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训练价值与意义论文

2024-11-21 14:08:15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中国古典舞的技术技巧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行云流水、飞舞腾空的舞蹈形象,在表演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中国古典舞发展的过程中,技术技巧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中国古典舞的技术技巧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行云流水、飞舞腾空的舞蹈形象,在表演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中国古典舞发展的过程中,技术技巧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以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形成和特点为研究基础,分析中国古典舞“跳”“转”“翻”等技术技巧的具体表现与审美意蕴,同时介绍了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训练方法,探究中国古典舞的价值和意义。
一、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形成与特点
(一)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形成
在中国舞蹈历史长河中,技术技巧的训练对中国古典舞表演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其也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古典舞从“蚩尤戏”开始,经过不断发展,从先秦时的“角抵戏”到汉代的“百戏”,中国古典舞的技术技巧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表现,舞者可以进行相对系统的学习。到了近现代,舞者们将舞蹈中的民间特色保存了下来,同时在舞蹈中融入其他的表演形式,比如武术、杂技等。不同的艺术形式使得中国古典舞的内容更加丰富,在不断的改革、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古典舞特有的“跳”“转”“翻”等技术技巧,学习的难度也逐渐加大。
(二)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特点
在中国古典舞里,跳跃是很常见的一个特点,舞者在跳跃的过程中可以表现不同的姿态。在跳跃的时候,作为观众可以感受舞者在起跳时候迸发的力量和信念。武术中“提、托、聚、沉”的呼吸方法,可以使舞者在跳跃的过程中凝神聚气。旋转是中国古典舞技巧中的重要部分,舞者可以利用旋转表现自己的身姿,从一个定点旋转。在直体旋转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身体的力量带动胯、手臂等共同旋转,靠的是全身的协调性,动作延伸感较强,舒展而优美。翻身类的技术技巧主要从戏曲和武术中借鉴而来,利用腰的力量。在翻身的时候,以腰作为支撑点,即轴心点,也可以借助双手的力量翻身。空翻的动作主要依靠腰的力量,过程中要保持“拧、仰、俯”,翻身是中国古典舞最为独特的技术技巧,是其他舞种如芭蕾、华尔兹等舞种不具有的表现形式。
二、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审美表现
(一)“跳”的审美表现
在中国古典舞中加入跳跃类的技术技巧,可以展现不同的魅力色彩。跳跃使舞者在表演过程中呈现“优美舒展”“灵动腾空”的舞姿,以及不同的跳跃幅度、力量和节奏。比如,“动作幅度较小的跳跃”显示出舞者灵动、飘逸的舞姿,让观众感受到如山间清风的一种体验;“腾空的大跳”显示出舞者的力量感,如同猛虎在山间奔跑跳跃。“动静相融”是跳跃类技术技巧最大的特点,在舞蹈中可以将“动”和“静”相结合,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完美展现跳跃这一技巧。
(二)“转”的审美表现
在中国古典舞的舞台表演中,旋转所展现出来的魅力也是非常大的。比如《凤舞》这部作品,伴随古典风格的音乐,舞者开始是小转,随后是有节奏的连续旋转。在旋转过程中,舞者如同翩翩起舞的仙鹤一般,优雅、利落,在旋转中释放自己的魅力。由此可见,旋转可以展现婉转,也可以体现和谐之美。在中国古典舞中,可以通过旋转这一技术技巧,表现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协调感,在转动之中展现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意蕴。
(三)“翻”的审美表现
在中国古典舞中,“翻”这一技术技巧能够展现舞者的不同情绪,例如愤怒、喜悦、激动等。翻身的种类比较多,并且变化多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展现中国古典舞的力量、韧劲和神韵。“翻”这一技术技巧能够体现出中国古典舞“拧、倾、圆、曲”的审美特点,以及“俯、仰、旁提”的体态特征,从形态和舞姿方面共同展现中国古典舞的特色。
三、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训练方法
(一)“跳”的训练方法
在中国古典舞中,要呈现华丽的舞姿,必定不能缺少跳跃的舞蹈动作。跳跃有“小跳”“大跳”“舞姿跳”“中跳”等,不同的起跳方式都表现出不同的舞姿。
首先,在准备起跳的时候,舞者要运用双脚借助地板的力量推地前行,以深蹲的姿势蓄力完成起跳。同时,当双脚蹬地准备起跳时,应借助腿部肌肉的力量使双脚快速跃起,完成起跳。在双脚落地的时候,曲膝可以使腿部肌肉获得缓冲。
其次,舞者完成的空中跳跃,也是舞姿最为优美的阶段,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短,平衡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获得空中平衡感,手臂、身体和双腿需要密切配合,三者必须在动态中保持稳定。比如在“紫金冠跳”中,后摆动腿和前摆动腿以及身体的躯干需要协同转动,以获得平衡。在相向的运动中,后摆腿保持逆时针转动,前摆腿和躯干保持顺时针转动,当二者达到平衡时,主要依靠后摆腿的摆动快慢和起跳的速度完成空中跳跃。
最后,跳跃完成以后,舞者快速落地以结束跳跃的动作。在落地缓冲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曲膝、踝以及手部与躯干这几个身体部分的协调配合以保持落地的稳定和平衡。
(二)“转”的训练方法
旋转在中国古典舞中非常重要,想要掌握旋转的技术技巧,就需要进行不断练习。直立旋转需要在直立的过程中加上不同的舞蹈姿势,增加旋转的不同幅度,而复合旋转的技术技巧就更难学习和掌握。
首先,在直立旋转的时候,舞者的腰和背应保持笔直,以使舞姿稳定。腰背也就是舞蹈中的“中段”,当上半身保持了很好的控制性和稳定性的时候,舞者就可以依靠脚部的力量旋转。在直立旋转中,上身保持直立状态的同时,也应收腹、立腰、沉肩,并且肩、骨盆保持同一水平线的稳定。
其次,旋转也需要保持重心的稳定。把握好重心就更能掌握旋转的技术技巧。在练习旋转过程中,初学者可能会重心不稳,转着转着可能就偏离中心,出现头晕等情况,这样不利于后续的舞蹈动作。掌握好重心,就是打好旋转的基础,中国古典舞中的许多经典动作,都对重心有明确的要求。
最后,旋转也讲求身体的协调性。在直立旋转中,旋转的快慢和幅度都要求舞者具有极强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掌握好协调性,对舞者的技术要求最高,难度系数也最大。
(三)“翻”的训练方法
翻身是中国古典舞中非常独特的技术,也是与其他舞种相区别的一个技术体现。在翻身时,主要是指人体依靠一个中心点或者轴点做圆周运动,其中主要是以腰为轴点进行翻转。翻身在中国古典舞中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每一种形式又具有不同的训练方法和特点。
首先,对一个舞者而言,想要熟练掌握翻身的技术技巧,必须先练习基础翻身,练习基础翻身动作的时候,可以借鉴“踏步翻身”的方法。前期可以两个人为一组练习,跟着拍子的节奏翻身,比如辅助翻身的人喊着口令“左右左”,然后翻身者三步向前,在第三步的时候,辅助进行保护动作,翻身者开始翻身,以腰部为中心点用力,在踏步的过程中不断利用腰部的力量练习。同时,也可以练习“矮翻身”,这个基础翻身动作是要结合双脚的重心进行用力的,即在重心向下的时候,利用双脚的力量经过腰部进行翻身。
其次,要练习移动翻身。移动翻身的技巧是比较难掌握的,需要进行不断练习。练习过程具有周期性,可形成移动翻身的惯性和流动的方式。比如在串翻身的练习中,要求双腿交替起跳,每次脚掌都需要撑地练习,微抬小腿,利用胯和肩部的力量带动腰在前、后、旁翻身。同时,在移动翻身的过程中,身体必须保持稳定性。在翻身前进的过程中,舞者在移动中头部需要侧头看着前进的方向,利用双手的力量进行支撑和翻滚。
最后,是舞姿翻身的练习,这是翻身中难度最大和幅度最大的翻身。舞姿翻身的前提是需要练好基础翻身和移动翻身,因为舞姿翻身的难度比较大。在练习舞姿翻身的时候,舞者可以先练习反胯腿的翻身。练习时,应保持身体的稳定,身体向前倾斜,利用身体的力量带动手臂进行翻胯。翻身的难度比较大,要求也比较多,首先需要把胯保持稳定,胯部的力量稳定后利用腿的力量保持垂直,然后再进行翻身练习,同时也可以加上小风火轮一起练习,这样翻身就是一个连贯的动作。
四、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训练价值与意义
(一)提升表演的艺术效果
在中国古典舞的表演过程中,熟练使用技术技巧可以增加舞台的表现效果,提升舞台表演的魅力。例如《风吟》这部作品中,舞蹈演员结合身体的姿态,伴随音乐的节奏,时而旋转,时而跳跃,在一动一静中表现风的姿态,把风的灵动、轻盈表现出来,增加了舞蹈的表演层次。
(二)传达作品的内在情感
在中国古典舞中,舞者运用技术技巧可以展示不同的内心感情,传达作品带来的喜怒哀乐,塑造人物的内心世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演员与观众达到共情。比如在《扇舞丹青》中,舞者采用连续的提腿翻身和轻快流畅的高空跳跃,最后通过平静的单腿控制旋转技术技巧,将扇舞的灵动展现出来,在表演中将作品的感情一一传达。
五、结语
中国古典舞的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运用不同的技术技巧可以使舞蹈作品丰富多彩,传递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意境。中国古典舞的技术技巧在学习和借鉴中国传统戏曲、武术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融合创新,逐渐形成了“跳跃”“翻身”“旋转”等技术技巧,这些技术技巧的作用,使中国古典舞更加完善,更能够表达舞者的感情。当舞者在运用这些技术技巧时,观众也能感受舞者的热情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使中国古典舞为更多人了解,更好地传播中国古典舞文化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