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助推“四链”衔接 赋能文化艺术人才培养论文

助推“四链”衔接 赋能文化艺术人才培养论文

3

2025-02-22 16:18:21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四链”是指资金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衔接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人才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深度对接,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能够加速创新进程和产业发展壮大,提高投资回报率,可以进一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摘要:“四链”是指资金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衔接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人才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深度对接,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能够加速创新进程和产业发展壮大,提高投资回报率,可以进一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四链”衔接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以助推“四链”衔接,赋能文化艺术人才培养。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院校;“四链”衔接;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策略

  新经济、新业态背景下,艺术类高职院校重视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以资金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以下简称“四链”)作为基本思路,构建“四链”衔接的新型办学模式,以推动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进而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播,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同时服务区域产业发展[1]。“四链”衔接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能够促使艺术类高职院校依托资金链,对接产业链,深化人才链,融通创新链,重塑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当前“四链”衔接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因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有待明确、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健全、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创新等因素,影响预期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分析“四链”衔接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策略,以培养出高质量的文化艺术人才。


  一、“四链”衔接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专业特性逐渐凸显,特色教育理念逐步凝练,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能够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定位与就业能力[2]。“四链”衔接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能够促使教师把握新时期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发挥目标导向作用,保证教学内容的设置与教学模式的应用符合教学目标要求,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文化艺术人才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文化艺术人才的适应力与竞争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a1e3a73e116918d6b5d4da4a3abfb95.png

  (二)有助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双高”“双优”发展战略背景下,艺术类高职院校重视深化特色办学和改革创新,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四链”衔接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能够促使艺术类高职院校辩证认知“四链”衔接的重要性,并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可以进一步凸显艺术类高职院校教育特色,充分体现出文化艺术人才就业市场的特殊性,确保培养出的人才可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能够实现“人才强—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的互动和循环,有助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3]。


  二、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现存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艺术类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建设培养文化艺术类专门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4]。当前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艺术类高职院校现有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完善,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有待增加,难以适应“四链”衔接背景下的文化艺术人才培养需求。另外,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与爱岗敬业精神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忽视开展思想教育和德育工作,无法为文化艺术人才培养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影响学生道德品质与职业素养的养成。


  (二)人才培养目标有待明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强,文化艺术人才的就业前景逐渐广阔。当前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教师尚未辩证认知新时期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会因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且尚未明确文化企业对文化艺术人才的需求,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相对忽视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无法发挥目标导向作用,不能有效把握人才培养方向,导致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无法适应文化企业发展需求,易降低学生综合竞争力。


  (三)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创新


  当前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教师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创新,不仅会因过于依赖课堂教学,相对忽视赛证融通模式的应用,无法通过融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规程的方式而拓宽学生视野,影响学生知识体系的系统构建与临场反应能力的提高,还会因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未对接产业链与创新链而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无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不能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发展前景,影响学生学习自主性、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四链”衔接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策略


  (一)依托资金链,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1.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四链”衔接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为更好地培养出适合文化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艺术类高职院校要结合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辩证认知现有教学资源的有限性,并立足“互联网+教育”背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手段,既要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进一步创新知识呈现方式,同时利用网络的共享性与开放性,持续深化艺术类高职院校与外界之间的信息交流,以明确新时期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方向,又要依托线上教育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打破教材内容局限性,增强教学内容实效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第一,高职院校要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既要为多媒体教学、音视频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模式的应用奠定基础,又要在网页中开设作品交流平台,支持师生、生生相互交流、探讨与展示,同时做好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二,教师要依托线上教育平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并建立教学资源库、教学课件库、学生实践案例库等,同时融入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教学资源,不断地将课程形式多样化、课程内容丰富化,同时推动产业群与专业群协同发展,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帮助学生对职业领域建立全面认知。


  2.引入先进创新资源,重视加强产学研合作


  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艺术思维,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四链”衔接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艺术类高职院校要依托资金链,在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下,引入先进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人才、政策、资金、管理等各类要素,并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理念,积极建立开放的合作平台,重视加强产学研合作,进而围绕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目标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的无缝衔接。第一,艺术类高职院校要以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的管理体制、制度和理念上不断探索创新,并积极建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符合艺术职业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第二,艺术类高职院校要围绕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特色与专业特色的特色实践教育,积极构建教学、科研、产业相互衔接的协同模式,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为教师学者、科研团队、文化企业搭建互通交流的合作平台,并紧密结合行业需求与市场动态,将理论知识、职业能力和价值观念有机融合,以加快成果转化的整体进程,同时推动科研成果面向市场[5]。


  (二)对接产业链,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艺术类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出符合文化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多,文化艺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增,使文化艺术人才的就业前景日益广阔,但同时也对文化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四链”衔接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教师要树立前瞻意识,主动对接产业链,加强与文化企业之间的沟通,进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途径,以提高学生适应力与竞争力为目标,精准把握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第一,教师要明确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根本在于人才对市场的价值和服务性,进而在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的基础上,对接产业链,围绕产业链的重点、堵点、难点和痛点,坚持全面提升学生社会适应力与就业竞争力的目标导向,精准布局人才链和创新链。第二,教师要按照实际市场要求,对照文化艺术专业特点,在把握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出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的文化艺术人才培养规格,进而为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指明方向,以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市场性,为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

5054e20cbc4c02f34fb6ef9e62eee63.png

  (三)深化人才链,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四链”衔接要以人才链为总牵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实现人才引领创新发展。“四链”衔接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艺术类高职院校要明确人才链的重要作用,并持续深化人才链,加强校内师资队伍建设,既要通过内部培训的方式,丰富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与敬业精神,又要通过“走出去”的方式,鼓励教师不定期到文化企业交流,帮助教师了解文化企业的价值观念与岗位要求,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养、艺术素养以及科研创新精神,以打造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一,艺术类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内部培训,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增强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教师树立爱岗敬业精神,逐步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促使教师形成积极向上的艺术思想、艺术价值与艺术观念。第二,艺术类高职院校要结合“双师型”内涵,加强与文化行业之间的紧密联系,要求教师不定期到文化企业参与培训,以全面了解新时期文化企业对文化艺术人才的需求,同时掌握文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为后期教学目标与教学资源的优化调整指明方向,进而提高“双师型”教师培养质量,保障文化艺术人才培养质量。


  2.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健全,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的设置与教学活动的安排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四链”衔接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教师要辩证认知自身引导职能,明确自身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同时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严格遵守艺术教育规律,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发展需求而前瞻性部署建设人才链,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调整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系统认知体系,使学生具备专业的艺术素养和实践技能,同时增强学生思想道德、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等综合素养,以培养出“复合型”人才[6]。第一,教师要结合艺术教育规律、艺术创作手法、艺术教育现状和艺术实践技术要求等内容,围绕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发展需求而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第二,教师要建立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关键的三维人才培养体系,既要通过基础知识教育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又要通过实践教学而锻炼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并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进而培养出更多适合文化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文化艺术人才。


  (四)融通创新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重视赛证融通,实现以赛促教


  艺术类高职院校重视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的专业技能、持续发展技能和艺术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综合素养,推动学生职业生涯向前发展。“四链”衔接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为增强学生综合竞争力,教师要围绕人才链而融通创新链,重视赛证融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通过比赛和专业认证的方式,帮助学生在比赛中了解专业知识、获得专业技能,同时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专业实训能力、临场应变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第一,教师要发挥自身引导职能,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项名称、竞赛目的、竞赛方式、竞赛流程等赛项规程,以提高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使学生在专业比赛场上展现专业基础与实践能力,推动学生在比赛中锻炼和提升自我,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第二,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职业等级认定,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等级和职业能力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利用多种渠道和学习资源而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专业认知、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


  2.重视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是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所在。“四链”衔接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为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与就业竞争力,教师要重视开展校企合作,既要面向企业需求开展沟通对接,明确人才链与创新链发展方向,又要围绕人才链需求而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不定期组织学生到文化企业观摩或实训,以彰显“能力本位”,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岗位实践中明确自身专业发展前景,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第一,艺术类高职院校要加强与文化企业的合作,主动对接创新链,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定期组织教师到文化企业参与实训,以通过文化交流与文化互鉴的形式,进一步丰富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内容,同时提高教学内容实效性。第二,教师要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并推行校企共育式或项目研发式的产学合作,坚持精准育人策略,与文化企业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组建教学团队、组织考核评价,并不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训,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就业环境,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前景,培养学生职业观念与职业素养,进而培养出适合文化企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四链”衔接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为培养出适合文化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四链”衔接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艺术类高职院校既要依托资金链,引进先进技术手段与创新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并重视开展产学研合作,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又要深化人才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重培养“双师型”教师,为后期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另外,教师既要对接产业链,明确新时期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又要健全能丰富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增强学生适应力与竞争力的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实用型”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融通创新链,重视赛证融通与校企合作,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推动学生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蓓蓓,石蕾.浅谈四链协同产教融合下高职人才培养路径[J].公关世界,2024,(10):68-70.


  [2]宋歌.“四链协同”视域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J].公关世界,2024,(05):129-132.


  [3]王珊珊,刘红磊.基于四链协同的产教融合高职人才培养路径分析[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0(03):60-65.


  [4]王久梅,崔晨秋.技能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四链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11):11-15.


  [5]杨卓.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J].戏剧之家,2022,(28):184-186.


  [6]杨卓.对接市场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探究[J].文化产业,2022,(06):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