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声乐艺术的美学价值研究论文

声乐艺术的美学价值研究论文

16

2025-02-15 15:01:4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声乐艺术是一门围绕“声”和“音”的技术,在长时间传承发展中一直保持着旺盛生命力。无论何种类型声乐作品,其传递出的艺术之美和情感之美始终是打动人心的关键,如何以美学为视角对声乐作品进行透彻分析并为实践演绎提供方向指导,是声乐艺术新时代做到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摘要:声乐艺术是一门围绕“声”和“音”的技术,在长时间传承发展中一直保持着旺盛生命力。无论何种类型声乐作品,其传递出的艺术之美和情感之美始终是打动人心的关键,如何以美学为视角对声乐作品进行透彻分析并为实践演绎提供方向指导,是声乐艺术新时代做到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基于此,立足于美学视角,对声乐艺术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并从文学、韵律、情境、声乐等角度分析声乐艺术之美的具体体现,并分析声乐艺术审美的主要特性,指出声乐表演者只有持续提升审美艺术水平,并在全面了解声乐作品内容基础上赋予声乐作品时代内涵,才能提高声乐作品表现力,促进新形势下声乐艺术的顺利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声乐;美学;艺术价值

  在社会大众精神需求日益增多的今天,声乐艺术迎来了蓬勃发展,多种声乐艺术类型都被听众接受和认可,声乐艺术之美在多方面都有体现,歌词、音乐、伴奏、舞台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艺术之美元素。为了推动声乐艺术发展实现民族声乐的有效传承,需要对声乐艺术的美学价值进行全面分析。以往有关声乐艺术的研究都局限于声乐技巧和作品弹唱,忽略了声乐艺术给听众带来的主观美感享受,以美学为视角进行声乐艺术分析,有利于听众把握声乐作品品质,从而更好地体现声乐艺术之美。


  一、声乐艺术概念分析


  声乐艺术是一种直觉艺术,是由语言和曲调共同组成的艺术形式,以人体发声为基础。和器乐艺术不同,声乐艺术更加灵活,音色更加多变,形象性更强,演唱者能够通过声乐语言的运用和肢体动作的配合对个人情思进行更加细致和直接的表达[1]。虽然声乐艺术中的人声音调凭借着灵活性优势能够完成诸多情感表达和价值传递,但也会由于音域范围小在部分作品演绎上不够精准,人声音色、音量都相对有限,虽然能够通过歌唱技巧对歌唱内容进行灵活调整,但音质范围会限制声乐艺术的高度表达。此时就需要在运用好人声曲调基础上,运用其他音乐手段作为辅助进行全面音乐表达。歌词创作和曲调谱写都可以是歌唱表演的美感体现,声乐作品的再创作和二次演绎也会有不同侧重点的审美体现。

b3f3b124c80955b1c00f9d49c9d3e19.png

  二、声乐艺术的美学价值体现


  (一)文学之美


  声乐本身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艺术类型,歌词创作就是声乐艺术重要构成,声乐艺术中创作人员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涵思想和个人情感寄托在歌词上,寄情于词的艺术效果正是声乐艺术中的文学之美。文学之美不仅可以是创作者的真实情感表达,必要时也可以成为普及文学知识的载体,优秀音乐作品所富有的文学性可以实现情感由演唱者向听众的有效传递,背后所彰显的主题思想也能够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2]。优秀的声乐艺术表演者可以根据艺术作品的文字内容,选择正确的歌唱声线对歌词故事进行娓娓道来,利用歌词将听众引入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境中,让听众通过品味歌词做到自我寻找和灵魂升华。尤其是博大精深汉字声乐作品,在美学分析时更要融入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充分发挥汉语的意境深远和语言简洁的优势,将歌词背后所蕴含的独特美感完全展现出来。例如《茉莉花》作为民族声乐中流传较广的歌曲,其在作词上以五声音阶曲调为基础,为优美旋律谱写了简约委婉又流畅度极高的歌词,该歌曲的文学性充分体现了创作者以茉莉花为载体,隐喻其对美的追求向往和憧憬,这完全体现了声乐艺术的文字美。总之文学之美是声乐作品美学特征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文学之美分析也始终是声乐作品开展艺术分析的基础。


  (二)韵律之美


  韵律是声乐艺术的内在,也是歌唱灵魂,很多作品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都由韵律曲调所决定。音乐旋律本身和人的思想情感就有紧密关联,当人心情愉悦时会不自主地哼唱欢快旋律,相反情绪低落时就会更倾向于聆听沉缓低落的音乐,因此能够打动听众心灵的歌曲都是符合听众心理感受的旋律,是与人的心灵能够完全契合,即便是在不需要外部情境渲染的情况下,也能对人的真实心理表现进行客观反映的曲调。有韵律美感的歌曲会让听众仿佛置身于歌曲情境中,根据歌曲内容联想个人生活经历进而产生思想共鸣。声乐表演中,不同类型作品体现的情感不同,风格特色不同,其韵律侧重点就会不同,创作者通过巧妙的韵律设计和运用,能够将音乐的美妙之处充分展现出来,借助韵律让音乐走入听众内心,使其在感同身受中体会到音乐作品带来的身心愉悦,并打开听众的情感之窗,引发其关于声乐作品内在艺术本质与核心主题思想的思考和回味,在深入感受中调动听众情绪。这些不仅是韵律之美的价值体现,也是声乐作品提高自身情感表现力的主要途径,尤其是一些不同语言的音乐艺术作品,韵律更是实现声乐艺术跨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3]。例如法国歌曲《卡门》凭借着优美旋律,就可以让不同语言的受众凭借着曲调产生美感认知,对歌曲的核心主题和思想情感也能产生初步认知。这是因为该歌曲韵律设计合理,听众在旋律品味中对卡门内心所秉持的真实情感能够产生有效感知,从而体会到歌曲中热情奔放以及善良温柔的情感,有效融入歌曲所创设的意境和氛围,通过韵律直接拉近音乐和听众之间的距离,给听众直接带来心灵上的震撼,这就是美学视角下声乐艺术的韵律之美。


  (三)情境之美


  虽然声乐艺术并不能在听觉上对听众产生有效刺激,但部分优秀表演可以通过营造艺术情景的方式调动听众想象力,听众在优美旋律中闭目畅想,仿佛置身于歌曲营造的意境中。这些都得益于声乐艺术带来的情境之美。这种情境之美不只是抽象的歌曲内涵,同时更是声乐表演过程中的现场配合,例如场景布置和灯光配合都可以将歌曲情绪传达出来,外在情境的创设为声乐表演者提供安逸、舒适氛围,交相辉映实现有人文气息和观赏魅力的舞台演出。例如百老汇经典歌剧作品《歌剧魅影》在演绎中,除了优美音乐外就包括舞台场景氛围的精心布置和刺激惊险的剧情,通过合理氛围营造让整体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最大化。而在一些民族声乐作品中,委婉意境的构造更是显著特点,这种情境之美能够吸引听众自主地进行艺术想象,在留白处增强听众关于音乐的感知。


  (四)声乐之美


  无论作曲家在音乐创作阶段赋予了声乐作品多少起承转合,都不能让听众进行主动体会和感悟,必须借助表演者生动的声乐表演和必要的肢体动作来吸引听众艺术兴趣。而听众对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赏析过程,其所产生的音乐感受都会受演唱者所影响,例如演唱者的嗓音条件、气质魅力都会赋予音乐作品作曲内容之外的特质,音色的差异性也会让相同作品被多人演绎时出现不同听感[4]。这种由声乐演唱属性所带来的多样化艺术美赋予了声乐艺术极高的灵活性,声乐之美不会局限于固定情感的表达,而是有足够跳脱的艺术思维,能够针对不同情感采取相对应的音乐表达方式,表演者采取的歌唱方式以及应用的乐器都让声乐舞台演绎充满不确定性,这种未知美感虽然对演唱者表演技能有一定要求,但当表演者对声乐舞台表演和艺术内涵概念有足够认知以后,就能够找到声乐艺术和美学之间的内在关联点,从而以准确方式演绎声乐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思想感情。为此演唱者要对声乐艺术作品中的美学观念进行充分展示和挖掘,通过自身个性化以及专业化的表演来进行声乐情感诠释。这种声乐演唱美学不仅对演唱者的腔调有要求,还考验演唱者能否将自己的感情基调和旋律曲调保持一致,自身所做的舞台表现都是为了情感传达而服务,这种声乐之美对演唱者个人技巧有较高要求。

ddaa3d4c233cb48cb4917baf32dfebd.png

  三、声乐艺术的审美特性


  (一)形象性


  声乐作品的现场演绎是演唱者声音、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与舞美的结合,这种综合形象是声乐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性。首先是表情美,除去演唱者歌声外,演唱者表情是否自然是听众判断歌曲情绪和演唱者内心感受的直接途径,通过观察演唱者表情听众能够了解到作品内容感悟音乐情感。同时面部表情也是演唱者自身在音乐艺术实践中的情感感悟,会随着个人艺术理解的加深而变动,有助于吸引听众使听众快速融入音乐氛围中[5]。某些声乐艺术演唱中的面部表情还承担着传递歌曲价值导向和感情基调的重任,是声乐艺术美的外在形象。其次是动作美,肢体动作配合旋律进行能够产生层层推进的艺术引导效果,声乐表演中设计的一些特定动作还会避免整体艺术表演形式过于单一,辅助声音打动观众欣赏表演的兴趣,特定动作与声乐歌词做好配合还有助于听众全面理解歌曲内涵,部分动作还能够增强听众与表演者的互动,从表演形象的角度出发来推动声乐表演艺术效果的全面提升。


  (二)沟通性


  声乐艺术的审美特性主要有两大载体,即人声美和歌词美。人声美主要是指演唱者在演绎声乐作品时,通过自身对曲调以及声线的独特处理将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人文内涵展示出来,充分挖掘作品情感氛围和故事内容对听众的感官刺激作用。歌词美这一特性和声乐艺术美学中的文学价值有相似之处,由于歌词是连接声乐艺术和文学艺术的桥梁,其在声乐艺术作品文学内涵挖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符合听众审美取向且具有一定美感的歌词能够快速打动听众,听众在被感染的同时也会对其中的哲理性进行思考,这种由歌词带来的情感共鸣是演唱者和听众进行心灵无声交流的关键。总之主体性视角来看,这种声乐审美的沟通性主要体现在演唱者、创作者与听众的情感交流。如创作者根据自身喜好和审美观创造出符合个人美好夙愿的作品,通常传递了阶段情感认知。演唱者基于自身专业素养和二次理解,将歌曲以符合个人审美观的形式演绎出来,对歌曲进行个性化表达。而听众则在声乐表演中联系个人生活,探讨个人审美,实现关于声乐作品的情感思考。不同视角对声乐作品有不同认知,声乐作品能够引起主体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让更多艺术美感做到无声传递[6]。


  (三)抒情性


  声乐作品的演绎本质就是为了抒发和传递情感,无论是作品创作时的歌词写作曲调创设还是演唱时的歌唱者个性化演绎,都将听众被演唱者的真情所打动作为主要目的。声乐艺术作品凭借着底蕴深厚的文字组成歌词,基于创作者所见所闻营造出独特的故事氛围和画面情境,以小见大,通过委婉或豪放的抒情让听众在音乐欣赏中联想到自身的足迹经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认可和情理上的共鸣。听众的心理经历和生活经验不同,其在面对相同歌曲时产生的心路感受就会不同,但这种相同的感情桥梁会提高听众对演唱者声乐表演的认可。例如声乐表演期间演唱者通过灵活调动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向观众传达和声乐艺术有关的思想情感,通过舞台灯光设计和场景布设向观众传递特定情境下的特定情感,再通过歌唱者服饰和妆容的设计对声乐艺术主题的思想进行呈现,这种依赖舞台艺术所进行的情感抒发就是抒情属性的具体体现。


  四、美学价值对声乐艺术表演的启示


  (一)表演者要不断提升艺术审美水平


  美学理论是一个复杂体系,现代音乐美学对声乐艺术表演也有更多要求,表演者要具备良好认知能力,对美学理论有透彻理解,并将其融入表演中,持续提升自身审美水平,确保个人表演能够将声乐艺术的情感美、文学美、意境美都体现出来[7]。为此要加强专业技能学习积极接受知识培训,系统化学习审美理论,了解不同音乐风格在美学上的具体体现,并以此为基础对自身的音乐知识和审美水平有充分认知,从而找到艺术审美水平提升方向。同时演唱者还要提升自我表现能力,善于将自己理解的音乐情感美和有关艺术内涵融入自己演唱中,赋予演唱渲染力和感情色彩,强化自身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还要多进行音乐品味,汲取音乐中作曲家的思想情感和音乐风格,在精准演绎歌曲的同时将其中的艺术内涵准确传递出来。最后要提高自身鉴赏水平,不断参加音乐比赛音乐会等活动,深入学习优化自身音乐技巧。做到面对某一声乐作品时,能够精准抓住声乐作品的结构美和思想美,培养正确音乐审美价值观,树立起良好审美取向,从根源提升声乐艺术的审美水平。例如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经典曲目演唱上,演唱者就需要对“宫调式”五声调式的美学价值进行了解,对歌曲的轻快爽朗特性所体现的艺术内涵进行了解,从而采用特殊声音技巧来展示歌曲中蒙古族人的悠扬、苍凉感,能够有效烘托歌曲艺术氛围,提高歌曲艺术表达效果。


  (二)深入了解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涵


  在声乐艺术长期发展中,众多优秀声乐作品都被多次演绎和再创作,虽然在演唱方式、音乐曲调、演奏风格等方面有改变,但音乐作品本身具有的内容和核心情感却不能随意改动,演唱者只能在多次演唱中实现作品情感的有效延伸,在不同时代以不同视角对歌曲进行多样解答[8]。因此可以发现要想对作品进行优秀演绎,了解声乐作品的品质内涵和创作背景极为关键。从美学视角出发,精准把握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将曲目原本的情感内涵和时下美学价值观念结合起来,进行精准改编创作,让优秀声乐作品在不同时代都焕发新的生机。当声乐表演者对作品背景和人文内涵有全面了解后,就可以用正确的方式将个人对作品的理解融入其中,突出作品的个性化色彩。例如优秀声乐作品《七子之歌》乐谱中不仅有作者浓烈的个人风格印记,也包含了个人对祖国的热爱情感。表演者在演绎这首声乐作品时,就需要对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歌曲内容涉及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解,深刻感悟歌曲背后传递的爱国情怀,从而将真挚情感完全演绎出来,以真情实感打动听众,才能提高该声乐作品的完成度。


  (三)声乐表演富有时代内涵


  声乐表演艺术是一项集百家之所长的持续发展艺术,其会随着美学理论的进步和客观声乐科学技术的优化来进行持续发展,提高声乐艺术表演中的时代内涵是声乐艺术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举措[9]。尤其是针对一些风格相对传统的音乐,在现代声乐表演上更要做到与时俱进,将现代美学理念和新时代价值内涵融入传统经典作品上,在尊重原作不改变原有框架基础上将个人风格特点也融入作品中,才能提高声乐作品的时代表现力。其间演唱者要明确艺术表演的本质,找到传统作品与现代声乐作品在美学上的共通点,才能让作品一直保持活力。最后表演者还要结合个人音乐体验,在自己生活经历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特点分析,自身赋予声乐作品个性特点和时代价值取向,让声乐表演更符合听众需求。


  (四)灵活应用多元化演唱技法


  声乐艺术作品表达中优秀的演唱技法是确保其美学特征顺利实现的基础,演唱者是否灵活运用高超演唱技巧对声乐作品的美学内涵进行有效演绎,是衡量声乐艺术表达水平的关键。为此演唱者要掌握多种演唱技法,对不同美学内涵的作品采用相对应的演唱方式。一是要理清声乐艺术作品的内在音乐节奏,对音乐作品艺术框架有足够认知,对音乐作品在旋律节奏上的个性化、特殊化进行有效把控,找到适合实践演唱的韵律[10]。二是要在声乐演唱中突出层次感,重视声乐艺术的感染力、表现力、影响力的全面提升,演唱人员在自身对声乐作品节拍、曲调进行全面掌握基础上,对不同强音、弱音、低音、高音采用不同的演唱方法,通过演唱技法优化做到节奏快慢之间的有效衔接和互相切换,听感上有明显区别但又不失割裂感。例如在一些舒缓、婉约歌曲演唱上,演唱者就需要对人声力度适当弱化,根据自身对艺术作品曲调的分析和理解,对需要强化的音乐部分与需要弱化的音乐部分进行区别演绎。三是要在声乐演唱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声乐艺术涉及诸多形象、人、物,为了保证声乐艺术作品的意境美得以全面表现出来,不局限于思维定势能根据自身艺术理解作出审美改变,让作品的美学价值更加多元。同时要将个人的思想感情融入舞台演唱中,真正做到声乐表演中的“真情流露”,不被其他演唱者大量的固定演绎所影响,根据个人演唱经验以及对相应作品的理解选用科学技法来进行针对性演绎,将歌唱之美和情感之美完全展示出来。


  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艺术从诞生之日起,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人类之间的情感传递和理念表达提供听觉载体,给听众带来听觉甚至视觉上的美感熏陶,让其获得美的享受,如何实现美学在听众、演唱者、创作者之间的相互传递,是声乐艺术重要研究内容。声乐艺术表演者需要加强自身对美学的理解,并分析不同类型作品的艺术之美体现,通过独特美学演绎将听众带到作品情境中,提高听众对声乐艺术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吴旦.生态音乐学视域下的声乐艺术文化——从张平教授的《音乐与生态文化》展开论述[J].参花,2024,(09):110-112.


  [2]刘冰冰.“留白”在声乐艺术中的应用及其美学价值[J].戏剧之家,2024,(07):104-106.


  [3]赵丽.论当代古诗词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与审美价值[J].戏剧之家,2024,(04):103-105.


  [4]何刚.亨德尔声乐作品美学价值研究[J].黄河之声,2023,(22):144-147.


  [5]王焱.美学角度下的传统戏曲艺术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23,(28):43-45.


  [6]黄含亮.美学视角下的声乐舞台VR形式表演艺术探析——评《声乐艺术表演及教学实践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23,(04):243.


  [7]张秉昌.浅析美学视域下声乐艺术的内涵及建设路径[J].明日风尚,2023,(01):56-58.


  [8]王云霄.维瓦尔第声乐作品中蕴含的巴洛克色彩及美学价值[J].黄河之声,2021,(15):138-140.


  [9]鲁永鑫.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研究[J].品位·经典,2021,(14):19-21.


  [10]孟佳.基于美学视域的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研究[J].北方音乐,2018,(1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