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钗头凤》的创作特征及演唱技巧探析论文

2025-01-17 13:55:11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古人常以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虽然简练,但富含多种意象,时至今日,其深刻内涵以及文化价值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时代在进步,艺术形式也在变化,出于传承及创新的目的,古诗词开始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取得的效果也非常理想。艺术歌曲《钗头凤》便是由此而来,其歌词内容为宋代陆游同名词作,其曲子则由当代著名作曲家周易先生谱成,原作蕴含的情感与旋律是高度融合的,赋予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以独特的魅力,传承与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摘要:古人常以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虽然简练,但富含多种意象,时至今日,其深刻内涵以及文化价值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时代在进步,艺术形式也在变化,出于传承及创新的目的,古诗词开始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取得的效果也非常理想。艺术歌曲《钗头凤》便是由此而来,其歌词内容为宋代陆游同名词作,其曲子则由当代著名作曲家周易先生谱成,原作蕴含的情感与旋律是高度融合的,赋予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以独特的魅力,传承与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艺术歌曲《钗头凤》;创作特征;演唱技巧
一、艺术歌曲《钗头凤》概述
(一)艺术歌曲《钗头凤》的词曲作者生平
陆游是极负盛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与南宋时期乃至后世的影响力都很大。陆游出生于江南名门且其祖上均当朝为官,为此成长于一个文化氛围极为浓厚的环境之中,他本人才华卓越且自小便有体现,十二岁时便有诗作问世且质量上乘,于十八岁时参与进士考试并以榜首的成绩脱颖而出,但受到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影响,并未即刻入仕,反而是在秦桧病逝之后才得遂心愿。陆游心怀天下,在朝期间虽然屡次献策但并不受宋高宗重视,甚至因他人谗言而被贬,这些经历在他的诗作中均有体现。陆游一生作诗无数,目前流传下来的仍有九千三百余首,其中以《钗头凤》这一首最广为流传。艺术歌曲《钗头凤》的曲作者为周易,虽为美籍华人,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并工作于上海歌剧院,其间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可见其音乐才华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改革开放之后,周易选择去美国芝加哥音乐学院进修并顺利毕业,音乐视野得以拓宽,也可见他对于音乐的执着追求。
(二)艺术歌曲《钗头凤》的创作背景
陆游于十九岁时迎娶了其舅父唐仲俊之女,可谓是亲上加亲。陆游与唐婉的感情生活最开始时还非常和谐,但不久之后陆游的仕途之路受阻,被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屡次排挤,但陆游的母亲并不明白这层关系,反而认为是唐婉的存在以及二人的亲密关系牵绊了陆游的脚步,强势的陆母以二人成婚三年但无所出为由逼迫陆游与唐婉离婚,最终以陆游妥协告终。陆游无法自主地选择人生道路,甚至是婚姻伴侣,这也是他最大的遗憾。十年后陆游偶然间来到沈园,却发现赵士程和唐婉也在园中,当唐婉从陆游身边经过时,四目相对,无数回忆和过往情感便涌上陆游的心头,可惜物是人非,二人的关系再也回不到过去。陆游在感慨万分的时候于沈园的壁上题下了《钗头凤》这首词,以借景抒情的方式、动静结合的手法阐述了他唐婉的思念与愧疚。
结合词的内容来看,上片中的“红酥手……宫墙柳”一句用于描绘宴会场景,尤其是当唐婉持杯之时,陆游的内心颇为触动,满是对往昔岁月的感慨,而“东风恶……错!错!错!”一句中出现了“东风”这一意象,用于表达与唐婉被迫分开后的愁苦与悔恨,同时希望以“错!”这个字的反复,也表达了这种情感的强烈程度。下片中,“春如旧……莫!莫!莫!”一句主要用于表达时间的流逝和对人生的诸多无奈,无论是“桃花”的凋零还是“人”的消瘦,都代表着美好时光一去不返,不会因“山盟”落在了“锦书”上而有任何改变,此后陆游又以三个“莫!”字再次强调了无奈之感,发出了声声叹息。
二、艺术歌曲《钗头凤》的创作特征
(一)曲式结构
首先,b和声小调调式其色彩是忧郁的,用于奠定全曲情感基调,这种淡淡的忧愁与词作内容是相符的;其次,慢速、柔板Adagio(一为宁静地)这一节奏设计使得音乐氛围更为深沉、更有层次,2/4拍和3/4拍的交替出现更有利于情感的表达;最后,单一一段体曲式的鲜明特点在于情感表达的连贯及高度一致,更能凸显陆游内心深处复杂而又细腻的情感体验。具体曲式结构及歌词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基于以上图例进行分析,可知全曲结构设计追求的是自然与间接,作曲者也并未使用过于复杂或是极为华丽的技巧,仅以西方和声小调来展现陆游的悲伤与惆怅。上、下阕共同构成了同音旋律的分节歌,这一形式以简洁、流畅、自然、典雅为特点,不仅使得结构更为紧凑,还使得情感表达更为连贯,安放在结尾处的叠音更是丰富了歌曲层次。
(二)旋律特点
前奏可用于渲染氛围,可用于奠定情感基调。歌词主体与旋律之间是密切相关的,以“红酥手”三个字为例,对应的旋律实际上是从上行小二度至下行小六度的跳进,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唐婉持酒杯之时的姿态,还模仿了陆游的叹息,使得诗人的情感表达变得更为立体,生动地将陆游心中的爱怜与惋惜展现了出来。又以“黄縢酒”这三个字为例,“縢”字对应的手法为一字多音,给人以一种抽泣之感,七连音的使用使得节奏时长被拉长,增强了旋律色彩,更为深入人心。行至第14小节出现大跳的手法,过渡至下方六级,突然的变化给人以不稳定感,将诗人内心的痛苦以及惆怅的状态巧妙地表达了出来。
于第15-18小节中出现了新的意象,无论是“春色”还是“宫墙柳”都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与陆游的黯然形成了对比,从旋律上来看,一个“宫”字便占了两拍,将作者想要表达的哀伤予以延长,进而得以深化,“墙”这个字对应的手法为七连音,构成了“抽泣式”的旋律,这与此前的旋律色彩之间是有明显差别的,看似写景,实际上是陆游在触景生情后的内心挣扎。于第19-23小节中,“东风恶”这一句从字面来看是对自然之风的描述,但实际上承载了陆游内心的痛苦以及对不公命运的控诉,用到的音乐素材以及选择音乐主题类似于一种叹息,尤其是下行的六度音阶,仿佛是在说,再美的沈园春景也无法安抚陆游的忧伤与哀怨,且当东风拂过之时,这种无法言说的哀愁便再次涌上心头。分析第24-28小节,可知音节结构有明显的变化,此前为每句4小节,而此处为每句6小节,音乐的层次感得以加强、情感表达的空间也得以扩展,“一怀愁绪”这四个字的情感表达方式是常规的,行进至第26小节“离”字便使用了四级音到五级音的导入手法,为即将达到的高潮与情感的爆发做好了准备,在第27小节中,于五级音上出现了延音记号,音乐氛围显得更为紧张,紧接着的六连音也在自由延长之后更具色彩性,将陆游的激愤、悲伤甚至是无奈都展现了出来。第29-32小节实际上是以“一怀愁绪,几年离索”为基础进行的情感深化、旋律拓展处理,将陆游最细微的情感变化都体现出来,“一”字上的变化音主要是为营造一种抽泣感,同时也为原本平稳的旋律增加了新的色彩,对于听众而言,无疑是音乐情感及氛围的有力渲染,对于整体结构来说,是结尾旋律在情感方面的铺垫,确保整首作品于情感表达上更为完整也更加深刻。第33-35小节连续出现了三个“错!”,这也是出自陆游内心深处的感悟,他将他所有的悔恨和无奈都倾注其中,从而将情感推向了高潮。结合旋律的走向分析,下行音阶形成的氛围仿佛是一种疑问,是对过往所做决定的质疑,每个“错”字之后都紧跟着一个八分休止符,将语气的细微变化体现了出来,从自问自答,到悔恨,再到哀怨,可用于情感表达的空间极为宽广。第36-41小节是全曲的终止部分,三个“莫!”的用法与“错!”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再一次构成了类似于叹息型旋律的连续下行关系,前两个“莫!”字均紧跟着八分休止符,用于强调陆游的无可奈何,最后一个“莫!”则进行了时值延长处理,以延长八拍来表达陆游的悔恨与悲痛,全曲便在这样的喟叹声中落下了帷幕。
(三)伴奏织体
前奏共有两个句子,呈并列关系,用于奠定情感基调。第一句中,双手之间为“三对四”的不规整对位关系,律动不同于对位关系,右手部分的旋律下行级进并于V级上构成了半终止和声,与叹息声极为相似,与沉郁而伤感的音乐氛围极为相符。第二句中,双手对位关系虽然仍不规整但变成了“五对四”,旋律部分与此前是相同的,但节奏变得更为密集、氛围变得更为紧张,这样的处理更有利于情感的表达,且这种情感是跟随钢琴伴奏的渐进而递进的,引出了音乐主题。
整首作品中多次出现了分解和弦,不仅填补了旋律之中的空白部分,还为长音旋律增添了别样的情感色彩,将陆游的哀伤与痛苦甚至是不能言说的遗憾都融入其中。左手部分的低八度音主要起支撑作用,与陆游的凄苦之感及其哀叹是相互呼应的,情感与音乐是高度融合的,向观众传达的情感是更加深刻的。于人声演唱的延长音部分,八度低音与分解和弦相互配合并形成了一种推动力,推动着陆游情感的深刻表达,还渲染了凄苦的音乐色彩,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联系更为紧密。
就高潮而言,对应“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两句,与音乐的融合度极高,因而也被赋予了更深沉的情感,作曲者在这一部分巧妙地应用了密集度较高但对位不规整的伴奏音型,用以展现陆游内心的激愤并将情绪推向了高潮,“离”“难”二字对应的是柱式和弦,给听众的听觉冲击是更强烈的,表达的情感是更饱满的。结尾部分的设计极为精彩,通过应用柱式和弦,得到了一字一顿的效果,用以展现陆游的叹息,尤其是“莫”字,通过提高一个八度强调了所要表达的情感,双手之间的“三对四”不规整对位实现了对情感的进一步渲染,通过与旋律之间的相互交映将情感升华。
三、艺术歌曲《钗头凤》的演唱技巧
(一)气息的运用
由于古诗词艺术歌曲之中有许多非常唯美的意境,且往往富含深刻的情况,为此也要求演唱者处理好这些意境,将自己的音色与之融合在一起,从而给观众以更多的画面感,尤其是许多延长音的处理,一定要保持足够的稳定,才能避免过多的颤音,进而提高声音的纯净度。在处理六连音、七连音之时,演唱者一定注意自己的气息,由于转音的出现频率非常高且音符密集度较大,为此需要适当的放松以避免肌肉过于紧张,避免因力量全部集中在喉部而发出过于笨重的声音,且经验表明,持续的、稳定的气息输出才能保证演唱的连贯性及声音的线条感。从第25小节起为全曲的高潮部分,由于这一句为长线条乐句,为此对演唱的连贯程度有较高的要求,演唱者一定要控制好气息,至第28小节均不换气。一般当旋律上行时,演唱者会本能地将气息提上去,但问题在于还未唱完这一句,气息便用尽了,所以建议演唱者反其道行之,也就是说于旋律走向的相反方向上控制气息,保持喉头位置稳定并下沉气息,以此避免漏气问题及抬气问题的出现。此外,演唱者还容易在气息准备与支持方面出现问题,如第26小节中处于高音位置的“离”字,切不可到了高音部分突然加大气息,应当实现做好气息铺垫以保证高音演唱的质量以及句子演唱的连贯性。
(二)音色的把控
由于陆游的内心活动非常丰富、情感变化多样,为此演唱者应以此为依据,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声音色彩,确保在表达这一艺术歌曲的情感内核之时更为真实、更加准确。在唱到“红酥手……宫墙柳”一句时,演唱者首先要在头脑中构建一幅沈园春景图,想象自己置身其中,再进一步感受陆游当时的所见、所思、所想,尤其是在看到唐婉手执酒杯之后,演唱者应当带着对美好过往的回忆以及对完美结局的憧憬去演唱。在唱到“东风恶,欢情薄”一句时,演唱者应当是无奈的,还要表达出对陆游母亲拆散二人的不满,为了凸显这一情感色彩,可更多地运用胸腔共鸣,以此得到更为沉重的声音,打破此前营造的美好氛围,促使听众深刻感受陆游的内心感受,此外,演唱者还可通过抑扬顿挫的处理技术,在情感表达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演唱“一怀愁绪,几年离索”一句时,音量应当是从弱到强的,这与气息的使用及控制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而并非取决于肌肉力量,增加气息量时声音便能实现渐强,才能保持应有的张力及色彩,避免过于笨重。以“离”字的演唱为例,要求保持饱满的情绪状态,并将情感融入声音之中、附于气息之上,演唱时以足够的气息去支撑声音,直至这一句完整地唱完,相反,若是情感流于表面,便无法深入人心。在演唱最后一句“错!错!错!”时,注意情感色彩与内涵的区别,第一个“错”字强调的是陆游对于母亲的不满,建议以更深沉的音色去处理辅音部分,这与其内心的无奈是高度相符的,第二个“错”字更多的是对唐婉的愧疚,要突出惋惜之情与哀伤之感,在稍微提高声音的同时加以气息控制,第三个“错”字则是陆游对于自己的责备,为了体现他的悔恨,演唱者应当以更为深沉有力的声音,虽然音量不强但更为坚定。
这首词的下阕以对现实的描写开始,在演唱“春如旧……鲛绡透”一句前,体会陆游使用的对比手法以及想要表达的世事无常之感,从而准确地表达出陆游对于唐婉的思念,演唱者可以在演唱“旧”和“瘦”时增强胸腔共鸣,以深沉的音色与此前的美好春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促使听众更加理解“春如旧,人空瘦”的残酷现实,而在演唱到“泪痕红邑鲛绡透”时要处理得更为细腻,以轻柔且略微颤抖的声音来渲染泪水浸透手帕的凄凉感。在演唱“桃花落……锦书难托”一句时,演唱者要处理好“桃花”和“池阁”这两个意象,不仅是对外部景象的描写,也是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前者象征唐婉较好容颜的变化,后者想着陆游内心世界的孤寂。此处亦为全曲的情感高潮,声音的紧张度也应当随之变化,在唱到“难”字时,演唱者可使用胸腔共鸣的方式,赋予声音以更厚重的感觉与力量感,以连贯的演唱乐句为前提,更完整地表达陆游的愁绪,由于这个字的元音为“a”音,为此对于气息控制的要求更高。在演唱“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一重复句时,演唱者可以速度的渐缓处理表现一种无力感,既是对感情不再的无奈,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此前的一句虽然在歌词内容上完全一致,但情感是有细微变化的,即重复句更加强调陆游的感慨,声音色彩也因此表现出不同。在演唱结尾部分的“莫!莫!莫!”时,情感色彩也是不同的,第一个“莫”字强调不甘,演唱者可稍微带一些颤音,第二个“莫”字更多的是不舍,演唱者可稍微提高声音,第三个“莫”字则强调无奈,声音是逐渐减弱的,音色是柔和的,气息的缓慢送出的,这是因为陆游还沉浸在悲痛的情绪中并在这种状态下结束全曲。
(三)情绪的处理
前奏部分的篇幅较长,承担了营造氛围、引导情绪的重任,前半段中的连音节奏是不规则的,给人以不稳定之感,符合惆怅的情绪色彩,确保听众在生理层面及心理层面均做好进入音乐主题部分的准备。歌词部分的每一句都使用了弱起的手法,尤其是在描绘回忆中的美好场景之时,可以给人以娓娓道来之感,演唱者要以类似于说话时的语气去演唱,以声音为听众绘制一幅沈园春景图。进入B段之后,情感表达的强度也增强,尤其是高潮部分的旋律,展现出了更明显的张力与动力,要求演唱者以饱满的情绪去处理。考虑到这首艺术歌曲的结构为单一一段体,也就是说旋律是反复的,为此一定做好细微的差别处理,以展现情感的变化,在换气之时一定要找准气口并做深吸气,确保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密,整段演唱更为完整。“离索”和“难托”这两个词对应的旋律均处于高音部分,无论是音乐主题还是钢琴伴奏都呈现上行的趋势,随后又以延长长音的方式来表达陆游的不舍以及对母亲的怨恨。“错!错!错!”和“莫!莫!莫!”这两句的处理一定要突出情感递进时的层次感,每一个音符的处理既要稍微延迟,又要保持住气息,前两个“错!”和“莫!”之后均出现了休止符,不仅要求对声音进行控制,还要求对情感进行克制,需要注意的是,前后两段的结尾使用了不同八度的音高写法,用于呼应,进而将陆游想要表达的遗憾与无奈加以升华,对此演唱者应反复揣摩、用心感受。
结语
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我国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备了一般艺术歌曲的普遍特征,还继承了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核心审美价值,无论是意境的构建还是情志的表达,都兼具了“含蓄美”与“力度美”。歌曲《钗头凤》便是这一艺术形式的代表之作,虽然融合了许多西方作曲技法,但其内核始终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无论是依字行腔的乐律走向,还是具备民乐特质的织体和声,都是为了情感的表达,因透露出深沉的民族情怀,而具备了更深远的艺术研究价值。古诗词艺术歌曲均具备独特的东方美学色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古人对话的机会,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文人的精神风貌,还展现了他们独具风格的抒怀方式,这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瑞.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音乐与文学结合研究[M].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
[2]黄小丽.论古诗词艺术歌曲《钗头凤》的审美内涵[J].艺术家,2023,(06).
[3]俞泉冰.古诗词艺术歌曲《钗头凤》的艺术特征及演唱释义[J].黄河之声,2022,(03).
[4]沈嘉乐.艺术歌曲《钗头凤》的作品分析与演唱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22.
[5]刘佳.诗乐相融意蕴隽永[D].山东师范大学,2020.
[6]俞婷.古诗词艺术歌曲《钗头凤》的演唱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