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三维探赜论文

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三维探赜论文

9

2025-02-15 14:54:1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深入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应用价值以及存在的思政风险,并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四个维度,全面客观地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风险化解之道。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时代变革的新兴技术,推动着高等教育的创新和变革,但其引发的道德伦理风险和价值观风险不容小觑。文章深入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应用价值以及存在的思政风险,并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四个维度,全面客观地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风险化解之道。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大学生思政教育;应用价值

  习*平总*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1]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它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大量高精尖科技人才的投入,而高校恰是高精尖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各学科各领域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倘若合理应用则能促进社会发展,造福人类,如若使用不当可能会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本文将深入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同时也探寻两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应对策略,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创新性发展。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审视


  (一)有助于实现教育教学高效化


  “ChatGPT是数字化时代的最新产物,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升级产品,其独特之处在于有近100万亿的超大参数,并通过多模态深度学习模型生成自然语言文本,实现与人类的高智能对话。”[2]线下教学时,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整合海量的数据、文本资源,重新排列、组合、交互形成全新数据,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丰富的备课资源。思政课教师也可以利用ChatGPT的人机对话,得出新的教学设计方案,为备课提供新思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ChatGPT当作课堂教学的助理,在教师的主导下,引导学生与ChatGPT进行人机对话,快速生成参考价值比较高的答案,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时效性。课堂教学结束后,ChatGPT根据课堂教师教的情况和学生学的情况形成课堂教学反馈数据,教师可根据反馈数据设计课后作业,进行教学反思。

1936e08ff3cd634ed67e7f3a7431d7b.png

  另一方面,在线上,基于ChatGPT技术,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教育部实施“数字思政”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构建拥有海量大数据和文本资料的数字化智能化大学生思政教育资源库,采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各项数据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出高校思政教育的特征,搭建思政教育平台,实现各部门资源共享,增强高校协同育人的时效性。


  (二)有助于实现学习研究的便捷化


  高校思政教育客体主要指的是在校学生。现在的大学生群体也被称为“Z世代”或“网生代”,他们是与互联网发展共成长的一代人,数字化是他们生活方式的一大特色。他们更容易成为使用ChatGPT、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受众群体。生成式人工智能打破了教育时间和教育空间的限制,使学习变得更为便捷。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帮助大学生开展思政领域的学术研究,为学术研究提供更为精细和准确的数据材料和文献资料,同时也能为论文写作提供新的思路。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开展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遇到理论难题或时政问题时,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可以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和交互式辅导,实现个性化学习体验,通过人机深度交流,实现个体的价值共鸣。


  (三)有助于实现教育教学方式智能化


  ChatGPT以大型语言模型,庞大的数据资料为依托,通过自身强大技术,可以实时地与受教育者进行“人机互动”,为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这使得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再局限于固定空间和时间,使教育教学方式更为灵活更为多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把ChatGPT技术运用到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让它成为教师的教学得力助手,学生的学习好帮手,为高校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ChatGPT可以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搭建即时的互动平台,实现教学方式的智能化。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根据生成式AI“类人智能”式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实时反馈,进行深度的教学交流,加深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四)有助于实现教育场景多元化


  从教学场景上,实现了由单一的“现实环境”或“虚拟空间”向“现实环境+虚拟空间”的转变。传统大学生思政教育环境是单一的,在时空上是固定的,教师在课堂空间或者实践场地开展一对多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虚拟与现实的混合场景支撑下,ChatGPT可以借助其独特的对话式连接方式突破时空限制,使虚拟与现实交叉融合、想象化为实在,创建出更仿真更生动的教育场景。”[3]借用ChatGPT技术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实现与AI机器人的一对一互动,这比同VR、元宇宙等与虚拟现实互动的技术更为真实客观,学生感受更真切。还可以促进思政教育由信息化向智能化方向转变。教师可以利用ChatGPT收集大学生相关数字画像和相关文本资料,分析其个性特征,尤其了解他们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深刻挖掘他们对思政理论认知情况,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潜在风险


  (一)技术缺陷解构科学认知


  作为目前最为先进的ChatGPT技术,它对数据、文本资料整合加工能力已经很强,但跟人类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的深度理解能力和强大的创新能力相比,其在本质上还存在着巨大差距。其一,使用ChatGPT产出的有些文本,仅是一些简单数据和文字的罗列,文本缺乏逻辑性,内容简单和肤浅,这将会导致大学生对思政理论的认知浮于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论认知。其二,马克*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政治性、理论性强的特点。在ChatGPT问答模式下产生的文本答案,缺乏理论深度和辩证思维,难以做到以理服人,从而弱化思政教育的深度。其三,虽然ChatGPT拥有强大的智能化功能,但是作为一项技术,它不是完美无缺的,“缺乏辨别信息来源真伪的能力是ChatGPT技术的缺陷之一,进而导致输出的回答真伪难辨”[4]。拥有庞大数据信息库的ChatGPT信息来源于多种渠道,信息鱼龙混杂,很难一一判断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这也导致其所产生的文本信息真假难辨。这些“失真失信”的信息带来了不良的价值导向,不利于大学生对思政理论的正确认知。


  (二)信息茧房削弱学生的价值认同


  “信息茧房”是指“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东西。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束缚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5]。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个性化信息推送的功能,它能够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喜好和需求,一直不断地重复推送学生感兴趣的个性化的信息,这些信息雷同率、重复率高缺乏全面性和广泛性。长此以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困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编织的信息茧房里。每个学生都故步自封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个人价值偏见被不断放大,同质化信息反复出现,这不利于大学生形成集体的价值共识。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冲击了人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割裂了教育主客体之间的联系。它虽具有某些“类人类”的智能化功能,但本质上仍然是没有温度的冰冷技术,它不能像人类那样产生情感体验和思想共鸣。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时,需要完成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任务。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离不开教师的真情投入和师生良好的互动。在教育教育过程中,过多地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会减少师生之间的联系,将会失去师生间充满真情实感的有温度的教育环境,失去师生间深度的互动交流,难以完成思政教育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任务。因此,在思政教育中,频繁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会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共鸣,削弱思政教育的效果。

a41aab128e56fd3d27b12dd34ea9a94.png

  (三)不当使用引发诚信危机


  ChatGPT和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提问、聊天的方式生成文章、图片、视频等原创性作品。ChatGPT自推出以来,使用用户在全球范围内急剧增长,短短两个月已有1亿多活跃用户,其中不乏大学生群体。目前,大学生正在成为使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的主要用户之一。ChatGPT等AI智能工具给高校教育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危机。全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使用ChatGPT等AI智能工具完成学术论文、课程作业和家庭测试等。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其中超过89%的学生曾使用ChatGPT帮助他们完成家庭作业。除此之外,48%的学生承认使用ChatGPT来完成家庭测试,53%的学生使用它写论文,22%的学生使用它写论文提纲。”[6]现在国内也推出ChatGPT的替代产品,比如文心一言、Kimi智能助手、豆包、讯飞星火等AI智能工具,我国开始使用AI智能工具完成工作和学习的受众群体日益增加。使用ChatGPT等AI工具会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新的危机,比如出现学术造假、学术抄袭、学生作弊等恶劣现象。学术造假、学术抄袭、学术作弊不是小事情,它会导致学生陷入诚信危机,淡化大学生诚信意识,削弱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力。


  三、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应对策略


  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既有优势也有风险,本文将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四个维度探究安全防范措施,寻求风险化解之道。


  (一)主体维度:要提升教育者智能化科技素养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思政教育中要想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就需要提升教育者的科技素养、夯实理论功底、注重教学的情感投入等。首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思政课教师要学会使用各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工具,了解技术的运行原理,掌握智能工具的科学使用方法。深刻认识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会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哪些风险,不断提高自身智能化科技素养。其次,要增加思政理论知识,夯实专业知识。面对AI机器人现场生成的答案,教师要能够快速依靠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给出正确判断和客观评价。课堂上,要教会学生如何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提问,面对AI智能机器人生成的文本答案,教师做好正确的价值引导,及时修正错误的观点,并给出正确的解释。再次,要注重情感投入,打破技术交往异化。师生清晰地认识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只是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教育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占主导地位,建立“教师-智能辅助-学生”的师生关系。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满怀激情,富有感情的投入教学中,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情感化,将情感合情合理、潜移默化地融入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优越性。从而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思想共鸣,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二)客体维度:要提高大学生数字信息素养


  大学生作为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群体,他们对思政教育的理论认知会受到技术立场偏见、信息茧房、技术壁垒缺陷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要破解这些危机,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信息素养,增强理论认知,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一方面,学校加强顶层设计,开设有关人工智能讲座、培训或选修课程,普及生成式人工智能运行原理、使用规范,提高他们的数字信息素养和算法素养,能够更加理性深入地认识生成式人工智能诱发的各种技术弊端,帮助他们破解信息茧房壁垒,提升他们数据信息识别能力。将算法技术融入思政课中,讲解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伦理道德、思政风险等问题,强化防范风险意识,增强他们防范个人隐私信息泄漏风险及辨识不良思潮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储备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引导他们科学客观地分析各类错综复杂的信息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破解信息同质化、碎片化的束缚。


  (三)介体维度:要加大智能技术产品的研发创新


  目前,我国也研发出了不少类ChatGPT智能产品,但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模型方法等方面跟西方技术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第一,面对这样的差距,要加大智能技术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数据库和核心算法,打破西方基础资源和算法垄断,抵御西方智能技术引发的风险。第二,提高智能技术辨识外来不良信息的能力。开发研制反制拦截技术或软件,对不良信息尤其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数据信息进行识别和屏蔽,杜绝西方不良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四)环体维度:要营造健康规范的良好环境


  从国家层面,制定生成式人工智能行业制度规范,营造健康有序的良好环境,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优质教育环境。2023年7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公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文件中也明确规定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明确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从研发使用、技术发展与治理、服务规范到监督管理等各环节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国家加强顶层设计,从法律法规制度层面赋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从学校层面,高校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诱发的思政风险。不少西方国家的高校已经制定了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的制度规范,比如针对学术诚信问题,一些高校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有些高校还专门研制了反制生成式人工智能学术作弊的软件,比如斯坦福大学一个研究团队推出的DetectGPT就是用来打击ChatGPT作弊的工具。我国高校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优秀做法,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约束大学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学术作弊行为。

参考文献:


  [1]习*平.习*平主持中央政*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2023-05-29.


  [2]杜晓东,胡沫.ChatGPT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风险与应对[J].学术探索,2024(6):143-149.


  [3]姚珊珊,曹顺仙.ChatGPT介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应用价值、潜在伦理风险与治理进路[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53-61.


  [4]张革华,周雨柔.ChatGPT背景下青年学生面临的思政风险及其应对策略[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4):90-96.


  [5]桑斯坦著.毕竞悦,译.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7.


  [6]超89%的学生使用ChatGPT作弊!斯坦福率先打响反击战[N].中国科学报,202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