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浅析动画电影声音语言的真实性建构论文

浅析动画电影声音语言的真实性建构论文

17

2024-11-14 11:52:03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在数字科技浪潮的推动下,动画电影的美学风格逐渐由写意走向写实。现代动画电影中不同的声音元素在求真求实的意愿主导下开始重构动画电影美学。

  在数字科技浪潮的推动下,动画电影的美学风格逐渐由写意走向写实。现代动画电影中不同的声音元素在求真求实的意愿主导下开始重构动画电影美学。文章从动画电影声音的真实性表达出发,提出其建构主要集中在物理性外在声音和心理性内在声音两个方面,并通过深入分析声能转换的四个层面,探讨外在声音语言和内在声音语言如何影响受众对真实性的感知,最后得出动画电影声音真实美学的形成离不开物理、情绪、智力和道德这四个声音层面的完美链接和过渡,只有实现从物质层面的拟真到心理层面的逼真,才能真正建构动画声音的真实美学。

  现代动画电影所追求的合成美学,正是以真实为核心目标,在视觉和听觉上持续向现实性、逼真性靠近。作为视听综合艺术的代表,动画电影的视觉真实性依赖于内容和形式上的真,包括故事逻辑的合理性、画面的客观真实感和镜头承接的顺畅感。而其听觉上的真实性同样由内容和形式共同建构,包括来自客观世界的真实言语和声响以及能在观众内心产生真实存在感的非客观世界的声音和音乐。在听觉的真实性建构方面,为解决动画角色无法自行发声的问题,动画电影常采用真人配音,以实现与动画角色的声音融合,从而客观地再现现实世界的真实。学者宋靖曾指出,电影的声音不是服从于画面而是服从于内容。这也说明了在动画电影中,声音的选择应该从叙事出发,建构叙事的真实性。为了让观众在观影时感受到客观真实的声音,甚至获得超越真实声音的体验,创作者应依循电影的叙事内容为人和物配音,这些声音包括人声、音响和音乐,每种声音都有其独特的功能。第一,人声是最常用的声音,是深度参与叙事的声音,也是最能体现真实性的声音。使用符合人类思维习惯的语言对白是诠释真实的最好选择。角色声音的选择要与角色身份的定位和性格特点保持一致。第二,音响是除人声之外最能营造和强化现场感的声音。除人声外,客观世界的其他声音统称为音响,包括人类制造的其他声响和自然界的声音。根据故事内容,人、物体和环境都会有对应的声音。动画电影声音设计的关键是捋清声音的层次关系,包括画面中所呈现的物体之间、物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声音在空间位置上的远近关系,以及彼此音量的大小关系等,这就是声音设计要考虑的“高保真性”,这种“高保真性”音响从声学上提升了动画电影叙事空间的真实感。第三,音乐是从情绪上感染受众、提升受众真实体验的声音,包括器乐和声乐。在动画电影中,音乐通过节奏、韵律等元素建构与叙事内容在情绪上相一致的声音,营造真实的氛围感,以多元混合的声道模式增强叙事的真实性。音乐不直接复制现实,而是通过声音的非语义性来表现创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心灵折射,它是一种表现性的声音艺术,旨在唤起观众内心的情感,强化真实性。因此,无论是人声、音响还是音乐,声音都是由外至内传递给受众的,真实感不仅是一种外在的声音表达,更是一种内在的声音感受。所有参与建构真实性的声音都要经历一个从被人类听觉系统感知到触发人们反思的逐步深入的复杂过程。当然,实现这一过程的基础是声音的逼真。要深入分析声音的真实性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声音作用于受众的不同阶段,真正厘清动画电影中外在声音和内在声音真实性建构的深层含义。

  一、外在声音的真实性建构

  David Sonnenschein在Sound Design:The Expressive Power of Music,Voice and Sound Effects in Cinema一书中根据声音以何种特性传达给观众把声音分成四个不同层面,依次为物理层面、情绪层面、智力层面和道德层面(见表1)。David Sonnenschein设计的声能转换表明示了电影声音从发出到作用于观众的全部过程,这是动画电影内、外在声音真实性建构的依据。根据声能转换表的分类,动画电影的外在声音主要指物理层面的声音。物理层面的声音具有客观真实、可溯源的特点,创作者可以依循物理层面声音的特点来选择和处理声音,让声音为叙事服务。动画电影依靠数字技术建构的虚拟角色和场景只是根据客观现实而创建的数字化影像,缺少摄录的客观影像和与影像同步的同期录音,因此动画电影要想获得客观现实环境中的真实声音效果,必须依靠更多科技的助力进行后期配音。为了还原真实空间中丰富的声音层次和变化过程,营造真实的声画空间,动画角色对白需要画面之外的真人进行现场配音加录制,以达成与银幕角色形象合二为一的完美对接;画面物体发出的声响以及环境音响的获取同样可以声画分离的方式得到,同时借助合成技术对声音进行增益和降噪等处理,创造出更真实的声音效果。因此,在以后期录音为主要采集方式的动画电影创作中,人声和音响的物理真实性的实现都是靠将客观录制的真实物体声音与计算机生成的虚拟数字声音相结合,在声画合成中达到的。

image.png

  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从技术层面实现动画电影内部声音的拟真性并不难,关键在于如何让受众从外部感受到动画电影声音的真实性。现代动画电影声音美学的真实性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不仅包含物理层面的逼真性,还包括在受众感知中产生的真实感。客观真实的声音所带来的情绪层面的本能反应是直观可感的,较为感性,而智力层面对声音语义的解读和道德、精神层面对声音的反思等则需要更多理性思维的介入,由此可见,真实性声音的建构是多元化和多层面的。从物理层面上讲,真实的声音效果离不开声音的采集系统和还原系统,依托现代高科技设备所具备的超高清录制、修改和还音功能,创作者可以在收录和还原客观世界的任何声音的同时,对声音进行各种加工,创造非现实声音。以2020年中国内地上映的魔幻动画电影《姜子牙》为例。《姜子牙》将客观化的语言对白和主观化的音响混合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初听很真实再听超真实的声响效果。我们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姜子牙》中人声建构的对话作为推动叙事的客观声音,与由技术软件制作的带有极强主观性的自然与非自然声效共同创造出了超真实的镜头内声音效果,是渲染氛围、推动故事发展的有力工具。可见,在动画电影创作中,要想建构声音真实性,除了物理层面由设备和技术主导的拟真性,创作者还要考虑受众的感知,镜头内声音的主客观性自成一个整体,镜头外受众的主观听觉体验同样也是检验声音真实性的标准之一。真实声音既要符合受众对现实声音表意的需求,又要满足受众对意象声音的遐想。因此,物理层面的声音建构是电影声音创作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二、内在声音的真实性建构

  除了物理层面的真实声音之外,要想建构镜头外受众对声音的真实感受还需要其他三个层面的内在声音,即情绪、智力和道德。在内在声音的真实性建构中,创作者需要促使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带动受众从多个层面产生共鸣,让受众从内心深处体验到真实。

  (一)情绪层面的真实感建构

  从心理学角度看,感受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人体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通过这种反应,人、动物和外界事物建立起感性的、自然的联系。生物界通过自身感官和外界产生关系,得到各种感觉,从而构成知觉、理解、想象和情感等心理过程的基础,实际上也就构成了审美认知和审美经验的基础。基于以上陈述,我们可绘制出主体的观影体验过程(如图1)。主体通过感官获取外部的、客观的视觉和听觉信息,包括画面角色的语言对白、画面音响和音乐等声音。当这些信息作用于受众的听觉系统时,受众会经过主体加工产生直观且感性的情绪反应。在信息和信息接收者首次接触时,声音在电影中的还原现实、参与叙事和表情达意的功能就被发挥出来,最终在观众内心汇集成内在的视觉和听觉感知,产生一种情绪力量或情绪导向,使观众形成快乐、悲伤、愤怒、激动等主观情绪。例如,在《姜子牙》中,妖怪的出场总是配以电影中传来的各种古怪声音,这种声音刺激了观众的听觉系统,信息迅速传递到大脑,触发大脑内部的神经系统作出本能反应。在神经元的控制下,观众会产生一种恐惧、害怕的情绪反应,导致心跳加速,甚至发出尖叫声。冷静下来后,有经验的观众会推动声音进入下一个层面,即智力层面。

image.png

  (二)智力层面的真实感建构

  从智力层面来看,在这个阶段,观众会对动画电影的声音元素进行语义解读,挖掘电影声音背后更深的寓意,从而让自己能够理解声音背后的内涵,感受声音叙事的强大魅力。声音作为一种符号,携带着能指和所指。能指由声音中携带的语音、语调、语义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在情绪层面就能被观众获取到,继而在智力层面引发观众对这一符号携带的所指的思考。例如,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当哪吒在银幕上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时,话语本身所包含的直接可得的信息就建构了它的能指,而话语背后的所指意味着观众在智力层面深入分析声音后,会跨过叙事层面品味这句话背后的深刻内涵,联系道教的“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虚无合自然,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从而真正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哪吒这一角色的话语背后反射出来的真实依托于哪吒所经历的压抑愤懑和辛酸苦辣,这些蕴藏在话语中的“真”需要观众运用智慧解读语义思想,以深入体会。

  (三)道德层面的真实感建构

  David Sonnenschein认为,道德层面的声音触发伦理或精神的视角和困境,警示超出个人行为和生存范围的可能选择。这时受众开始从精神的、伦理的方面对声音进行思考,如声音中流露出来的对他人的尊重、对他人的自我尊严和生命意义的理解、尊重他者文化的主体性等,也包括批判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入侵和渗透。

  综上所述,动画电影声音真实美学的形成得益于四个声音层面的完美链接和过渡。从外在物理声音的获取到内在真实声音的建构,动画电影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从外界搬运、复制、摄取客观物理声音,在经过四个平行层面的传播后被转化成个体内在的主观真实声音,最后形成观众的主观体会,完成从听觉的真实到感知的真实,从外部物质的拟真到内部心理的逼真,一步步建构起现代动画电影声音的真实性。从整体而言,数字动画电影声音的真实性建构既吸收了常规电影制作的一些有益经验,又借鉴了传统动画片声音的艺术性,在参考两者优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提升,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声音风格。同时,随着现代动画电影声音语言真实美学建构方式的日益丰富,其美学形态也正向超真实美学靠近。