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理念指导下的城市公园景观更新设计研究—以南京宝船遗址公园为例论文

2024-12-12 11:06:33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下中国人口结构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城镇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老年群体在满足“老有所养”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具体表现为老年人群对社交、运动和高雅爱好的培养,而各类城市景观空间成为上述活动的主要承载者。
人口老龄化是当下中国人口结构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城镇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老年群体在满足“老有所养”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具体表现为老年人群对社交、运动和高雅爱好的培养,而各类城市景观空间成为上述活动的主要承载者。以公园为代表的现有城市公共空间并不完全适宜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使用,适老化程度的不足导致老年人很难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获得良好使用体验。因此,应对老龄化加剧的现状,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户外活动场地与解决公共空间适老化程度不足的问题迫在眉睫。
一、南京市龙江宝船遗址公园建设现状
宝船遗址公园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一期于2005年建成开放。该公园坐落于明永乐年间宝船厂遗址上,它不仅是全球仅存的皇家造船厂遗址,也是目前国内保存面积最大的古代船厂遗址。宝船遗址公园由东、中、西三片八区组成,总占地约280亩,是一座集教育、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该公园毗邻华彩荟、新城市广场等商业区,周边已形成海德卫城、宝船听涛、宁工新寓等多个成熟社区,周边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群体对其使用频次明显较高。在实际的建设中,宝船遗址公园在适老化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一)交通流线设计有待提升
场地目前的路网层级不够明确,未能充分考虑到老年群体的出行特点。公园仅有东侧漓江路一处出入口可供居民出入,导致老年群体用户在到达公园时面临路线绕行等问题,降低了可达性。部分道路路段破损严重,存在安全隐患。为提升老年人群使用体验,需对交通流线进行优化。
(二)面向老年群体的景观设施不够完善
公园场地面积比较大,园内标识引导设施较少,且现有标识风格也较为杂乱,多呈现老旧状态,不利于记忆力减退的老年人使用。夜晚灯具照明不足,除入口区广场照明效果较好,其余分区、道路的照度明显不足,不利于视力下降的老年群体的傍晚活动。面向老年群体的健身场地和活动器材等数量较少。
(三)缺乏无障碍设计
龙江宝船遗址公园在设施配置上缺乏必要的无障碍设计,未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和特殊群体需求,如缺乏坡道、扶手和休息座椅等辅助设施。导致上述人群在游览时面临诸多不便。此外,现有部分休息设施老化严重,使用体验有待提升。
城市公园对老年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借这方空间来保持身心愉悦、丰富晚年生活。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将适老化设计引入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的需求迫在眉睫。
二、适老化理念指导城市公园景观建设
中国老龄化的加剧以及老年人口数量的显著增长,使得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与需求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老年群体的友好度不仅关乎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更承载着城市的人文关怀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适老化,即针对老年人群的生活需求和身心状态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整与优化,旨在充分满足中老年人在身体机能、行动特点以及心理需求上的特殊性,为他们打造一个安全、舒适且便利的生活环境。在景观场所设计中,适老化理念通过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增设坡道、扶手以及清晰的标识系统,帮助老年人更加便捷地与环境互动,减少意外发生;通过改善景观色彩和场所照明环境,提升环境视觉友好度和夜间明亮度,以照顾老年群体的视觉弱化的情况;通过改善水体岸线和植物选植,营造温湿度适宜、四季有景的别致景观,以满足环境舒适度;通过安排合理流线组织串联各类空间、优化社交环境等方式,以保障中老年人拥有高质量的社交和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适老化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概念,它涵盖了从整体设计到细部设施等多个层面的调整与优化。
三、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策略
基于适老化的设计理念,从老年群体身心活动的需求出发,展开对宝船遗址公园“人群—环境—设计策略”的整体性研究,提出城市公园面向老年用户群体的修复方法,构建老年友好型景观。
(一)交通路径设计策略
在城市公园交通路径的适老化设计中,提升可达性以及无障碍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为满足老年人群的使用体验,该部分从安全性、可达性、舒适性三方面提出对应策略。
安全性方面,考虑到老年人群的身体状况,道路步行间距不宜过长,步道起伏蜿蜒程度不易过大。道路应该平整、防滑,并设置明显的导向标识,坡度较大部位应设置扶手等辅助设施,以便老年人能够安全、便捷地行走。
可达性方面,各级步道应能够各自汇通成环网状路径,并能够与各类景观空间达成畅通连接,垂直交通部分应多采用缓坡、电动扶梯或垂直电梯等利于行动不便者开展交通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易于访问的路径选择。
舒适性方面,道路铺装应优先采用沥青、环氧树脂等柔性材料。考虑到老年人的步行能力,沿路应设置道旁座椅、亭廊等休息点。道侧应种植遮阴能力较强的乔木或各类植被组合,提供遮蔽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步行体验。
(二)场所串联与活动空间设计策略
针对老年人群的身心特点从动静结合的维度开展场所设计并提出对应策略,打造有利于老年群体开展各类社交和活动的景观空间。
景观空间的布局应开合有致,可采用广场、游径、院落、廊道等多元形式穿插组合不同空间。空间布局应该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如增加空间遮蔽、消弭空间组合高差等。
此外,空间功能设计应该动静结合。动态区可设置健身步道等低烈度活动设施,设施的外形和功能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应设计成易于老年人使用的样式。静态区则应布置休闲座椅、茶座等,满足老年人休憩需求。静态区还应兼具社交的功能,为老年人提供开展聚集活动、文艺娱乐的空间,以强化老年人的情感归属。
(三)无障碍设施设计策略
科学的无障碍设计是老年人能够使用景观设施、平等享受景观体验的重要保障。公园应设置无障碍通道、坡道、扶手等,地面材质应考虑到防滑性、耐磨性、柔软度等因素,确保老年人群使用时的安全性。例如,公共卫生间地面可采用防滑地砖与橡胶地垫配合铺装的方式,座椅宜优先选用防腐木等较柔软材质。
景观效果方面也需要考虑无障碍属性,公园内的景观建筑、小品设施等设计应考虑到老年人的视觉和听觉特点,确保他们能够充分欣赏和体验公园的美景。景观色彩也应以柔和、自然为主。
夜间照明应优先采用不会造成炫光刺目的照明灯具,地面区域按需增加低位照明,确保在光线不足情况下老年群体能够有足够的明亮度开展安全活动。
(四)南京龙江宝船遗址公园改造设计
基于适老化理念下的宝船遗址公园景观更新设计旨在打造一个既承载场地历史记忆,又满足老年人使用需求的综合空间。这一愿景将围绕老年人的生活特点和需求展开,通过巧妙的景观设计,让老年人在欣赏遗址公园的历史风貌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舒适、安全、便利的休闲环境。(图1)
1.交通路径优化
为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群的可达性,增设面向南北居民区的入口两个。公园各入口、道路和集散节点均设置了无障碍设施。这些设施包括坡道、扶手、电梯等,旨在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游客提供便捷、安全的通行条件。同时,为照顾步速不同的使用人群的通行需求,在设计上以空中廊桥为中心景观轴,串联各景观节点,形成通达性良好的链状结构。老年人群能够以较慢的步速在廊桥遮阴下的地面游览,年轻居民群体则能通过廊桥快速抵达各景观区,二者均能收获便利、通达的游览体验。
2.功能分区设计
依据适老化的景观设计指导思想以及公园现状,将公园分为六大区,分别为生态植被区、静憩休息区、滨水观赏区、文化娱乐区、体育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对公园内各部分空间进行组团式整合设计,通过环形步行道将各区连成整体。考虑到老年群体对景观空间使用行为多以静态或半静态为主。因此,面向老年群体的景观空间氛围均以静谧舒适为主导。为保证老年群体的使用体验,将体育活动区、儿童活动区等高烈度活动区与老年群体使用频次较高的空间做一定隔离。园内开放性空间尺度适宜,其周边均布置具遮蔽功能的建筑设施以供人们休息。
3.无障碍设计
确保公园内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均符合无障碍设计标准,公园的关键集散节点均设置了缓冲区或过渡空间,旨在减缓人流汇入速度,提高行走安全性。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园的可达性和便利性,公园各入口、通道和景观节点均设置了无障碍设施。这些设施包括防滑地面铺装、坡道、扶手、电梯等。
为增强景观设施的可见性,公园内步道、景观建筑、健身设施等均使用明亮的粉红色系,粉色系与醒目的高饱和色彩相比更柔和,视觉刺激性较小。园内灯具目前多为单杆路灯,此次改造设计增加了低位道灯和散射光路灯,使得光线更柔和的同时提升了地面照明度,更有利于视觉弱化的老年群体的晚间活动。
四、结语
针对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现存的适老化程度较低等各类问题,本文以南京宝船遗址公园建设为范本,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改造策略。这些策略既考虑了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又体现了公园的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使得改造后的公园既能满足老年人的休闲需求,又能保持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