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课程思政在应用法语专业课程中的实施路径研究论文

课程思政在应用法语专业课程中的实施路径研究论文

4

2025-02-28 15:11:2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探索研究课程思政在应用法语专业课程中的实施路径,要具体分析课程思政背景下,应用法语专业教师“思政意识”的培养办法和专业教学全过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办法。

       摘要:探索研究课程思政在应用法语专业课程中的实施路径,要具体分析课程思政背景下,应用法语专业教师“思政意识”的培养办法和专业教学全过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办法。要首先帮助教师树立时时思政的意识,继而深入挖掘法语专业教学各个环节深潜的思政元素,将其与专业教学相融合,最终构建法语专业教学全过程的课程思政体系,服务于日常专业教学。


  关键词:课程思政;应用法语;教学


  课程思政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被日益重视,原因在于社会文化价值观、国民意志品质和道德风貌等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一个重要标准。中华民族千年发展历程中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人民从落后到富强百年奋斗史中凝练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后辈们一代代的传承、革新和发扬光大,而传承的手段是教育。


  我校自2009年开设应用法语专业以来,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多集中于语言基础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和教学文本对法语起源国法国的文化介绍和讲解篇幅尤重,而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关注较少。此种情况下,如果不加正确引导,学生容易形成对法语国家文化的盲目崇拜,出现轻视甚至忽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因此法语教师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需注入思政教育,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教学的每一门课程和每一节课中,实现立德树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既会外语又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外语人才。


  一、研究意义


  外语教育的实质是“文化信息的传播与分享活动,包括语言文字、价值观两个层级”[1]。外语课程思政的意义在于传授专业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把握住正确的价值导向,同步提高他们的本土文化认同感和道德素养。这种结合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两国文化差异,还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法语专业教材和教学文本的素材内容广泛涵盖法语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文化,这为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中法文化对比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主题,再辅之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在不经意间影响并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纠正学生国外月亮比国内圆的偏见心理。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法语专业课堂,能帮助学生在学习法语知识和了解法国文化的同时,不断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不盲目崇拜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习俗和价值观,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420d0e3c40ae6fbbe5e155433fe3839.png

  (二)协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道德素养


  传统的法语专业教学目标多侧重于培养语言技能,导致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基础语言课程还是专业方向课程的课堂活动设计和目标都聚焦在了提高学生的法语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上,而一定程度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法语专业教学全过程中嵌入课程思政,教师可以多角度深入挖掘不同主题内的思政元素,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中法相关的道德伦理和社会问题,鼓励学生辩证思考和讨论,进行价值引领,让学生在实际学习和应用语言的同时,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有效地促进学生在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上的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出既具备语言能力,又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三)优化课程设置,全面实现育人


  课程思政在应用法语专业教学全过程中的实践,能进一步优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全面实现教书育人。法语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对于学生造成的影响较大,长时间的外语学习也会让学生受到他国文化所影响。通过思政教育的渗透,学生能正确认识中法文化差异,形成对世界形势的正确判断,从而有效提高文化认同感,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效果。


  二、研究目标


  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并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是专业课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研究课程思政在应用法语专业课程中的实施路径,我们主要从教师和教学过程入手。


  (一)提升教师的思政意识


  育人先育己。外语课程思政能否真正落地取决于任课教师思政意识和思想觉悟的高低。思政课程一直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会导致部分专业任课教师“是不关己”、课程思政意识相对较薄弱的问题。此外很多法语教师都有国外留学背景,他们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多或少会受到西方思想的侵蚀,从而忽视外语课程思政的意义。因此,想要课程思政在法语专业课程中顺利实施,课程思政元素深度融入法语专业教学全过程,要先解决源头问题,帮助任课教师培养思政意识,正确理解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增强其在课堂中的价值引领能力。


  (二)专业教学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融入应用法语专业教学的意义重大,在教师思政意识觉醒的前提下,还需要从人才培养、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地融合。大多数的法语专业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法语综合应用能力,但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法语教学的各个环节,让教学目标紧扣思政元素,教学活动围绕思政元素,教学内容嵌入思政元素以及教学评价体现思政元素,能有效改变学生的片面认识,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与素养,体现课程教学的价值引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三、重难点


  (一)专业知识与思政的融合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法语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政教学的融合存在一定困难。想要充分发挥法语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作用就不能只局限于单一的某一门课程,而是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有机融合。专业知识教学侧重于知识的求真,课程思政的目的是追求真善美的统一。由于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文本的局限性,法语专业课的教与学会出现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学“两张皮”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寻求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


  (二)教师作用的发挥


  教师作为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主体,不仅要能熟练讲授专业知识,也需要准确掌握每一门课程背后蕴含的社会价值,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当课主题所涉及的思政元素,充分调和人才专业技能培养和素质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将课程思政全面融入法语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以确保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与教育意义。


  四、具体措施


  (一)培养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


  法语专业课程思政的首要前提是法语教师树立课程思政意识,并培养在专业教学各环节融入思政元素的能力。法语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只局限于语言知识本身而忽略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培训、工作坊等形式加强法语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能引导教师深刻认识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并充分意识到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价值引领的必要性。通过集体备课,能够组织教师深度研究并尽可能挖掘出法语专业教学各环节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学科特点,设计出外语课程思政方案。


  (二)法语各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办法


  在法语专业教学中,各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思政元素结合,教学活动围绕思政内容展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实现知识与价值观的统一。


  落实外语思政教育需调整应用法语专业原有的课程标准,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教育中的育人作用,着力将思政融入法语专业课堂,要实现中华传统文化进课堂、时政热点进课堂,确保思政意识贯穿专业教学和中法文化比较学习的全过程。将思政元素融入法语专业课程教学,“从思政视角思考,采取问题导向办法没探究语言所传递的价值观,挖掘话语的思政元素”[2],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法语文化,更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唤醒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在专业课程课程思政一线实践中发现,不同课程的思政融入角度与方法各有不同:


  1.视听说课程:以情景对话为课程内容,可以通过强调人际交往过程中基本的礼貌用语和礼仪来培养学生在中法交往过程中的语言和行为规范,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在本国社会的交往。


  2.基础精读、泛读课程:内容大多展现法语国家地区人文和社会生活,如衣食住行、家庭、节日等。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中法内容的比较,找出异同,解释其中的缘由,增进学生对法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同时提高对自身文化的认识。


  3.翻译课程:在汉译法、法译汉的理论和技能训练中,可以选择同一主题介绍中法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中法文化的内容,认识各自的价值观,掌握向法语国家人群介绍中华文化的能力,致力于培养厚植家国情怀,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新时代外语人才。

8cc6f307190ab8defbfe36db04eaf7d.jpg

  4.报刊阅读课程:此课程容易实施外语课程思政,涉及各领域的时文,能集中展现法语国家当今社会各个方面,是学生了解法语国家社会的重要窗口,也最能激发学生对法语国家文化的兴趣和思考。教师可通过内容的选择和比对,启发学生对中法国情、文化和价值取向进行辩证思考和认识。


  5.概况课程:旨在让学生对法语国家有总体上的了解,内容覆盖历史、人文、地理、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在这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可避免地会进行中法比较,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和解释,避免因表面优劣的比较而误导学生。


  (三)人才培养方案思政元素的融入办法


  人才培养方案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是每个专业都要面对的难题。对法语专业而言,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即在传授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还需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融入中国特色法语教学、中法跨文化交流等思政元素。除了在专业课程中实施外,还需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充分参与的“第二课堂”的作用,开展阅读与思辨活动。通过这种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三位一体”的教育观念,将育人理念融入各类外语教学活动中,形成多方面、深层次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系统。


  五、实践探索


  在研究实践阶段,我们依托了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法语阅读》,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研究课程思政与法语专业教学的融合方式。


  (一)具体过程


  在《法语阅读》课程中顺利实施课程思政,让语言教学目标和思政教学目标能同步落实和细化的首要关键是任课教师要能识别并提炼出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其次是一个能让课程思政顺利落地的合理且有效的教学设计。探索课程思政下《法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任课教师树立思政意识


  法语课程思政要首先强化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法语专业课程的授课目标不应仅限于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语言等级考试,更应致力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法语阅读》课程中,任课教师要通过细致的课前准备,紧扣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同时,巧妙融入同主题的思政元素,并在课上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引导他们尽可能地深入挖掘和理解这些思政点。


  2.教学目标紧扣思政元素


  以往《法语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多是提升语言技能、积累对外文化知识和提高文化素养。那外语课程思政就要求我们不能单纯把语言和文化知识目标放在第一位,而是要在教学目标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中国特色元素和思政内容,以此明确德育和思政教育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预防学生对外国文化产生盲目崇拜。例如在学习介绍法语起源和发展的文章时要横向比较法语与中文的发展,引导学生思考文化自信;在讲解运动主题文章时可以融入全民健身的思政思想;在饮食篇章中比较中法饮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在学习国家经济时可探讨“中国制造”的理念。通过紧扣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师能更好地利用各种政治文化资源,实现智育、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


       3.教学活动围绕思政元素


  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需采用多种方式和工具激发学生主动性。《法语阅读》课程在实施课程思政时,首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和辩证思维能力。教师设计互动任务,如小组讨论对比中法文使用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汉语发展与国家繁荣的联系,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此外,利用学习平台进行课堂反馈,可以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4.教学内容嵌入思政元素


  我们从教材中选取了9个与国家社会生活相关且蕴含思政元素的单元,并围绕这9个主题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每两周对比学习中法两国同一主题文章,例如国家地理、节日传统、特色美食、社会风俗等。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分组收集并汇编相关材料,丰富对中法两国国情和文化的理解。


  (二)问题与解决方案


  1.教材局限性:现有的法语阅读教材侧重于语言能力的培养,缺乏思政内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通过丰富的外部资源,如报刊、文学作品和时政要闻等来补充和增强思政内容。


  2.教师思维转变:教师需进行观念更新,注重将思政内容与法语教学相结合。通过培训和交流,激励教师在法语教学中主动融入思政元素。


  3.课程设计优化:采取新型教学设计,强调思政内容的多样性与适应性,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思政活动中,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


  六、结论


  在应用法语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不仅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应用法语专业教师要深入挖掘法语专业课程的特色和优势,提炼文化内涵和价值观,转化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具体、生动的教学素材,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相融合,不断完善能同步提升知识和思想的课程体系,构建系统化、层次化的应用法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全球化背景下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外语人才和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参考文献:


  [1]高永昌,王梅梅.高校英语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2021(11):134-136.


  [2]黄国文.思政视角下的英语教材分析[J].中国外语,2020(5):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