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方法探讨论文

2025-04-19 14:27:1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以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点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南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点的现状分布情况、类型和特点、保护与利用现状、红色文化宣传情况,分析了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现存问题分析,提出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提升的有效方法。
摘要:南京具有众多内涵丰富且价值高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发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文章以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点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南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点的现状分布情况、类型和特点、保护与利用现状、红色文化宣传情况,分析了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现存问题分析,提出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提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方法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将马*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先进文化资源[1]。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赓续*色基因,有利于发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点特点
南京是中国共*党人“雨花精神”“梅园精神”的形成地,是中国共*党领导的隐蔽战线斗争的主阵地,是区别于多数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2]。
2021年,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公布了红色文化资源点共165处,包括重要历史事件或战役旧址、烈士事迹或墓地、革命人物和重要领导人的故居、重要机构或会议地址。这些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点分布在南京的11个区内,其中,六合区和溧水区分布的革命旧址最多,分别为32个,占南京市革命旧址26%,高淳区和秦淮区各19个、江宁区17个、鼓楼区15个、玄武区14个、江北新区7个、浦口区4个、雨花台区3个、栖霞区2个、建邺区1个。资源点呈现出三区两线十三片的分布形态,“三区”是指市域北部的竹镇-金牛湖、中部的主城和南部的横山-淳溪三个红色文化集聚区。“两线”为东、西两条区域联络线。“十三片”为雨花英烈片、两浦铁路工人革命斗争片等13个主题片。
二、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措施
(一)相关政策文件
建章立制是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措施。国家、省、地方相继出台了政策文件。其中,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指出与革命运动相关的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史记、实物、代表性建筑应受到保护。江苏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2003年出台了《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2024年通过了《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2018年,南京市开始组织编制《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系统梳理了南京的红色文化资源点的布局,合理规划了保护总体目标,制定了保护和传承方法、策略。同年,开展实施《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了保护利用的具体策略和技术路线。2021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列入地方立法。
(二)保护与传承方面
1.保护现状
南京165处红色文化资源点中,已纳入南京名城保护名录有62处,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处,南京党史教育基地20处。归政府主管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点为53处,归企事业单位主管的为26处,归私企或私人主管的为11处,其他情况的为75处[3]。其中,有78处免费开放,是南京市爱国主义宣传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了红色资源的社会价值。
2.革命文物保护情况
在革命文物保护方面,以南京博物院为代表,制定了《南京市博物总馆革命文物藏展环境预防性保护方案》,根据革命文物的不同材质进行了分类、信息采集与病害表征观测,对受损文物进行修复,规范了文物防潮、防尘、防虫、防霉、防火、空气净化等日常维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延长革命文物的保存寿命。同时,完善革命文物库房管理、出入库制度,保证文物的安全性。
3.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方面
南京在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方面充分结合展馆、媒体、学校、旅游和研学机构开展。
(1)通过活动、展览、微视频等形式面向市民开展红色文化宣传。如,南京市图书馆每年组织红色文化活动不少于5项;南京市博物馆与总统府联合举办了“渡江战役胜利和南京解放70周年纪念活动”;“中国南京红色在线”平台上线,并推出了系列微视频《南京红色100》等。南京以多种形式展示了红色资源内涵,让人们充分了解南京红色历史,发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2)积极开展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南京市各大高校结合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育人活动,较好地促进了文化育人的成效。南京许多高校开设第二课堂和暑期社会实践,发挥思政育人功能。如南京师范大学成立“思政‘斗争艺术’大矩阵构建”实践调研团,以探寻贯穿革命历史的斗争精神为主旨,充分发挥青年能动性和创造力,用活用好丰富的红色资源。
(3)面向青少年开展了寻访感悟、实践打卡、仪式教育、研学、夏令营等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如,梅园新村纪念馆举办的“红色少年诵读红色经典”“国旗与少年”“小小报务员”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南京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与龙虎网联合推出“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点寻访阅读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争做强国少年”专题活动;江北新区教育和保障局开展了“行走的政治课”活动等。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活动,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余生活,也为带领少年儿童追寻红色印迹、见证时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窗口。
三、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由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面较多,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理论研究较少,系统性不足
截至目前,通过知网搜索以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为研究的文献共22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高校红色文化课程教学、红色文化资源现状调查与保护利用、文创产品研发等方面。可见,相关研究文献数量较少,研究视角较单一,以宏观建议为主,未形成整体性、系统性的理论框架体系。
(二)资源点损毁严重,保护面临挑战
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点保护呈现三种情况。一是保护良好型。主要为全国重点文物、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雨花烈士纪念馆、梅园新村周恩来纪念馆等,共涉及红色文化资源点78处。二是亟待修缮型,主要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或者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这类遗存大部分损毁较严重,亟待修缮,如姜铨旧宅——陈毅暂住地旧址等。三是损毁型。由于先期缺少系统规划、保护和修缮,导致一些革命旧址、革命文物损毁,目前南京市现存的165处红色文化资源遗址中有68处已无迹可寻。如:青年抗日救国训练班遗址、中共中央社会部上海情报站南京情报组遗址等。
(三)展陈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点的展陈方式较为单一,趋同化严重。很多纪念馆、革命旧址的仍以图片、文字、文物展示、讲解等静态方式作为主要展陈手段。而VR、AR、元宇宙等数字展陈手段运用较少,参与性与互动性不够,吸引力不足,不能迎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有些红色文化场馆位置较偏、交通不便,缺少宣传推广,社会认知度不高,导致参观人员少,整体的利用率不高。同时,在宣传过程中,资源点未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元素,缺少特色定位,导致红色文化的感染力激发不够,未能深入人心。
四、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提升的方法
(一)健全保护制度
南京市先后出台了《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条例》与《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卓有成效。但由于红色文化资源类型多样,内涵广泛,涵盖了革命旧址、纪念碑、革命文物、文献资料、革命故事、革命口号等,因此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条例应该区别对待,既要有对红色文化资源评估定级的规定,也要有分类分级保护要求和利用制度,以及红色文化资源日常运营、管理、维护的条例,更要有损毁红色文化资源的处罚规定,形成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立法保护制度。
(二)完善保护规划方法
针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方法应该坚持规划引领,2019年南京开始实施《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规划依托“全面保护、应保尽保”“多元利用、系统整合”的两大保护利用策略,提出了红色文化物质资源的保护利用要求和非物质资源的保护与弘扬传播措施。在执行资源保护专项规划中,一是政府要加强实施评估,综合考量规划实施是否科学、目标是否达成。同时,规划的执行应体现老百姓的主体地位,鼓励广泛而有效的公众参与共建,促进规划的有效实施。二是,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中,政府各级部门应明确职责和分工,制定实施计划。可设立专门的机构,组建规划、地质、文物、建筑、测绘、施工等专业人才队伍,系统分析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特征,研究分类保护方法、修缮措施等。三是,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应与旅游开发、绿色生态营造、人文景观建设、民俗文化传承、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考虑,统筹资源、优势互补,使红色资源在保护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
(三)创新红色文化传承方法
传承红色文化,有利于人们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有利于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向深入,营造良好的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氛围。红色旅游作为传承红色文化的主要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失去了往日的热度,人们对展览馆参观的模式产生了一定的视觉疲劳。因此,红色文化传承形式需要不断创新,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借助新媒体优势、采用多样化手段来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效能,增加红色文化对大众的吸引力。首先在整合多方资源方面,当地红色文化的宣传可通过地方学校、社区与纪念馆、军队联合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如唱红歌、读红色经典、红色作品创作比赛、社会实践、争当志愿者等;红色文化资源主管部门可与设计师、设计公司合作创作红色文创产品;政府主管部门可与旅游公司、研学机构共同打造红色教育活动路线。其次,在借助新媒体方面,一方面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哔哩哔哩等APP进行红色文化宣传报道,传播方式更为立体丰富。另一方面,借助三维扫描、建模、VR、AR等数字媒体技术,获得革命旧址、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的电子数据资料,进行复原,可进行革命旧址情景化展示、人机体验交互,实现数字化传承的目的。再次,在多样化手段方面,可突破传统的文字、图片、讲解介绍,可以通过制作视频、红色短剧、歌舞展演等多种方式向人们呈现红色文化,用人们可感可知的形式,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基因入脑入心。同时,红色文化传承也要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需要开发新的传播形式,扩展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
(四)塑造红色文化特色品牌
将品牌理念引入红色文化传承利用之中,通过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达到红色文化教化育人的功效,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爱国爱党、缅怀前辈的精神需求,进而引导人们在新时代继承发扬优良传统,持之以恒地迈进强国复兴的伟大征程[4]。红色文化特色品牌的打造,需要立足该地区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从整体上理解其蕴含的红色文化,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提炼精髓,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同时,运用不同的形式讲好历史故事,基于红色资源设计高质量的红色文创产品、纪念品,最终形成如“雨花英烈精神、梅园精神、渡江精神”等彰显地方特色的品牌,将红色基因不断传承发扬。
五、结语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是国家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支撑、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红色文化传承形式的创新、红色文化特色品牌的塑造,不断加强对南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文化传承,充分激发南京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号召力,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资源资政育人的功能,促进南京红色文化可持续性、创造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N].2021.
[2]张峰,童本勤,孙静,等.保护红色文化、丰富名城内涵——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规划实践[C].重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872-881.
[3]田萌.南京地区红色文化遗产调查保护与传承新探[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21):170-173.
[4]朱琦,屈家兴,周璠.文化品牌视域下安徽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承利用研究[J].品位·经典,2024,(04):56-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