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岩彩媒介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论文

岩彩媒介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论文

6

2025-02-15 11:53:23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在中国的动画发展史中,随着传统文化的传播,各类传统艺术风格的动画应运而生,如水墨动画、水彩动画、油画动画等,而以岩彩作媒介的动画却极少被人们创作和提及。本文结合岩彩媒介的概述及特点,基于岩彩媒介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展开论述,寻其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方法和价值,为岩彩媒介与动画发展开辟可行路径。

  在中国的动画发展史中,随着传统文化的传播,各类传统艺术风格的动画应运而生,如水墨动画、水彩动画、油画动画等,而以岩彩作媒介的动画却极少被人们创作和提及。本文结合岩彩媒介的概述及特点,基于岩彩媒介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展开论述,寻其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方法和价值,为岩彩媒介与动画发展开辟可行路径。

  一、岩彩的概述及特点

  岩彩,是古老的东方绘画媒材,天工造化所成,天然纯净,其性本真。岩彩的色泽亮丽温润,悠远深沉,永不褪色,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绘画媒介。作为绘画媒介的岩彩材质,其以呈现各种不同材质的矿物特征,作为其语言形态的重要特征。“岩”是岩石、矿物石等一系列粉末颗粒,即“材质”;而“彩”则有丰富多彩、五彩斑斓的含义。它是古人从天然矿物石中提取出的绘画颜料,是人们记录生活和表达自我的一种绘画媒材。

  (一)色彩美

  岩彩画的核心魅力之一在于其天然矿物颜料的使用,这些颜料因蕴含丰富的矿物质成分,有着饱和度高、色相稳定的色彩效果。相比市面上的合成颜料,天然矿物色更具有自然质朴和自成一派的色彩魅力,能够营造一种接近现实、接近理想化的色彩环境氛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岩彩的本体语言在于其绚丽多彩的色彩颗粒质感。岩彩的色彩通过多种天然矿物石,如金刚石、绿松石等一系列石头研磨成不同大小颗粒的粉末,继而通过色层与色层之间的叠加,在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颗粒间的堆叠下整体色彩散发独特的浸染性,颗粒自带的光泽度会创造不同光线折射下不同颜色的美丽画面。岩彩分为天然岩彩、合成岩彩及高温结晶岩彩,天然岩彩是没有经过后期加工的天然矿物石,具有独特的天然色泽,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有天然色泽反射出来。

  (二)质地美

  天然矿物石和人造矿物石皆为颗粒晶体,在光照下会折射出缤纷多彩的颜色。随着技术的进步,不同颗粒大小、不同的明度和纯度最后造就的颜色都有所不同。粗细大小不同的颗粒在画面的堆叠中会产生不同的质感。颜料之间的不可调和性促使画面在不同的角度下有着更广阔的色彩表现,并为创作者带来更别致的创作形态。岩彩质地是立体的、可触的,其色彩显示效果不同于其他画种,通过颜色之间的相互重叠、透色,呈现丰富的色彩观感。与此同时,天然矿物石自带的自然感赋予岩彩别样的质地效果,提升了岩彩材质的美感。

  (三)肌理美

  岩彩画所用的颜料大多为颗粒粉末状,需与黏合剂(如各类胶质)混合后使用,正是这种特殊的制作方式赋予岩彩画作品独特的画面质感。不同矿物颜料的颗粒大小、密度及光泽度各异,再与黏合剂混合后从而获得不同的肌理效果。通过各类技法,例如厚堆、打磨、刀刻、刮擦等,将不同的颜料交互使用,创造丰富多样的肌理效果。画面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绮丽的视觉效果,增加了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还成为衬托主题、表现情感与渲染意境的重要手段,使观者在观赏过程中获得丰富多元的感官体验。

image.png

  二、岩彩媒介在动画中的运用与设计

  将岩彩的色彩、质地及自带的空间感与动画相互结合,不仅可以向观众呈现美丽的艺术作品,同时也能使传统文化焕然一新。

  (一)岩彩媒介在动画中的色彩运用

  在动画创作中色彩有重要作用,有助于表现画面情绪的转变、画面时间的变化,以及画面氛围的变化,而色彩作为岩彩最标志性的特色,对动画创作产生的作用不言而喻。

  以2020年展出的《丝路行者—鸠摩罗什》为例,在动画中为了再现真实的鸠摩罗什一生,尽可能在色彩的把控上趋于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的色彩效果,在主人公感受到痛苦和危机的时候就选择相对暗色的岩彩,体现环境的艰难,叠加不同色彩倾向的深色也不会有沉闷、不透气的感受,反而使得色彩更有层次感,在不同亮度的光线折射下,呈现微妙的变化,为画面的氛围烘托、情绪表达提高了一个层次。在主人公快乐的时期则利用明亮鲜艳的色彩体现温暖与愉悦,甚至运用对比色进行表现,使画面前中后颜色更为浑厚丰富。在动画的制作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岩彩媒介表现色彩的叠加与递减,体现了场景的情绪氛围,使得画面更具有感染力,能够让观者身临其境。

  (二)岩彩媒介在动画中的质地表现

  岩彩的魅力不仅在于其色彩的丰富艳丽,更在于天然存在的质感。不同的天然矿物石、不同硬度的材质会带来截然不同的质地感受,甚至会通过叠加的手法达到不同质地效果。如《荆棘鸟》岩彩动画中,在满是岩石和颗粒的岩洞里呈现粗糙的土地质地时会通过大小不一的颗粒塑造环境,使动画场景更易代入,烘托氛围,观者达到了视觉效果与情感共鸣的统一。除颗粒质地外,金箔、银箔、铝箔这类媒介会根据使用的环境、体量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箔自带亮眼、特殊的视觉效果,不同颜色的箔有不同的效果,例如金箔常用于表现金色物质,或是暖色、亮光的物体,当动画画面中全黑的场景中覆上金箔,金箔的存在会在深色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艳丽。银箔会使画面有种宁静而又空旷的视觉感受。通过岩彩质地的衬托,岩彩动画构建了一个又一个独特的动画视觉世界,观者在观看时能充分感受动画所传递的温度、情绪。粗糙与细腻、厚重与轻盈、平滑与凹凸等对比鲜明的肌理语言,不但丰富了画面的视觉表现形式,更深刻传达了动画的情感与思想,引发了观者的情感共鸣与心灵触动。

  (三)岩彩媒介在动画中的立体呈现

  岩彩画中所存在的三维空间与西方绘画中的三维空间并非同一内容,岩彩画中的三维空间更多是通过媒介自身立体度营造三维体积空间。在三维动画中,画面的空间感极为重要,而立体度决定了在观看动画时是否有强烈的空间代入感。动画通过不同的场景中存在的不同人物关系推动故事发展进而叙事,因此,在动画中的立体呈现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岩彩动画《九色鹿》中,由于雪地本身有蓬松、厚实的效果,因此雪地的岩彩选择使用粗颗粒的白色矿物石来塑造,同时可根据雪地的厚薄程度增加媒介体量,呈现厚重、立体的画面效果和环境的恶劣程度。人物角色的岩彩媒介选用细颗粒塑造,相较雪地更为细腻,在适配人物细腻的皮肤状态的同时能够将人物角色和背景进行景别的区分,更有利于画面空间感的体现。除了媒介自身,雕刻、刮削等技法的叠加可以共构立体空间,丰富动画三维效果。

image.png

  三、岩彩媒介在动画创作中的优势

  (一)增强真实性

  岩彩自带的强烈肌理感,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装饰效果,可以在动画中起到突出画面质感和装饰画面的作用。岩彩媒介自带的天然材质感在动画场景的制作中,会使动画更为生动。自然界中的岩石与岩彩媒介的肌理与质感类似,因此画面中使用岩彩媒介可在增加真实感的同时有强烈的代入感。同样的,由于岩彩高透明度、高饱和的肌理与质感,在对河流与冰川的刻画方面会呈现真实、自然的效果。天然材质会让动画更具有艺术性和独特性,而岩彩不像其他画种颜料只能作为材料,它既可以作为颜料,又是物质的体现。岩彩自带的肌理和质感可以表现不同的画面和场景,增加画面的层次感与装饰性,使动画效果更为生动真实。

  (二)提高制作效率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技术为动画的产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支持,而动画这类制作工艺及周期较为繁杂和庞大的艺术,迫切需要提升效率及技术,岩彩媒介则可以为动画技术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动画分为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二维动画的弱势在于不能满足当今日益发展的3D视觉诉求,而三维动画制作的工序及周期过于烦琐,产出与收益很难平衡。而岩彩媒介自带的立体视觉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二维动画的弱势,同时降低了三维动画制作成本。制作上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处理扫描岩彩媒介,利用3D建模技术创建岩彩模型,将其自带的质感和色彩通过数字化技术转换成材质运用在动画中,这样可以在保证画面稳定性的同时降低制作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三)展现中式美学

  岩彩画来源于中国古代壁画,因此在进行动画创作时会进行一定的吸收和借鉴。如岩彩动画《九色鹿》讲述了中国传统故事,有着浓烈的中式审美。其中对画面中虚实空间的表达和三维空间的塑造更是将传统的中式美学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境”的塑造,在表现手法上,常会利用留白进行空间画面虚实关系的营造。而岩彩动画在创作过程中,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意境”的同时常会利用雕刻、刮削的表现手法强调画面的虚实关系,以及用点、线、面等穿插来表达画面,将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表达出来。

  四、结语

  总之,利用岩彩媒介的色彩、肌理、质感等特点,能够更好表达动画创作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在提升动画创作技术的同时能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中国岩彩动画发展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