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人工智能技术对当代教学的解放与束缚论文

人工智能技术对当代教学的解放与束缚论文

3

2025-04-19 15:49:5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和教育技术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也会发生重构。[1]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显著增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也能够借助虚拟情境对学生展开教学。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和教育技术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也会发生重构。[1]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显著增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也能够借助虚拟情境对学生展开教学。人工智能技术为当代教学活动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师生关系以及价值取向上为教学活动带来新的挑战。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教育辅助手段,利用该技术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当代教学的解放与束缚,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当代教学;解放;束缚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对人们的生产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将人工智能技术列为国家发展规划,并强调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形成智能学习的全新的教育体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重构学校的教学生态,将教学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生态的转型和升级。


  一、人工智能技术为当代教学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一)增强学校的教学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经过不断发展与完善,对学校的教学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为学校的教育活动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教学效率长时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发展中关注的重点问题,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数据展开分析和计算,能够显著的增强学校的教学效率。帮助学校更加精准的确立教学目标。学校的教学效率不高具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其中重要的因素学校未能结合自身的教育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致使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消耗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但是往往却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质量。对于学校来说,要想建立准确的教学目标,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还需要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展开预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凭借教学管理经验了解相关教育信息,但是准确性往往差强人意。[2]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数据展开全面的研究分析,能够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想动态,还能够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特点展开分析,教师能够结合这些数据调整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活动更加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借助数据建模,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来预测教学活动能够达到的最终效果,这样教师在制定的教学目标也会更加的具有针对性,教学活动也会更加具有效率。


  (二)方便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


  长时间以来,由于学校的人数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展开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很难得到有效的落实。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为学校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3]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特征展开全面的分析,包括认知方式、知识基础以及能力水平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满足学生创新发展的需求。[4]具体来说,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自身的能力基础相对薄弱,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觉得吃力,从而出现迷茫感。此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展开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降低课程学习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的信心,有利于提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往往具有很好地适切性,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由于不同学生之间的认知方式以及兴趣爱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学生呈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使他们在愉快地学习环境中学习新知识。

  二、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在发展过程中,也给学校的教学活动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学校的教学理念更加偏向于技术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情感以及价值观念塑造则缺乏关注。虽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展开全面的分析,但是教学目的还是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换句话来说,学校的教学目标并非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即便在教学过程中会有部分数据会涉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但教学目的更多是为了强化学生的认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教学活动不能培养学生的品质,那么教育过程则会缺乏人情味。从教育的本质上来说,教育活动其实是一场心灵的沟通,如果单纯依靠机器,是很难实现对人的培养的。


  人工智能时代,师生之间的交互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组成的交互过程,既具有情感因素,也具有友爱因素。[5]但是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还不够成熟,使得教学过程变成纯粹的物理过程。学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很难产生相关心理活动。从教学过程的角度来分析,人工智能技术虽然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很难实现深层次的情感互动,也会影响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技术规则逐渐演变成权威性的东西,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这种情形下,世界逐渐演变成单向度的世界,人们也会逐渐失去主动性和自由性。[6]学校的教学评价往往源于课堂教学情境,既包含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包含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情况,譬如说发言次数、面部表情以及肢体语言等等。但是在当前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学生的思想和品德缺乏关注,对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很难展开全面的评估,因此这种教育评价方式很难评估教学情境。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重要的变化,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控制者,学生的主体价值得不到发挥,成为被控制的对象。[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学习过程展开全面的监督。这也说明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教育者的控制。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借助人工智能设备展开自主学习,教师的作用和价值被进一步弱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在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中开展自主学习,人工智能设备还能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特点对学生展开个性化的评价,这样也会导致教师很难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很难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教育。


  三、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教学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回归教育教学的本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论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活动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基于这个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活动才会具有价值和意义。从本质上来说,人工智能技术只是学校教书育人的辅助工具,回归教育活动的本质才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开展情感式教学。[8]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深入的分析,借助这些数据信息,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风格,对学生展开情感式教学,引导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9]为了提升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有效性就,教师需要建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技术手段只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提升育人的质量,人工智能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的目的。虽然对媒体技术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为了沟通与交流,从而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递。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实现更好地育人效果,这显然是有违常理的。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需要对关注学生的情感,还需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在互动过程中阐述自己的观点,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工具,将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能够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认知这个世界。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深刻意识到,虚拟世界不论怎样精彩这只是一种认知手段,并不等同于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对于学生来说,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现实世界。为了避免学生出现落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开展一些教学实践活动。

9f1c14d5365968ae9c09aaa2ae96672.png

  (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人工智能技术和教育技术深度结合后,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着改变。[10]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避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展开全方位的控制和约束,这样会让学生对教学活动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展开全面的分析,其初衷是为了增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却在无意间对学生展开了全面的控制,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自由。教师需要深刻意识到这一点,需要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人工智能技术,利用该技术的初衷是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服务的,并非对学生展开全面的控制,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专制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警惕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建立正确的育人观念和技术观念,学生作为有思想的独立个体,人工智能技术应该是服务于学生,而并非维护教师的权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正确地看待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自己身上肩负的教育责任不能完全转让给人工智能技术。有的教师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缺乏正确的理解,认为教师的工作岗位会被人工智能技术所替代。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甚至能够更好地收集学生信息,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等等。但是教师肩上的教育职责却并非如此,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具有育人的职能。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和人格魅力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育人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耳濡目染、循序渐进的过程。人工智能技术能实现教书的职能,但是在育人环节,人工智能技术往往是有心无力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很难对学生的灵魂进行塑造,也很难对学生的人格产生影响,因此也很难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很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需要正确处理好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展开价值引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参与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


  首先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度,结合学校的教育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在人工智能时代,由于信息网络的高度开放性,人们在网络中的个体行为有着很强的隐蔽性,如果单纯依靠道德和人们的自律去约束,是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只有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才是切实可行的路径。为了增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学校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明确相关组织、团体以及机构的访问权限。此外,强化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也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耐心地对学生展开法治化教育,是学生在上网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范,具有较强的数据保护意识,在上网过程中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此外,学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机制,重视教育监督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具体来说,学校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打造防御体系,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保障教师和学生的隐私,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避免教育数据受到不法分子的恶意攻击。在信息化教育发展过程中建立监督处罚体系,结合学校的教育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出教育信息泄露管理机制,并使其规范化和法治化,对于违法获取教育信息的行为予以严厉的打击,促进人工智能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11]需要注意的是,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建立终身学习意识,在培训中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还要具有合作学习意识,能够和其他教师之间展开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借鉴对方的教育经验,对教学过程展开深入的反思,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信息化素养。


  四、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人工智能视域下,教学生态结构发生了改变,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增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得学校的教育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学校来说,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出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泽林,伊娟.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教学生态重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8):34-41.


  [2]董婷婷.智慧教育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如何推动教学变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8,(10):86-88.


  [3]杨现民,骆娇娇,刘雅馨,等.数据驱动教学:大数据时代教学范式的新走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2):13-20+26.


  [4]杨璐.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职业观的转变路向及其实现[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13):121-122.


  [5]周美云.机遇、挑战与对策: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变革[J].现代教育管理,2020,(03):110-116.


  [6][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48.


  [7]徐辉.新技术背景下中小学教学方式的变革[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34(01):34-42.


  [8]苏培华.探讨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J].电子世界,2012(8):76-77.


  [9]徐晔.从“人工智能教育”走向“教育人工智能”的路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12):81-87.


  [10]王文姬,雷尚君.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师角色困境与重塑[J].高教学刊,2024,10(31):99-101+105.


  [11]宋来.人工智能推动教育改革的实践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0):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