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白俄罗斯木偶戏的当代转变论文

白俄罗斯木偶戏的当代转变论文

5

2025-02-22 14:37:4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各国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升温。例如,木偶戏是白俄罗斯广受欢迎的一种大众艺术形式,人们不断对其传统形式进行创新,积极与多种当代艺术形式进行交流与融合,同时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使其展现出了日益繁荣的景象。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各国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升温。例如,木偶戏是白俄罗斯广受欢迎的一种大众艺术形式,人们不断对其传统形式进行创新,积极与多种当代艺术形式进行交流与融合,同时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使其展现出了日益繁荣的景象。


  一、白俄罗斯木偶戏与当代艺术形式的跨界对话


  著名的波兰木偶戏理论家Хенрик•Юрковский在《后现代主义与傀儡》一文中写道:“在前几百年,不同时代之间的分界线是容易划清的,而对现代文化的分期则遇到严重的困难。原因是新生的现象和现代艺术形式的性质非常丰富多样,其中有的是在很久以前就产生了。”可见,不论是面向大众的表演艺术,还是面向学术界的各种陈设展览、旅游界的纪念品、影视艺术界的木偶动画片等,都既有时代的特征,又不失传统的神韵,既有广泛的传播力,又不失本土文化的印记,在新的时代下焕发出了无穷无尽的生机。


  扬州大学的张宏梁教授曾指出,所谓发明创造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发现新的关系和新的组合的能力。组合创造是无穷的,同类型的元素经过不同组合有可能结出新的硕果,不同类型的元素经过不同的组合更可能开放出万紫千红的智慧之花。每一种艺术的参与都是互补的,它们在相互激发下会产生新的灵感、新的想法、新的形态。木偶戏的发展不应仅限于个体的形式、功能或色彩,而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添加其他艺术的有机成分和强化自身价值上,进而创造出不同的模式,以设置和区分不同的作品。


  白俄罗斯学者Пахлюк,М.Б.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木偶戏的通用定义。现代戏剧的发展趋势中融合了不同的戏剧传统、形式和符号。谈到木偶戏与当代艺术形式的互动,就其艺术元素的构成而言,木偶戏所包含的艺术种类是最丰富的,集表演、美术、音乐、剧本、服装、雕塑等门类艺术于一身。而在当代艺术形式领域中,自20世纪初以来,空间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影像作品等新兴艺术形式逐渐占据鳌头。正如ЛотманЮ.М所说:“20世纪下半期的艺术很大程度上在努力地意识到自己的特性。艺术描绘着艺术,竭力达到自己可能性的极限。”这一趋势“将木偶艺术推向时代艺术课题的中心”。而承载这些艺术的场所就是当今出现的艺术展览馆,它为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形式的交流架起了桥梁,使古老的木偶戏艺术从动态美的剧场艺术过渡到静态美的陈列艺术,让木偶成了各大艺术博览会上的主角,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


  白俄罗斯国家木偶艺术展览馆建立于1995年,已成为世界各地木偶戏爱好者和木偶艺术家争相造访的标志性场所(如图1)。展厅内陈列着经过精心保存的、来自白俄罗斯国家木偶剧院历史上最为出色的代表性木偶,也有来自白俄罗斯著名木偶戏舞台大师和杰出木偶戏剧艺术家的作品。凡是来到这座博物馆的参观者,都将有机会了解木偶戏作品的创作历程,探索木偶艺术家表演的奥秘,甚至可以亲自尝试操作木偶。


  白俄罗斯木偶艺术展览馆不但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展示方式,还从人类学和当代艺术两个视角来解读传统与现代的交流,使展览更有温度、更能触动人心,展现出非凡的视觉艺术性。而且,展览馆始终遵循主要原则,除了展示不同的木偶外,还包括了与白俄罗斯木偶剧院历史相关的珍贵资料,如草图、照片、海报和戏剧节目单等。此外,展览馆还引入了当代艺术作品的陈列方式及参与式艺术项目,促进了木偶与观众之间的对话。这种展览形式如同戏剧表演中的梦境与现实之间的交叠关系,集中体现了艺术创作作为连接艺术家个体精神世界与现实观众的桥梁的作用,引领着观众体会多元文化的魅力,学会尊重、包容与欣赏这个世界的和而不同。因此,展厅不再是静止的、神圣的,不再局限于传统艺术工艺品、名家画作和雕塑等简单的艺术类型,也不再仅仅承担收藏、保护和传播的功能,它已自主延伸到其他开放性功能,如参观休息、交流互动等。观众也不需要再依赖虚拟的想象来寻求与作品的情感沟通,而是能直接面对形态多样、极具开放性的、前所未见的“木偶作品”。这种展览方式既展现出了白俄罗斯木偶戏作品的艺术本质,同时也延伸了其艺术的发展。正如当代艺术之父哈罗德·泽曼所言:“如果给艺术一个有效场所,来体现艺术本身自由的精神,这样的有效场所就是当代艺术博物馆。”


  白俄罗斯木偶戏原属于舞台表演艺术的范畴,它以舞台场地作为生存和表达的空间,而白俄罗斯木偶展览馆却运用了展览的方式来表达戏剧艺术和当代艺术的交流,在基于各自本体的创作基础上,对艺术边界进行主动探索。木偶戏艺术和当代艺术在拆解和交融之中形成的新表达,是传统木偶戏和当代艺术的跨界对话。

  白俄罗斯国家木偶艺术展览馆的建立具有深远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木偶艺术展览馆是白俄罗斯对木偶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展示的成功实践,推动了木偶展演结合中心的形成,具有创新和示范意义。馆内珍藏的一百多个木偶艺术品,主要由聚合物粘土和纺织品制成,大小各异,从几厘米到半米不等。每一件木偶作品都独具特色,个性鲜明,首次以集中、系统、全景的方式展示了白俄罗斯木偶的总体面貌,揭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怀底蕴。当所有作品汇聚在展览空间时,戏剧艺术和当代艺术之间的微妙关联再次被激发,木偶不再是舞台上的“演员”,而是在表演本体之上进行探索的艺术被动实验者,而木偶艺术家则成了新艺术的传播者。第二,展馆通过精心的展品陈列设计,打破了固化的展示局限。展馆创新活态展演与教育活动,构建了“展览展示+活态展演+智慧保护+教育文创+艺术美育”的全链条式文化生态体系。这一举措旨在实现文化与艺术的全体系传承与保护,使该展馆成为木偶艺术与当代艺术形式互相交流的重要基地。第三,作为当代艺术和戏剧文化深度对话的重要交流平台,白俄罗斯国家木偶艺术展览馆通过多元化的交流、多维度的展示以及创新型的体验形式,展现了传统木偶戏舞台艺术的美学魅力和当代展览馆艺术形式的视觉盛宴。依托本国的木偶戏文化氛围,该展览馆在成功地解读了艺术剧场化界线的同时,也转化了动态艺术与静态艺术之间固有的空间含义。在这里,操控木偶的不是木偶艺术家,而是观众。第四,木偶剧场的空间从原本视角单一的台前幕后,转变为更加广阔的空间体。根据不同展览单元的需求,观众可以移步换场,在移动中体验木偶戏与现代艺术的碰撞。因此,剧场表演的木偶戏是一场表演,展厅中的木偶阵列也可以是一场表演。由此可见,白俄罗斯木偶艺术展览馆不仅是一个单向的艺术展示载体,更是一个从相对中完成不同跨界艺术的交流平台。


  二、当代文创艺术与白俄罗斯木偶戏的创作互动


  白俄罗斯学者Шубина,И.Б.认为,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一旦出现价值观危机,代际关系将日益恶化。这是因为新形式的传播经验的出现,破坏了传统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同时,艺术领域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象。当社会文化空间中存在关于理想的讨论时,艺术中便会出现一种新的艺术语言的演示过程,力求寻找新的表达方式。木偶不仅能成为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展览大厅里的陈列艺术,更能作为白俄罗斯的一张“活态”文化传播名片。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纪念品的消费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旅游纪念品的艺术样式是最先呈现在旅游者面前的,所以“创意设计+传统工艺”就是它的“亮点”。这些产品追求现代时尚元素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渴望在符合传统审美的同时,立足国际视野,让白俄罗斯文化走出国门。


  白俄罗斯木偶的艺术造型雍容丰腴、形态万千,经过艺术加工注入了灵魂,能够演绎出非同寻常的百味人生。说到白俄罗斯的当代工艺品艺术,就不得不谈谈白俄罗斯的木偶手工艺品。它是白俄罗斯工匠制作的产品,虽然很多玩偶形象沿用了传统的木偶造型,但在制作手法上却采用了当今先进的加工技术,使得木偶形象更加生动、新颖,既好看又实用。按照现代的说法,这种创意艺术可统称为“现代文创艺术”,它是对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创意的全面展现。


  现代文创产品之所以一直强势占据当今市场的一席之位,一方面是因为它更容易被现代的年轻人接受和喜爱,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现代文创产品的研发中,新材料的探索与实践使传统的工艺流程发生了变革,新的生产方式与制作技术和传统工艺有机结合,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特征,又提升了材料的利用率与生产效能。白俄罗斯木偶系列产品的灵感来源于其剧目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设计师结合戏剧中的服饰、配件及动作等元素,通过几何设计将其转化为儿童玩具、家居装饰品及一系列立体、平面的衍生品,如木偶保温茶壶套、木偶立体图案挂画、木偶卷纸架、木偶邮票、木偶帆布包等(如图2)。


  白俄罗斯传统木偶与现代文创艺术相结合,采用新材料研发了木偶造型手工艺品,保留了原有的整体造型以及头饰的掐丝编制等传统工艺,同时以热转印和丝网印技术取代了刺绣工艺,以棉织品塑料以及手工绘画,完成了传统工艺与新材料的有机结合,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为新材料在形式创新的方式上带来了发展潜能。德国现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艺术的组合作用似乎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点”,音乐学家V.Redya也认为,“整合”,即在不同层面上争取相互补充、融合与互动,始终是艺术更新中最重要的自我调节因素。


  可见,现代文创的兴起及发展是多元文化交融的产物。直至今天,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木偶,而融合了设计师以及艺术家的设计情感,集收藏、欣赏与使用价值于一身。波兰戏剧专家马雷克·瓦斯克尔谈到,木偶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从棍子、手套和木偶到面具、雕塑、变形的人物,乃至日常用品。由此可见,这是一次戏剧与文创设计的跨界联合,让“美”不仅限于舞台,更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木偶戏是白俄罗斯民众在长久的生活中享用、传承和不停创造的艺术,与其民族特定的传统历史息息相关,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受到当地人们的广泛认可。当前,白俄罗斯传统木偶戏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正经历着重要的复兴和创新之路。尽管面临着诸如全球化带来的同质化压力和现代娱乐形式的竞争等挑战,但白俄罗斯木偶戏的当代转变为这项艺术提供了新的生命力,并以一种新颖且具有吸引力的方式呈现给了新一代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