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中国画线描的艺术魅力 ——线描在当代工笔画中的应用论文

中国画线描的艺术魅力 ——线描在当代工笔画中的应用论文

2

2025-04-25 16:01:1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线描作为中国画创作中表达造型的重要手段,从古至今大多艺术创作者都遵循“以线造型”这一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

       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线描作为中国画创作中表达造型的重要手段,从古至今大多艺术创作者都遵循“以线造型”这一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首先对线描的发展进行简单概述,其次对线描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进行举例说明,再次通过线描在当代工笔人物画和工笔花鸟画中的艺术创新与创造两个维度进行论述,对当代工笔画家在其作品中线描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探索当代工笔人物和工笔花鸟画的更多创新可能性和创作启发。


  传统线描的发展


  线描,也称“白描”,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在中国画创作中进行运用,以纯线条的语言表现所描绘的物体形象。中国画的发展离不开线条的发展,古人在线描技法上创造了不断变化的风格和丰富的表现力。现在,我们要对古人用线的方法进行提炼和归纳,对不同时代线描的表现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使其满足当代社会审美的需求。


  由于当代工笔画不断发展,线描这一语言表达形式已经被大众逐渐接受,线描的表现手法在工笔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作品中进行了应用。线描作为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它的艺术特点与魅力是独一无二且无法被替代的,这种淳朴的艺术表达方式需要我们不断观摩,品味线描独特的艺术价值。

  传统线描的萌芽与成熟。纵观中国艺术史的发展,线描历史久远,在旧石器时代就出现了用线条语言去表达绘画的形式,彩陶画、岩画及壁画、帛画等艺术作品中均展示出线条的运用,如《鹳鱼石斧图》《人物御龙帛画》和《人物龙凤帛画》。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国家的特殊性加速了艺术文化的发展,东晋顾恺之将“高古游丝描”发挥到极致,这一时期为后续线描的成熟奠定了基础。唐代是中国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其中人物画尤为显著,线描在这一时期也有了空前的发展。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通过线描的方式捕捉到每位帝王的面部特征通过粗细均匀的铁线描绘出其性格特点。有“画圣”之称的吴道子创造出了有顿挫起伏的“兰叶描”,状若“莼菜条”,这条富有极强节奏感的线条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被后人评价“天衣飞扬,满壁风动”并称之为“吴家样”。同时期,张萱和周昉绘画线条具有一定的韵律感和装饰性,在用线上体现了人物的个性以及身材象征,形成了“衣裳劲简,色彩柔丽,体态丰腴,颇具风姿”的唐代侍女画画风,代表作品有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北宋时期画家李公麟创造的“白描”艺术形式使中国画的线描趋于成熟,这种不施加色彩,用简单线条勾勒出形象的方式,对画家的造诣有着极高要求,这种精致细密的绘画方式非常符合文人的审美情趣,虽然是淡毫轻墨,但充满了清隽文雅的韵味。元明清时期线描的发展进入程式化阶段,赵孟頫提出“书画本来同”的理念后,将线描从仅描绘物体的外在形状这个观念中跳脱出来,人物画的表达形式也产生了新的变化。明代画家陈洪绶汲取多种理念形成了自己独一套的艺术风格,绘出了许多造型鲜明的人物,大大提升了线描的表现力。


  线描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传统线描表现形式——十八描。线描技法的代表即由明朝汪珂玉、邹德中等人总结的“十八描”,该技法最早诞生时间与创作者已不得而知,但其中蕴含的部分画法名称可见于唐代书籍中,至明代方有人开始归纳总结,形成基本程式。


  “十八描”根据各派人物画呈现不同的衣褶形态而归纳总结成这十八种不同的线描表现方法并命名。


  高古游丝描:顿笔呈小圆头状,线条粗细变化不明显,运笔较为平稳,从线条的形态上来看线条较细劲,通过控制笔尖的压力,来控制线条在纸上的状态。一般用来描绘较为飘逸的服饰。


  琴弦描:中锋悬腕用笔,多为直线,有顿挫的变化,相比于高古游丝描更粗劲且有韧性。


  铁线描:绘画中常见的线描种类之一,用笔方中带硬,与铁丝被弄弯时的形状类似,在衣纹的描绘上线条较为沉重感,在绘画时用中锋行笔,顿笔是圆头,线条看起来坚挺有力,常见于永乐宫壁画中。


  混描:是写意画的表现方法,先用淡墨皴衣纹,在墨色未干时加以浓墨,增加了线的浓厚感和美感。


  曹衣描:“曹衣出水”是曹衣描的全称,这种线条在行笔过程中较细,且线条下垂,线条多呈圆弧状,疏密有致地分散在整个画面中。


  钉头鼠尾描:线的起笔和收笔处像钉头和鼠尾,头重尾轻,线条前段肥大,后段尖锐,状如兰叶,是画家任伯年最常用的方法。


  橛头钉描:属于写意笔法。线条粗劲有力,顿笔较方。


  马蝗描:行笔曲折且柔软,在视觉上给人以力量感,起笔顿头大,转折明显。


  折芦描:线条粗,并且多直角,直线较多,多用于写意画的表现中。


  柳叶描:柳叶描和竹叶描类似,都是笔锋开始和结束处很细,中间部分稍粗,是一种虚入虚出的笔法,用一根线条的粗细来体现出虚实。


  枣核描:顿头似枣,在行笔过程中要用笔尖来描绘,相对于橄榄描要柔和一些。


  橄榄描:“十八描”中线条粗细对比最大的一种线描,起笔顿头大,头和尾尖细,中间粗大,形状犹如橄榄。


  蚯蚓描:线条粗细基本没有差别且均匀有致,线条柔而有骨,圆转有力。


  战笔水纹描:用来表现细腻多变的褶皱,仕女画运用较多,犹如山水画水纹的画法。


  枯柴描:属于水墨笔法。刚中有柔,整而不乱。在勾勒是笔上用墨较少,线条较粗,逆锋横卧用笔。


  减笔描:基本用于表现人物外轮廓,用笔简练,行笔速度较快,一气呵成,用笔中有墨色变化。


  行云流水描:线条连贯且长,有用笔如云,舒卷自如的特点。


  竹叶描:用笔中间粗,两头细,通过横卧笔锋来表现衣纹,给人以柔中带刚的感觉。


  线描在当代工笔画中的应用


  工笔人物画有着漫长的历史底蕴与发展,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不同的审美方式与审美追求导致中国工笔人物画在画面的表达上发生了极大转变,新兴工笔人物画题材与画家运用其特有的表现形式来进行创作,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表达形式和题材,绘画的创作也变得更加多元化,逐步由传统的仕女题材慢慢转变为现代人物题材,用线的方式也有了一定变化。


  何家英的代表作品《酸葡萄》中人物的线条表达了时尚和慷慨。人物的皮肤和表情,以及艺术家在描画黑裙女孩脸上的表情,都是非常逼真的,这衣服的质地一眼就能看出来,使人迷恋所描绘的这一主角。画家更多地描绘了每个静态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布局非常完整。现代工笔人物画除了按照传统方法创作的作品,很大一部分作品都采用了新的手法来表现。这些作品在美学上完全不同于传统工笔人物画,这些作品有很多新颖的创作元素。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到绘画工具的选择,再到使用的表现手法,都与传统工笔人物画有质的区别。现代创新工笔人物画有紧跟时代的表现元素,更多表现在人物服饰的线条上并且是独特的和创新的。

99a32e673702fb4fa3f45a150dd5858.jpg

  在线的使用上,李传真很有创意,她没有遵循传统工笔画长期所谓的“十八描”,而是发展了一种新的线性风格。在《民工》这幅作品中,农民工的形象生动而写实,仿佛是真实再现的场景,尤其是在人物的刻画上,他们都是真实的和典型的。通过写实手法,对农民工的刻画朴实无华,对人物轮廓的细节刻画也一丝不苟。她的另一幅作品《工棚》选择了一个农民工宿舍里的生活场景。农民工的姿态不同,要么坐着,要么躺着,要么站着,每个角色的动态姿态都处理得非常巧妙。通过《工棚》,我们会发现作品中的“线”与人物造型密不可分,包括轮廓线和细致的造型线,并不是目前工笔画中简单的轮廓和效果图。仿佛是用一支含有颜色墨水的笔,通过反复甚至无数的墨色积累而得的。简而言之,这些“线”不是“概述”,而是累积起来的。得到的是颜色和墨水的“挤压”。这种技法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西方写实主义绘画风格的融合。


  线描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的应用。西方文化不断的传播使国内的艺术家吸收借鉴了诸多,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审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也有了巨大转型和审美变化,东西方这种艺术交融与互补的形式也大大加速了工笔花鸟画的创新。线描的表现形式也有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和创新型发展。


  以“意”作为一种新的语言进行创作成为苏百钧创作工笔花鸟画的特点,线条抽象提炼,追求笔触和整体气势,表达广泛的意义。“意”是抽象而简单的,师道语言是一阴一阳是道,“一画”又是“超越边界”,线条根据其简单的特征,可以通过软硬、粗干等多种多样的线条来表达“形式上的书写”的本质。要解释中国艺术家的理解,抽象、简单、自由的线条是自然而然的。在运用变幻莫测的线条去感悟人类生活情趣的同时,体味当今世界生生不息的节律。


  线条不属于物体本身,它们不受形状、颜色、光影的限制,它们可以在艺术中自由运动并且不受限制,所有的线条都要有规律有秩序地安排在整个画面中,需要画家自身对所观察物象的提炼。中国画用简洁的线条表达你想表达的东西,可以看作“以有趣的方式塑造线条的艺术”。如江宏伟的《白鹭》用细腻的线条表现了草的密度和重量,白鹭的优雅和松弛通过线条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的线条营造出一种模糊而奇幻的艺术观念,很好强调了白鹭的悠闲态度。


  虽然当代工笔花鸟画艺术家对现实有比较扎实的理解,但一些艺术家在用线的技法上进行了改进,使之更符合当代艺术创作的审美并且顺应时代的潮流。工笔花鸟画家邹传安的作品《古冑凌烟月上时》保留了传统线描的形态,并结合西方绘画创作中造型的艺术表达特征,线条很好地描述了物体本体的形状和结构,线条的起承转合和笔断意连的表现方式生动展示在整个画面之中,由于受到西方写实造型的影响使物象在光感和体积感上做出相应改变。在东西方艺术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或许有诸多相似,但由于彼此艺术语言表达形式的不同随着历史的背景,地理位置和不同的社会生活习惯,都形成了彼此特有的艺术形态与审美特色。


  线描作为一种独特的技法在工笔画的创作中占据主要的地位,它是艺术创作中必要的一环。主要从传统线描的发展概述、线描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线描在当工笔画中的应用三方面,对中国画线描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了简单论述。在未来的创作中我们要善于使用这种技法,在创作中努力做到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创造出符合当代审美并具有想象力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