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皓如版筝曲《秦土情》的演奏分析论文

2024-12-25 14:08:32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陕西筝派作为我国九大筝派之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同时,陕西是中国筝的重要发源地,虽在一定时期内渐趋衰弱,但在20世纪50年代末,陕西的筝家们开始致力于筝乐的复兴,提出了“秦筝归秦”的口号。其中,周延甲先生更是创作了众多代表性曲目,对陕西筝派的复兴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筝曲《秦土情》的创作者周展先生将传统筝曲与现代演奏技巧进行融合,既保留了地方传统音乐元素,又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创新手法,对于发扬与传承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程皓如版的陕西筝曲《秦土情》的演奏进行分析与阐述。
陕西筝派作为我国九大筝派之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同时,陕西是中国筝的重要发源地,虽在一定时期内渐趋衰弱,但在20世纪50年代末,陕西的筝家们开始致力于筝乐的复兴,提出了“秦筝归秦”的口号。其中,周延甲先生更是创作了众多代表性曲目,对陕西筝派的复兴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筝曲《秦土情》的创作者周展先生将传统筝曲与现代演奏技巧进行融合,既保留了地方传统音乐元素,又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创新手法,对于发扬与传承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程皓如版的陕西筝曲《秦土情》的演奏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筝曲《秦土情》概述
筝曲《秦土情》是周展先生于2008年独自在香港工作时创作的一首现代曲目。该乐曲建立在D徵调式的基础上,以陕西民间戏曲音乐“碗碗腔”为核心素材,运用“苦音”和“欢音”这类秦腔特性音阶,结合现代新颖的演奏技法,充分表达了周展先生对家乡故土的热爱与思念之情。此曲曲调高亢激昂、细腻绵长,同时透露出凄凉之意。此外,此曲既保留了浓郁的陕西音乐风格,又将现代演奏技巧与传统技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展示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陕西筝乐。此曲以当地的戏曲音乐为依托,表现了当地的人情风味和秦筝之声,抒发了周展先生对故土与家人浓厚的思念之情。相比于筝曲本身而言,更令人为之动容的是这首乐曲背后所蕴含的陕西地区浓烈的乡音乡情。在演奏技巧上,这首筝曲主要采用左手的“颤、吟、揉、滑”等作韵处理,使旋律音“升fa”和“降si”在波动的过程中发生细微的音高变化,从而更好地抒发陕西音韵,赋予乐曲鲜活的生命力。
二、程皓如版《秦土情》的演奏技巧解析
陕西筝曲《秦土情》作为一首专业的现代作品,在弹奏时需要准确把握陕西筝派的韵味。程皓如追随周望教授学习陕派风格,掌握了极具陕派风格的作韵。在保持《秦土情》原有谱例音高不变的基础上,程皓如凭借对曲子的深入理解,融入个人创作特色,使整首乐曲变得更加细腻委婉、耐人寻味。
(一)右手演奏技法
1.双托音
在陕西筝曲的创作过程中,演奏者经常使用双托的演奏技法,以增强曲调旋律的歌唱性(如图1)。在实际弹奏双托音时,演奏者通常使用大臂带动手腕甩动的方式让大指在两根琴弦上进行快速连弹,并且配合左手按弦,以此突出双音的厚重感。其上方音主要起到衬托的作用,下方音为左手滑音。而在筝曲《秦土情》中,程皓如将这三组音分别进行不同按弦速度的处理,第一个双托音力度强,后随之渐弱,并且在“la”进行到四度音“re”的过程中也使用双托技法。这虽未在谱面上明确标注,但程皓如通过自身对曲子内涵的理解进行了二度创作(如图1中的圆圈部分),使得乐曲整体的音响效果更加丰富,将曲中高亢悲切的情感体现得更加细腻。
2.摇指
摇指是以大指或食指连续地向里、向外作细密摇动的一种技法,其种类繁多。程皓如在筝曲《秦土情》中分别采用了“勾摇”和“倚音的摇指”。“勾摇”是陕派筝曲中经常运用的演奏技法,大量运用于筝曲《秦土情》的慢板中,即右手在弹奏摇指之前,先使用中指勾住低八度同音,而后迅速接摇指。在实际演奏过程中,中指弹奏的音量不宜过高,同时两个音之间应缓慢流畅地进行衔接。“倚音的摇指”是将原音高的上方二度音进行左手上滑至下方音高,而后右手快速进行摇指,左右手几乎同时进行。例如,演奏摇指“sol”时,程皓如先将食指放置在“mi”的琴弦上提前按至“fa”的音高,并且在衔接摇指“sol”的同时,在上方琴弦同时向下按至“si”的音高,使乐曲更具哀婉的韵味。
3.大指快速托劈
右手大指托劈是陕西筝派的特色演奏技巧之一,即使用右手的大指绷直来回连续托劈,其较多运用于乐曲的快板部分。相比于常规技法,托劈技法可以较大程度上保证旋律的连贯性,缩短琴弦换指的时间,使整体音乐线条更加流畅。快速托劈是程皓如的技法强项之一,在演奏筝曲《秦土情》的快板部分时,她将自己的掌心撑住,通过手臂带动手腕的方式,使演奏过程中的音色颗粒饱满、连贯流畅。此技法不仅常见于陕西筝派,还在河南筝派、山东筝派等传统流派中被广泛使用。
(二)左手作韵技法
程皓如在筝曲《秦土情》中运用了多种技法,其中左手侧重表达滑音和颤音技巧,使曲子更加凄婉哀伤。对于陕西筝派特性音,程皓如对“fa”和“si”做了一些音高变化,即“微升fa”和“微降si”。在演奏过程中,程皓如左手辅以颤音,将这两个偏音蕴含的委婉凄楚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1.颤音
颤音是古筝左手演奏技法中的常用技巧,尤其在传统筝曲中更为常见。演奏时将左手置于琴码左侧相应的琴弦上,使右手弹奏出的音符均匀、连续地上下颤动,以此来进行润色。演奏重颤音时,手腕上下幅度整体较大,但要保证力度和音准统一均匀,并且可以和滑音技法联用。例如,程皓如在演奏筝曲《秦土情》慢板部分时,“微升fa”使用了重颤加下滑的技法,充分体现了陕西筝派细腻婉转的风格。同时,在演奏引子部分时,程皓如延长了“fa”的时值,力度由弱渐强,左手由重颤转为密颤,随之手腕的运动幅度也逐渐变小,似乎是在模仿哭腔,诉说着哀怨之情。
2.滑音润色
筝曲《秦土情》在演奏过程中多采用滑音技法,即通过左手向下按弦,将原本的音升高,主要可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两种类型。苦音腔调的音乐常通过滑音来凸显其韵味,演奏者在演奏时需要控制力度和速度,从“fa”微微下滑回到“mi”,要将乐曲中悲切凄楚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呈现出犹如泣诉般的细腻而婉转的声音效果。程皓如在慢板长摇部分进行了不同的滑音速度处理,第一个滑音下滑速度较慢,并在“sol”回到“mi”的过程中增加了回滑技巧,以韵补声,使得旋律线条更加百转千折,透露着无尽的挣扎感。第二个滑音的按弦速度较快,情绪对比十分鲜明,展现了陕西音乐高亢豪爽的风格特点。在陕西筝曲中,滑音的速度多以“上滑快、下滑慢”的形式呈现,使旋律更加婉转缠绵,渗透着哀怨愁苦的情感。
3.跨度双按弦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陕西筝乐中特有的音阶行进需进行跨度按弦。演奏者需要将左手的大指和中指分别搭在琴弦上进行配合,利用手腕的转动来进行滑音与特性音之间的衔接。程皓如在筝曲《秦土情》的引子长摇指部分多次使用该指法(如图2),其中“sol”的音高需要使用上滑技法,从“mi”滑至“sol”,再进行回滑,音效介于“sol-fa-sol”的旋律走向,而后马上衔接“si”。由于古筝五声音阶的特性,“si”的音高需要从“la”进行上滑才可达到,因此在这两个音都需要左手按弦的情况下,程皓如采取了左手双按弦的演奏技法,较大程度地保证了音准和音色的干净度,并解决了因时间与空间不足导致旋律中断的问题。
三、程皓如演奏风格的成因
程皓如从小生活在北方,多受热情奔放的北方音乐风格特征感染,而后她追随我国优秀的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周望教授习筝。周望教授是陕西筝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秦土情》的创作者周展先生的姐姐,她在父亲周延甲先生的熏陶下,深刻掌握了陕西筝曲的精髓,在演奏中既保留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又挖掘了独特的个人风格。程皓如在向周望教授习筝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陕西筝派细腻抒情风格的影响。之后,程皓如进入中央音乐学院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学习,掌握了大量不同风格类型的筝曲,吸收了各流派的精华,并将其与自己的演奏技法进行融合,使自身的演奏既不失北方粗犷豪迈、张力十足的味道,又不失南方细腻婉转、优雅抒情的特色,逐渐形成了“南北并蓄、刚柔并济”的个人演奏风格。
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和对筝乐艺术的不懈追求,让程皓如的演奏变得愈发沉稳大气、收放自如。同时,在演出学习之余,为了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程皓如还学习了作曲与配器,为自己的习筝之路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正是她对艺术的坚持不懈的追求,使得她的音乐充满朝气蓬勃的活力,从而形成了上述的演奏风格。
四、对陕西筝派特色的传承与展望
近年来,在“秦筝归秦”这一学术理念的指引下,越来越多人投入到复兴陕西筝派的行列中。当地专业的古筝创作者更是通过不断发掘、整理和改编,创作了一批又一批脍炙人口的筝曲,如周延甲先生的《秦桑曲》、周煜国先生的《云裳诉》。这些作品既保留了陕西筝派特有的地域特色,又在创作方法上进行创新,实现了传承与创新的完美融合。
周延甲先生一生致力于发扬陕西筝乐,为陕西筝派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如今,经过家学、师徒的代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秦筝,这对于秦筝筝曲的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创作与传承陕西筝派的过程中,创作者和演奏者不断挖掘更多新颖的演出形式,从多个维度展现陕西筝派的独特魅力,让更多人了解到了我国的民族乐器,如周望教授引领的“百花引筝团”经常在各大音乐会上演奏周延甲先生编创的作品,将陕西筝派独特的地方韵味以更多样的形式进行呈现,拓宽了筝乐艺术发展的道路。
程皓如作为当代优秀青年演奏家,不仅拥有高超的演奏技艺,还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在各地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陕西筝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无论是在创作还是演奏方面,程皓如始终以身作则,用自身所学让更多人了解我国音乐的民族特色,同时在音乐创作上借鉴多元化的音乐元素,更深入地挖掘筝乐艺术的潜在发展路径,为筝乐艺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程皓如演奏的《秦土情》充分体现了传统陕西筝派艺术与多元音乐技巧的巧妙融合。在历史长河中,古筝艺术不断衍生发展。古筝不仅是一件乐器,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其在不同的地区与当下的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寄托着老一辈筝家对现代筝乐艺术深远宏伟的规划。在关于传统和现代两种音乐的发展问题上,目前仍存在争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传统音乐为创作载体并对其进行不断创新和传承已成了音乐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保持传统音乐的固有形式和特征的同时,也要不断促进自身的演化和发展。因此,陕西筝派的筝乐创作者必须正确看待传统与现代音乐,使二者充分结合,从而发挥最大的音响效果,使陕西筝派艺术的发展达到更高的层次,这不仅有利于丰富音乐的音响效果,还有利于将中国音乐推向世界,从而在音乐领域开创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