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试论红色经典歌曲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创新路径论文

试论红色经典歌曲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创新路径论文

6

2025-02-15 15:20:5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红色经典歌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资源宝库,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

       摘要:红色经典歌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资源宝库,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深入探究红色经典歌曲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努力发挥红色经典歌曲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对引导当代大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提高审美能力、培育高尚品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红色经典歌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作为肩负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院校,多措并举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而作为我国红色音乐文化主要载体之一的红色经典歌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红色经典歌曲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被人民广为传唱并凝练下来的艺术精华,充分了解红色经典歌曲的内涵与发展,深刻认识红色经典歌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努力探究红色经典歌曲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对做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一、红色经典歌曲的内涵与发展


  什么是红色经典歌曲?目前在学界通常是指“红色经典革命歌曲,为红军歌曲、抗日歌曲、解放歌曲、新中国成立以来和改革开放以后的各类健康和进步歌曲,还包括世界各国经典革命歌曲,其主体是共*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多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沉淀而成的经典歌曲”。[1]红色经典歌曲作为红色音乐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它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表达人民的爱国情怀,展现民众的斗争精神,鼓舞群众的人心士气,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经典歌曲所特有的鲜明的思想性、民族性、时代性和群众性的典型特征,使其不仅承载着特定时代的历史印记和文化认同,更使其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源泉。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均涌现和凝练出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红色经典歌曲,经历了从孕育到诞生、从成长到成熟的发展历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五四”新*化运动为起点,产生了《问》(易韦斋作词,萧友梅作曲)、《叫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等经典作品,在中国共*党领导的工农革命时期,产生了《八月桂花遍地开》(起源于大别山地区民歌)等经典作品,在抗日战争时期,产生了《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在太行山上》(桂涛声作词,冼星海作曲)等经典作品,标志着红色经典歌曲的孕育和诞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领导全国人民进入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产生了《歌唱祖国》(王莘作词作曲)、《我的祖国》(乔羽作词,刘炽作曲)、《我为祖国献石油》(薛柱国作词,秦咏诚作曲)、《草原之夜》(张加毅作词,田歌作曲)等大批经典歌曲,标志着红色经典歌曲的快速成长与发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从1979年至新世纪,先后产生了《祝酒歌》(韩伟作词,施光南作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凯传作词,王酩作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张枚同作词,谷建芬作曲)、《爱我中华》(乔羽作词,徐沛东作曲)、《红旗飘飘》(乔方作词,李杰作曲)、《春天的故事》(叶旭全、蒋开儒作词,王佑贵作曲)、《走进新时代》(蒋开儒作词,印青作曲)、《天路》(屈塬作词,印青作曲)、《生死不离》(王平久作词,舒楠作曲)、《领航》(集体作词,亢竹青作曲)等经典作品,标志着红色经典歌曲走向成熟与繁荣。大批的红色经典歌曲,生动地展现和歌颂了伟大的中国共*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豪迈情怀和伟大精神,同时,这些经典声乐作品也为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筑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宝库。

d08334ac64b32a2570a65fd7249e7b3.png

  二、红色经典歌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


  以红色经典歌曲作为主要载体之一的红色音乐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充分认识红色音乐文化尤其是号召力强、传播面广、易于传唱的红色经典歌曲的艺术魅力和育人价值,切实发挥红色经典歌曲在引导当代大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提高审美能力、培育高尚品格方面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一)有助于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习*平总*记强调:“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2]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为重要的形成阶段,高校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强化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红色经典歌曲在革命斗争中淬炼而成,它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在演唱和聆听中展现青春风采、弘扬传统文化的最靓丽的表达方式,时刻引导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例如,歌曲《过雪山草地》(肖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作品以感人至深的情感和民族化的音乐语言,歌颂了英勇的红军战士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这首作品将艺术创作与红军战士过雪山草地的革命史实紧密结合起来,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大学生在聆听或演唱时,更能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的人格风范和崇高理想,将会进一步坚定青年学子对马克*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二)有助于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


  2015年12月30日,习*平总*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3]作为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的高等院校,要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彰显使命担当”。将爱国主义题材的红色经典歌曲充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让学生在艺术欣赏和歌曲演唱中深刻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怀,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张鸿禧作词,陆在易作曲),作品将音乐旋律、中国语言、民族和声、现代作曲技法有机融合,其富有民族精神内涵的题材、宣叙吟唱般的旋律、朴实自然的曲风,充分抒发了炎黄子孙对祖国母亲无限热爱、无比忠诚的强烈情感,使大学生在演唱和聆听时,能够从中深刻感受到歌曲雄伟俊朗的艺术气质和浓郁真挚的爱国情怀,能够起到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三)有助于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


  党的二*大报告提出“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4]高等院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是弘扬、传承革命文化的重要阵地,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在大学生中加强党*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红色经典歌曲是记录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怕牺牲、浴血抗争、艰苦奋斗、拼搏进取,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从落后腐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发展建设成为今天的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动史料和艺术精华,在引领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例如,歌曲《在太行山上》(桂涛声作词,冼星海作曲),作品以革命浪漫主义的风格,讴歌了党领导下的太行山地区军民英勇顽强地同日寇战斗到底的英雄气魄,作曲家冼星海将朝气蓬勃的抒情性旋律与坚定有力的进行曲旋律有机融合起来,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大学生无论在参与大合唱还是在作品欣赏时,均能感悟到作品中庄严肃穆、博大雄浑的民族情怀和充满豪情壮志的爱国主义激情。


  (四)有助于引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美育教育在大学生成长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鼓励青年学子通过参与各种艺术实践,积极敏锐地感知美的存在,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和综合素质,是当前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红色经典歌曲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在大学生美育教育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这些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声乐作品产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反映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人们的审美情感与价值追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引导青年学生从中感悟音乐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晓光作词,施光南作曲),作品创作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作曲家施光南以流畅奔放的民族性旋律和富有乡土气息的清新风格,谱写了这首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颂歌。作品紧跟时代脉搏,其中所蕴含的音乐美学特征,使大学生在演唱或欣赏时均能深刻感受到荡漾在每一个音符上的音乐律动美、奔放美和乡土美。


  (五)有助于引导学生培育高尚品格


  高尚的品格能够涵养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够促进大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拥有正直、乐观、诚信、律己、宽容、助人的高尚品格,无论对大学生的个人成长还是社会交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家贺绿汀认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音乐育人表现在“它不仅给人一种道德的教育,而更是一种品性的教化……不仅能塑造人的性格,而且更能培养人的品性”。[5]深挖红色经典歌曲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将红色经典歌曲所传达的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有效融入大学生品德修养教育,使他们从中深刻感受革命先辈的人格风范和理想信念,能够更好地培养大学生朝气蓬勃、阳光开朗的性格,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塑造高尚品格,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例如,歌曲《红梅赞》(阎肃作词,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作品通过描绘傲雪红梅在三九严寒中顽强生长和绽放的景象,深情赞美了共*党人江姐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伟大精神,优美动人的旋律,傲然屹立的风骨,使大学生在演唱或聆听时更能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流血牺牲、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三、当前红色经典歌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虽然红色经典歌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但随着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网络多元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冲击,红色经典歌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正向传播正在被严重消解,同时,由于红色经典歌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的形式单一,重视力度不够,造成部分大学生对红色经典歌曲的内涵和价值缺乏了解,从而导致红色经典歌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教育传承深度不足。

fe27efa7de36299e3592427d79641a4.png

  (一)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对红色经典歌曲的正向传播产生消解


  当前,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加大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他们利用网络等多种方式,通过“低级红”“高级黑”等多种手段,否定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歪曲、丑化、抹黑、诋毁人民心中的革命英雄人物形象,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宣扬西方的虚假民主,否定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烈,但个人辨别能力不强,西方敌对势力往往利用部分大学生的猎奇心理,通过传播西方堕落的文化和颓废的思想,腐蚀大学生的头脑,削弱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对红色革命文化的自信,这些都会对红色经典歌曲的正向传播、对大学生的红色经典歌曲情结产生一定的消解。


  (二)网络时代多元文化和流行文化对红色经典歌曲的正向传播产生消解


  在网络信息迅捷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和流行文化传播广泛,大学生群体更容易受到境内外各类流行音乐的影响,尤其是流行歌曲所具备的易学性、新奇性、时尚性、情感性的特征,使大学生群体更乐于接受、模仿和传播。由于大学生群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个人判断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较弱,对红色经典歌曲的内涵与价值缺乏深入地了解,同时,个别“网红”、自媒体等对红色经典歌曲“低级红”式的庸俗化、恶俗化解构,造成部分大学生对红色经典歌曲的印象局限在“过去式”“说教式”“不时尚”“脸谱化”“陈旧乏味”之中,这对红色经典歌曲在大学生中的正向传播产生了严重消解。


  (三)红色经典歌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教育传承深度不足


  当前,红色经典歌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的形式还较为单一,重视力度不够,红色经典歌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教育和传播方式还存在严重的形式化现象,有时仅仅把红色经典歌曲作为活跃课堂和课外活动的一种“调节剂”来使用,在歌曲选用、传播方式、教学方式、活动方式等方面还存在缺少时代元素、缺少青春元素、缺少创新元素、缺少互动元素等问题,往往会使其流于表面化、形式化,缺乏感染力,从而使红色经典歌曲无法深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四、红色经典歌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习*平总*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6]红色经典歌曲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根脉,承载着中国共*党人的精神力量,“从音乐作品中折射出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等精神力量,引导人们自觉形成正确的人生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远大抱负和理想。”[7]高等院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充分发挥思政课堂、音乐课堂、校园网络、学生班级、党团支部、学生社团等育人平台的积极主动性,力促红色经典歌曲进课堂、进网络、进班级、进支部、进社团,多措并举推动红色经典歌曲“润物细无声”式地融入每一名大学生的头脑之中。


  (一)提升教师对红色经典歌曲的认知,推动红色经典歌曲进课堂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课、音乐欣赏课等课程是承载红色经典歌曲的校园主体课堂,也是大学生接受德育和美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和学习环境,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师、音乐课教师对红色经典歌曲的认知,提高其对红色经典歌曲的重视程度,将红色经典歌曲积极引入高校思政教育教材、党*教育教材、音乐欣赏教材之中,将红色经典歌曲与课堂讲授内容有机结合,将生动的教学情景与学生的审美兴趣点有机结合,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的音像功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沉浸式聆听红色经典歌曲、演唱红色经典歌曲、播放学生自己制作的红色经典歌曲MV等多种形式,推动课堂互动,获得审美体验,增进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确保红色经典歌曲在课堂中发挥出应有的育人作用。


  (二)提升辅导员对红色经典歌曲的认知,推动红色经典歌曲进班级


  班级是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的重要平台。辅导员老师是班级的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全面提升辅导员老师对红色经典歌曲的认知,提高其重视程度和鉴赏能力,切实发挥辅导员老师的引领作用,积极推动红色经典歌曲进班级,对打造一流的班风学风、增强班级凝聚力、切实做好全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推动红色经典歌曲进班级的形式,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班级课外活动、集体“快闪”“拉歌”比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全班同学共同鉴赏和学习红色经典歌曲,或以“快闪”“拉歌”等的方式传唱红色经典歌曲,不但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培育一流的班风学风,更有利于将红色音乐文化浸润到全班学生心中,为辅导员老师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升校园媒体对红色经典歌曲的认知,推动红色经典歌曲进网络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成为青年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领域,尤其是进入新媒体时代后,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迅捷而又个性化的信息传播,更加受到广大青年学子的青睐,而这些新媒体技术也更加有利于红色经典歌曲在大学生群体的交互与传播。应进一步提升校园媒体对红色经典歌曲的认知,提高其重视程度和鉴赏能力,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拥有的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引导大学生采取更加灵活更加便捷更加个性化的方式,例如,通过名师导聆红色经典歌曲短视频推送、网上红色经典歌曲演唱接力、红色经典歌曲MV短视频制作大赛等,积极打造能够吸引大学生的校园红色音乐文化网络阵地,努力拓展传播渠道,切实推动红色经典歌曲在校园网络空间的有效覆盖。


  (四)提升党团干部对红色经典歌曲的认知,推动红色经典歌曲进支部


  高校党务工作干部、共青团干部是指导高校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开展活动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提升党务工作干部、共青团干部对红色经典歌曲的认知,提高其重视程度和鉴赏能力,对推动红色经典歌曲进支部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党支部、团支部是党组织、团组织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龙头作用。将红色经典歌曲的传唱、鉴赏活动与党支部、团支部的理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将红色音乐文化充分融入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团日活动,让同学们结合活动的主题,沉浸式感受红色经典歌曲的独特艺术魅力,有利于激发党支部和团支部的活力,使大学生党员和团员在理论学习与红色经典歌曲传唱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发挥出学生党员、共青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五)提升学生社团对红色经典歌曲的认知,推动红色经典歌曲进社团


  大学生社团是青年学子根据兴趣爱好自发组建而成的活跃在校园内的学生组织,成员来自不同的学院和专业,大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有利于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有利于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社团骨干成员对红色经典歌曲的认知,将有利于大学生群体更加积极主动地将红色经典歌曲用于自我教育。红色经典歌曲进社团,主要是进入两种类型的社团:一种是以学习研究和传唱红色经典歌曲为主要任务的社团或音乐类社团,如大学生红色经典歌曲学习研究会、大学生合唱团、声乐爱好者协会等,此类社团在学习、研究和传播红色经典歌曲更具专业性,社团成员多以音乐专业学生、艺术特长生、合唱团员及声乐爱好者为主,活动多以学习研究、互动讨论、现场演唱和交流红色经典歌曲为主;另一种是其他类型的社团,如思想政治类社团、志愿服务类社团等,这类社团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或志愿服务活动时,将红色经典歌曲的传唱或鉴赏作为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效果和丰富社团志愿服务活动的特色方式。红色经典歌曲被学生社团主动接纳并融入,更有利于精准对接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和创新点,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


  推动红色经典歌曲进课堂、进班级、进网络、进支部、进社团,其最终目的还是要进入每一名学生的头脑。红色经典歌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诸多方式中的一支“文艺轻骑兵”,以其强大的感染力、传播力、渗透力,更易将其自身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红色文化、审美能力、高尚品格等“精神营养”有效输送进大学生的头脑之中,有效浸润到大学生的文化血脉之中,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谢芳,王明霞.谈“红歌”的艺术魅力与教育价值[J].老区建设,2009,(16).


  [2][3]王晓东,王洲.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习*平总*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综述——党史学习教育官网[N].人民日报,2021-05-03(001).


  [4]习*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5]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128.


  [6]习*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96.


  [7]姜春燕.红色音乐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实现研究[J].高校辅导员,2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