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教育中绘画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2023-04-15 14:03:28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 绘画基础课是整个高职艺术教育体系的一门基础课,绘画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中,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诸多问题,传统的绘画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和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高职院校应该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学科的发展问题,积极创新和改革绘画基础课程的教学,提高高职艺术教育的指导质量和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介绍了高职艺术教育的特点和开展绘画基础课需要遵循的原则,紧接着列举了高职艺术教育中绘画基础课程教学的内容,随后分析了高职艺术教育中绘画基础
摘要:绘画基础课是整个高职艺术教育体系的一门基础课,绘画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中,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诸多问题,传统的绘画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和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高职院校应该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学科的发展问题,积极创新和改革绘画基础课程的教学,提高高职艺术教育的指导质量和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介绍了高职艺术教育的特点和开展绘画基础课需要遵循的原则,紧接着列举了高职艺术教育中绘画基础课程教学的内容,随后分析了高职艺术教育中绘画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讨论了高职艺术教育中绘画基础课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艺术教育;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产业发展的基本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加强职业教育改革,培养可以促进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在艺术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学模式逐渐形成,目标要求也逐渐提高。基础绘画课程的作用不可忽视,其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培养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院校需要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转变自身教学方式来适应市场变化,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高职艺术教育的特点
(一)专业课程的特点
通过对高职艺术教育的分析,艺术教育专业课程主要有三个特点。首先,该课程丰富了学生的构思能力,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艺术教育还需学习到其他专业的知识,如标准化绘图知识和标准化建筑设计知识,这不仅需要优秀的操作技能和设计水平,还需要独特的个性设计和个人特点。因此,有必要将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整合,以此来培养多方面优秀的人才。其次,艺术教育的指导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创造水平和专业能力来进行设定,评价标准是独特性、创造性、条理性等。最后,艺术教育是一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规范,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情境中充分应用,使其两方面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学生学习的特点
进行艺术教育需要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具有自己的个性,具备比常人更加敏感的内心感觉和思维能力。其需要本专业学生对新事物的关注度和接受能力都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一般而言,学习艺术教育的学生更加讨厌被约束和限制,喜欢自由。由于这种个性,这些学生在研究中更喜欢实践性专业课程,实践课程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并使他们的想法得到实践,让他们更好地看到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不过,相比于这些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喜爱,他们则对理论课程有着很强的抵抗心理。因此,接受高职艺术教育的学生普遍缺乏学术研究精神。
二、高职艺术教育中绘画基础课程需遵循的原则
(一)需要以学科特点为基础
拥有独特且较高审美能力是艺术教育的基础要求,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艺术作品所传达的独特之美,首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使他们可以拥有发现生活美的能力,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进行艺术教育时,造型设计能力很重要,艺术修养的提高也同样重要。只有将专业能力和艺术修养相结合,才会产生更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思路。因此,绘画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站在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基础造型设计的教学,提高艺术教育的指导水平,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拓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二)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高职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可以帮助社会进步的高素质人才,而个性和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所适应的社会岗位也各不相同,相同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也不能使学生的不同个性得到真正呈现和发展。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有针对性地将多种方法融会贯通并进行使用,帮助学生提高各项素质和能力,使不同优势的各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进步。此外,教育改革的进行需要人性化地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计划,以达到真正的个性化教学。教师不仅要对绘画基础课的开展进行深化,还要制定合适、系统的教学计划,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等资源来进行综合教学,并运用不同的传播方式进行知识传授,让学生直观立体地对知识得到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提高绘画基础课的教学效率。
(三)以为社会服务为本
在基础绘画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做出要求,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学生需要在各个层面上明白,自己学习知识,是为了将其运用到社会发展上,促进社会的进步。因此,学生需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课本上所不具备的社会经验,了解如今社会和行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安排,调整自身的知识储备。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院校应该加强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便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
三、高职艺术教育中绘画基础课程教学的内容
(一)形体空间抽象化基础教学
在高职院校开展绘画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转变抽象的形象和空间的技巧。也就是说,在实施艺术教育时,教师可以教授学生空间化、色彩应用和三维透视等专业知识,并根据教科书或辅助模型等将绘画过程进行拆解,帮助学生培养认知色彩和程序绘图的能力。此外,在基础绘画课程的开展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色彩原理在现代绘画中的使用和意义进行思考,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条件,鼓励学生对色彩原理进行了解,使学生认知能力和绘画水平能够得到提高。
(二)造型设计基础教学
高职学生需要对艺术设计和造型内容进行充分了解,教师应该通过对绘画基础课的全面创新,在绘画基础课的开展中融入非素描的绘画方式,使学生对色彩和立体构造有更高层次的了解,并可以对其进行创新性的应用。例如:在开展色彩构成课堂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水彩的填色、水墨的拓印等绘图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对颜色进行融合和搭配。在设计立体构成课堂时,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在抽象方面的设计能力,组织学生使用纹理纸、细麻绳等进行花朵、挂件等手工品的制作,将造型设计的流程与美感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其在头脑中构建出实际场景,使其可以平衡和谐地处理点、线、面等方面的问题。
(三)材料运用基础教学
高职院校开展绘画基础课需要注重对材料本身的使用,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提高他们对材料的敏感性,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之间的结合所产生出的不同绘画效果。因此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轻松的氛围,使学生的大脑得到放松,让他们不受传统教学思维的约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更加熟练地运用绘画材料去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四、高职艺术教育中绘画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进行实践应用,即: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然而,目前高校的实践性课程教学相对较少,这种教育模式忽视了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大学职业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技能运用能力,将技能训练与理论知识学习并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离会降低教育的实用价值,使人才发展脱离当今的社会需求,导致高校无法为社会提供专业操作性人才。
(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教学内容是艺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积累知识的基础和前提,教学内容的质量影响着学生专业技术的应用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目前,基础绘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大致相同,基本上以素描和传统山水画为基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绘画修养,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却益处不大,缺乏创新的教学内容与较为落后的知识理念并不能满足艺术行业的人才需求。
(三)教学形式较为传统
目前,高职绘画基础教育相对滞后,绘画基础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素描,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且落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绘画教学软件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和绘画的效率,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行业的发展需要。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职业高校,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不能根据社会的需求及时作出教学形式的调整,不能为教学作出相应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只懂得让学生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发展,会使得学生的成长变得困难,不利于艺术教育的开展。
(四)教学目的性较为单一
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基础课程相比,高职学校的基础课程是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而设计的,因此,绘画基础课程应该与教育和人才定位相关。然而,当前的高职基础课教学始终遵循传统的教学目的,忽视了行业设计基础课的应用要素。教学模式和教学目的的特殊性削弱了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影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目标与定位,不能充分发挥教学的真正价值,从而影响了行业发展。
五、高职艺术教育中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想要使绘画基础课程的教学得到真正的改革和进步,就要从各个方面入手,以教学内容作为重点和核心进行改变。想要创新和改革教育内容,就必须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因此,教育内容的改革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认识到传统教学内容存在的利弊。传统绘画基础课教学对艺术设计有着特定的现实意义和基础性作用,但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并没有益处,改革创新是必然选择。教学应该据弃一味对专业知识进行输出的形式,将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进行保留,同时以一个更加有趣,更具创新性的形式呈现出来。其次,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梳理。高职院校在编写艺术教育的教材时,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进行教材编写可以使其更加贴近实际,教师可以将实际的案例作为媒介来进行知识的引导与表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最后,要注意教材的实用性。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要深刻理解教材的本质,理解教材的实用性,保证教材的专业性,为学生未来的工作起到实用性指导作用,满足职业教育理念的需要。
(二)教学方式及手段的改革
其一,在艺术教育的开展过程中,课堂性质较为特殊的专业绘画基础课的教学方式更加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社会一直在发展,教学方式必须符合时代的变化。一部分重要的基础性理论知识较为枯燥无趣、难以理解,如果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传授,学生很难真正意义上对知识进行完全掌握。在这时若采用一个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授课,学生便能够积极地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达到教学方式创新的目的,实现理论融于实际应用的效果,提高基础课程教学的效率。在实际教学中,高职院校可以将具体应用实例在理论教学中分解讲述,再结合行业发展提出创新想法,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对艺术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此外,该教学不能仅使用以往那种景观描绘的教学方式,还需要增加其他教学要素的使用,并在不同的时刻使用不同的教学元素,发挥其最大的使用价值,增强绘画的实用性。其二,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采用纸笔来进行绘画,随着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纸笔教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如:纸张浪费、修改不便、给学生造成经济负担等。所以绘画教育不能一味采用这种传统的绘画方式,减少纸笔教学的使用频率也是教学手段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当今社会科技设施多种多样,熟练地掌握和应用现代科技设施也是对当代教师和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将信息技术在绘画教学中进行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绘画教学的效率。在科技时代,科学技术融入了各行各业,艺术设计、动画制作等需要进行绘图的专业更是如此。因此,使用一些绘图软件来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前接触和了解未来工作的必备设施,为今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做好铺垫。
(三)教学保障的改革
在基础绘画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为了在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又实现教学实践的结合,学校可以和企业进行产业发展合作,形成学校教育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模式,确保教育改革能够整合教育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学校应加深对人才市场的认识,将企业和市场的要求融入到教学实践当中,使学生充分了解行业内不同企业对工作所需绘画能力的要求,以便于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目标和对未来工作的期望来设置和调整自身的学习计划。此外,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其缺少的是让学生进行实践的平台,而对于学生本身来说,其最缺少的就是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企业来构建一个让学生能够进行实践学习的平台,通过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到其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发现自身问题所在,与行业前辈进行交流和学习,获取丰富且实用的经验,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水平,更好地了解市场上的工作需求,并根据个人未来工作期望来调整自身问题,为未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受现实因素或实际能力的影响,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那么还可以采用邀请企业核心专家做兼职教师的方式,让其向学生传授一些专职教师所不具备的实际工作经验,向学生介绍企业发展的现状,并利用实际例子向学生普及各方面知识,指导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进步。通过实施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培养出符合实际岗位要求的实用性人才,为高校实现教育目的提供更好的途径。
(四)结合专业特点科学设置考核标准
高职院校在进行独立招生时,为更好地筛选出和专业特色相适应的学生,需要对考试内容进行合理化设计,设置出符合专业核心特色和招生要求的招生试题,避免因专业考试内容影响招生水平的情况发生。相关招生人员需采取一定措施来对招生规模、数量、男女比例等进行控制,选拔出一个合适恰当且符合教学容量的学生队伍,方便后续开展高效高质的教学活动。招生工作的顺利完成可以促进艺术教育工作的成功开展。学院在对新生的专业基础水平进行测试和了解之后,应当设立符合学生水平且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目标,制定严苛却恰当的考核标准,以便使学生对知识得到真正的学习和掌握,增强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使艺术教育能够符合人性化教育和素质化教育的要求,在确保教育目标可行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艺术教育的绘画基础课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还可以使教师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创意设计概念和创意表现思维的水平,帮助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基础绘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促进学习质量的稳定提高。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决定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创造性思维在课堂的讲授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绘画基础课作为一项艺术性教学内容,更加具有包容性。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积极吸纳各类绘画学派的教学观念,特别关注在时代的浪潮中所产生的一些突破性和创造性绘画基础课教学理念,并进行选择性学习。此外,高职院校应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组织校内教师、校外教师的联合,开展学术讲座,进行校内外知识交流,帮助教师探索不同方向的教学思路,创新自己的教学观点,为学生提供先进且具备创新性的指导意见。
(六)强化教学实践工作
单纯的只进行理论学习只是“纸上谈兵”,理论学习只能使学生得到微弱的进步,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使其获得真正的进步。为了更好地将艺术专业的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践中,学生们需要对实践内容有一个完整的理解,避免理论和实践在新旧知识的相互融合中彼此分离。换言之,教师不仅需要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形象设计能力,而且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拥有符合自己个人特色的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流程性的学习思维。高职院校在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时,不仅要安排学生进行现场写生和实践学习,还需要让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且恰当的指导和教育,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具体对策是:第一,在高职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低层次导师制和高层次导师制相结合的方式。当学生处于较低水平时,让基础绘画课程的教师负责学生绘画的基础教育。而学生进入高层次后,则让他们由专业教师来带领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在基础课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外实践将基础课的知识和内容整合起来,不断地充实自我,为今后的专业知识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教学时增添一些创意设计,将一些几何体进行组合。例如:在进行素描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三个球体来组成米老鼠的脑袋,帮助学生培养几何体拼接意识。第三,在开展教育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画展的方式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素描作品,让学生们之间进行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绘画资源库,让学生能够从不同性格和绘画风格的学生作品中寻找其优点进行学习,并和创造者进行交流,获取一些意想不到的创造灵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学生在得到别人的夸赞时能够提升自信心,从而在后续的创造中更加有底气地发挥个人特色,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六、结语
高职艺术专业教育需要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教师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重视学生艺术思维模式的建立,以此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绘画基础课的内涵和意义,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化,教师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考范围,培养出更好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国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美术绘画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5).
[2]熊明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精品,2021(07):78.
[3]郜歌.高职美术绘画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探究[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0(09).
[4]颜花红.新时期高职院校美术基础造型课堂中的教学改革研究[J].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36)224,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