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差异化发展的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论文

2025-04-11 11:42:10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当下,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与创造力的关键阵地,其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往往遵循统一标准,忽视学生个体间天然存在的差异。不同学生在成长环境、兴趣爱好、认知天赋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对美术学习展现出各异的起点与需求。因此,基于学生差异化发展的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改革是非常关键的。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当下,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与创造力的关键阵地,其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往往遵循统一标准,忽视学生个体间天然存在的差异。不同学生在成长环境、兴趣爱好、认知天赋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对美术学习展现出各异的起点与需求。因此,基于学生差异化发展的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改革是非常关键的。
关键词:美术教学;差异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强化素养立意,要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容忽视,甚至日益扩大。这就需要开展差异化的教学。因为通过实施差异化教学,教师能够更细致地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助其扬长避短,实现均衡发展[1]。为此,文章基于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中差异化的体现,探讨了小学美术教学尊重学生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性,并就基于学生差异化发展的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改革策略展开了论述,以供参考。
一、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中差异化的体现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是非常客观、常见的,也是需要加以关注的。具体来说,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兴趣爱好差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对美术的感兴趣程度和兴趣点都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学生对美术感兴趣的程度较高,美术学习过程中表现得比较积极,也有的学生对美术不感兴趣,美术学习和创作均较为敷衍。此外,学生的兴趣点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学生喜欢绘画,有的学生则喜欢做手工,还有的对欣赏艺术作品更感兴趣。
(二)学习能力差异
受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速度较快,接受能力较强,能够快速掌握美术创作的技巧,而有的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精力去学习、感悟和提升。
(三)个性特点差异
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因此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有的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尝试新的表现手法;有的学生则较为谨慎,喜欢遵循传统的方法;有的学生独立性强,喜欢独自创作,而有的学生则更擅长合作学习。
(四)创造力和想象力差异
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够创作出富有独特创意和想象力的作品,而有的学生则相对缺乏这方面的能力。
二、小学美术教学尊重学生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性
所谓差异化教学,是基于学生个体差异所展开的教学,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尊重学生差异化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不仅能够契合学生个体成长的需求,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塑造与培养,能够挖掘和提升学生创造潜能。
(一)能够契合学生个体成长需求
小学生表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其兴趣爱好取向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如一些小学生对于色彩有着先天得敏锐度,其热衷借助手中的画笔描绘内心所想象的奇异世界;一些小学生动手能力较为突出,其醉心于折纸、捏橡皮泥,以此来满足自身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为此,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个性化喜好以足够的尊重和重视,具体而言,针对热衷美术创作的学生,教师应当引导其提升美术创作技巧,让其熟悉不同的美术创作风格;针对热衷手工艺术的学生,教师应当为其提供更多的手工艺品制作契机。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将会让学生真正从美术课堂当中满足自身的个性化美术知识学习诉求,从而不再将美术课视为主课之外可有可无的课程,这样亦能够让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分挖潜的同时,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2]。
(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塑造与培养
考虑到学生在性格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会影响到其美术创作作品的差异,为此,教师应当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如针对性格较为外向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其学习热情得到充分的挥发,并且带动同组其他学生产生学习热情;对于性格较为内敛沉稳的学生,教师则应当给其留置单独的创作空间,使其能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之中完成作品的创作,并在作品当中充分融入个人的艺术思维[3]。
(三)能够挖掘和提升学生创造潜能
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尊重和激发学生想象力的重要价值所在,因而要在日常教学当中鼓励学生敢于充分挥洒艺术创作个性,如若教师习惯于采取常规的“统一式”教学模式,即要求学生一板一眼的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创作,则无异于对学生想象力的桎梏与扼杀。通过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氛围,学生内心沉睡的艺术创作因子将被唤醒,其亦能够因得以自由彰显艺术灵感而在美术课堂之中表现出极高的投入度和参与度[4]。
三、基于学生差异化发展的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改革策略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改革,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来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形式,开展教学评价。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别对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基于学生差异化发展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设定课程教学目标时,应当结合学生的美术知识学情作为参考和依据,以此来设计分层教学模式[5]。
对于美术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其对于美术学习热情不足的情况,并通过帮助其掌握基础知识的方式,让其逐渐转变对于美术知识学习排斥的心理,具体而言,教师应当耐心向其讲解线条、曲线的运用方式,并在此基础之上组织其绘制器型简单日常事物;通过向其讲解不同色彩所代表的含义,帮助其领会如何借助不同的色彩展现美术作品的创作主题。借助这些方式,将会让这部分学生因为自身取得的进步,而逐渐产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热情。
对于具备中等美术水平的学生,教师应当注重帮助其实现审美进阶,具体的做法是: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当组织这部分学生赏析名家名作,让其领会美术名家独特的创作技巧,同时,教师在组织这部分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之中,鼓励其在借鉴名家美术创作技法的同时,敢于推陈出新,敢于运用夸张的线条和色彩来展示自己的艺术构想,以此来形成个人美术风格。
对于具备优秀美术水平的学生,教师应当通过向其介绍和讲解前沿美术资讯的方式,帮助其拓宽艺术视野,同时亦应当通过组织其参与校赛、省赛以及国赛等方式,使其获得交流提高的契机。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内容当中,亦可以选择学生所创作的优秀美术作品供班级学生临摹学习,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亦会让其他学生的好胜心被激发出来,立志要让自己所创作的作品日后也能获得在班级之中展示的契机。
(二)基于学生差异化发展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在设计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时,应当确保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以此来让学生获得更为优异的美术学习体验。
第一,绘画创作和手工制作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在组织这两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应当充分借助素描、水彩以及国画等内容来完成教学任务,以此来使学生通过接触和学习不同美术绘画创作类型的过程之中,对美术创作技法形成更为深刻的领悟。在手工制作教学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作想象力,将内心的美好事物借助折纸、橡皮泥等器物展示出来。
第二,考虑到当代小学生已经拥有了智能手机,而智能手机所附带的拍摄功能亦能够为美术课堂教学所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当中的各类事物,如秋天的落叶、冬季的飘雪,并借助手中的智能手机拍摄下这些不同的景色,在学生初次拍摄完毕之后,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对其所提交的摄影作品加以点评,以此来让学生领会如何运镜,如何找到最佳拍摄视角,这样将会让学生的审美水平得到提高。此外,教师亦可以要求学生搜集生活当中的闲置物品和废弃物品来制作工艺品,如使用废弃的易拉罐做成烟灰缸,使用旧毛巾做成拖鞋,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让学生的美术手工制作水平得到增强,同时亦能够向学生灌输节能环保的理念,使学生得以养成变废为宝的意识。
第三,为了使学生的个性化美术学习诉求得到满足,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赋予学生自由创作的自由,如在“造型表现”这一学习主题当中,教师可以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最为擅长的方式来表现造型,一些学生选择运用画笔在平面当中勾勒造型,而另一些学生则借助折纸和橡皮泥在空间中展示造型,无论是哪种表现方式,均让学生的美术创作技能获得了提升[6]。
第四,从学生美术知识学习的角度加以审视能够发现,一些学生先天便拥有较为敏锐的艺术思维,其在美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线条、构图等美术创作基础知识,并且在领会美术创作技法时也要快于其他同学。而另有一些学生则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帮助其掌握和夯实诸如色彩原理等基础性美术知识。教师在美术教学时,基于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来开展美术课程教学改革,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如对具备美术艺术敏锐度的学生为其提供自我提升和挑战的学习契机,组织这些学生参加大型美术作品创作活动、指定其为其他同学提供创作指导等,对于美术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则帮助其夯实基础知识,引导其产生美术创作热情,并通过安排美术知识较为扎实的学生同其结成学习小组,以此来构建美术学习提升互助模式[7]。
(三)基于学生差异化发展组织教学形式
1.依托小组合作模式组织差异化教学
教师可以依托小组合作模式达成差异化教学的目的,具体而言,教师先行在班级之中结合学生具体的美术知识掌握水平和日常学习表现为根据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中涵盖不同美术知识层级的学生,如此将会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互动和互助,同时,亦能够借助小组当中的优秀学生的帮助,让美术水平较低的学生获得提高的机会,这样亦可以降低教师在课堂之中的负担,避免出现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难以顾及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出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学生也敢于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美术创作见解,如此便实现了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头脑风暴的效果[8]。
举例来说,在学习“五谷作画”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一个小组内都要有组织能力强的,作为组长组织创作活动;有设计能力强的,来进行草图的设计;有动手能力强的,来将分工合作的作品进行整合;有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来进行作品的描述和介绍。如此,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锻炼,更多的学生获得了提升的、表现的机会。当然,也可以定期让组内各成员的角色互换,这样做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满足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提供多样化的绘画工具
小学生通常会对新鲜事物表现出极其强烈的热情,而对熟悉的事物亦会容易失去热情,有鉴于此,教师应当在美术课堂当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绘画工具,以此来让学生保持足够的新鲜感,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用食盐绘画,当学生看到食盐落在纸上呈现出飘雪的效果,无不惊讶,教师此时便可以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当中寻觅可供用来美术创作的工具,这样不但可以实现对学生美术创作热情的有效调动,同时亦达成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基于学生差异化发展开展教学评价
教师应当认识到教学评价活动的重要性,通过科学系统的教学评价,不但能够实现对学生美术学情的客观反映,同时亦能够成为教师日后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依据。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结果式评价,而是应当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当中个人表现的呈现,而且真正达成了分层评价的目的,也就是说,如若采取结果式评价,可能美术功底较强的学生会获得理想的成绩,而美术功底欠佳的学生成绩较之于前者不尽如人意,而采取综合评价,则能够给美术功底欠佳的学生以正向回馈,通过肯定其学习过程当中的努力而让其在日后的学习当中保持足够的动力和热情[9]。
四、结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差异化教学的实施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发展艺术技能和创造力。虽然差异化教学在理论上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教师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多加探索,多加实践。
[1]苏港.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差异化教学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4,(18):110-112.
[2]赵丹丹.关注个性差异尊重自然成长—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差异教学[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3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二).江苏省扬州育才实验学校;,2023:2.
[3]朱小琳.在小学美术差异化教学中开展多元化评价的实践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8):122-124.
[4]徐绫.差异化教学培养美术创作“小梵高”[J].小学生(下旬刊),2022,(06):118-120.
[5]胡超群.美术课堂中的差异化教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0,(10):75-78.
[6]周杨.艺术中的差异化教学研究[J].文学教育(上),2020,(05):174-175.
[7]汪翠岚.差异教学在小学外来务工子女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启迪与智慧(中),2020,(03):54.
[8]徐燕.小学美术中实施差异教学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9,(20):158-159.
[9]熊伟.“差异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以资源利用为切入点[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