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纳西木牌画在丽江大班幼儿美工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纳西木牌画在丽江大班幼儿美工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5

2025-04-19 14:03:3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研究关注纳西木牌画在大班幼儿美工活动中的应用。纳西木牌画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极具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研究表明,纳西木牌画能激发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丰富审美体验,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

  摘要:研究关注纳西木牌画在大班幼儿美工活动中的应用。纳西木牌画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极具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研究表明,纳西木牌画能激发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丰富审美体验,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大班幼儿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评估活动效果显示,幼儿绘画技能、审美水平和民族文化认知显著提高,同时指出教师、园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总之,研究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对幼儿全面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纳西木牌画;大班幼儿;美工活动;应用


  此次研究的主题为——“纳西木牌画在丽江大班幼儿美工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纳西木牌画是纳西族东巴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即为举行一定的节庆民俗仪式,在木牌上用东巴符号和图像所作的画,是一种古老的原始绘画艺术。①[1]纳西木牌画作为纳西族进行记载和信息传递的图像与符号,是纳西族先民的夙愿通过木牌画与其具体主体对话,具有向往美好生活的象征意义。②[2]

  幼儿时期是艺术教育的关键阶段,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笔者经过走访观察,发现丽江幼儿园已开展了有关东巴文化的活动。将纳西木牌画应用到丽江幼儿园大班美工活动中,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一种新颖的创作素材和教育方式,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艺术鉴赏水平和创造能力,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纳西木牌画融入丽江幼儿园美工活动的理论依据


  首先,对于东巴文化的研究。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纳西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民族文化能够丰富丽江幼儿园教育课程资源,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③[3]在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颁布,明确提出要将民族文化与全区学前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从根本上推动民族艺术文化的继承与传承。④[4]


  另外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曾提出符号教育的理论,认为绘画是一种符号语言,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绘画实践中实现对文化和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同样的,在澳大利亚的教育领域中,当地的土著文化中也存在着符号绘画传统。


  近100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东巴文化进行研究及尝试,研究成果也陆续展示出来。研究者们对于纳西木牌画在美工活动中的影响、意义、内容与形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此次写作提供理论参考价值及实践经验。


  二、纳西木牌画融入丽江幼儿园美工活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将纳西木牌画应用到幼儿教育中,一方面可以让幼儿了解和接触本民族的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对纳西文化的传承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纳西木牌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艺术,可以让幼儿欣赏和感受艺术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通过研究纳西木牌画在大班幼儿美工活动中的应用,有助于探索民间美术与幼儿教育的融合路径,为民间美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可以创新木牌画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教育的需求,推动艺术教育在丽江幼儿园中的持续发展。


  三、纳西木牌画在丽江幼儿园美工活动中的应用现状


  其一,从纳西木牌画的创作内容来看,纳西木牌画是纳西族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独特形式,其创作内容丰富多样。其二,从纳西木牌画的绘制内容来看,纳西木牌画通常以纳西族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自然风光、生活场景等为主题。这些内容不仅体现了纳西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还展示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其三,从纳西木牌画的构成要素来看,纳西木牌画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图案、色彩和文字;从形制来看,纳西木牌画分为尖头形和平头形两种。⑤[5]


  本研究主要采用尖头形木牌画。纳西木牌画作为一种传统绘画,在其绘制上具有一定的定式。主要表现在:木牌上端一般都绘制有美观的祥云图案,绘有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图形;⑥[6]木牌中端绘上该牌的主要角色——某一位神话人物;下端绘制祭品宝物。此类木牌主要用于求福仪式。其余地方可点缀东巴文字、吉祥动物等。

  这些内容不仅体现了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还为现代人提供了了解纳西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大班美工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了解这些内容,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纳西木牌画,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丽江幼儿园大班美工活动的开展现况以及运用情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学前儿童在艺术领域的目标是“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⑦[7],另外,《丽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其内容与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⑧[8]两部关键性文件都指出美工活动对学前儿童的重要性。


  当前,丽江幼儿园美工活动的运用呈现出较为多样化的态势。


  在材料方面,丽江幼儿园提供的种类日益丰富。除了常见的彩笔、纸张、彩泥等,还会引入自然材料,如树叶、石头等,鼓励幼儿进行创意利用;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更加注重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而不是单纯地传授技巧。


  不过,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部分丽江幼儿园可能由于经费或场地限制,美工活动的开展条件有限,材料更新不及时。还有些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能干预过多,限制了幼儿的自主发挥和创新思维。总体而言,丽江幼儿园美工活动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支持,但仍有进一步提升和优化的空间。


  五、纳西木牌画融入丽江幼儿园大班的具体实施以及作品分析


  结合上述研究,通过对纳西木牌画的分析,以及对于当前丽江幼儿园对大班美工活动的应用现状的思考。笔者将纳西木牌画作为出发点,进行了资料汇总与实物资料的调查研究。结合《纳西族东巴画概论》《东巴艺术》《东巴常用字典》等相关资料,同时实地考察了丽江博物馆、文化馆、玉水寨等地的纳西木牌画实物。不断挖掘适合大班幼儿的内容,同时将纳西木牌画的教学投入实践。活动均以“神奇的纳西木牌画”为主题开展,包括绘画、剪纸、拼贴等,全程以大班幼儿为制作主体,教师巡回指导,最后回收教学成果。具体如下:


  对大班幼儿制作的纳西木牌画将从人物表现、场景表现、空间构图、色彩表现等方面来分析。

  人物表现上,孩子用简洁夸张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形象。人物的身体比例独具特色,带有孩子天真奇幻的想象力。比如,圆润的身体和大小各异的四肢、细长的蛇尾等都展现出幼儿对纳西木牌画神话人物的独到见解。


  场景表现上,充满了大量有趣的元素。比如数量居多的东巴文字“人”、形态各异的小鱼、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多种多样的植物、半圆形的山峦等。这些场景元素看起来关联性相对较小,但组合起来意外地很和谐,展现了孩子们独特的思维方式。


  空间构图上,孩子们遵循了木牌画的定式,“蛙头”为顶,“蛇尾”为底。其余物体的排列较为随意。正是这种自由的构图方式,反而让画面充满童趣。


  色彩表现上,孩子大胆地运用了鲜艳明亮的颜色。红色、绿色、蓝色等鲜明的色彩相互交织,没有过多的色彩过渡和调和,却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直接而纯粹的色彩运用,反映出孩子内心的热情。


  总的来说,这几幅幼儿绘画作品虽然在技法上不够成熟,但却以其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想象和纯真的表达,展现了孩子们对纳西木牌画的独特理解。


  六、纳西木牌画应用到丽江幼儿园大班美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首先,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其一针对幼儿难以理解纳西木牌画的文化内涵的问题,可以将纳西木牌画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幼儿故事、儿歌等相结合,再向幼儿介绍纳西木牌画的文化和历史,同时组织幼儿到当地博物馆、文化馆等地进行参观,增强幼儿对纳西木牌画的直观感受。其二,针对幼儿绘画技巧掌握不足的问题,可以将纳西木牌画上的固有元素进行分类,组织幼儿进行分阶段绘画,引导幼儿循序渐进的完成纳西木牌画。其三,针对幼儿缺乏耐心和专注力的问题,可以创造专注的环境,设置短时间的任务,可将大活动目标拆解为多个子目标,分批次去让幼儿完成。


  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其一,针对教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的问题,可以在活动中,密切关注幼儿的表现,注意他们在绘制纳西木牌画过程中的选择、手法和进度等方面的不同,提供不同难度的绘画任务和材料选择。其二,针对教师对纳西木牌画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的问题,可以加强专业学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纳西族神话故事导入、民族游戏互动、实地参观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纳西木牌画的魅力。


  最后,从园方的角度来看:其一,针对园方材料资源投入不足、环境布置不合理的问题,可以合理规划预算,为纳西木牌画划拨专款,并提供多样化的纳西木牌画绘画材料。其二,针对园方对教师的专业培训不足的问题,可以组织内部培训,鼓励外部培训。一方面邀请专业的纳西木牌画艺术家或学者来园举办讲座和培训,传授纳西木牌画的历史文化、艺术特点和绘画技巧。另一方面支持教师参加纳西木牌画相关的培训课程、研讨会和工作坊,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其三,针对园方宣传不到位,家园联系不足的问题,可以利用丽江幼儿园的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等渠道,宣传纳西木牌画活动的意义、内容和成果,提高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度。同时邀请家长参加活动开放日,让他们亲身体验纳西木牌画活动的魅力,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等。


  本研究通过将纳西木牌画应用于大班幼儿美工活动中,发现其具有显著的教育价值。纳西木牌画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将其融入幼儿的美工活动中,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幼儿美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纳西木牌画的文化内涵挖掘还不够深入,在引导幼儿理解和感受文化方面还有待提高。同时,在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尽管存在这些不足,但研究纳西木牌画在大班幼儿美工活动中的应用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纳西木牌画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不断改进和完善活动设计,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注释:


  ①徐晴,杨林军主编.纳西族东巴画概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01.


  ②蒋发.以插画的方式解读纳西族木牌画[D].云南大学,2020.


  ③朱乐筠.幼儿园教师挖掘民族文化元素融入课程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9.


  ④肖红艳.民族艺术在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的重要意义[J].艺术大观,2020,(26):106-107.


  ⑤赵世红,和品正著.东巴艺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11.


  ⑥和必昌,周荃.浅析纳西东巴画的类别与功能[J].大众文艺,2011,(21):47-48.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


  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5.

 参考文献:


  [1]徐晴,杨林军主编.纳西族东巴画概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01.


  [2]蒋发.以插画的方式解读纳西族木牌画[D].云南大学,2020.


  [3]朱乐筠.幼儿园教师挖掘民族文化元素融入课程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9.


  [4]肖红艳.民族艺术在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的重要意义[J].艺术大观,2020,(26):106-107.


  [5]赵世红,和品正著.东巴艺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11.


  [6]和必昌,周荃.浅析纳西东巴画的类别与功能[J].大众文艺,2011,(21):47-48.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