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模式的构建策略论文

2025-02-15 11:28:15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非遗不仅是一个民族特点的浓缩,也是这个国家历史上各种理念的综合反映。非遗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其扎根于大众,与大众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而文化馆是面向大众的一个主要文化机构,在保护和传承非遗的过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本文将对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的价值与意义进行阐述,并对非遗保护工作模式的构建策略进行重点探究。
非遗不仅是一个民族特点的浓缩,也是这个国家历史上各种理念的综合反映。非遗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其扎根于大众,与大众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而文化馆是面向大众的一个主要文化机构,在保护和传承非遗的过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本文将对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的价值与意义进行阐述,并对非遗保护工作模式的构建策略进行重点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其文化需求也随之不断提升。而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文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国家对非遗的关注促进了多产业的发展,其中包括文化馆的建设。而文化馆作为文化发展的一个主要阵地,也满足了当前的时代需要。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在当前的非遗发展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对非遗进行保护,是每个文化馆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文化馆构建非遗保护工作模式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国家软实力
国家要想稳定发展,除了加强经济建设外,还需要强化文化建设,即在保证经济稳步向上的基础上,提升自身软实力。在加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国家要用文化把人民的力量集中起来,让人们以一种积极的姿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发展中。非遗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意识,做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可以帮助更多人,特别是当代青少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让他们能够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主动抵制那些不健康的观念,成为积极向上的人。因此,文化馆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在传承方式落后、保护力度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手段,积极探索解决非遗保护问题的方法,同时结合现实情况,对非遗保护工作模式进行优化与改进,从而提升非遗保护工作品质,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顺利开展作出强有力的贡献。
(二)有利于提高文化认同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产品投入的时间越来越短。对生产者来说,他们不必在自己身上下太多功夫,只要把精力集中在提升科技手段上就可以。对消费者来说,他们关心的仅仅是商品价格,而不是商品所包含的文化含义。这样的生产与消费模式,造成了一种“浮躁”的社会风气,导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缺失。而对非遗进行传承和保护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馆加强对其的保护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市场经济,提高人们的文化认同感。
(三)有助于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新时期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模式的构建,可以为艺术创作提供素材。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作艺术创作灵感的项目有20%以上,进入2024年以后,上升至55%。这表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关注非遗项目,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将其与现代意识结合,创作出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这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文化馆中构建非遗保护工作模式,可以为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融合提供平台。例如,某文化馆2020年启动了“非遗+现代艺术”项目,至今已经完成了近100个跨领域项目,特别是针对传统戏曲和舞蹈、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等进行的融合,在国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此外,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模式的构建,促进了艺术教育项目覆盖率的扩大。结合数据可知,其实现了成倍增长,不仅在学校,艺术教育项目还深入社区、网络平台等,为人们提供了接触和学习非遗技艺的机会。例如,云南扎染工艺、打铁花等非遗项目在网络平台爆火,向更多人展示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了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为国家文化实力的增强奠定了坚实基础。另外,非遗保护工作模式的构建,还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与机会,使艺术家可以向国际友人展示我国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为全球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提供助力。由此可见,新时期非遗保护工作模式的构建不仅可以满足艺术创新的需求,推动艺术行业的发展,还可以展示非遗的现代化价值,为我国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新时期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加大对非遗的宣传保护力度
有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青年人,不是缺乏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意识,而是缺少对非遗的认知和了解。因此,文化馆应加强对非遗的推广与宣传工作,采用多元化宣传渠道,增加人们对非遗的了解。
第一,利用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传播速度快,用户数量多。文化馆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非遗,不仅能激发人们的兴趣,还能使他们在观看时感受到非遗的魅力,从而主动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工作中,切实提升非遗保护力度。对此,文化馆要与时俱进,以新媒体为载体,加强对非遗的传播和利用。例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可以把戏曲相关内容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上传到新媒体平台,让人们加深对戏曲文化的了解;还可以邀请剧场人员配合文化馆进行演出,并把演出制作成录像上传到网上;还可以通过举办“剧场知识我懂”等各类比赛,让人们通过网上答题等方式主动了解“剧场”。这一过程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戏曲的认识,从而达到推广戏曲的目的。另外,新媒体平台具有互动性特点。文化馆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组织互动节目,促进职业戏曲表演者和观众的接触和交流,进一步强化推广效果。
第二,做好宣传工作。文化馆可以通过举办“文化遗产日”等各类活动,调动人们的热情,促使人们积极参与非遗宣传活动,从而增强宣传工作成效。
第三,举办专业竞赛。民间艺术要想存活和发展,就必须有人关注。举办专项比赛能使人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民间文化生活中。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文化馆可以充分利用场地和群众基础等优势,定期举办书法、唱歌等专项比赛,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交流环境,为非遗爱好者们提供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二)提高文化馆人员整体素质
非遗保护工作涵盖范围较广,程序较烦琐。文化馆工作人员要想做好非遗保护工作,就必须有足够的耐心,遇到困难不能轻易放弃,而要主动寻求解决方法,同时还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对各种类型的非遗进行差异化保护,从而提升非遗保护工作效率。此外,工作人员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组织各部门共同投入到非遗的保护工作中。然而,目前部分基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并不具备以上素质,这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为此,各级文化馆应致力于提高职工整体素质。
第一,要做好文化馆工作人员培训工作。针对职工特点和实际工作情况,文化馆可以制订一套科学的培训方案,确保工作人员随时都有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以专业技能为例,如果文化馆的员工缺乏专业技术,不能高质量地完成工作,那么主管人员就可以把相关专业技术进行登记,并按照“先学主要技术”的理念对员工进行培训。如果有条件,文化馆还可以建立网上沟通平台,以方便工作人员和专家随时随地进行沟通。此外,文化馆还可以针对非遗保护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定期考核,促使工作人员更好地学习非遗保护的知识。
第二,要注重吸引高素质人才。要想保证非遗保护工作的高效进行,文化馆就必须具备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文化馆应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以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的加入。
(三)与学校合作
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他们对非遗保护工作的认识,将会对未来非遗保护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产生深远影响。学生对非遗的认知和保护意识较强,且能够主动参与到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这对提高文化馆的非遗保护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化馆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并通过与中小学的合作,加强学生对非遗保护工作的认识。文化馆还可以与各中小学合作,结合地方非遗,对非遗保护工作进行宣传与推广。以剪纸为例,文化馆可以邀请剪纸传人到中小学进行剪纸教学,或者邀请专家给学生的剪纸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建议,使学生亲身体验剪纸艺术的魅力,激发非遗保护意识,从而主动投入到对这门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中。此外,文化馆还可以举办一些与非遗保护相关的专题活动,邀请学生到非遗基地游览,并邀请专家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解说服务,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为其参与非遗保护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此外,学校也可以利用各大文化馆的资源,举办“我懂的非遗”“剪纸比赛”等活动,让更多学生了解非遗,为培养非遗传承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为非遗保护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
(四)健全文化馆内部组织建设
文化馆是非遗保护工作的主要阵地,也是强化非遗保护的主要组织。因此,文化馆要健全自身内部组织建设,以进一步强化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首先,在文化馆内进行的非遗保护工作,是由专业人士完成的,这些工作人员既要有专业的知识,又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对国家文化建设事业的热情。其次,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模式的建设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扶持。在实践过程中,文化馆必须与国家文化管理部门保持良好的联系。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非遗保护工作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最显著的就是经费问题。再次,文化馆还要完善基础设施,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相关数据进行科学管理,确保相关资料的安全,避免遗失或损坏。最后,文化馆也要为人们提供非遗参观区域,加强人们对非遗的认知和了解。
(五)推动非遗向商品化过渡
非遗不能仅依靠参观的方式来进行传承。有些较传统的非遗,如陶埙的生产与制作、红木的制作、传统春节中的剪纸等,虽然也在市场上流通,但其经营模式大多是通过个体或者民间的方式进行,这种经营模式市场较小,经济效益也并不理想,因此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非遗而言,都没有太大的价值。推动这些文化遗产逐步实现商业化,能够很好地处理其面临的生产和销售问题,并对非遗起到宣传作用。比如,剪纸作为我国非遗的主要代表,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剪纸艺术的逐步商业化,既可以推动人们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继承,又可以扩大民间剪纸的销路。此外,非遗还可以发挥其本身的经济价值,让人们更了解传统文化。
要想促进非遗的商业化、产业化发展,文化馆应根据地方文化特点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创品牌。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下人们对精神和文化的需求,文化馆可以通过制作纪录短片的方式创建文创品牌,以供大家在闲暇时观看。例如,文化馆可以借助网络思想包装文创产品,将互动、跨界等元素融入纪录短片中,同时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以及纪录短片的特点,对剧情进行合理设定,让非遗内容与文创产品的理念能够在短短数分钟之内清晰地展现出来。
在这个数字化发展时代,文化馆可以从体验、欣赏和总览三个层次入手,通过故事、表演等方式,在App中对具有高度代表性的非遗内容进行展示,并为用户提供互动体验。同时,文化馆可以数字画面的方式将特定的非遗内容进行细化呈现,确保音视频效果,从而缩短人们与非遗的距离。最后文化馆可将所设计出来的文创产品链接到App中,让用户在了解非遗的同时,能够随时购买到心仪的文创产品,从而促进非遗的产业化发展,拓展非遗保护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非遗是我国重要的文化保护对象,同时,它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产物,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见证。文化馆必须加强对非遗的保护工作,强化内部组织和建设,注重培养非遗人才,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加大文化宣传力度,促进非遗向商业化过渡,打造文创品牌,此外,还要注重与中小学开展合作,以逐步增强非遗保护工作的影响力,增强人们对非遗的保护意识,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