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隆德县红崖村古村落文化引入美育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隆德县红崖村古村落文化引入美育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5

2025-03-08 11:22:38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以隆德县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红崖村为代表,分析古村落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提出注重校本课程开发应用、创新应用不同教学方法、开展经常性美育实践活动、重视古村落开发保护的方法路径,旨在为探索地方美育资源与美术教学有效融合、促进美育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摘要:习*平总*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这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文化强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心灵归属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以隆德县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红崖村为代表,分析古村落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提出注重校本课程开发应用、创新应用不同教学方法、开展经常性美育实践活动、重视古村落开发保护的方法路径,旨在为探索地方美育资源与美术教学有效融合、促进美育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古村落;应用价值;美育;路径;隆德县


  古村落,又称传统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和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古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聚着不同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方式、习俗观念、文化信仰和审美情趣。隆德县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西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先后荣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社火文化之乡等殊荣。县内散落着较多的传统村落,其蕴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鲜明的红色文化、独特的乡土文化和丰富的非遗文化。经过多年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村落保护成效显著,文化资源优势逐步凸显,已有红崖村、梁堡村、杨坡村、于河村等7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李士村入选自治区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以美育人”根本任务,探究古村落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价值、道德教育价值和审美教育价值,探索地方美育资源与美术教育的有效融合,发挥美术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本文以第一批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城关镇红崖村为代表,通过访学调研、查阅文献的方式,分析红崖村古村落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提出古村落引入美育教育的方法路径,为促进美育教育高质量发展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红崖村古村落的现状及蕴含价值


  红崖村古村落位于隆德县城东南1公里处,东靠龟山,南临清凉寺,西对南河村,北抵县城,地势平坦,呈南北走向。村落最早形成于清代,依山而建,交通便利,村内百年老院子、老戏台、老磨坊、老水井和古巷子保存完好,因东西五条、南北一条古巷子而得名。近年来,依托红崖村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在保留古村落原始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不断修缮和改造,已形成老巷子一条街、老戏台、老磨坊、老水井、红崖泉、古钟石阶、红军墙、红二十五军先遺团党委会议遗址、民俗文化墙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建筑群。配套建设创客园、书画商业街、秦腔展演基地、停云美术馆、游客接待中心、休闲广场、“十三坊”商业综合体等附属设施[1]。2012年,红崖村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电影《六盘山之恋》在这里拍摄完成。先后荣获自治区首批中小学研学教育基地、国家首批乡村旅游示范基地、自治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国家级3A级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殊荣,被誉为“宁夏最美的巷子”。

a8538ea1976b2d02bc06a34f0b1b1dd.png

  红崖村古村落自然景观优美,融入了北方传统民居文化、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和地方非遗文化资源。村落保留着明清时期北方普通民居土木结构房屋的特点,院落呈三合院或四合院结构,大门多为双扇门,门头多装饰“耕读”二字,体现“耕读传家”的农耕文化思想。村落内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得以不断传承、发展与创新。民间刺绣异彩纷呈,鞋垫、枕头顶、虎头鞋、挂饰件等惟妙惟肖;剪纸作品或人物花草,或山水鱼石,皆栩栩如生,反映地方文化特色;书法更是村民最爱,家家户户“挂中堂”,春节“贴春联”已成传统;每逢节庆假日,高台、马社火、泥塑、砖雕等非遗文化项目体验,吸引八方游客;抗金英雄“吴家军”故事和红二十五军的故事,历经千年盛传不息,激励着当地村民自强不息。古村落有形无形的物质非物质文化资源,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考古、文化和美学研究价值。


  二、古村落文化在美育中的应用价值


  红崖村古村落作为融合北方民居建筑和隆德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独特元素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是美育课堂的重要资源,具有现实而深远的应用价值。


  1.历史文化教育价值


  据记载,红崖村曾是宋元时期古战场,宋代时期德顺军就在此屯田戍边,南宋与金夺德顺军之战、成吉思汗拔德顺州、李自成攻占隆德城等战役都曾发生在这里。以抗金闻名的“吴家军”历史佳话,讲述的就是吴玠、吴麟、吴拱等在这里浴血奋战抗金的故事。1935年秋,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隆德县,先遣部队宿营红崖村,攻克县城时在老巷子召开会议[2]。如今村落完整保留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先遣团团部遗址,墙壁上还有“参加红军,北上抗日”的宣传标语。古村落以其古老的革命历史文化空间折射出当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民生活发展的鲜活影像,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群居空间,为后人们留下了鲜明的历史文化印记。


  2.传统文化教育价值


  红崖村古村落民居建筑上,至今留存着大量“耕”“读”“福”“礼”“義”“诗书传家”“居仁由义”等砖雕和纹饰字样,生动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耕读传家、礼仪为本的处世准则,凝聚着儒家文化、农耕文化几千年来为人、处世、治家的美德标准[2]。村落内隆德悠久的民俗文化传统无处不在,家家户户都用书法、剪纸、刺绣、农民画、麦秆画、手工艺品等装饰日常生活环境,表达了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逢年过节或村内办喜事,“剪窗花”“贴春联”“耍社火”“装暖锅”“罐罐茶”等特色民俗活动从未缺席。特别是高台、马社火、毛驴、旱船、舞狮等各具特色的社火队,齐聚老巷子恭贺新春,村民用“隆德暖锅”招待宾客,已经成为红崖村民俗活动的亮丽名片。


  3.审美教育价值


  红崖村古村落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北方山区特有的民居群落,错落有致,原始古朴。其秉承了中国传统民居的构成要素,特别是明清时期在建筑上沿用砖雕、石雕、木雕等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寓意,折射出特定的文化精神与审美情趣。最富有特征的是其对自然美的崇尚和利用,建筑与人和谐共生,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生态关系。


  其一,建筑形式美。村落中的民居,屋脊高低错落,跌宕起伏,组成交织错落丰富的线条。每一处装饰的花纹和细节,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和美感。由外墙、门楼、花窗组合成点、线、面交织的景象,形成一种富有韵律的变化美和自然美。


  其二,建筑装饰美。民居建筑装饰与建筑本身浑然一体,在建筑装饰中有雕刻精美的木雕窗花、做工精致的墀头砖雕、栩栩如生的门楣石雕、神秘的屋檐陶兽、墙壁彩画等,都赋予建筑装饰美感。植物类题材有松、竹、梅、兰、菊、牡丹等图案,鸟兽类题材有麒麟、蝙蝠、鲤鱼、马、喜鹊等图案,大多寓意祈福、祝寿、贺喜,反映当地人民忠孝、勤奋、节俭的价值追求[3]。


  三、古村落文化融入美育实践的路径探索

       1.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


  学校结合“美育名师工作室项目”建设,将红崖村古村落民居建筑引入高中美术教学,开发优质校本课程。以美术鉴赏教材版块内容为主体,在“无声之韵—建筑艺术”单元教学中,增加课时计划,开设《红崖村古村落民居建筑作品鉴赏》校本课程内容。根据教学需要,教师收集、整理和汇编古村落资料,包括古村落位置、发展演变、历史故事、历史遗存、风土民情作为教学内容,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图片与文字说明,制作PPT课件,创造性开发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地方特色。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力求使学生通过真实情境的学习过程,在有限课时内达到获取美术知识、提升审美素养的要求[4]。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能够发现家乡的悠久历史,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增强创作兴趣和实践能力,提升美育核心素养。


  2.创新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古村落文化引入美育教育,不断探究其与美术课程的契合度和接合点,具体教学应用中,教师结合不同的教学主题,创新运用案例教学、示范教学、互动教学、跨学科教学等方法,切实增强教学的成效。笔者以《人居与环境—家乡的民居建筑》为例,围绕美术五大核心素养展开教学。

e1f9287a7a8f5640016ea5f691559c9.png

  第一,图像识读。通过欣赏“红崖村古村落”视频资料,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古村落有什么特点,讲述这种建筑风格就是西北地区的民居建筑,屋顶用青瓦覆盖,坡度一般不超过45度,墙体多为土坯或砖墙,三合院或四合院连串成院落建筑群,依山而居或依平地而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第二,文化理解。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图片,围绕红崖村古村落的历史文化、民居建筑特点和形成原因,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教师讲解,各小组交流研讨结果,提名学生回答问题。第三,创意实践。引导学生欣赏几组民居建筑和版画作品对应的图片,体会民居建筑和版画作品艺术再加工的美;引导学生以身边的民居建筑为范本,尝试用“撕刻凹印版画”方式制作一幅版画作品;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学习制作方法,小组讨论创作思路,开始创意制作并完成作品。第四,审美判断。学生在小组内分别展示本组创作的作品,每组再评选若干作品展示在教室前方;每组推选一名学生说出创作感悟,各组围绕“那组作品更有特色、好在哪里?”开展互评;教师总结点评,每组作品各有特色,从各个角度展示“红崖村古村落”的美,并让大家学会了撕刻凹印版画的制作方法。第五,美术表现。引导学生观察所居住地区还有那些值得关注的民居建筑,拍摄短视频,自己充当讲解员,介绍它们的人文价值,并运用撕刻凹印版画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课程通过学习红崖古村落民居建筑的特点、艺术风格和历史文化内涵,给学生重要启迪;实践操作撕刻凹印版画的基本技法,使学生能够用流畅的线条表现黑白灰关系,形成初步的造型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3.开展经常性的美育实践活动


  红崖村古村落文化不仅要融入美术课堂中,更应注重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开发应用,培养学生知美、立美、行美维度的素养。其一,组织学生经常性走进古村落观摩研学,亲身体验当地的风土民情,了解当地民间民俗文化,亲自触摸古民居斑驳的石墙,倾听村民讲述的历史故事,欣赏精美的建筑装饰艺术,感受天人合一的意境,增强学生对古村落美的感知和认知[5]。其二,学校将红崖村古村落就近作为美育实践教学基地,结合教学实际,经常性组织学生到古村落写生实践。这里的老戏台、老磨坊、老水井、古钟石阶、红军墙、民居亭台、花草树木,都将是学生们进行速写、素描、色彩、国画、油画创作的良好素材。不但可以让学生放飞心灵、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而且能够激发创作兴趣,增强审美意识。其三,结合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到红崖村古村落举办的各类民俗活动中去,引导观看剪纸、砖雕、泥塑等非遗文创作品的制作过程,参加到高台、马社火、舞狮等国家级非遗文化活动展演中去。对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综合素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4.重视古村落的开发和保护


  建议地方政府将古村落文化作为隆德文化资源的一部分,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及早将隆德县列入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程予以重点支持。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专门布置和展示隆德县古村落文化资源,让学生全方位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倡议引导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做保护古村落的参与者和践行者。美育名师工作室率先垂范,带领学生经常性深入村落写生,用画笔记录古村落的点滴,感受古村落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将绘画艺术和建筑艺术融合起来,同学生一起感悟古村落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使美育活动更加系统化、深度化和融合化。


  四、结语


  隆德县古村落历史悠久,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着中国农耕文明、民居建筑和民俗民风的发展演变,集独特的历史文化、科研教育、艺术审美和旅游观光价值于一体。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遗产。将古村落文化引入美育教育实践,给予学生全新的知识视野、文化视角和思想启迪,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增强审美素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学校要重视古村落文化在美育教育实践的开发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世友,编著.隆德县文物志[M].银川: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郭勤华.从宁夏隆德县梁堡村、红崖村看传统村落的功能及价值[J].宁夏社会科学,2017(4):220-224.


  [3]候国胜,王永华.将传统古村落文化引入美术课堂的思考[J].漫画月刊,2023(20):5-7.


  [4]高云琴,张建红,耿建红,等.非遗纸烙画融入职业院校美育的路径探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4(5):132-134.


  [5]马亚荣.浅论初中美术课中的美育教育[J].甘肃教育研究,2024(7):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