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浅析《你们这群狗强盗》的艺术表现与人物刻画论文

浅析《你们这群狗强盗》的艺术表现与人物刻画论文

4

2025-04-19 15:02:0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整篇文章通过对威尔第创作这部歌剧的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手法为切入对象,把这部歌剧中第二幕黎戈莱托的唱段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将这首唱段的音乐部分与人物演唱时的情感相结合,从而对《你们这群狗强盗》有一个合理的认识。

       摘要:本文是以19世纪著名作曲家G·威尔第的歌剧《弄臣》中的主人公黎戈莱托的唱段《你们这群狗强盗》为研究内容。整篇文章通过对威尔第创作这部歌剧的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手法为切入对象,把这部歌剧中第二幕黎戈莱托的唱段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将这首唱段的音乐部分与人物演唱时的情感相结合,从而对《你们这群狗强盗》有一个合理的认识。


  关键词:威尔第;弄臣;人物刻画


  “你们这群狗强盗!”这是来自宫廷中一位驼背弄臣口中的怒吼,这是来自身为父亲的宫廷驼背弄臣口中的怒吼,这是来自一名父亲对暗中绑架自己女儿的众朝臣们的怒吼!


  威尔第总能用自己独有的方法在歌剧作品中将复杂人物的内心情感准确的传达给观众,而在《弄臣》这部作品中,主人公黎戈莱托更是多重人物性格混为一身,这给音乐创作者带来了极为严峻的挑战,既要表现出宫廷中讨好主人的小丑,又要表现出身为父亲对女儿的爱,还有身为残疾人而遭受众人嘲笑随之报复众人的心理,这都需要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体现出来,但是威尔第不仅出色的塑造了这个角色而且还做出了大胆的尝试!


  一、《你们这群狗强盗》综述


  (一)歌剧《弄臣》概述


  威尔第的歌剧《弄臣》是他歌剧创作的新起点,同时也是整个歌剧史上的一次突破。“真正显露威尔第天才的作品就是《弄臣》”,这是来自意大利的歌剧大师罗西尼对这部歌剧给予的极高评价。在这部歌剧出现之前,多数的意大利歌剧都存在着诸多影响歌剧真正魅力体现的不完美之处,比如剧本的写作趋向于单调,剧情不够吸引观众,人物关系过于简单;而《弄臣》这部歌剧本身是建立在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国王寻欢作乐》这一作品上,在故事的剧情这一方面就保证了能够吸引观众,而且威尔第还增加了剧中主要角色的数量,以此来丰富歌剧的演出效果。


  (二)作曲家G.威尔第创作《弄臣》的创作背景


  G.威尔第在创作歌剧《弄臣》时正处于欧洲大革命最为波动的时期。由于革命的波动使得威尼斯的政治一直无法安稳,导致歌剧无法在威尼斯上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849年奥地利人民重新统治,才批准一部分的音乐活动可以举行,尽管是这样,也都必须在进行前经过警方十分严密地检查,而《弄臣》就是在经过了这一系列的风波之后才终于在舞台上展现给观众。而需要警方的检查是因为当时的警察背负有检查舞台的职责,他们不敢承担戏剧演出而引起的社会动荡的后果,所以《弄臣》遭受了很多的猜忌。在《弄臣》谱写的过程中,因为政治的干涉,所以掌权者多次要求更改剧名。但是威尔第非常的固执,不愿意修改任何一个片段。好在当时有一位本地的警察局局长是歌剧迷,而且又对威尔第特别崇拜,他十分想听这场新歌剧,于是建议威尔第以虚构的角色来替换剧中的真实人物,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上演并不影响戏剧的价值,随后得到了威尔第认可。起初是《国王的娱乐》,之后是《诅咒》,这些都是由于政府的阻挠不能使用的剧名。在1851年1月12日,对原有剧本做出修改后,最终定名为《弄臣》。


  (三)《弄臣》第二幕剧情简介


  《弄臣》是威尔第创作的三幕歌剧,开篇序曲十分沉重,暗示了这部歌剧最后是以悲剧收尾。第一幕交响乐队音乐与开篇序曲风格迥异,体现的正是宫廷整日寻欢作乐的一幅景象。


  第二幕开场是在宫廷中曼图亚公爵的内室中展开,公爵沮丧的坐在沙发里,正为重返弄臣家中却发现人去楼空而苦恼。他对失去的吉尔达不停的倾诉爱意,但在第一幕中作者已将公爵玩弄女子感情的特性传达给了观众,此时的告白更是将他对爱情不忠的人物特性展露无遗。


  就在公爵怅然若失之际,众朝臣一拥而入,他们向公爵炫耀已经把黎戈莱托的情人给主人抢来了!在得知有新的目标后公爵立马把吉尔达抛之脑后,他的兴趣已经转移到了黎戈莱托的“情人”,在一番了解后,公爵才意识到他们口中黎戈莱托的情妇竟是他寻而不得的吉尔达,他面露喜色,赶忙询问姑娘在哪里,大臣们告诉他已将吉尔达带到宫廷,公爵大呼:“我已魂飞天外!”再次高歌自己对爱情的虔诚,但大臣们却暗自嘀咕,看看他的样子,像变了个人一样。与此同时,黎戈莱托哼着“啦啦”小调出场,他在众人面前故作镇静,可是朝臣们已看透他的伪装,像往日一般戏弄他,《你们这群狗强盗》就在这个时候由弄臣演唱,他用尽一切办法寻找吉尔达,恳求众人交还他心爱的女儿,可是苦苦哀求还是无果,他心痛地失声痛哭。就在这时吉尔达从公爵房间跑出,她向父亲叙述了整个经过,但是他并不恨公爵,她也恳求父亲像他一样原谅公爵。可是弄臣此时已被仇恨蒙蔽双眼,他为自己女儿的遭遇以及公爵的所作所为而感到怨恨,他决心刺杀公爵来作为复仇的手段。女儿极力阻拦,可弄臣怎么能够听进女儿的劝告,复仇的种子已经在他心里扎根,第二幕在父女二人的重唱中落下帷幕。


  二、作品分析


  (一)咏叹调《你们这群狗强盗》音乐分析


  这首咏叹调共有69小节,在对谱例以及歌剧演出时的录像进行研究后,将《你们这群狗强盗》根据旋律伴奏织体以及人物内心情绪的变化分为四个部分,威尔第作为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他将音乐与人物的情感合二为一,紧密联系了起来。笔者将通过对这四个部分的小节分布、调性、伴奏织特点以及弄臣情绪变化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特点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进行罗列和对比,以更为简洁明朗的方式来对本首曲子进行音乐分析。

  伴奏织体特点伴奏高音呈现一个起伏不大的较为平稳的级进,中低音为柱式和弦,伴随着在强拍和弱拍出现。这个部分整个伴奏给人急促感,伴奏织体以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为主,中低音区的强拍和次强拍以柱式和弦出现,在其他弱拍则是同音进行的连续十六分析音符。到这个部分结束时,伴奏高音旋律位置转为同音进行,中低音区转为四分音符的柱式和弦跟着节拍出现。从42小节开始,调性发生转变,整个伴奏织体的情绪也发生变化,不再是急促起伏的旋律,变成了整体走向为下滑的流动性更强的纯八度音程进行。整个伴奏随着歌者的情绪越来越悲伤而稀疏,着重体现歌唱旋律的忧伤。这里的伴奏织体低音位置以上下浮动弧度非常大的级进为主,高音位置与歌唱旋律相呼应。


  弄臣情绪变化痛斥众朝臣狂烈威胁绝望痛哭苦苦哀求咏叹调《你们这群狗强盗》的第一句,也是主人公黎戈莱托在发现自己中计,自己最宝贵的女儿被众朝臣绑架后,做出的陈述:对,我的女儿!获得这样的胜利,哼,你们一定很得意?在这里!她在这里,快让我进去!谱例中的表情术语“allegro assai moderato”的意思为:“非常温和的快板”,首先肯定它是快板,但由于后面有“assai moderato”这个定语,所以这个快板的速度就受到了制约(限制)。快板的速度为每分钟132拍,而“非常温和的快板”的速度就比正常的快板要慢,但是快和慢都一定要有节制。在这一段使用这样一个速度,体现黎戈莱托虽然发现自己中计,但还不能表现出慌乱,他在给众朝臣传递一种不慌不忙、淡定从容的假象。但是他知道自己心如刀割、急切难熬,为女儿的处境感到担忧,这两种情绪的交集,制造出这首咏叹调的第一个冲突,紧张急切的心与在朝臣面前的伪装互相碰撞,于是作曲家用这样一个速度来体现黎戈莱托内心的真实情况。


  全曲是由c小调为整首歌曲的开头来引入的,节拍为4/4拍,伴奏织体的高声部呈现一个波浪式的起伏,对应的是弄臣急切不堪的心情以及对众朝臣的憎恨,这样的心情使得他无法平静下来,而低声部却保持着同音进行,暗示了故事的结局不会因为弄臣的怒火而有任何的改变。


  (二)咏叹调《你们这群狗强盗》演唱分析


  这首咏叹调对于男中音来说是一个难度极大的挑战,首先这一唱段出自威尔第的歌剧《弄臣》中,威尔第所写作的音乐旋律与人物所要表达的情感紧密结合,歌者在演唱时不仅仅要能够把跌宕起伏的旋律唱准,还要把转换频繁的宣叙调与咏叹调做出对比,而且这首唱段中,主人公的情绪也随着音乐在不停变化。


  在演唱时,一定要考虑到人物的特性,比如弄臣是一位残疾人并且对深受当时社会所给予他的歧视,多重压力下导致人物的性情是既具有对社会不满又对自身遭遇而感到悲哀。这里就要求歌者要根据人物的心情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歌唱方法。在这首作品中尤其要抓住人物层层递进的情绪,在众朝臣阻拦黎戈莱托寻找自己的女儿时,声音要铿锵有力并且共鸣集中,要将弄臣痛斥朝臣们的情感表露出来。而在威胁痛斥无果后转为哭泣并苦苦哀求时,声音又要舒缓饱满,充分运用胸声并且要用更强的气息来支撑,要把弄臣绝望的内心表演出来,传达给听众。


  三、黎戈莱托人物详解


  (一)人物音乐形象分析


  在《弄臣》这部歌剧中,黎戈莱托作为第一主角,他的音色是中年男中音,这种情况在之前的歌剧中并不多见,一般担任歌剧主角的都是音色明亮鲜丽的男高音,但是威尔第却果敢、准确运用了男中音这一音色特性。威尔第在对角色定位时,就综合了他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驼背的小丑受尽了社会的折磨,不可能会拥有开心敞亮的音色,所以赋予它男中音的角色定位;而作为宫廷中公爵的附庸,众臣眼中的小丑,他也不会是光明正大的角色,所以要给他能够传递给观众这一感官体验的音色。而且他同时也是一位父亲,综合各方面,只有男中音的阴沉,浑厚还有宽广的音域能够胜任。这是作曲家对这一人物音乐形象的精准树立,也是最能够彰显歌剧情节戏剧性的人物形象。


  (二)人物戏剧形象分析


  在这部歌剧中,黎戈莱托作为第一主角,是所有角色里戏剧性最强的一位。他的身份具有“双重性”:在宫廷,他是主人曼图亚公爵的“弄臣”,是身份卑微的奴仆,而回到家里,他又是心爱的女儿的父亲。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又是残疾人,生存的压力迫使他不得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去做超出道德底线的行为。跟随着到处拈花惹草、不在乎手下其他朝臣的公爵,为了满足主人的欲望去为他出谋划策,想方设法地勾引众朝臣的妻女,由此引来了同僚的怨恨。而为了使主人开心,甘当一个小丑,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对朝臣们肆意嘲讽,这就使得朝臣对他已经是一个极其愤恨的态度。可当黎戈莱托回到家后,他面对自己亲爱的女儿,一改在宫廷中令人厌恶的面目,对女儿他只有满心的慈爱,生怕她遭受这世界的腐蚀,并且对女儿隐瞒自己的工作,不愿被女儿看不起,也不想她为自己担心。


      就这样一个设定,让黎戈莱托始终处于一个痛苦的状态下。身为父亲,他对女儿百般呵护,浓烈的父爱充斥他的心中。作为弄臣,一个卑贱的仆人,每天奉承带着主人,戴着虚伪的面具示人,还要面对因为满足主人的淫欲而得罪的一众朝臣。这所有的压力都在发现女儿被朝臣们绑架送给曼图亚公爵后爆发,歌剧的第一个强烈的戏剧冲突出现,往日黎戈莱托对朝臣们做的丑陋勾当终于降临到了自己身上。


  四、《你们这群狗强盗》艺术情感表现及戏剧冲突的诠释


  (一)人物性格刻画对艺术情感的推动力


  这首咏叹调是作曲家威尔第对弄臣这一人物形象刻画最为细致的部分,从歌剧开篇的小丑,到第二幕中对女儿充满浓厚关爱的父亲,到这首唱段的演唱,作曲家一直在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观众黎戈莱托这一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第一幕的“驼背小丑”,驼背是弄臣生理上的缺陷,而成为小丑,却是命运对他的安排,他无力改变自己悲惨的生活,只能堕落于和曼图亚公爵干着拐卖其他王公大臣妻女的勾当,受尽众人的谩骂和侮辱,他只能从他们愤怒的反应中获取快感并以此为乐。威尔第对他的这一刻画使得观众对弄臣这一角色既同情又怨恨。同情他的身世,但对他与曼图亚公爵的所作所为却感到厌恶。这正是作曲家高明的音乐创作以及通过不同的音乐表现去推动人物的情感特点,并使之与观众产生共鸣。

e01fbafb77ef285b4327f15cf61ea67.png

  (二)剧情设定及人物遭遇激发戏剧冲突


  作曲家将这首咏叹调放在弄臣发现女儿被公爵和朝臣掳走后,为寻找女儿与王公大臣对峙时演唱。在此之前,黎戈莱托一直是加害者的身份去陷害其他人的妻女,而在此刻的人物角色转换,是这部歌剧体现戏剧冲突的第一个点:黎戈莱托终于迎来了命运的审判,作恶多端的他在这时体会到了之前被他所害的朝臣们的感受。他为自己亲爱的女儿吉尔达因为自己而遭遇这样的不幸感到懊悔。在宫廷寻找女儿时,他与朝臣们对峙,语气强硬,此时的交响乐团以同样强烈的音色来衬托弄臣的愤怒。在恐吓无果后,弄臣由强转弱,向各位朝臣阐述自己女儿对自己的重要程度比任何珠宝都珍贵。他只能向一位玛鲁诺的老爷求助,希望他能心软,放过自己的女儿。但是众人依然不肯开口告诉他女儿的下落,弄臣只能可怜的祈求在场的各位把女儿还给自己,并劝说他们这对各位毫无损失,但女儿却是自己的整个世界,他不停地拜托大臣们可怜一下他,最终朝臣们仍是无动于衷。作曲家在这个部分,使观众对黎戈莱托的同情达到一个高潮,通过演员深情的演唱以及音乐的渲染,将父亲对女儿的关爱之情推到一个制高点。


  五、演唱过程中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对所处剧情的定位


  (一)作曲家刻画人物的表现


  威尔第对于歌剧中人物的刻画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从不向观众传达自己对于歌剧中人物的看法,也不评判对错,他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对人物性格的描述以及戏剧冲突的处理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在弄臣发现女儿被朝臣们绑架走以后,他到宫廷中寻找自己女儿的下落,在见到众朝臣后,他并没有表现出女儿丢失后的恐慌,仍然拿着自己平日里手持的小丑玩偶,哼着自己经常哼着的小调“啦,啦!”登场,装作往日的样子找寻吉尔达的身影。这段对黎戈莱托细致的刻画,生动的表现出了这位弄臣在女儿丢失后,仍然在众朝臣面前强装无事。而在发现女儿确实是被众人绑架后,黎戈莱托再也无法伪装下去,他怒声呵斥众人,要求把自己的女儿吉尔达交出来,可是朝臣们怎会如他所愿。于是作曲家在此处为弄臣谱写了咏叹调:《你们这群狗强盗》。这首歌曲将弄臣丢失女儿的心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在这段咏叹调中,首先是一段宣叙调,弄臣向众朝臣们表白:吉尔达是自己的女儿,承认他们获得了胜利,随之便要跑进去寻找吉尔达,可是被众臣阻拦。交响乐队的音乐随之高涨,弄臣大怒,音乐在达到高点后转换成了急促的弦乐,此时咏叹调部分开始,黎戈莱托将他们称为强盗,这一段可以概括为“弄臣的怒吼”;可是在恐吓无用后,音乐由强转弱,从紧张的弦乐变缓,黎戈莱托的情绪也进入到了哭泣的状态,他四处祈求,仍然无法得到众人的帮助。他开始自言自语,哭诉着女儿对自己的宝贵程度,最后再次向众人绝望的求助。在这一咏叹调中,威尔第运用自己成熟的刻画人物的方法,使弄臣这一人物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充分展示给了观众。


  (二)作曲家的歌剧音乐思维


  威尔第作为世界歌剧史上最为杰出的戏剧家和作曲家之一,不仅仅是因为他创作了一系列伟大的歌剧作品,他也用自己的行为去践行着由瓦格纳所提出来的“歌剧是用音乐展开的戏剧”这一理念,并且通过创作的经典歌剧作品去实现这一理念。通过对威尔第进行的初步了解便能得知,他一直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进行音乐创作,从歌剧的故事题材到演员的敲定以及最后的歌剧演出排练,他每一项都亲力亲为,并且无底线的忠于艺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音乐能够最完美的呈现给观众,当现行条件无法满足自己的音乐追求时,他甚至会更换自己的创作者。


  在歌剧音乐创作中,威尔第追求音乐与人物性格交相呼应,他所谱写的多是性格复杂、内心矛盾、充满戏剧性冲突这些特点于一身的人物,他渴望去挑战自己身为作曲家在进行音乐创作时面临的难题,这无疑会推动自己的写作空间,并且将真实复杂的人物形象生动地传达给观众,这是他在歌剧方面所极力追求的方向。在《你们这群狗强盗》中,主人公黎戈莱托的唱段给人印象是极为深刻的,当他在演唱这首咏叹调时,内心是煎熬的,既要忍受女儿丢失的煎熬,又要委曲求全,歇斯底里的去哀求往日欺侮他的众朝臣,这些复杂的情感被威尔第用细致入微的音乐勾画了出来。这首唱段中黎戈莱托情绪的转换,威尔第也通过整个乐队与人声的对比变化,悄然的表达了出来,牵动着观众的思绪跟随着音乐的进行而发生变化。


  结语


  《你们这群狗强盗》是威尔第歌剧《弄臣》中最代表性的男中音咏叹调作品,在阅读和研究了与这部歌剧和作者相关的书籍后,笔者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并且大胆的将自己的见解也阐述到了文中。作为戏剧男中音必要尝试的曲目之一,这首歌曲融合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特点,将二者穿插于整部作品中,并且作曲家通过巧妙的音乐手段把人物的内心以及情感变化体现了出来。这部作品值得歌者非常深入地去了解人物内心以及性格特点,在演唱时要准确把握音乐变化的时机,将最好的音乐传达给观众。上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是本人在深思熟虑后写下的文字,如有表述不到位的地方请谅解。

参考文献


  [1]陈琼.对歌剧《弄臣》中黎戈莱托的三首咏叹调的价值解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S1.


  [2]盛辉.浅析威尔第歌剧《弄臣》男中音角色的演唱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9,28.


  [3]字然.歌剧《弄臣》中男性角色形象分析[J].民族音乐,2019,1.


  [4]孙允文.可憎的小丑心碎的父亲——析威尔第歌剧《弄臣》[J].群言,2018,1.


  [5]高阳.歌剧《弄臣》中利格莱托悲剧性命运之成因[J].北方音乐,2016,2.


  [6]杨倩.丑陋与美好并存的身心畸形者—歌剧《弄臣》中的黎戈莱托形象评析[J].大众文艺,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