蒙古族歌曲创作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22(05):76-77.
[4]陈萌.流行演唱中融入民族音乐元素的体现探究[J].参花(上),2021(12):63-64.
[5]巴杜玛拉.蒙古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20(21):97-98.
[6]莫日根.内蒙古蒙古族风格创作歌曲编曲中流行音乐元素运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