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深圳群文舞蹈的特点及发展策略探究论文

深圳群文舞蹈的特点及发展策略探究论文

1

2025-03-14 10:59:14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文章聚焦深圳群文舞蹈的特点、发展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发展策略。深圳群文舞蹈兼具群众性与艺术性,娱乐性与多元性,创新性与时代性。在政策引领、文化驱动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机遇下,深圳群文舞蹈发展迅速,但仍面临参与度提升难等挑战。为此,建议立足群众普及舞蹈艺术,拓宽资金来源并加强监管,同时强化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以推动深圳群文舞蹈持续健康发展,助力深圳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

  摘要:文章聚焦深圳群文舞蹈的特点、发展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发展策略。深圳群文舞蹈兼具群众性与艺术性,娱乐性与多元性,创新性与时代性。在政策引领、文化驱动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机遇下,深圳群文舞蹈发展迅速,但仍面临参与度提升难等挑战。为此,建议立足群众普及舞蹈艺术,拓宽资金来源并加强监管,同时强化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以推动深圳群文舞蹈持续健康发展,助力深圳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群众文化;舞蹈;特点;机遇与挑战;发展策略

  群文舞蹈,又称群众舞蹈,泛指群众自发参与、自由运动、自然传衍的舞蹈活动,[1]是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以其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和创新进取的精神风貌,孕育了丰富多元的群众舞蹈文化。深圳的群文舞蹈,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舞蹈传统,更在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世界各地的舞蹈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它既是深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又是展现深圳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民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深圳群文舞蹈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持其群众性、多元性和创新性,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促进深圳城市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深圳群文舞蹈的特点

  深圳群文舞蹈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了群众性与艺术性的和谐共存、娱乐性与多元性的深度交融,以及创新性与时代性的紧密结合。

  (一)群众性与艺术性的和谐共存

  1.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圳群文舞蹈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那些由经过严苛专业训练的舞蹈演员所演绎的专业舞蹈有所不同,它着重于舞蹈文化的普及与群众舞蹈文化素养的提升,致力于吸引来自社会各阶层的舞蹈爱好者热情参与,共同享受舞蹈的魅力。无论年龄大小,舞蹈爱好者们都能在深圳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中老年群体是深圳群文舞蹈的主力军,通过舞蹈活动锻炼身体、满足社交需求;青年舞蹈爱好者是深圳群文舞蹈的重要力量,他们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用青春的舞步书写热爱生活的篇章;少儿群体在深圳群文舞台也十分活跃,少儿们广泛参与舞蹈培训课程和表演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深圳群众舞蹈的普及程度,体现了市民对舞蹈艺术的热爱。

  2.艺术品质的提升。深圳群文舞蹈在广泛群众参与的基础上,其艺术品质也持续提升。政府与社会各界积极推广舞蹈艺术,重视群文舞蹈建设,通过引进高层次舞蹈人才、加强与专业舞蹈合作等方式,提升创作水平。深圳重视广泛吸收优秀舞蹈人才进入群文系统,这不仅能传授专业舞蹈知识与技能,又可以根据居民的水平编创对应的舞蹈。同时,群文舞蹈借鉴专业舞蹈经验,拓宽传播渠道,激发了市民热情,推动了群众舞蹈的艺术性发展,实现了群众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3.群众性与艺术性的相互促进。深圳群文舞蹈的群众基础为舞蹈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与灵感,艺术品质的提升则吸引了更多居民参与,形成良好艺术氛围。例如,宝安区某社区舞蹈队将居民生活融入舞蹈,深受喜爱,展现了群众性与艺术性的相互促进。这种互动使深圳群众舞蹈在保持普及性的同时,迈向更高艺术层次,为城市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深圳群文舞蹈在群众性与艺术性的和谐中,实现了参与和提升的双赢,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

image.png

  (二)娱乐性与多元性的深度交融

  1.娱乐功能的凸显。群众舞蹈本身即具有天然的娱乐性,深圳群众舞蹈,作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娱乐功能尤为凸显。从传统广场舞到流行舞,再到古典舞和民族舞,各类舞蹈以其独特魅力,为市民提供快乐天地。如龙岗区某社区广场上,广场舞爱好者每晚欢聚,分享快乐,拉近彼此距离。罗湖区文化馆内,公益社团活动频繁,成员们学习舞蹈技巧,结识朋友,享受社交乐趣。这些舞蹈活动满足市民精神需求,成为释放压力、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在舞蹈旋律中,人们忘却疲惫与烦恼,全身心投入,享受愉悦与满足。

  2.多元文化的融合。深圳群文舞蹈类型丰富,涵盖传统与现代、民族与都市等多种风格,展现了多元文化的深度交融。这种融合丰富了舞蹈文化内涵,增强了吸引力。例如,2023年举办的第二十届“鹏城金秋”市民文化节广场舞大赛,活动汇聚了青年与中老年队伍,表演类型多样,从尊巴舞到民族舞,均巧妙融合岭南文化、传统文化与舞蹈文化,展现了深圳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娱乐性与多元性的相互促进。深圳群文舞蹈娱乐性与多元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娱乐性的凸显吸引居民广泛参与,多元文化的融合让舞蹈活动更具吸引力。如盐田区某社区,居民自发组织广场舞,节奏欢快、动作简单,且融入扇子舞、宝莱坞舞等多种文化元素,使活动更加多彩。这种交融让深圳群众舞蹈在保持娱乐性的基础上,不断向多元和包容的方向发展,既满足了市民的精神需求,又丰富了城市文化生活,展现了娱乐性与多元性深度交融的独特魅力。

  (三)创新性与时代性的紧密结合

  1.创新性的体现。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其舞蹈创作与创新精神紧密相连。深圳群文舞蹈种类繁多,节奏鲜明,动作流畅,常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2011年,深圳的群文舞蹈作品《咱们工人有力量》以其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演绎,成功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这部作品不仅通过生动的表演,深刻诠释了工人阶级的坚韧与力量,还展现了深圳群文舞蹈的创新精神。最终,该作品荣获了特别类作品金奖以及最受观众欢迎金奖,这两项殊荣无疑是对深圳群文舞蹈艺术水准和创新能力的最好肯定。

  2.时代精神的反映。深圳群众舞蹈不仅坚持创新,还紧密反映时代精神。舞蹈创作者敏锐捕捉社会变化,并将其融入舞蹈作品,创作了一部部含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群文舞蹈作品。既有如《1980南下》般展现深圳开拓者敢想敢试拓荒牛精神的力作,深刻反映了来深拼搏建设者的风貌;也有像《春天》这样聚焦老年群体,讲述她们以乐观心态迎接挑战、传达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作品。这些作品共同为整个社会注入了正能量,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和气息。

  3.创新性与时代性的相互促进。创新精神促使深圳群众舞蹈能够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时代精神的反映让舞蹈作品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推动深圳群文舞蹈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和心灵。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得深圳群众舞蹈在保持其创新性的同时,不断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深圳群众舞蹈以其群众性与艺术性的和谐共存、娱乐性与多元性的深度交融以及创新性与时代性的紧密结合而独具魅力。这些特点不仅促使深圳群众舞蹈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其在未来的发展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

  二、深圳群文舞蹈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舞蹈艺术也迎来了重要革新。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舞蹈艺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呈现出了鲜明的社会主义文艺色彩,成为反映时代精神、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艺术形式。[2]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崛起为群文舞蹈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2003年“文化立市”战略的提出,深圳群众文艺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一)深圳群文舞蹈发展的机遇

  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圳市全力推进“双区”建设,加大对群众文化的供给力度,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如火如荼,为群文舞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1.政策引领与体系构建。政策引领是深圳群文舞蹈发展的坚强后盾。深圳市积极出台系列政策,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保市民享有丰富的舞蹈文化服务。例如,罗湖区文化馆联动辖区10个街道文体站和81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为群众服务为宗旨,从辖区群众的需求点出发,为居民提供公益舞蹈培训和讲座。同时,组织比赛、展演和交流活动,选送优秀节目参与省、市级文化活动,既展示了市民风采,又激发了群众的创作热情,推动了舞蹈作品创新。

  2.文化驱动与群众基础。深圳开放包容的精神与岭南文化资源为群文舞蹈注入了强大动力。近年来,深圳市民群体对舞蹈艺术的接受度和欣赏水平都在不断提高。深圳的社区文化十分活跃,很多社区都有热爱舞蹈艺术的居民组成的舞蹈类艺术团体。如南山区金彩霞艺术团,是深圳颇有知名度的社区舞蹈队,它们建立了完整的培训体系,定期聘请舞蹈专家进行培训辅导,不仅经常参与各类文艺演出,还积极投身于舞蹈作品的创作,专业度较高,多次获奖,展现了深圳群文舞蹈的群众基础与专业功底,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image.png

  3.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在深圳群文舞蹈的发展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以深圳市文化馆新馆为例,其先进的设施与多功能空间将为舞蹈团队提供更加优质的排练与展示平台。此外,深圳图书馆、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世界,也为舞蹈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与灵感来源。深圳大剧院等场所定期举办的各类文化演出,更是为群文舞蹈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与交流空间。这些重大文化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不仅提升了深圳的文化软实力,更为群文舞蹈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深圳群文舞蹈发展面临的挑战

  深圳,这座年轻城市以其独特魅力为群文舞蹈提供了发展沃土。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深圳群文舞蹈在快速发展的新情境中亦面临诸多考验。一是参与度拓宽的难题。深圳群文舞蹈活动丰富,但全民参与度仍待进一步提升。知识普及和欣赏普及方面,市民受欣赏习惯和文化背景影响,对舞蹈艺术兴趣不足;技能普及方面,部分舞蹈爱好者受经济、时间等限制,难以参与舞蹈学习;活动普及方面,尽管种类繁多,但宣传渠道和群众兴趣限制其覆盖面。二是资金短缺与创作持续性挑战。深圳群文舞蹈创作需紧跟时代脉搏,不断创新主题以激发群众共鸣。尽管政府重视并举办一系列原创比赛等活动,但队伍众多且多为非营利性质,资金支持有限,容易影响作品质量和艺术表现力。例如,部分队伍因资金短缺难以持续创作,不利于长期发展。三是队伍素质与凝聚力考验。深圳群文舞蹈队伍成员复杂多样,为创作提供丰富素材和灵感,但也带来专业度参差不齐、流动性大等问题。这不仅会影响队伍稳定性,也不利于深圳群文舞蹈的高质量发展。

  三、深圳群文舞蹈的发展策略

  针对深圳群文舞蹈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从立足群众、资金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出一条符合深圳特色的群文舞蹈发展路径。

  (一)立足人民群众,深入开展全民舞蹈艺术普及

  一是加强宣传,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强调舞蹈的健康价值,如增强体质、提高协调性等,激发群众热情。通过市、区文化馆和街道、社区组织的舞蹈活动、工作坊和体验课,让更多人亲身感受舞蹈魅力,培养舞蹈爱好者。二是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作品。“群文舞蹈的最高境界是自己写自己、自己演自己、自己唱自己。”[3]深圳群文舞蹈工作者需深入群众生活,了解人文风俗,以社会热点和现实生活为源泉,创作贴近群众、易于参与的舞蹈作品,吸引更多人投入群文舞蹈欣赏和活动中,提升审美意识。三是多方合力搭建舞蹈交流平台。政府应协调资源,倾斜于群众舞蹈艺术普及工作,如举办讲座、展览、演出等,提高市民欣赏能力和兴趣。同时,加强与商场、学校的合作,开展公益演出和普及活动,拓宽舞蹈艺术的受众面。通过多方合作,促进群文舞蹈的交流与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舞蹈艺术,推动深圳群文舞蹈事业的繁荣发展。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深圳群文舞蹈在全民中普及,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强资金监管与高效利用

  资金是群文舞蹈创作的重要支撑,创作是群文舞蹈的灵魂。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创作者可能难以进行高质量的编排、排练和演出,进而影响舞蹈作品的质量和影响力。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深圳需多管齐下。

  首先,加强政府引导和资金支持。公益性是群文舞蹈的重要特征之一,政府应加强引导,建议设立群文舞蹈专项创作基金,对创新作品给予扶持和奖励。继续利用政府购买服务,为群文舞蹈队伍提供稳定经费;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深指导,激发创作灵感。同时,鼓励创作者深入生活[4],挖掘深圳特色文化元素,丰富创作素材。其次,探索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文艺爱好者及企业,群文队伍可借鉴专业院团经验,吸引企业加盟,融入岭南传统与现代企业精神,共同开发舞蹈项目。如舞剧《咏春》与深圳时装品牌合作,不仅展现了广东本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香云纱染整技艺,还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此外,还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增加收入。尝试开发舞蹈主题的服饰、纪念品等文创产品,来拓宽资金渠道,提升舞蹈作品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价值。再次,加强资金监管与高效利用。在成功筹集到资金之后,关键在于如何高效且精准地利用这些资金,确保它们被用在深圳群文舞蹈最需要的地方,即所谓的“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时,加强资金的监管机制也至关重要,以保障资金的合理使用,避免浪费与滥用。

  (三)强化队伍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

  稳定的队伍架构是群文舞蹈持续发展的关键。针对当前深圳群文舞蹈队伍面临的挑战,需从民众需求出发,对队伍建设进行优化与强化。

  首要之举在于加强队员招募与甄选环节。为确保舞蹈团队的稳固与多元,深圳群文舞蹈的组织者应加大招募力度,广泛传播信息,吸引更多对舞蹈怀有热情且具备潜力的民众加入。在甄选过程中,需注重队员的多样性与互补性,吸纳不同风格、背景的个体,以构建一支多元化的舞蹈团队。此举不仅能提升团队的凝聚力,还能有效应对成员流动性问题。其次,需以情感为纽带,创作贴近群众表演的舞蹈作品。鉴于群文舞蹈的普及性与成员间的技术水平差异,在舞蹈编排时应深入理解群众的舞蹈基础,[5]挑选并创作适合群众演绎的舞蹈剧目。要正视群文舞蹈成员与专业舞者之间的差距,注重作品的情感共鸣,选取贴近群众生活的题材,通过真挚的情感表达和生活化的场景,吸引参与者投入其中,展现群众的内心世界,触动观众的心弦。

  此外,还可通过组织团建活动、增进队员间的沟通与互动,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与归属感,为深圳群文舞蹈的蓬勃兴盛筑牢根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深圳群文舞蹈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鲜明。在政策引领和文化驱动的双重作用下,深圳群文舞蹈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面对新情境下的难题和挑战,我们需立足人民群众,深入开展舞蹈艺术普及;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并加强资金监管与高效利用;同时,强化队伍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我们深信深圳群文舞蹈会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1]于平.群众舞蹈的文化功能和艺术编创[J].民族艺术研究,2015(006):31-35.

  [2]巴图.“为人民而舞”: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舞蹈艺术事业的价值追求[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6):1-9.

  [3]聂冰心.上海群文舞蹈创作之面面观[J].上海艺术评论,2017(01):76-78.

  [4]董晶.基于群众舞蹈编导的创新性思维分析[J].戏剧之家,2023(08):123-125.

  [5]陈凤.新媒体时期群众舞蹈发展的新方向[J].戏剧之家,2023(2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