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江苏传统音乐文化创新发展策略探究论文

江苏传统音乐文化创新发展策略探究论文

5

2025-05-06 14:44:46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音乐文化,江苏地区就出现了很多优秀的音乐形式。如形成于明代的薅草锣鼓、出现于明末时期的重要古琴艺术流派虞山派、无锡道教音乐、戏曲音乐昆山腔,以及很多大众耳熟能详的传统民歌作品。这些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可以帮助大众深入了解江苏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特点与优势,理解与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实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保护好、传承好带有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的音乐文化至关重要。

  一、江苏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现状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音乐文化,江苏地区就出现了很多优秀的音乐形式。如形成于明代的薅草锣鼓、出现于明末时期的重要古琴艺术流派虞山派、无锡道教音乐、戏曲音乐昆山腔,以及很多大众耳熟能详的传统民歌作品。这些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可以帮助大众深入了解江苏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特点与优势,理解与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实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保护好、传承好带有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的音乐文化至关重要。

  首先,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分析传统音乐文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被赋予的时代价值,可增进大众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提升自身的文化认同感,这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关于江苏音乐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当时江苏各地兴起的“南音”便盛极一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孕育了江苏各地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如今,江苏已经形成了体裁丰富、普及度广的音乐文化氛围,如江苏各地区的民歌、无锡的二胡、琵琶等,在全国享有盛誉。而苏州的昆曲更是走出了国门,成为“雅”文化的代表。音乐也成为江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近年来,江苏省在大力发展传统音乐艺术的同时,秉承着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理念,逐渐引进了众多外来的音乐艺术与新时代的音乐形式,从而满足了不同审美、不同年龄人群对音乐艺术的需求,而更重要的是,众多音乐艺术的融入,使江苏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音乐文化氛围。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感受与传播江苏音乐文化,这可谓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宣传策略。

  其次,从传统音乐文化创新性转化的角度分析,深化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自信,是实现音乐化创新性转化的重要原则。文化自信既包括传统文化本身所体现的时代感与创新特质,也推动传统文化与传统音乐文化实现创新性转化。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发挥文化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建设新环境。在国家文化政策的指导下,江苏省自2015年起实施“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与发展计划”,并分设不同专项,如昆曲在新时期发展中进行了合理创新,部分剧团针对大众耳熟能详的传统剧目进行了改编,如《红楼梦传奇》、《牡丹亭》(图1)、《梁祝》等,赋予这些传统剧目新的生命力,也创作了部分先锋昆曲,使昆曲这一传统艺术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让新一代的青年人逐步提升了对昆曲的接受度,加深了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image.png

  最后,从创新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江苏的传统音乐文化也体现了当地的历史、人文与价值观,是江苏人民思想与行为的浓缩反映。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文化自信背景下的传统音乐文化在传播形式、传播方法以及传播内容等方面都逐步实现了创新性发展,在传统音乐文化中融入时代特点,可以促进传统音乐文化更好发展。

  二、江苏传统音乐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力度不够

  在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人民群众是主体,但大众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相对匮乏。

  首先,弘扬传统音乐文化主要是通过教育,但目前经由学校教育获得的有关传统音乐文化的知识较为有限,内容学习缺乏系统化。学校对于此类知识的教学多散见于语文课程中,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并没有作为独立课程展开,这样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家强调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问题,但很多要求的提出都较为宏观,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层面,加上一些客观问题的存在,也增加了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难度。

  其次,对于传统音乐文化优劣的评判标准本身存在很大的争议,这一争议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与社会需求变化而发生变化。在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制订符合时代需求的评判标准仍存在较大的难度,需要不断研究。我国拥有多种多样的传统音乐文化,但很多都因缺乏科学、系统的保护没有获得更好发展。很多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尚停留在浅层次,因此要对传统音乐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并提升大众的文化自觉。

  (二)发展动力不足

  新时期,随着大众对精神层次的追求日益提升,文化市场也在不断壮大。随着文化产业的崛起,部分衍生的文化作品缺少传统文化的支撑,造成了传统音乐发展动力不足,究其原因,涉及不同层面。以江苏省为例,首先,部分传统音乐文化如今被大众所熟知的依然是历代传承下来的经典作品。其次,表演团队的整体水平影响了音乐作品的呈现与表达。最后,政府的资金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以确保这一传统音乐形式在民间得以存续。传统音乐发展动力不足涉及不同的层面,需要有针对性的给予发展支持,更好地激发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动力。

  (三)传播力度较弱

  传播力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江苏传统音乐文化种类多样,在江苏各地区有不同的音乐或戏剧,如南京的白局、徐州的琴书等,但人们对于江苏音乐的了解也仅限于昆曲、二胡等个别已经发展成熟的音乐艺术。所以,要建立起良好的音乐文化生态系统,就要重视丰富传播形式。在当前环境下,除了线下相关的音乐活动,借助短视频等平台传播是音乐艺术线上传播的主要途径。通过检索关键词可以发现,有关江苏传统音乐的资源,除了一些已经成熟或热门的艺术形式,更多的江苏地方音乐并没有得到有效传播。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江苏各地应加大对地方音乐的宣传支持力度,线上和线下并举,如在线下音乐节或音乐会中提高音乐艺术的曝光率,以及开发更多相关的周边产品等。有些传统音乐文化缺少对外吸引力,带有中国特色的乐器与音乐作品在发展中没有得到较好保存。青年一代喜欢西方的流行音乐,这对后续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也增加了一定的阻碍。加上有些国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相对有限,甚至存在一定的偏见。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但中国同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并不平衡,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印象也多停留在“功夫”“饮食”等层面。因此,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大力推广传统音乐文化,以此为契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江苏传统音乐文化创新发展路径

  (一)加强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力度

  加强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如可通过教育途径,开设有关传统音乐文化的相关课程,增进大众对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2023年,江苏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提出要做好对传统音乐的保护工作,加快构建政策法规体系、理论研究体系、传播推广体系,以更好地将传统音乐融入现代大众生活,全面推进江苏文化强省建设。江苏传统音乐种类众多,以江苏地区的民歌为例,全面了解江苏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歌,才能在传承中寻求发展。同时,有关江苏省民歌的保护与传承需要从全局出发,协调好各项工作,形成针对江苏民歌保护与创新发展的机制。

  首先,江苏省需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解决目前江苏省内传统文化项目传承人趋于老龄化的问题,通过有关艺术组织的协调,增加演出机会、举办交流会议,增进老一辈文艺工作者与青年工作者的交流,加强对传统音乐作品的动态保护,并利用传统音乐素材进行创新。

  其次,运用信息化手段研究传统音乐。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其中涉及数字技术与文化建设的融合问题,信息化的发展为传统音乐的保存与记录增加了研究的便捷性,也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传播争取了更多的空间。

  最后,重视江苏地区传统音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互为依存的关系。很多传统音乐包含了民间文学、民俗等重要内容,如张家港地区的河阳山歌在研究与发展中形成了保护体系,延伸了《斫竹歌》、河阳地区民间传说与农耕气象等不同的内容。拓宽了传统音乐研究领域,促进了传统音乐在当代的更好发展。

  (二)实现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策略

  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文化自信,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使传统文化在新时期重新焕发生机。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发展的根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新时期文化发展既要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又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优秀的文化作品影响大众,最重要的就是继承好传统文化,并在发展中有所创新。文化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江苏省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丰富,为了有效保护传统音乐文化,江苏省政府与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保护政策。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音乐文化需要创新。如对很多传统昆曲剧目进行了创新性改编,也陆续创作了反映时代面貌的新剧目。

  同时,可以尝试将传统音乐文化与文化产业相融合。近年来,出现了很多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设计的文创产品,可以借鉴这一思路,将昆剧中的角色与场景作为设计元素加以呈现,对昆曲起到一定的推广效果。以昆剧为例,首届昆剧艺术节参演的剧目均为经典作品,如《牡丹亭》《琵琶记》《荆钗记》《长生殿》等,艺术节的举办获得了国内外的关注,昆曲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在增强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昆曲保护方面,国家及地方政府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政策,明确了保护昆曲的任务与目标及其相关保护措施。之后的昆剧艺术节相较第一届在主题上出现了变化,在原有“继承”与“保护”的基础上开始追求“革新”与“发展”。改编与新创作的昆剧作品数量增多,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昆剧艺术风格,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也是昆曲创新发展的具体体现。

image.png

  此外,可以将传统音乐文化与江苏旅游业相结合,大力推广传统音乐文化,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帮助江苏省传统音乐文化与文化产业相互转化,形成良性循环。

  (三)提升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力

  在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也需要不断与当代文化相适应、相协调,以当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推广,将具有当代精神价值的文化融入传统音乐的创新发展中,提升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传播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江苏省其他文化产业。如近几年江苏多地的旅游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吸引了很多国际友人,可以尝试在热门旅游景点举办不同主题的传统文化展演,分不同的音乐表演形式,如戏曲专场、民歌专场等,更好地传播传统音乐文化。

  同时,江苏也要创新传统音乐的传播方式,利用好当代信息技术,扩大宣传范围,由地方性的宣传转变为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宣传,从地方政府宣传转为多元化的宣传方式。还可借助网络效应,使当地的传统音乐文化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方便不同地域的人们以更多元的方式加深对江苏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现在很多自媒体会以视频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中华传统文化,吸引了很多国外友人的关注。传统音乐文化在发展中也可借鉴这一方式,挖掘优秀的公众媒体人向世界各国展现江苏的传统音乐文化。

  此外,可以借助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传统音乐文化,在创新中突破原有的框架,创造更具时代性的作品,引导青年人接触传统音乐文化。也可借助网络,搭建音乐文化交流平台,细分不同传统音乐形式,让喜爱不同传统音乐文化的人们参与其中,更好地推广传统音乐文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江苏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现状出发,结合江苏音乐面临的困境,分析了江苏传统音乐文化创新发展策略。在当前音乐文化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江苏音乐只有保持不断创新的状态,才能够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面对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传统音乐的创新发展可以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符合当代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另一方面,创新传统音乐文化也有利于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文艺工作者需要站在传统文化发展的角度,在实践中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