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论文

2025-02-22 16:00:4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蕴含的伦理道德智慧是人民对人文伦理深度思考的结晶,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些智慧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也为我们提供了行为处事的准则。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蕴含的伦理道德智慧是人民对人文伦理深度思考的结晶,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些智慧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也为我们提供了行为处事的准则。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通过积极批判与合理继承,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同时,还应大力弘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相适应,共同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以增强文化自信,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价值;人文精神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文化精华与传统价值观念的集合,包括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礼仪制度、科学技术、医药养生、工艺制作等方面的内容。“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是中国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浪淘沙,各种文化激荡,被传承和发展下来的文化精华多为优秀传统文化。其内涵丰富,蕴含深厚的哲学思想,如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等,这些思想对于人们的行为准则、道德观念、人际关系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学艺术,如诗词、散文、戏曲、绘画等,这些艺术形式通过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展现美感等方面,对于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视礼仪制度,包括了各种社交礼仪、家庭礼仪、宴会礼仪等,这些礼仪制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规范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独特的科学技术,如农业技术、医药养生、工艺制作等,这些技术在古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如孝顺、忠诚、诚信、和谐等,这些价值观念对于人们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多样,它蕴含了丰富的思想、艺术、制度和价值观念,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中国任人民对人文伦理的深度思考,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新时代背景下,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积极批判合理继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相适应,极具现实意义。
1.仁爱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是其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重要精神力量之一。《尚书》记载:“宁失不常之罪,不枉不辜之善”,希望帝王能以“仁”治天下。大多学者认为“仁爱”精神特质源于儒家,“仁爱”精神特质的意蕴,主要是以儒家的“仁爱思想”为主线。从孔子的“仁者爱人,纳仁入礼”、孟子的“仁民爱物,爱有差等”、韩愈的“博爱谓仁,一视同仁”,再到张载的“民胞物与,一体之仁”。
仁爱精神强调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感同身受、宽容包容等,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视人文关怀、人际关系的价值观念。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际关系和社会信任度逐渐减少,仁爱精神成为缓解社会矛盾、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可以引导人们培养亲和力和共情能力,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孝顺精神
孝文化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先秦的祭祀文化。《诗经》中“率见昭考,以孝以想”,认为祭祀祖先可以彰显孝道。春秋战国的孝文化开始得到真正意义的发展,最具典型的就是孔孟的思想,孔孟都非常重视“孝文化”。孔子云“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意指道德的普遍追究就是“孝”。“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其天下太平”是孟子的观点,意指人人如果都能孝顺父母,天下就会太平。
孝顺是指尊重和关心父母、长辈、祖先等的行为和态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孝顺被视为一种美德和道德标准,是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在现代社会中,孝顺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于老年人的关爱和照顾越来越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传承和发扬孝顺精神可以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同时,也可以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忠诚精神
忠诚是指对于自己所承诺的事情或人物的忠诚和信任。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忠诚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质和道德准则,在政治、军事、商业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忠,敬也。”朱熹言“主一无适便是敬。”意思是做一件事,精神集中,心无旁骛。忠者,赤诚无私;诚者,真心实意。两者相结合,就是真情实意地对待朋友、家庭、事业和国家。
在现代社会中,忠诚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忠诚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之一,可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忠诚度;忠诚也是政治家和领导人必备的品质,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传承和发扬忠诚精神可以增强社会信任,提升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因此,忠诚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4.诚信精神
《论语》中的诚信蕴含着以“仁”为本、以“义”为则、以“实”为径等基本精神。孔子认为理想人格的核心就是“仁”,“仁”也是“诚信”人格的基础。人如果要践行诚信就必须遵循“义”,集聚“仁”和“义”的人才能诚信,其优良的品格才符合社会的要求。[1]
诚信是指言行一致,守信用,遵守契约和承诺的品质和态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准则,是商业、交往、道德等方面的基本准则。在现代社会中,诚信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诚信是商业活动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价值观,可以提高社会信任和凝聚力。同时,诚信也是政治家和领导人必备的品质,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传承和发扬诚信精神可以推动社会信任和合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5.和谐精神
中国人一直崇尚“和”,“和”字出现在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孔子将“中庸之道”与“和”结合起来,主张用持中的手段来达到和谐,达到理想的境界,并认为中和是天地间最普遍、最基本的原则,是天地万物赖以存在和生长的依据。和谐是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主线,是古人不断追求的价值目标,它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和谐精神包含了协调、平衡和和睦的各种意蕴,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追求。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谐被视为一种理想境界和社会目标,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和谐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不仅在传统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和影响,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些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的品德修养、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首先,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它不仅可以启迪人们的思想,增强文化自信,还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因此,应该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它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不应该抛弃传统文化,而是应该以创新的方式将其融入现代社会中去,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其次,具有丰富的当代价值,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指导和启示。例如,中华传统的礼仪观念有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助力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文化自信。“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受到关注。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展现,是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它不仅代表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我们的文化传承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心和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从《易经》《诗经》《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到传统戏曲、民间艺术、书法绘画等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广泛,内容丰富,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思想、道德、审美和艺术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立法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同时在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加大投入。学校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课程,让学生从小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社会组织和文化机构也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不仅仅是为了传承文化遗产,更是为了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心。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自信地展示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才能在国际上得到尊重。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能够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作出重要贡献。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进程中。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们的文化自信心和国家软实力注入新的动力。[3]
2.助力价值引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如孝顺、忠诚、和谐等,一直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深刻变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愈加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和谐”“诚信”等价值观念,这些都是当今社会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例如,“仁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这种价值观念不仅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亲情、友情和社会关系,还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而“诚信”则是商业社会不可或缺的品质,诚信经营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礼仪”“道德”等行为准则,这些准则有助于引导人们正确行为。例如,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孝道”,这种行为准则强调尊重长辈、关爱亲人,这种行为准则不仅有利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还能影响和引领人们正确的行为习惯。而“道德”则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它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遏制不良行为的发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种价值观念在当今社会中尤为重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的恶化,人们需要重新认识和尊重自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自然至美”等观念,都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这些都有助于引导人们正确地对待自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在当今社会中愈加重要,它不仅能够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念,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它成为我们良好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和行为准则的指南。
3.助力文化交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和交融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多种形式。这些文化形式不仅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也极具艺术魅力。文化交流是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的重要手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通过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其他国家更好地了解中国,增进中外友谊,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融合,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并且需要有足够的开放心态和文化自信。
4.助力文化传承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精神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家庭也应该在家庭教育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传承孝顺、忠诚、和谐等传统美德;在社会上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戏曲、民乐、书法、绘画、民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许多元素需要保护,如文物、古建筑、传统工艺等。政府、社会组织和爱好者应该积极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使它们得以传承和发展。馆藏资料的数字化处理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需要传承发扬,也亟须创新,创新传承就是要在传承中加入现代元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它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这需要在传承中不断探索和尝试,使传统文化再现辉煌。
参考文献:
[1]习*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习*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
[3]严春友,朱红文.简论当代中国人精神家园的重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0.
[4]孔安国.尚书正义[M].孔颖达,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