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口述史视野下云南高校音乐教育硕士专业建构研究论文

口述史视野下云南高校音乐教育硕士专业建构研究论文

4

2025-02-28 15:22:35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多种形式对云南省多所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构建历程进行调研,旨在探索专业构建异同,推进音乐教育专业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音乐教育专业型硕士专业构建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参考。

       摘要:随时代发展和进步,国内高校就音乐教育专业型硕士人才的培养方案日趋完善,培养目标也更具指向性。目前,国内开设音乐教育专业型硕士方向的高校日益增多。文章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多种形式对云南省多所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构建历程进行调研,旨在探索专业构建异同,推进音乐教育专业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音乐教育专业型硕士专业构建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参考。


  关键词:音乐教育;口述史;建构研究


  一、云南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型硕士构建发展现状


  (一)音乐教育专业型硕士培养目标


  云南艺术学院专业型音乐教育方向的人才培养,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响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现实为目标,培养具有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教育情怀全面掌握音乐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规律,并能够熟练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音乐教育专门人才。

  (二)课程设置


  专业型音乐教育方向研究生在读期间,课程与实践环节总学分应不少于50学分。


  1.专业必修课程


  在读期间,专业必修课包含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其中以实践类课程居多。课堂中教师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近年不同阶段学生在音乐理论和内容选择趋向,为研究生指出根本性方向后,由笔者等人设计音乐课堂。专业理论课堂中,教师通常抛出问题,学生争相回答并对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问作出解答。教师在同学们的“辩论”中找出新的观点后再抛出疑问,教学互动间学生做到了自发性思考辨析。


  2.专业选修课程


  云艺音教专硕学生选修课涉猎广、范围大。笔者在读期间选修《音乐人类学》《云南民族音乐应用与实践研究》等。选修课程专业领域跨度较大拓宽了学生的音乐知识。正如习*平总*记所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潭水。”作为未来从事教师行业的研究生而言,应多元化的学习,方能在未来为学生传授知识做到游刃有余。


  (三)教学及科研实践


  纵观近年学术会议等前瞻性科研交流,不难发现目前社会更需“复合型”人才。云南艺术学院旨在以“专、教、研”三维教学模式培养音乐教育硕士研究,从而提高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进而使音乐教育硕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发展。[1]因此,在读期间不仅要专注于本专业也应对相关跨学科进行多维度的学习,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科研创新能力。


  1.专业教学实践


  云南艺术学院为提升音乐教育专业型硕士教学能力,在校内、校外均开设了教学实践。根据云艺音教专硕研究培养方案,应于在读期间完成教学旁听、教学实习等专业教学类实践。2019-2024级音乐教育专业型硕士学习了不同教学方法,并于校内开展教学实践。2019-2023级音乐教育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于校外开展教学实践如四川师范大学附属昆明实验学校(天娇校区)、昆明市西山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某艺术培训机构等,排演多类音乐作品如合唱、独唱、独奏等。


  在读期间教学实践为教学见习、实习两方面。教学见习部分主要通过为期16课时的课堂观摩,对导师及多位教师的音乐专业课旁听学习。见习结束后分别于校内、外开始音乐教学实习。校内外的专业教学实践覆盖了幼年至成年的音乐内容,涉及课程类型多种多样。


  2.学术交流实践


  云南艺术学院在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尤为注重培养学生学科发展的敏锐性。不仅时常邀请学科前沿的专家学者为同学做学术分享,同时于校内开展多项特色学术交流活动。为提升学生“专、教、研”能力,音乐教育专业于2019年开展“聆音品乐”学术沙龙活动,至今已有五年。五年内,共开展十期“聆音品乐”学术沙龙,涵盖声乐与器乐两大领域。学术交流内容主要以由古至今的中外音乐作品为主,如2019年首场“聆音品乐”学术沙龙以俄罗斯音乐为主题,涵盖不同时期及作曲家作品。2024年3月于红河学院开展第十期学术沙龙,此次为云南省原创音乐作品专场。“聆音品乐”学术沙龙作为云南省高校音乐领域内教育教学交流的新形式,为音乐教育专业型硕士培养发展开拓了新思路。


  3.科研实践


  云南艺术学院为学生开拓科研实践的土壤——提供科研申报服务,积极鼓励学生申报科研课题项目。2023年笔者申报云南省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就云南省高校音乐教育硕士专业构建开展研究,旨在以小见大更好地了解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特点,为今后的音乐教育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2024级音乐教育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顺应时代需求,由学科融合、非遗文化发展传承等角度开展科研实践的探索。故此可见,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研究是未来科学探索的必然趋势。音乐教育领域的大融合研究,应当建立起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应用的全方位凝练。[2]


  (四)小结


  1959年云南艺术学院建立,培养了众多音乐人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3]随时代发展其音乐教育研究生专业的构建并非一成不变,人才培养方案亦随发展需求不断完善。但不变的是通过最优、最全的模式,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音乐教育专项人才。


  二、云南民族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型硕士构建发展现状


  (一)音乐教育专业型硕士培养目标


  云南民族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型硕士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云南,服务云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需求。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从事音乐教学、训练、活动组织等相关工作的教师。


  (二)课程设置


  云南民族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型硕士在读期间课程主要以音乐核心课程和音乐技能课程为主。


  1.音乐核心课程


  云南民族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型硕士在读期间需完成多门音乐核心课程,如:《音乐教育心理学》《中外音乐教学法研究》《音乐教学设计》等,授课时长为四学期。云南民族大学音乐教育硕士方向的音乐核心课程内容全面,采用理论+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此授课方式保证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能正确评估教学对象的身心发展与认知水平,就课程目标选择合理的框架、丰富的知识进行教学。如《音乐教学设计》课程中,学生的教学设计应紧扣中小学义务阶段新课标的同时也应注重不同学龄孩子的身心特点,课程设计首先会采用小班制的微格教学进行试讲,试讲后审视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教学环节设计是否清晰,修整完善后的教学设计会在本科生课堂中进行大班制示范讲解。

8a9207225eea532448e36153e61d623.png

  2.音乐技能课


  云南民族大学音乐教育硕士专业开设多门音乐技能课,如声乐、民族器乐、音乐创作等。学生则根据自身兴趣或侧重点选择两门课程作为自身音乐技能培养。设置音乐技能课程并非要求学生如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般达到“高”“精”“尖”的专业要求,旨在培养音乐教育学生专业层面广且宽,专业技能多且优。如学习民族器乐演奏(古筝、葫芦丝等)不仅拓宽学生对不同器乐的熟悉度,对小乐队的排演、器乐合奏等多种教学实践增加经验。


  (三)教学实践


  云南民族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型硕士在读期间应完成两次以上的教学实践活动,音乐教育研究生可与艺术学院音乐系本科生合作实践,研究生参与本科生的活动实践如毕业音乐会、个人独唱音乐会等,辅助本科生活动实践排练指导如活动策划、舞台统筹、专业技巧修正辅导等等。除学校内的教学实践,课余时间学生也会参与音乐节、声乐/器乐比赛的排演统筹等。


  (四)小结


  以上为笔者调研云南民族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型硕士专业培养定位及课程实践的相关内容。云南民族大学旨在立足云南,培养具有高音乐素养、一专多强的音乐教师服务于云南教育事业,为祖国输送优秀的专业音乐教育人才。


  三、云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音乐)构建发展现状


  (一)学科教学(音乐)硕士培养目标


  2021年学科教学(音乐)硕士专业开始招生,教育硕士学科教学(音乐)专业学位是全日制以音乐教师职业为前提培养具有实践性、职业专门性的硕士生,学生未来就业趋向主要为具有高素质的中学音乐教师。


  (二)课程设置


  1.学位基础课程设置


  学科教学(音乐)方向研究生采用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音乐舞蹈学院联合培养模式。故部分学位基础课程由教育学部教师为其讲授。学科教学(音乐)方向的学位基础课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公共基础课,主要含有思想政治课、外语课等,公共基础课让学生能掌握马克思基本理论的同时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另一部分为教育学类课程,主要含有教育原理、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论等课程,学生对教育普遍规律及原理、学生心理发展等相关理论知识有深层次理解,为后期校外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2.专业必修课程设置


  专业必修课程含有中学音乐课程研究、教材分析,音乐技能的训练基本为钢琴、声乐的学习等。专业必修课程确保学生在读期间拥有良好的音乐教育知识结构同时能够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3.选修课程设置


  学科教学(音乐)方向选修课程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共选修5门课程,课程考核为考试形式。专业知识选修课程对于培养中学教师的人才十分重要,研究生完成相关理论学习后丰富其实践类专业课程,为后期校外实践及就业问题搭建坚实基础。专业知识类选修课主要以声乐排演技能为主的课程,如合唱指挥、声乐舞台创演等;教学专业技能类选修主要以音乐教学法为主;教育教学管理课程主要针对学校管理及相关改革的学习。


  (三)教学实践


  学科教学(音乐)方向研究生在读期间的教学实践可采取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微格教学等多种形式。校内实践主要分为教学技能的训练、微格教学、课例分析等。校外实践主要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三部分。教育见习期间学生应积极参与专题研讨会、讲座,参加市区级教育研讨活动及公开课,本科非师范类生和跨专业的学生教育见习期间需要比师范类学生多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教育实习期间,学生将前往实习基地开展教学实习,教学实习后,学生对教育实习进行系统总结并撰写教育实习报告方可完成教育研习的内容。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为笔者调研云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音乐)方向硕士人才培养定位及课程实践的相关内容。云南师范大学旨在通过联合培养的模式,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且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的高素质中学音乐教师。随时代发展,云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音乐)方向的培养方案亦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断修订与完善下培养大量优秀师资。


  四、三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型硕士构建对比


  (一)人才培养目标对比


  根据笔者调研经历,三所高校培养目标均以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为基础且必要要求。云南艺术学院音乐教育硕士专业更为注重培养具有“专”“教”“研”三位一体能力的高校音乐教师。云南民族大学音乐教育硕士专业注重培养“一专多长”复合型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云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音乐)专业采用联合培养方式,旨在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中学音乐教师。三所高校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各具特点及优势,然不论细微差别,三所高校以本校优秀师资力量和专业培养平台为全国各地培养了高质量、专业音乐教育人才,输送了极为优秀的音乐教师。


  (二)课程设置构建对比


  为保证研究生在读期间音乐素养与专业能力稳定均衡地提升,三所高校对课程的设置慎之又慎。三所高校音乐教育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基本以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三部分为主,其中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则是作为培养优质教师重中之重的课程。三所高校均采用理论+实践的形式设置专业必修课程且实践课程大都多于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则多以专业技能提升课(即兴伴奏、合唱指挥等)、教学案例设计等。理论课程多与教育学、心理学、教材研究等方面相关。云南民族大学与云南师范大学主要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主,以中、小学作为教学对象故而专业必修课程内容设置多以中、小学音乐课程方向为主。云南艺术学院主要以培养高校音乐教师为主,以普通高校生、艺术生作为教学对象故而专业必修课程内容设置多以高校音乐课程方向为主。三所高校专业选修课程设置范围广泛,包含教育教学类(教学法、教学管理等)、音乐技能类(音乐创作、多声部音乐创编等)、音乐理论类(音乐人类学、云南民族音乐应用与实践等),设置选修课程既可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外提升学生音乐能力的辅助性课程,同时也给予了学生选择空间根据自身喜好与侧重点择取学习。


  (三)实践活动对比


  三所高校为培养高质量、高素质教师均为研究生在读期间提供大量实践活动。云南艺术学院音乐教育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以教学、科研两方面实践活动为主。为保证学生择业多样性教学实践不仅有中、小学的校外教学实践,学生也应对高校内的音乐生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活动主要以参报学术课题、讲座,田野调查、社会调研等多方内容。云南民族大学音乐教育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艺术实践和学术活动,如参与学科专业相关的音乐会、比赛等,观摩学科前沿的学术性会议、专家讲座等。云南民族大学音乐教育研究生具备大量教学活动实践,如合唱团排演、乐队编排等。云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音乐)专业研究生多以教学实践为主,在读期间应于校内完成教学实训如技能训练、微格教学等,在实践基地完成相关教育实习,如参与教研活动、精讲试讲课等。


  五、结语


  本研究以云南省三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型硕士构建为例进行研究。通过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科研实践等多方面对三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型硕士的构建做了细致分析,优化音乐教育专业型硕士培养方案;高校音乐教育硕士专业研究属于跨学科类研究范畴,这一突破性尝试打开音乐教育研究新思路,填补了以往学校发展日常工作记述的不足和欠缺,使其成为一种全面系统记录人类文明延续的历史档案。[4]


 参考文献:


  [1]孙芳.音乐教育硕士“专、教、研”三维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艺术评鉴,2020(18).


  [2]孙芳.音乐教育研究导师团队的构筑与发展——写在2024国民音乐教育大会工作坊开展之后[J].民族音乐,2024(04).


  [3]罗宇佳.云南高等音乐教育史[M].云南教育出版社,2017年.


  [4]滕腾,谢嘉幸.音乐口述历史研究的转向——第五届全国音乐口述史学术研讨会述评[J].人民音乐,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